中國現代地理考察,始於20世紀20、30年代。
中國現代地理考察,始於20世紀20、30年代。
中國現代地理考察,始於20世紀20、30年代。40年代時規模增大,先後有嘉陵江流域、川東、漢中盆地等地理考察,並出版了考察報告。大規模的地理考察工作始於1951年的西藏考察,195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成立以後更蓬勃展開。中國...
並將古季風的形成歸因於青藏高原隆起造成的行星風系的破壞及歐亞大陸與太平洋對比關係的改變;進而提出,青藏高原隆起驅動了季風氣候的出現,導致中國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區分異的形成,從而奠定中國現代自然地理環境分...
《考察地理學會聚會》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光緒三年四月)十六日。晚赴阿立科克地理會宴,洋語曰奇約喀剌非爾蘇賽意地,奇約,地也;喀刺非爾,謂圖寫之;蘇賽意地,會也。即...
對於有特殊地理意義或需詳細鑑定、分析和化驗的岩石、土壤、植物,採取其標本或樣品,以備室內研究。此外,常用素描、攝影彌補文字描述的不足。早期的地理實察往往帶探險的性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地理實察已由少數人參加的實察探險...
(見中國現代地理考察)1980~1985年,中國地名委員會根據國務院有關檔案規定,組織了全國地名普查。普查了中國近500萬條地名;搞清了其中大部分地名的含義、沿革以及有關情況;根據地名管理條例和標準化原則,清除了一批歷史上遺留下來含義不...
1972年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併入地理研究所,1975年又從地理研究所分出。1978年以航空像片判讀利用研究室和地圖研究室製圖自動化組為基礎成立“地理研究所二部”,1979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地理研究所二部獨立,成立“中國科學院遙感...
2002年,學苑出版社將部分內容整理出版了《中國現代地理學家的足跡 》(劉紀遠主編)。該書列舉了中國老一輩地理學家的生平事跡,包括如下章節:20世紀我國第一位地理學家——張相文 我國地理學界的表率——竺可楨教授 芻議竺可楨成功之路...
20世紀30年代中國科學家劉慎諤、徐近之、孫健初等曾分別前往青藏高原的西北部、東北部和南部,對植物、地理和地質進行考察和調查,發表論文和報告。然而上述科學考察成果比較零散,考察地域也很零星,高原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空白狀態,更談不上...
其中,整體的民族地理考察分布在第一章,突出民族生存空間的奠定、民族演進的地理基礎及環境變遷與民族空間格局變化的關係、現代民族空間格局與地理環境的關係等。各個民族地理的考察分布在第二至第五章,詳細說明了民族體質人類學特徵、社會...
四、中國陸地水在自然景觀形成與演變中的作用及 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一、植被與土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 (一)植被與土壤形成的現代作用過程 (二)植被與土壤形成的自然歷史因素 (三)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 ...
當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文學獎獲得者朱千華單槍匹馬行走江湖,瀏覽河山,品鑑九大地域美女,創作了這部全新的人文地理作品——《中國美女地理》。此書遠承明末清初著名美女品鑑大師李漁的《聲容》,但品評內容更廣泛,標準更時尚和現代,將美女、...
劉昌明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常委,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問題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1956年大學畢業先後留蘇訪美,致力於水文、水資源理論與...
《20世紀人文地理紀實(第2輯):內外蒙古考察日記》提供了真實生動的佐證。無可否認,在現代社會,伴隨社會的進步、發展,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的過程,是中國歷史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是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中國現代時期的...
《歷史地理學的視野》是2009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仁之。內容簡介 侯仁之是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精選了他在建國以後所撰寫的三十八篇...
《走遍中國》是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一檔大型專題報導欄目。欄目形式為記者現場報導短片加演播室訪談,欄目以人文視角聚焦中國最新變化,關注普通中國人身邊的新現象、新風尚、新事物,反映當代中國人的生活狀態、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解析...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南、北方之間不僅存在自然景觀的差別,而且也有人文內涵的很大不同。要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的發展整體進程,就應該進行分時段、分區域、分專題的實證考察。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大陸的近代經濟...
西南聯大前後八年多的辦學,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上,卓有成效,公認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其中單就地理學而言,就出版了數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地理學專著,發表了諸多地理學方面的論文,成為近代地理學史必須關注的重要...
23、清代漢中地區土地利用驅動力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第4輯; 34、中國近代測繪機構與地圖管理(1900——1949),《歷史地理》第十八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25、評《湖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中國學術》,2002年第3輯...
現代冰川的類型 高原冰川的分布 上海是怎么誕生的 北京曾經是個大海灣嗎 黃土高原為什麼千溝萬壑 為什麼我國南方土壤多紅色 台灣海峽是怎樣誕生的 沼澤地是怎么形成的 石林奇觀 海面是平的嗎 地殼斷裂形成的奇觀中國地理博覽:1 我國的...
是學校圖書館、地理系學生、地理科教師以及欲了解現代中國的國內外人士一本必備的地理資料書。《人民日報》專此發表書評,予以高度評價。1987年,陳正祥又應邀回國,考察了安徽省農業及巢湖污染治理問題,結合地理學撰寫了《安徽農業考察報告...
由於氣候地理原因,這些部落仍比較閉塞,部落傳統至今保持不變。這也成為了現代文明下的人們能夠更好的了解我們的祖先,了解人類的進化的重要渠道。· 尋覓撒哈拉岩畫 1850年,德國探險家因里希· 巴思在撒哈拉的塔西亞高原驚奇地發現,當地...
但古人對於地理學的概念比較模糊,不但未能揭示其本質,反而使之諱莫如深,變得更加神秘。現代地理學的誕生,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因此變得眼花繚亂,自然地理似乎不再複雜,神秘感漸漸消失,人在自然面前失去了恭敬與虔誠,甚至想“...
《西域探險考察大系:修女西行》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傳教書、人文地理考察、遊記、國情調研報告、圖錄,展示了不同身份的作者:修女、政府官員、記者、學者、商旅……的眼界與才情。在現代時期,西行記,是紀實之作,也寄託了作者、讀者...
周廷儒是中國現代地理學的開拓者之一、中國古地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對中國科學與教育事業和地理學科的巨大貢獻。(北京師範大學評)後世紀念 周廷儒銅像 2006年9月,由原地理系81級校友捐贈的周廷儒先生紀念銅像在北京師範大學揭幕,同時...
中國近代地理教育正發端於此——由竺可楨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地理學系。在當時的學界領袖竺可楨的引領下,中國地理學界人才輩出。1926年,胡煥庸赴法國進修。受法國學派的影響,歸國後的胡煥庸致力於人類社會和地理環境之間關係的研究,這...
關於武漢市二江四岸靚化的建議、關於武漢市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的建議、關於將武漢市建成為我國現代物流中心的建議等,被中共武漢市委和武漢市政府採納。由於積極獻言獻策、參政議政,200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參事稱號,並通報進行嘉獎...
上奠定了基礎。回國後參加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組織的黃河考察隊,發表了《豫東賈魯河流域黃泛 沉積》一文,把黃泛區沉積物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人物成就 後又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高山冰雪利用研究,完成了《野馬山及黨河南山現代冰川...
中國地理學會會員,全國地理寫作研究會會員。《經濟地理》特約通訊員,《教書育人》通訊員,《大慶科技報》"中學生之友"專欄作者。個人簡介 王玉珉,高級教師。1930年3月出生於黑龍江海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地理系。曾任黑龍江省地理學會...
施雅風(1919年3月21日-2011年2月13日),筆名廈峰、蒲良,江蘇海門人,著名地理學家、冰川學家,中國冰川學的奠基人,中國凍土學和土石流研究的開創者,被譽為中國現代冰川之父。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史地系。1944年獲浙江大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