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崗文化

青蓮崗文化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以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宋集鄉青蓮崗文化遺址命名。主要分布在山東省中、南部和江蘇省北部汶、泗、沂、沭諸水與淮河交匯的黃淮地區,中心在淮河下游平原。除青蓮崗外,主要遺址還有江蘇邳縣大墩子(下層)、連雲港市二澗村和大村、阜寧梨園,山東滕縣北辛、兗州王因(底層)、泰安大汶口(底層)等。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5400~前4400年。大汶口文化為其主要的後續文化。考古界對這種文化的內涵、特徵的認識及命名等問題,尚存在較多分歧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蓮崗文化
  • 屬於: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
  • 位置:江蘇省淮安市
  • 中心:淮河下游平原
發現和研究,發現,發掘,深入,文化特徵與社會經濟,青蓮崗文化的遺物,居址和墓葬,與其他文化的關係,

發現和研究

發現

1951年,當時的治淮工作隊對淮安市淮安區宋集鄉的黑土塘進行調查,發現大批文化遺蹟。由於該遺址早經破壞,只作過清理。 當時估計其年代是在龍山文化興起之後,並有可能受到某些青銅文化的影響。1956年全國考古會議上提出了青蓮崗文化的稱謂,1958年正式予以命名,但把它同北陰陽營遺存視為一體,認為是受龍山文化影響較深而同時又有仰韶文化成分的文化。

發掘

60年代,二澗村遺址和大村遺址的發掘,充實了青蓮崗文化的內容,明確了這種文化是早於龍山文化並且地方特點很強的文化。當時有一種意見,把從蘇北魯南直到浙北、贛東北等廣闊地域內,文化內涵很不相同,延續時間很長的一批遺存,都歸屬於青蓮崗文化的範疇。還有人一度把蘇北、魯南地區晚於青蓮崗文化、早於龍山文化的一類遺存,以邳縣劉林遺址為代表,稱為“劉林文化”。後來,隨著曲阜西夏侯、泰安大汶口、安丘景芝鎮、邳縣大墩子等許多遺址的發掘和進一步研究,考古界普遍確認了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大汶口文化即包括了劉林遺址,“劉林文化”一名便不再使用。在70年代,有人重新系統論述了青蓮崗文化,認為分布在蘇南、浙北、上海地區以馬家浜、北陰陽營、崧澤、張陵山為代表的4期遺存,以及分布在蘇北、魯南以青蓮崗、劉林、花廳為代表的3期遺存,都統屬於青蓮崗文化,並可區分為江南、江北兩個類型,後來則分別發展為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深入

隨著考古發現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對青蓮崗文化的分布地域、相對年代及內涵特點的限定,已成為重要的課題。多數意見認為,過去泛稱的青蓮崗文化,實際上包括著不同內涵的幾種考古學文化,黃淮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與太湖地區、寧鎮地區的差別是主要的、明顯的,不宜再統稱為青蓮崗文化。在蘇南、浙北一帶,可劃分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見崧澤遺址)和北陰陽營文化。在蘇北、山東一帶,包括邳縣劉林、新沂花廳在內的遺址,都歸屬大汶口文化。代表性的一種意見是,只把主要分布於魯中南、蘇北地區早於大汶口文化的一類遺存稱為青蓮崗文化。但也有的意見認為,青蓮崗遺址本身的內容貧乏,面貌不甚清楚,早於大汶口文化的遺存,當以新近發掘的內涵豐富的北辛遺址為代表,可命名為北辛文化。上述問題的深入研究,有助於對整個華東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對黃淮下游平原的原始文化及社會歷史的正確認識。

文化特徵與社會經濟

青蓮崗文化陶器種類不多,製作也較為粗糙。常見器形有紅陶缽、鼎、釜、雙鼻小口罐,還有一定數量的帶管狀流壺、深腹圜底罐、碗、盤、甑、杯、支座等。絕大部分是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包括黃褐陶),這是該文化陶器的顯著特徵。早期的北辛遺址常見到口部外側有一周紅色彩帶的紅頂缽;晚期在青蓮崗和邳縣大墩子遺址則發現了內壁繪彩的缽形器口沿殘片,彩紋是用簡單線條組成的弧線紋、波狀紋、仿編織紋、斜方格紋等等,風格迥然不同於其他新石器文化的彩陶。早期階段流行成組的細泥條附加堆紋,多貼塑在鼎、釜等大型陶器上,稍晚時期則出現了有角狀把手的各種陶器。這些特點同樣有別於其他新石器文化,並影響了華東各地新石器時代的制陶工藝。
在青蓮崗文化的遺址中,普遍發現各種磨製的斧、鏟、錛、鑿、矛、鏃以及磨盤、磨棒等石器工具。從北辛所見,還有相當數量的打制的斧、刀、敲砸器、盤狀器等。骨角器中,常見魚鏢、鏃、鑿、錐、針等;截取鹿角分叉處製成的鹿角鋤,與石鏟一起當是重要的農耕工具。此外,還發現陶網墜、陶彈丸、陶紡輪、陶拍、陶銼和蚌鐮、蚌鏃等。上述各類生產工具,特別是大墩子下層出土的炭化粟,北辛陶器底部的粟糠印痕,以及豬、牛、雞等家養動物遺骸,反映了當時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社會經濟生活。

青蓮崗文化的遺物

居址和墓葬

已發現的居住遺蹟均遭嚴重破壞。從青蓮崗和大墩子的房屋殘跡,可以看出是在地面營建的,出現了木柱泥牆的分體結構。面積約為20~30平方米。居住面普遍經火焙烤。牆壁是用植物稈塗泥後經火烤乾的,質地堅硬表面平整。柱洞底一般墊置石礎以支撐木柱,並填塞燒土屑。發現墓葬甚少。在二澗村和大村發現的都是單人仰身直肢葬,頭向東。多數墓有陶器或石器、骨器隨葬,但數量很少。人的頭部大都用一個紅陶缽覆蓋,這是青蓮崗文化埋葬習俗的重要特點。在北辛發現有2座嬰兒瓮棺葬,以深腹圜底罐或鼎為葬具。

與其他文化的關係

青蓮崗文化的淵源尚不清楚。從早期的北辛遺址出土小口雙耳罐等遺物看來,它可能受到中原地區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晚期階段的影響。由王因、大汶口等處的地層疊壓關係和部分器物的對比可知,它的發展去向是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青蓮崗文化與仰韶文化後岡類型,以及與太湖流域的馬家浜文化,年代大體相同,它們之間互有影響。由於地域毗鄰,它對長江下游寧鎮地區的文化遺存影響較大,如在北陰陽營遺址的最下層即發現過與青蓮崗文化特點相近的陶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