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簡介
青海省貧困學生助學基金會2001年8月成立,以社會募集為主,政府適當補助,積極幫助我省有困難的大學生繼續上學。為使貧困學生得到有效的資助,基金會在每年高考結束後,按照省考試管理中心提供的考入省內外公辦大學的學生數,按適當照顧青南地區的原則,分配下達救助困難家庭學生名額。各地對貧困學生詳細摸底,嚴格篩選,按照程式由村、鄉、縣、州(地)逐級上報。對因家庭突發意外或重大變故造成的大學生困難情況,也會酌情予以臨時救助。
創立
2001年7月20日下午,省政府組織召開青海省慈善助學座談會,省委副書記宋秀岩、副省長白瑪參加會議。
會上有9家企業捐款6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
為了解決我省貧困家庭孩子上學難的問題,省委書記白恩培於6月8日、6月12日兩次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家庭的暫時困難大人是可以忍受、可以忍耐的。但如果因為經濟力量不足,而放棄了小孩上學深造的機會,家長的心是會滴血的啊!”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再難也不能難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我們呼籲有遠見的企業家們積極支持並踴躍參加這項救助活動中來,為貧困學生伸出友誼之手,獻上一片愛心,為“科教興國”、為西部大開發和青海發展做出貢獻!為此,省委、省政府立即行動抓貫徹落實工作。6月16日,省政府召開了由省委宣傳部以及民政、教育、財政、扶貧辦、民委、殘聯、銀行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專題會議。宋秀岩副書記傳達了白書記的重要批示,會議就實施貧困學生救助計畫,建立全省“貧困學生助學慈善基金”,動員捐資助學,進一步做好救助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會議通過了《青海省貧困學生助學實施方案》,同意建立《青海省貧困學生助學慈善基金會》,各部門共籌措300萬元作為基金會的啟動資金,還對貧困學生貸款難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落實措施。會後,省政府下發了《關於研究建立我省貧困學生助學慈善基金,進一步做好救助貧困學生就學相關工作的專題會議紀要》。同時,省政府在6月21日召開了“青海省實施貧困學生助學計畫”新聞發布會,在新聞發布會上,有11家企業和單位當場捐款32.6萬元。新聞發布會後,省直機關幹部職工捐資17萬元,還有一些民營企業和外省在寧的工商個體戶也獻出了一片愛心。
概述
本基金會屬於公募基金會。本基金會面向公眾募捐的地域範圍是:青海省。
基金會宗旨
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開展捐資助學慈善救助工作,協助政府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入學難問題。
原始基金 基金會的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400萬元,來源於政府財政補助、行政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各界募捐。
登記管理機關 本基金會的登記管理機關是青海省民間組織管理局,業務主管單位是青海省民政廳。
基金會住所 西寧市城西區崑崙壹號四樓。
業務範圍
(一)接受國內外有關機構、企業和個人的捐贈資金,舉辦義演、義賣等多種合法方式的社會籌集活動,多渠道、多形式地籌集資金;
(二)公開、公正、公平和科學有效地實施貧困大學生的救助活動,每年資助本省六州一地經省考試管理中心確定考入省內外公辦大、專院校的貧困學生;
(三)加強同國內外公益機構的聯繫與合作,積極為青海爭取多方助學援助,為在青海興辦的國內外助學活動的機構和人士提供服務;
(四)鼓勵貧困學生自助,通過勤工儉學、擔任家教等辦法,自我救助,教育他們自強、自立、自尊、自信。
組織機構、負責人
基金會由21名理事組成理事會,本基金會理事每屆任期為5年,期滿可以連選連任。
理事的資格 (一)擁護基金會的章程,願意履行理事義務;
(二)熱心慈善助學事業,對慈善助學有一定貢獻;
(三)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
(四)基金會創始和發展期間,對慈善助學事業做出較大貢獻的團體和個人,可授予榮譽理事。
理事的權利和義務
(一)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基金會的活動;
(三)對本基金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四)執行本基金會決議;
(五)維護本基金會的合法權益;
(六)完成本基金會分配的工作;
(七)向本基金會反映有關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效果
經青海省貧困學生助學慈善基金會二屆二次常務理事會2009年11月5日研究通過,決定對97名貧困大學生予以資助,
其中海東地區59人,海南州11人, 海北州5人,玉樹州3人,海西州12人,黃南州5人,果洛州2人。
2001年以來,青海省貧困學生助學慈善基金會募集300多萬元資金,資助729名貧困家庭孩子走進高等學府。其中專科116名,本科613名,省內院校330名,省外院校399名。得到資助的這些孩子,儘管命運坎坷,出身貧寒,但知榮辱,有正氣。他們學習刻苦,工作努力,社會責任心強。資助不但讓他們完成學業,增強了社會競爭能力,更主要是培育出了他們的愛心、責任心、感恩心。如今,這些孩子走到哪就把關愛睏難群體的愛傳遞到哪,自覺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力軍。正如俞娜寫給基金會的感謝信中說的那樣:“……今昔對比,感慨萬千。沒有你們的資助,我不可能成為一名大學生,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飲水思源,感謝你們,感謝黨和政府。今後,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我會是一名有愛心的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我會努力工作,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同樣,受基金會資助在天津輕工技術學院學習三年畢業後在當地一家外資企業就業的韓秀英,也深情寫信給基金會說:“……我絕不會讓關愛我的人失望,一定不讓付出善舉善心的人對我這個貧困家庭孩子寒心。我不僅會吃苦耐勞,珍惜工作,勤奮工作,而且我會用我最大的力量去關愛那些需要愛的人,我把我的人生使命之一定為將愛的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