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政府工作報告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政府工作報告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省長駱惠寧,於2013年1月23日在青海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的青海省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駱惠寧
  • 外文名:luo huining
  • 職務:青海省省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12年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青海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緊扣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要路徑,全力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勝利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穩中有進、好中見快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884.5億元,增長12.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9.7億元,增長18.2%;總財力達到1260億元,支出1188億元,分別增長16%和22.8%;固定資產投資1920億元,增長3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億元,增長16.1%;旅遊總收入123.8億元,增長3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3元,增長12.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5364.4元,增長16.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1%,漲幅回落3個百分點。2012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高於生產總值增速,扣除物價因素,實際收入增幅也創歷史新高。我們在推動“兩新”和“三區”建設上實現了良好開局。
各位代表,在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我們向全省人民承諾的八方面實事,現在可以宣布,已全部兌現。
2012年的工作為全面實現本屆政府任期目標劃上了圓滿句號。過去的五年,大事多、急事多、難事多。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玉樹強烈地震突如其來,生態環保壓力增大,反分裂鬥爭明顯尖銳。面對日益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省上下團結一心、奮力開拓,成功應對了各種重大挑戰和考驗,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成就。
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五年來,生產總值翻了1.2番,年均增長12.9%;公共財政收入翻了1.5番,年均增長23.7%;總財力翻了1.9番,年均增長30.2%;固定資產投資翻了2番,年均增長30.5%。經濟的快速躍升,為新青海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五年來,堅持高原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方向,一批農業科技園區興起,新建日光節能溫室及畜用暖棚是前五年的2.3倍,農村新型合作組織蓬勃發展,純牧業村都建立了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農牧業技術裝備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十大特色農牧產業體系不斷壯大,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蔬菜自給率由57%提高到74%。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鹽湖化工、裝備製造、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力度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新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和全國最大的鋰材料生產基地,全省十大特色工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新型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3.2%上升到47.5%。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省服務業增加值翻了1.1番,其中金融業增加值和旅遊總收入均翻了1.4番,十大服務業產業體系加速形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3個百分點,預計達到46.4%,有效發揮了引領作用。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地勘投入為上個五年的7.7倍,礦產資源儲量顯著增加。
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建成了一批事關青海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西寧、格爾木為樞紐的現代立體交通網路初步形成,青南運輸大通道全面提速。新增公路通車裡程1.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5公里,是上個五年的5.7倍。開工建設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格敦鐵路和德令哈、花土溝、果洛機場,西格鐵路複線電氣化工程、拉西瓦水電站、青藏聯網等重大工程建成投運,大電網進玉樹快速推進。水利設施累計投資155億元,是上個五年的2.8倍,新建成一批重點水源、防洪減災等水利設施,引大濟湟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進。實施“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戰略,啟動東部城市群和海西城鄉一體化建設,培育發展縣域經濟,城鎮化率提高7.4個百分點,達到47.4%,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實施新農村建設村級規劃和“千村建設、百村示範”工程,狠抓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容鄉貌得到很大改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其他生態治理工程有序推進,治理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提前一年完成歷史遺留鉻渣處置任務,重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逐年提高。湟水沿岸730個排污口全部實現截污納管,全流域水質達到國家控制標準。
改革開放邁出更大步伐。農牧區、國企、財稅、社會事業等各項改革繼續深化。省州縣政府機構改革取得新進展。非公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3%,提高了5.7個百分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闖出了新路,金融改革創新亮點紛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文化體制改革主要任務基本完成,戶籍制度改革成效明顯,生態補償機制初步建立,礦產資源勘探和配置改革促進了資源保障能力的提升,部分民生工程貨幣化改革拉動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全面擴大對外開放,五年招商引資累計到位資金1155億元,年均增長35.6%。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3.7%,中國馳名商標總數成倍增加。對口援助青海藏區的制度正式建立,並取得初步成效。環湖賽、青洽會、藏毯展、清食展等重大活動加速走向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對外交往日益密切。大美青海在開放發展中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五年來,財政對民生的投入累計達到2780億元,年均增長35.1%,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平均達到75.4%,創歷史之最。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預期目標內,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4萬人。轉移農牧民就業510萬人次。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4%和14.9%,城鄉收入差距從3.8:1縮小到3.3:1。投入社會保障資金915億元,比前五年增長7.4倍。出台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高齡補貼、農村低保、孤兒生活保障和重度殘疾人生活補助等政策,全面建立了基本社會保障制度。投入資金501億元促進教育優先發展,"兩基"目標全面實現,中國小布局調整及校安工程基本完成,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全面啟動,建立了三江源地區“1+9+3”教育經費保障和異地辦學獎補機制。提高醫療保障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啟動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實行“先住院後結算”新模式,城鄉居民個人支付的衛生費用由45%下降到27.7%,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顯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五年控制在9‰以內。開啟文化名省建設,“八大工程”開局良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精品藝術生產力度加大,民眾文化生活更加活躍。財政用於文化領域的投入70.3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3倍。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高於全國水平,遊牧民定居工程、農村危房改造和獎勵性住房建設使43.1萬戶農牧民受益。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減少貧困人口94.8萬人。五年解決了116.9萬農牧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我們在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一些民生指標已位居西部或全國前列。
玉樹重建取得重大成果。玉樹“4·14”強烈地震發生後,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奪取了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創造了人類在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的奇蹟。與此同時,波瀾壯闊的災後重建全面推進。目前,規劃內建設項目的98%已開工,完工率為73%,累計完成投資380億元。城鄉居民住房建成40273套,完工率達96%,絕大多數居民入住新居。大部分公建項目竣工投運,基礎設施特別是公共服務設施得到根本改善,特色產業逐步恢復,生態保護有效推進,精神家園同步建設。我們基本完成了玉樹恢復重建規劃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新玉樹已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得到鞏固發展。著力提高公民法制意識和社會法治水平,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依法打擊違法犯罪和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社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保持了大局和諧穩定。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軍政軍民關係進一步密切。五年來,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18件,審議通過政府規章30件,省政府各部門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2286件、省政協委員提案1799件,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164項,下放行政審批權131項。建立了科學的發展績效考評體系。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和廉潔從政水平不斷提高,全省各行各業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縱觀五年來的工作,面對不斷出現的困難和挑戰,我們自覺把搶抓發展機遇同創新發展模式結合起來,正確處理抓速度與調結構、控物價,抓經濟與惠民生、促和諧,抓當前與謀長遠、增後勁的關係,在把握總體趨勢、找準發展路徑、解決突出問題上勇於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青海省情的科學發展之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注重科學研判形勢,密切關注巨觀經濟形勢發展變化,敏銳應對苗頭性、趨勢性問題,見事早、出手準,打贏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改善融資環境、穩定物價水平和應對工業經濟下行等幾場巨觀調控硬仗,增強了發展的前瞻性。我們注重把握改革正確方向,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和加速轉型,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強化舉措,著力推進綠色、循環和集聚發展,在破解若干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和難題上取得重要突破,增強了發展的創新性。我們注重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始終將公共資源、公共財政向農牧區傾斜、向基層傾斜、向艱苦地區傾斜,省對下補助由2007年的123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607億元,集中辦成了一批大事、實事、好事,全省各族人民普受實惠,增強了發展的共享性。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指引的結果,是全省各族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凝聚了幾代青海人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幫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和所有建設者,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社會團體、宗教界,向中央駐青單位、駐青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向所有關心青海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長期形成的制約我省科學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當前又出現一些新問題: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物價反彈壓力較大,土地、人才等要素和環境約束趨緊,社會管理難度加大。政府自身建設還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不強,少數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比較嚴重,腐敗現象也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不斷採取措施,有效加以解決。
二、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階段性宏偉目標,青海各族人民無不熱切期盼。由於我省發展起點低,小康指標體系確立的2000年,全社會小康實現程度僅為47.6%,2007年提高到56.3%,同期仍比全國低16.5個百分點,預計2012年底全面小康進程約為70%。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我省在加快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改善民生,小康進程提高幅度有望連續三年超過全國水平,我們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青海就一定能夠在總體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準確判斷重要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兩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方面豐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容,確定了2020年比2010年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戰略目標。這為我們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綜合分析我省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目前存在的突出制約因素是:產業層次低,單位能耗高,傳統發展模式難以支撐持續健康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偏低,人均受教育年限較短,文化建設相對滯後;科技投入不足,創新驅動能力不強;地區和城鄉間發展極不平衡,主體功能區配套制度有待健全。破解前進道路上的難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屆政府處於關鍵時期。我們要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在統籌推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生態環境上台階的過程中,突出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力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據測算,保持12%的增速,我省生產總值到2020年有望比2010年實現翻兩番。關鍵是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在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努力建成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要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加強政策引導,促進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走循環經濟道路,推動三次產業轉型發展;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最佳化外貿結構,提高招商引資整體效益。要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關鍵作用,抓住投資與消費的結合點,加大對產業鏈項目、生活消費品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投資力度,帶動消費需求有效擴大,實現增投資與擴消費、惠民生、促改革的一舉多得。
二是力促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城鄉居民收入如繼續保持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我省便可提前三年實現居民收入翻一番,與全國的差距將明顯縮小。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更加積極的政策,引導民眾多形式創業就業,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更加注重公平合理,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同步提高勞動報酬。鼓勵居民多渠道增加財產性收入。以增加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總體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推動人均受教育年限、文化生產與服務能力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居民衣食住行條件明顯改善,讓全省各族民眾過上殷實富足的生活。
三是力促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所在。我省大部分地區是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解決城鄉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必須積極推動建立與主體功能區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尤其是充分發揮城鎮化對“四化”同步發展的帶動作用。我們要進一步最佳化“四區兩帶一線”空間開發格局,探索多元多樣的城鎮化實現形式,奮力走出一條具有青海特點的相對集中發展的城鎮化道路。要堅持共同富裕,持續加大對藏區和其他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力爭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7%,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城”的重要轉變。主體功能區建設呈現優勢,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努力把全省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四是力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堅持生態立省戰略,積極實施生態保護、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和防災減災工程,不斷提高土地、礦產等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勤儉節約。力爭到2020年,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立,節能減排實現控制目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確立,綠色發展指數保持在全國前列,形成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努力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為建設美麗中國增色添彩,書寫青海人民的豪邁篇章。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各族人民的事業,也是政府的責任。我們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大力弘揚新青海精神,發揮全省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緊緊抓住和用好國家深化西部大開發、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以及對口支援青海藏區的政策機遇,把政府的推動與人民民眾的奮鬥有機統一起來,共同努力,奮發有為,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一茬接著一茬乾,確保到2020年,實現青海在總體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三、2013年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把握國際國內發展環境新變化,堅持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要路徑,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好中求快,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和促進產業升級,著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著力改善民生和控制物價,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2%,全省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10%,旅遊總收入增長2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2%和1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節能減排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以內。我們追求的發展,是沒有水分、就業增加、收入與增長同步、效益提高、資源環境可支撐的發展。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政策調控水平,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面把握和有效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逆周期調節。最佳化投資對發展的關鍵作用。增強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功能,吸引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加快推進“十二五”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00億元。制定實施投資推動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力爭產業投資增長25%。繼續加大對重要資源的勘探力度,不斷提高能源資源的保障能力。大幅增加對城鎮化的投入,著力提高投資綜合拉動效應。用好財稅金融調控槓桿。在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的同時,更加注重挖掘培育自有財力,力爭總財力進一步增加。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政策,爭取將我省交通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納入國家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範圍。深化財政支出改革,推進規範管理和績效考核,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尤其是基層和邊遠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強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同配合,科學調控金融資源,力爭貸款增幅保持全國前列,對實體經濟、涉農和中小微企業、民營經濟貸款增幅高於全部貸款增幅,企業上市、發行債券和產業基金募資等直接融資實現新突破。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近年來我省物價運行的特點是上漲易、下降難。我們要完善價格調控機制,全面加強生產、流通、市場三項建設,鞏固物價調控成果,確保價格漲幅控制在合理區間,為引導市場預期、深化價格改革、保障民眾生活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以推動形成新的發展方式為目標,以構築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努力取得更大成效。加速構築循環工業體系。制定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行動方案。圍繞培育十大特色產業的戰略目標,大力培育和引進市場主體,提升三大工業園區發展水平,繼續推進"雙百"工程,啟動百億產業項目、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建設。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相結合,新建太陽能利用電站1000兆瓦以上。加強政策引導,分業分企施策,推動鐵合金、水泥、光伏、乳製品等行業兼併重組和結構最佳化,加快電解鋁等原料產品精深加工步伐,支持高載能企業建設餘熱發電和尾氣綜合利用項目,支持軍工及配套企業加快發展,強化質量和品牌建設,整體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力爭新增60家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4%。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創新現代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深入實施“旅遊倍增”計畫,紮實推進10個文化聚集區建設,在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融合發展上邁出新步伐。提升金融消費、網路購物、社會養老、醫療保健等生活性服務業層次,培育新興消費熱點。把握工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抓好物流園區、“三網融合”等項目。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消費貢獻率提高7個百分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推進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深入實施50個重大技術進步項目,推動"123"科技工程的重點轉向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和企業研發中心,全面推進"1020"農牧業科技工程,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基地,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
(三)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帶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努力在促進城鄉區域互補互動、一體化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強化"三農"基礎地位。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將農村種糧補貼由每畝45元增加到75元。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種植、養殖、制種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基地,支持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水平。全面加強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黃河沿岸水利綜合開發和淺山乾旱地區水利綜合工程。力爭完成水利投資53億元、農牧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制定全省城鎮化發展規劃。啟動西寧新區和格爾木新區建設,加快海東撤地建市和中心城區建設,提昇州府所在地城鎮質量,推動大通等資源枯竭型城鎮轉型發展,促進特色小城鎮以及新型農村社區個性化發展。實施一批市政道路、橋樑、供水排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園林綠化和信息化等公共服務項目,提升人口集聚區承載能力。著眼破解"雙二元結構",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發展一批縣域產業集中區,重點培育1000家中小微企業。力爭全省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加強生態保護建設。制定生態文明先行區行動方案。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湟水流域百萬畝水源涵養林建設工程,加快推進青海湖、湟水流域、柴達木等區域的生態建設,提高生態工程覆蓋面。堅持先行先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監測評估和考核體系,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深化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完成節能減排和環境整治年度任務。推進湟水流域由單一治污向集污染防治、生態建設、景觀休閒和防洪泄洪為一體的綜合治理轉變,力爭"十二五"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兌現還青海人民一條清澈母親河的莊嚴承諾。
(四)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民生建設水平。今年(2013年)我省財政收支壓力較大,我們要遵循“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原則,努力集中75%左右的財力,並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推進民生建設取得新進展。重點辦好十件實事:一是推動就業增收。完善就業創業政策,加大就業援助力度,面向尚未就業的高校和中職畢業生實施專項就業培訓工程,實施園區企業用工萬人培訓計畫和三江源生態移民技能培訓計畫,確保新增城鎮就業5.6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100萬人次。推進收入分配製度和部分民生工程貨幣化改革,完善津補貼制度,深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促進穩定增收。二是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和工傷、失業、生育等保障覆蓋面,視情提高有關社會保障的水平。積極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加強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和信息網路建設,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三是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實施三年學前教育行動計畫,推進中國小標準化建設、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中職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邊遠艱苦地區學校教師周轉房建設,啟動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計畫,增加公辦中國小教師編制,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今年(2013年),我們將擴大對學前一年教育和三年中等職業教育實行政府資助的範圍,讓“1+9+3”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覆蓋到全省各地。四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先住院後結算”服務模式,健全大病商業醫療保險運行機制。著力推進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服務設施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繼續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政策,推進“康福家行動千村萬戶工程”,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五是推進城鄉安居工程。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5.53萬套、農村危房改造和獎勵性住房建設6.5萬戶、遊牧民定居2.57萬戶,繼續實施國有墾區危舊房改造,提高城鄉居民住房的人均面積、質量和成套率。更加注重各類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六是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實施新農村建設八項實事工程,解決2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00公里、鄉村便民橋樑200座。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使流通網路覆蓋全部鄉鎮和85%的行政村。七是加強扶貧攻堅。用好國家集中連片扶貧政策,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完成36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和3萬人的易地搬遷,力爭脫貧20萬人。八是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西新"五期工程、文化進村入戶、農村牧區電影放映等公共文化建設,擴大直播衛星戶戶通覆蓋面,依法加強對衛星地面接收裝置的管理。提高全省各級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的服務水平。繼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積極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九是加大科普工作力度。重點面向青少年和農牧民開展科學知識普及行動,培育公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省科技館和科普隊伍的服務功能,擴大影響力。建立以網際網路為平台的農牧區科技信息服務體系,紮實開展“科技周”、“三下鄉”等活動。十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行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並向城鄉結合部及鄉鎮延伸,實施鄉村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完成一批村莊整治和綠化項目。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我們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把錢用在刀刃上,為各族民眾的福祉做出最大努力。
(五)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實現新玉樹建設目標。今年(2013年)是玉樹重建的決勝收官之年。我們要高質量地完成剩餘住房工程、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與和諧家園項目建設任務,全面實施產業恢復提升規劃,整體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大電網進玉樹等重大支撐工程,著力提高公共設施和城市運營管理水平,儘快使災區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這將是玉樹從災難走向新生的歷史轉折。我們要隆重舉行玉樹災後重建勝利完成紀念活動,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展示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的精神風貌,深入挖掘和弘揚一批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激勵全省各族人民在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上奮勇前進。
四、切實改善發展的內外部環境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認真履行政府職能,大力促進政風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改革是加快發展的最大紅利,要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加快改革開放。推動各項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抓緊制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指導意見。統籌推進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行政審批制度、事業單位以及財稅、金融、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諸項改革,特別是繼續著力深化我省有特色、有亮點的醫藥衛生體制、戶籍制度、部分民生工程貨幣化、集體林權、礦業權管理等改革,力爭在關鍵環節取得新進展。今年(2013年)要把創新農牧業生產經營體制和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深化農牧區改革的重點,培育新型經營組織,發展多元服務主體。同時,繼續推進青南三州鄉鎮綜合改革。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升重大賽事、會展活動和招商引資水平,積極推進與對口援助青海藏區的省市、國家部委和央企的戰略合作,全面加強海關、商檢、口岸和出口基地建設,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和進出口貿易增幅均達到10%。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要秉承青海雖然發展滯後但改革開放絕不能落後的理念,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辯證統一,在尊重民眾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勇於探索、敢為人先,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體制機制,注重源頭防治,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大力夯實基層。加大對基層的專項投入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進一步提高基層組織運轉經費、社區幹部和村幹部的報酬。強化基層政權建設,深化基層民眾自治實踐,落實格線化管理措施,保障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切實加強法治建設。落實依法治省基本方略,紮實開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強社會管理領域立法和執法工作,著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理社會的能力,提高各級政府和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公平執法水平。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深化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對社會矛盾的排查化解,提高服務信訪民眾的效能,增強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設,改進對網路的管理。做好“掃黃打非”工作。完善城鄉防控體系,提高對動態環境下社會治安的防控能力和水平。堅定地開展反分裂鬥爭,依法防範和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加強市場、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保障民眾合法利益。同時,加強國防動員體系建設及人防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三)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切實把政府履職的著力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進一步簡政放權,規範行政審批和權力運行,組建省級行政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將直接為企業和民眾服務的審批項目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納入政務大廳,實行網上審批和"一站式"辦公。完善接受監督機制。繼續實行政府部門與人大和政協專門委員會對口聯繫制度,加強各級政府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溝通,深化和擴大政務公開,暢通監督渠道。實行建議議案辦理責任制,對辦理不力的政府部門嚴格問責。我們要通過打造優質服務的軟環境,讓企業成長、讓人才留住、讓百姓受益。
(四)努力建設優良政風。保持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永恆主題。堅持從嚴治政。對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的具體要求,政府系統從我做起、從省政府黨組成員做起,堅決貫徹落實。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公務員務必自我約束、自我規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請全省人民監督我們。堅持廉潔幹事。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紮實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繼續糾正教育收費、招標採購、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務員考錄和事業單位招聘等領域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加強對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及低保、扶貧、救濟等民生專項資金的監管。繼續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鞏固公務用車、“小金庫”治理成果,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始終對腐敗案件採取“零容忍”,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堅持服務基層。在政府系統紮實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化“機關幹部聯繫民眾”、“黨政軍企共建示範村”、“萬名幹部下鄉下企業”等活動,在全省推行“一線工作法”。作為人民的公僕,我們要始終與民眾一起團結奮鬥,在實幹中破解發展難題,在實幹中推進富民強省!
各位代表,時代召喚我們勵志前行,責任要求我們勇於擔當。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青海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努力奪取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