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恩運動

靈恩運動是由中國教會的神學家賈玉銘提出,指出當時在中國山東十分風行的基督教運動。

靈恩運動的中文名詞由中國教會的神學家賈玉銘提出,指出當時在中國山東十分風行的基督教運動,分舊靈恩運動和新靈恩運動。舊靈恩運動約在20世紀初,差不多與五旬節運動同時或稍晚些,新靈恩運動約 1960 年開始。
基督教歷史上,發生在第二世紀中期大公教會內的靈恩復興,稱為孟他努主義(Montanism),有人視為教會的一種復興運動,也有人認為是分裂教會的異端。一般學者將二十世紀全球的靈恩運動分成三波。第一波發生在二十世紀初(或十九世紀末);第二波發生在二十世紀中葉;第三波是1980年代發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阿納海姆(Anaheim, California)。各“波”準確的發生日期、地點,甚至與之有關的人物,學者均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英國聖經釋經家大衛.鮑森(J. David Pawson, 1930-)於1993 年出版《第四波》一書 (Fourth Wave: Charismatics and Evangelicals - Are We Ready to Come Together?),提倡靈恩派與福音派的合一,可能定義為新一波的靈恩運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