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中的環境公民身份建構研究》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柴巧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視媒體中的環境公民身份建構研究
- 作者:柴巧霞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 頁數:224 頁
- 定價:5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20305679
- 版次:1
《電視媒體中的環境公民身份建構研究》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柴巧霞。
《電視媒體中的環境公民身份建構研究》是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柴巧霞。內容簡介 電視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大眾傳播媒體,它在綠色思想、綠色價值觀的重塑及環境公民身份建構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電...
倡導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這就是欄目擔當的媒體責任。環保公益節目《生態公民》系列由《直面危機》、《飲水思源》、《飲和食德》、《要時尚更要高尚》、《只消費不浪費》五集構成。節目邀請了以犀利雄辯著稱的媒體評論員司馬南作為節目嘉賓,以演播室評論的形式推進節目,揭示地球生態和自然環境日益惡化...
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移動網際網路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視聽傳播變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媒體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理念與形態發展創新研究”、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基層立項課題重點課題“自媒體環境下首都網路輿論引導研究”、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社科研究項目“新聞宣傳融合傳播策略研...
談新媒體藝術手段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表現 新媒體環境中電視新聞如何融匯公民新聞報導:基於CNNiReport的觀察與思考 傳播與增權:新生代農民工自媒體使用研究芻議 理論與歷史 個人化的體驗與大眾化的真實 電視學理論體系的建構 電視真人秀表演特徵分析:基於理察·鮑曼的表演理論 身份的對話和角色的狂歡:紀錄片創作主體...
進入20世紀以來,科技對藝術的影響變得更加強烈和迅猛,數位技術的發展為藝術創造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上世紀80年代初,計算機圖形藝術設計成為現代尖端的視覺表現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現在電視、電影、平面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展示藝術設計和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等大眾傳播媒介和視覺藝術設計領域之中。計算機圖形學的出現,被稱...
談新媒體藝術手段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表現 新媒體環境中電視新聞如何融匯公民新聞報導:基於CNNiReport的觀察與思考 傳播與增權:新生代農民工自媒體使用研究芻議 個人化的體驗與大眾化的真實 電視學理論體系的建構 電視真人秀表演特徵分析:基於理察·鮑曼的表演理論 身份的對話和角色的狂歡:紀錄片創作主體動力論 符號...
因此,作為現代社會的媒介公民,也應從兩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客群 作為客群,應能夠正確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出批判意見,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中國的客群是很好的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卻不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首先,客群應當明白媒介所構建出的擬態環境,媒介信息是建構出來的“真實”,其內容不完全是客觀...
二、傳媒改革與輿論 城市化進程中市級黨報的改革 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報媒的轉型 商戰報導要強化導向意識 數字付費電視的usP發展模式 媒體輿論監督和公眾政治參與 公民社會構建中網路輿論監督效用的理性研判 三、廣告與品牌管理 城市戶外廣告監管與市民權益保護 農村戶外廣告的媒介整合與業態創新 價值鏈管理與品牌競爭力:一...
公共廣播電視及其政策安排的可能走勢 ——以英國為例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中國新聞傳播法治建設研究”報告 試論當前我國新聞法制建設的意義及環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數字時代的全球媒介傳播與文化身份認同”報告 大眾傳媒與文化身份的再現與建構 ——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
公共廣播電視及其政策安排的可能走勢 ——以英國為例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中國新聞傳播法治建設研究”報告 試論當前我國新聞法制建設的意義及環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數字時代的全球媒介傳播與文化身份認同”報告 大眾傳媒與文化身份的再現與建構 ——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
《風險傳播論:以中國電視新聞報導為例》是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的風險背景下,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不僅呈現出一般社會發展的風險特徵,還表現出了在既定體制和制度之下的特色風險環境。本書從中國電視媒體的風險善治與回響傳播出發,剖析了轉型風險期中國電視新聞的角色、身份、功能及其價值,...
新媒介素養,是指在社交網路革命、網際網路革命和移動革命的背景下,個人為了適應新的媒介環境和社會關係變化,構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網路,應該掌握的新的能力。李·雷恩尼(Lee Rainie)和巴瑞·威曼(Barry Wellman)在他們的新著《網路化:新的社會作業系統》(Networked:The New SocialOperating System )提出了在...
李鯉,女,博士,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州市高層次人才,獲聘廣州學者特聘青年拔尖人才。中國新聞史學會套用新聞傳播學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媒介文化專業委員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2項,其他省部級2項。出版專著1部,在《現代傳播》、《當代傳播》等CSSCI期刊...
雷蔚真,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院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全球傳播與公共外交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全媒體公益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中國公共外交藍皮書聯合主編。代表性成果 代表書籍著作 1、雷蔚真,《電視媒體的數位化轉型》,2017年1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聯合主編 《中國...
6. “國際傳播與國家主權:傳播全球化視閾下國家主權弱化理論研究”,中國傳媒大學科研培育項目,2009年12月19日立項,2011年5月結項。出版圖書 主要參著 1. 《國家傳播戰略與國家利益的實現》(25,000萬字,獨立完成),載臧具林、陳衛星主編《國家傳播戰略》,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2. 《媒介環境的...
《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的分歧與整合》,《國際新聞界》,2009.8.《新傳媒環境中國家形象建構要符合傳播規律》(第二作者),《對外大傳播》, 2007.7.著作 譯著《媒介·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年版。譯著《管控危機:行兇搶劫、國家與法律-秩序》,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譯著《傳媒規範理論》,...
歐陽宏生,富順安溪鎮人,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高級記者,全國首屆“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先後在地方、中央媒體從事采編、管理和研究工作。2001年引進四川大學,次年擔任博士生導師。主持了兩項國家社科重點課題,一項部級重大課題,13項國家一般和省部級課題。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15部...
朱傑教授 ,男,甘肅蘭州人,1972年7月生,中共黨員,博士,教授。1995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四川大學網路與新媒體博士。曾在西北師範大學、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習、進修。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民族影視專業委員會...
網路環境下媒介權力的規訓與抵制研究 從“文本盜獵”到“公民參與”:詹金斯的“參與性”媒介客群研究 漂浮的符號系統對身份認同的影響——試分析彈幕,以bilibili為例 社會化媒體對同性戀群體身份認同的影響 本土化認同:電視真人秀中文化混雜現象研究——以《奔跑吧兄弟》為例 個人話語權的張揚與後現代的狂歡——對...
關於群體間語言偏見理論的研究述評 移動社交時代的“隱私悖論”現象探析 第三輯 挑戰與變革:媒介運用與新聞傳播 挑戰與變革:媒介運用與新聞傳播 國家領導人媒介形象研究 論黨媒災難報導的“變”與“不變”媒介報導對城市文化的表達與建構 專業與自由:“公民記者”對新聞倫理的影響 新媒介環境下暴力事件報導的倫理...
18.2011年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規劃課題《公民社會建設進程中民眾參與教育改革的機制研究》,主持人。19.浙江師範大學招標課題.浙江省領雁工程政策的績效評估,主持人。20.浙江師範大學招標課題.浙江省教育輿情的分布及熱點問題的政策應對,主持人。21.浙江師範大學招標課題.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社會環境分析,主持人。...
13. 《審判公正問題研究》(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14. 《21世紀域外刑事訴訟立法最新發展》(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15. 《刑事再審程式與人權保障》(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16.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刑事訴訟》(主編),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17. 《...
於1941年降生於赫爾辛基的一個軍官家庭。二戰時,赫爾辛基是蘇聯與德國、紅軍與白軍等各種力量角逐的戰場,冷戰時期又成為美蘇意識形態戰爭的前線。從這種紛亂和衝突的環境中,諾頓斯登從小就懂得:對話與交流永遠勝過戰爭。諾頓斯登生性積極,而人口不多的芬蘭也為他提供了這樣的活躍舞台。17歲在中學時,他已經為芬蘭...
2009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大學參加“多元視角下的公民身份與共同體”國際學術研討會,即中國哈佛—燕京學者第四屆北京年會,在會上做:“家庭身份、家庭角色與親屬關係認同——中國城市個體化進程中的身份認同”主題發言(北京)。2010年6月,在“生存性智慧”:知識與智慧的關係學術研討會發言:科學的悖論...
研究方向 高小康的學術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國文藝思想史、文藝美學和城市文化研究等方面。在他對中國文藝思想史的研究中,對中國文學思想發展的巨觀進程有比較深入的探討和把握。他在90年代發表於《文學評論》的“永嘉東渡與中國文藝傳統的蛻變”、“建炎南渡與江南藝術精神的形成”和“論文藝的都市化”等論文從文化環境...
巴贊首先是清醒的,他能在撲朔迷離的文化環境中,挖掘出真正有價值的電影作品,他同時也是痴情的,始終忠於那些被時代忽視、誤判的電影大師,這種清醒和忠誠誕生了新的電影批評。安德烈·巴贊深受影響的特呂弗 1946年7月10日,奧遜·威爾斯(OrsenWelles)的《公民凱恩》(CitizenKane)在法國公映,眾所周知,這是一部...
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建議,全面性教育課程包括反歧視、平等、性和性別身份多元化的相關信息和價值觀,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和責任感。異裝相關內容的教學應當在一個包容、尊重的環境下開展,教學內容應當樹立異裝者的正面形象,避免侮辱和歧視性的信息,提倡平等,傳達性和性別身份多元化的正面信息...
2009年,湖南衛視與《中國青年報》、共青團湖南省委精心打造了一台題為“十八而志,青春萬歲”的成人禮節目,將成人儀式與電視傳媒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了成人儀式的新圖式,反響空前。由此,成人儀式又增添了一個特殊的電視媒體模式。電視“成人禮”,是“成人禮在媒介文化邏輯中的復歸與再建構”,被稱之為“被發明...
在《星期六》小說的序言中,作者麥克尤恩從索爾·貝婁的《赫索格》中選取了一段話,並以此說明小說《星期六》的寫作目的:“人是什麼?在某個城市中。在某個世紀裡。在蛻變之中。在群體之中。被科學地改造。被有組織的力量統治。被滴水不漏地控制。生存在後機械化的環境裡。”麥克尤恩表達了對當前英國社會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