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龍鎮,是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轄鎮,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中部,東靠演豐鎮,西隔南渡江與龍塘鎮相望,南連紅旗鎮,北接美蘭國際機場與靈山鎮。雲龍屬於中心鎮,是海南省唯一的計畫單列鎮,是“中國生態文化名鎮”,雲龍鎮人民政府駐雲龍墟,距府城24公里。2014年,全鎮轄區面積96.01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1平方公里,下轄1個社區,7個建制村,82個自然村,1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4.5萬人(戶籍人口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4794人。
根據規劃,鎮域人口規模預測近期人口規模為4.6萬人;遠期人口規模為13.8萬人。其中,包括鎮域戶籍人口3萬人、雲龍產業園吸納人口3.8萬人、臨空產業園吸納人口1萬人、職業教育區吸納人口3.3萬人、旅遊項目吸納人口2.7萬人。
雲龍鎮是革命老區鄉鎮,境內保留的名勝較多,其中有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被周恩來總理喻為瓊崖人民一面旗幟的馮白駒將軍的故居;有道教典籍記載的七十二福地之一的“陶公山”;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胄墓”等。
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管轄地區,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社會,教育,基礎設施,城鎮規劃,政治,經濟,農業,工業,計畫單列鎮,文化,交通,旅遊,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雲龍鎮是革命老區,總面積為96.01平方公里,1926年以來,在這片瓊崖工農紅軍曾經戰鬥過的紅土地上,湧現了馮白駒將軍、馮平、冼際章等等無數革命先驅,譜寫了轟轟烈烈的英雄戰歌。記者截取其中的一段歷史回首後感慨萬千:1936年春,瓊崖工農紅軍游擊大隊成立,1937年在雲龍鎮玉仙村潭口渡口成立了第一個交通站,1939年2月10日,馮白駒率部在南渡江潭口渡口東岸狙擊侵瓊日軍,打響了潭口抗日第一槍,1950年,馮白駒帶領瓊崖縱隊接應解放軍渡海作戰,5月1日一舉解放海南島……
歲月抹不去潭口渡口的滄桑,玉仙村還遺留著第一槍打響時的痕跡:在渡口的水泥路上,還有日寇從江對面打來的炮火炸開的坑;馮白駒將軍帶領的抗日民軍埋伏的戰壕,還在玉蘭筍竹林的遮蔽下留存……
海南解放60周年,革命老區換新顏,雲龍革命老區人民繼承和發揚優良革命傳統,支持雲龍產業園建設、環境綜合整治、文明生態村建設,探索出一條革命老區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雲龍原名雲龍贏市,1933年,屬瓊山縣第七區。1938年瓊崖工農紅軍在此改編時,雲龍贏市改為雲龍墟。
1957年屬雲龍鄉、大山鄉。1958年9月成立太陽升公社(含雲龍、土橋、嶺腳鄉)。
1958年12月改為雲龍人民公社。 1961年分開成立雲龍、土橋、嶺腳等3個公社。
1964年又由雲龍、嶺腳2個公社合併為雲龍人民公社。
1983年改稱雲龍區公所。 1987年3月改為雲龍鎮。
1994年,隸屬瓊山市。 2003年,隸屬海口市瓊山區。
管轄地區
全鎮共有16個黨支部863名黨員,其中女黨員168人,年齡結構為:35歲以下的165人,36歲—45歲的123人,46歲—54歲的171人,55歲—59歲的72人,60歲以上的332人。文化結構為:大學本科及以上27人,專科及以上75人,中專、高中301人,國中及以下461人。
地理環境
雲龍鎮位於瓊山區中部,東靠演豐鎮,西隔南渡江與龍塘鎮相望,南連紅旗鎮,北接靈山鎮。地處南渡江下游東岸,距府城24公里。全鎮轄區面積81.26平方公里,土壤屬紅壤泥土質。最高峰嶺腳嶺,海拔100.3米。南渡江流經長泰、儒林2個村委會大部分村
莊。
自然資源
雲龍鎮境內的耕、坡地面積共35340.19畝(其中水旱田8793.19畝,坡地26547畝),主要作物有水稻等糧食作物,淮山、花卉、反季節瓜菜、水果和熱作等經濟作物。土壤屬紅塘土,低丘陵地約占總面積的80%。
社會
教育
基礎設施
雲龍鎮全鎮8個村(居)委會全部實現通水、通電、通網路,每個行政村基本實現道路水泥硬化。
按照城鎮規劃,雲龍鎮將建設和改造鎮區的主要道路,逐步完善鎮區級、片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拓展雲龍產業園規模,建設規模約2.2平方公里,初步啟動臨空產業園建設。擴寬改造建設雲定公路和雲美公路的雲龍段,海榆東線223國道將拓寬為六車道公路。海南科技職業學院已啟動建設。
城鎮規劃
雲龍鎮位處瓊山區中部,毗鄰海口美蘭機場。規劃範圍分為鎮域規劃範圍和鎮區建設範圍,鎮域規劃範圍為雲龍鎮行政管轄範圍,規劃用地面積為96.01平方公里;鎮區建設範圍為東至儒來村,南沿著雲龍水庫北岸,西以永三公路,北到雲龍產業園北側,規劃用地面積為12.94平方公里,其中雲龍鎮區面積為7.45平方公里,雲龍產業園面積為5.49平方公里。
村鎮規模結構本著“發展區域中心鎮、城鎮區中心,促進人口向城鎮經濟發達區域集中,完善規模結構”的基本思想,制定2030年鎮域村鎮體系規模結構為“1城鎮區、5農村社區及2基層村”。
規劃構築“一江二溪一園”的生態格局和“一心二軸四區”的空間結構。一江指南渡江水土保持帶;二溪包括三十六曲溪生態景觀帶和雲龍溪環境景觀帶;一園為陶公山森林公園;一心指城鎮綜合服務中心;兩軸的交通發展軸,即海榆東線和、雲定公路和雲美公路,是鎮區建設發展方向的重要引力,是城鎮建設重要發展軸;四區包括經濟產業區、文化教育旅遊區、濱江生態旅遊觀光區和生態高效農業區。
政治
雲龍鎮現任主要領導人
中共雲龍鎮委員會書記:劉立武
雲龍鎮人民政府鎮長:胡余亨
中共雲龍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朱煥珍
雲龍鎮人民政府機構設定
黨政辦公室, 經濟發展辦公室, 社會事務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
雲龍鎮規劃建設管理所, 市政服務中心
經濟
雲龍鎮是一個面積僅96.01平方公里,總人口僅4.5萬人的小鎮,迄今已累計獲得高達300億元的計畫投資項目。該鎮通過一系列舉措成功轉型,突破了以往農業經濟單一的發展瓶頸,並結合中心鎮建設的大好契機走出一條綠色崛起之路。
農業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35486.68畝,其中水旱田9036.68畝,坡地26450畝,境內水利設施較為完善,有雲龍水庫和後溝山塘水庫,有硬板化防滲渠道26條,總長38公里。
全鎮主要收入以農業為主,主要經濟作物除了水稻、甘蔗、香蕉、玉蘭筍、瓜菜外,還有新興的農業項目如石榴、墨西哥食用仙人掌、花卉、荔枝、蓮霧、水晶柚等,還積極發展養殖業,養海陽乳鴿、美國鷓鴣、兔子、竹狸和鹿等。
創自己的農業品牌,走大型基地合作之路,這是雲龍農業轉型的一個特點。淮山是雲龍鎮最具代表性的經濟作物。建於2007年的閣力淮山科普示範基地占地約100畝。種植有雲選1號、雲選2號、雲選3號、閣力1號、曹江小葉種、曹江大葉種等品種。2009年,該基地被列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工程扶持項目。幾年來,雲龍淮山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帶動雲龍鎮及紅旗、舊州等鄉鎮大批淮山種植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雲龍鎮已培育三大品牌,淮山、花卉、無公害蔬菜等,雲龍還將要在這基礎上做大規模,進行高附加值深度開發,形成完整的農產品產業鏈條。未來3年,雲龍淮山要達到1.2萬畝、花卉1.5萬畝、無公害蔬菜1.8萬畝,農業產值達3億元以上。同時,努力發展觀光農業、常年瓜菜等都市型現代農業,提升鄉鎮工業產品水平,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高利潤型產品轉移。
五大特色農業
“十二五”期間,雲龍鎮將在確保優質水稻生產面積1萬畝的基礎上,重點打造“五大特色農業”基地:一是打造雲定公路沿線萬畝花卉基地,確保鮮切花產量的同時進行深加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二是打造5000畝淮山、荔枝基地,抓好低品質龍眼、荔枝的品種改造;三是打造坡侖坡大棚蔬菜基地,提高質量,用品質、規模占領市場;四是打造以紫光燈滅蟲技術為主導的北莊洋無公害泡椒生產基地;五是打造龍盤至北橋文昌雞養殖基地,大力推廣公司+農戶養殖模式,確保年出欄量30萬隻的基礎上年均遞增10%。
工業
歷時1年零4個月的海南紅塔異地技改項目實現單機試產成功。作為省市重點項目的海南紅塔異地技改項目是雲龍產業園內的一個大項目。產業園經濟正成為雲龍鎮經濟轉型的又一大亮點,兩年來,海南紅塔30萬箱技改項目、共享集團鋼結構項目等項目紛紛落戶園區,總投資額超過50億元。
雲龍產業園區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園區實行統一規劃、分期實施、連片開發,定位於發展稅源經濟、臨空型經濟。
計畫單列鎮
瓊山區雲龍鎮是海口市第一個計畫單列鎮。2012年9月,為了貫徹落實海南省第六次黨代會、在海口市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審議表決通過了“中共海口市委關於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決定”。並與《決定》相配套,出台了《計畫單列鎮試點的意見》,將雲龍鎮作為第一個試點的計畫單列鎮。計畫到2016年年末,雲龍鎮能成為“四個示範”鎮:經濟、社會、文化強勁發展的示範鎮;環境友好、生態美好的示範鎮;工業化、城鎮化產業互動,工商貿相融合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鎮;社會管理創新的示範鎮。
對於計畫單列鎮,要達到的具體目標為,特色優勢產業集約發展,三次產業實現融合互動,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計畫單列鎮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達到2:1左右。建設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鎮墟和若干新型農村社區,引導農村居民適度集中,集中居住率達60%。
未來三年,海口市政府每年對計畫單列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少於3000萬元,支持基礎設施取得新成效。力爭鎮墟和新型農村社區具有不少於300㎡的公共服務辦公用房,自來水供水、供氣率達100%,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道路、廣播電視、網際網路、通信等設施基本完善。在未來3年內建成5個以上具有地方民俗風情、風貌的特色新型農村社區。
文化
2013年12月6日,由海口市雲龍鎮人民政府主辦、電子農務網承辦的中信台達高爾夫·2013年海口雲龍淮山文化節於中信台達業主農場內正式舉辦,本次活動得到瓊山區人民政府、海口市科工信局、瓊山區農林局、共青團瓊山區委、瓊山區科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海南企業家協會40餘位優秀企業家代表、海南駐瓊20多家商會代表、以及來自海口市的眾多市民、新聞媒體記者、攝影家朋友的積極參與。
交通
旅遊
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
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雲龍墟。雲龍改編舊址原為“六月婆”廟場址,因1938年12月5日瓊崖工農紅軍在此改編為瓊崖抗日獨立隊而得名。雲龍改編舊址始建於1952年。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瓊山縣人民政府對該舊址進行了擴建和改建。舊址占地面積15畝,正門右側門柱上刻有馬白山題寫的“瓊崖紅軍雲龍改編舊址”。距大門正中16米處豎立一尊手握鋼槍的獨立隊戰士銅像,銅像正面鐫刻徐向前元帥題寫的“瓊崖抗日先鋒”。銅像的後面是紀念館,展出當年人民軍隊使用過的手槍、手榴彈、軍裝、旗幟以及史料圖片、信函等,展現了瓊崖革命鬥爭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該舊址被列為國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首批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馮白駒故居
陶公山
陶公山位於南渡江畔,面積4000餘畝。據傳古時有位姓陶的老人在此地修道成仙,後來此山便以陶公山為名。共有5個小山丘組成,猶如躺著的五指山,又似臥龍,蜿蜒伸向南渡江邊。5個小丘,俗稱五嶺,各有名號:分別稱從衡、思峒、光螺、居碌、居林。五嶺遞相擁護,互為扶持襯托,因此古時候,陶公山又稱為扶山。陶公山不高,最高點只有海拔70米,它沒有陡峭的山峰,更像是由丘陵坡嶺組成的綠色勝境。
著名人物
馮白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