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規劃

城鎮規劃

城鎮規劃,又叫城市規劃(Urban Planning),城市規劃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要建設好城市,必須有一個統一的、科學的城市規劃,並嚴格按照規劃來進行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鎮規劃
  • 又叫:城市規劃
  • 目的: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
  • 類別: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
規劃歷程,規劃目標,城鎮體系規劃,規劃要點,

規劃歷程

城市規劃又叫都市計畫或都市規劃,是指對城市的空間和實體發展進行的預先考慮。其對象偏重於城市的物質形態部分,涉及城市中產業的區域布局、建築物的區域布局、道路及運輸設施的設定、城市工程的安排等。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知識組成的基礎是古代哲學,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鮮明的一點是講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時間及其作用,學術界尚無定論。一般認為,城市的出觀以社會生產力除能滿足人們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餘產品為其基本條件。城市是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飛躍。 城市的發展是人類居住環境不斷演變的過程,也是人類自覺和不自覺地對居住環境進行規劃安排的過程。在中國陝西省臨潼縣城北的新石器時代聚落姜寨遺址,我們的先人就在村寨選址、土地利用、建築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間的開闢以及防禦設施的營建等方面運用原始的技術條件,巧妙經營,建成了適合於當時社會結構的居住環境。可以認為,這是居住環境規劃的萌芽。城市規劃是一項政策性、科學性、區域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要預見併合理地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規模和布局,作好環境預測和評價,協調各方面在發展中的關係,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使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骨、肉”協調、壞境優美的綜合效果,為城市人民的居住、勞動、學習、交通、休息以及各種社會活動創造良好條件。

規劃目標

把重點區域、重點城鎮產業發展作為加快城鎮產業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城鎮基礎條件,產業發展水平規模質量差別較大,聚集要素的能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
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加快城鎮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聚發展是產業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規律。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的發展能力,擴大產業集聚規模。
按照發展特色產業的要求,做好城鎮產業集聚發展規劃,增強招商引資針對性,以產業集聚發展為招商引資主要目標,加大資金、政策對帶動企業和配套產業的支持力度,努力突破產業配套不足對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

城鎮體系規劃

我國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應當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構建一個結構完整、功能完善、運行協調的城鎮體系。城鎮體系的規劃必須以現有的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必須符合區域實情。
1.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東、中、西部戰略布局
國家對新型城鎮化的戰略布局,在東部地區,最佳化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培育壯大若干城市群。在此基礎上,優先發展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把有條件的東部地區中心鎮、中西部地區縣城和重要邊境口岸逐步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圍繞未來城鎮化戰略布局,國家將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輸油氣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發揮其對城鎮化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主體功能區規劃,作為未來引導和約束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的總體方案,將成為地方政府實施巨觀調控的新途徑,對規範空間開發行為有著深遠和實質性的影響。
在2010年底中央向各省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決策層就釋放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信號,其中最為明確的是提出了要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的“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要在推進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最佳化開發的同時,形成三個特大城市群,在哈長、江淮、中原、長江中游等地區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
3.新型城鎮體系規劃原則
新型城鎮體系的規劃,中心城市的作用要突出,職能類型要明確,每個城市的發展都應各具特點,相輔相成,相互之間不能替代。城鎮體系的規劃要著眼於整個城鎮群的協調發展,而不是把群中各個城市的發展道路和產業特徵簡單疊加或相互競爭排斥。
大、中、小城鎮結構要合理配置,適當增加中等城市的數量、構建城鎮聯繫的橋樑,著重提升城鎮質量,增強城鎮功能;控制超、特大城市的數量,增強其區域中心的作用;有重點地發展基礎較好的小城鎮。
同時,城鎮體系的構建要以基建設施為支撐,特別是以交通和通訊設施為支撐。要大力建設快速通道網,包括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空中走廊、巨大港口和信息高速公路,推動以交通運輸網和信息通訊網為“骨架”的城鎮體系建設。
4.城鎮空間布局策略
(1)在經濟、人口、資源、環境都適宜的區域,實施城鎮群戰略。最佳化整合現有的城鎮群,鼓勵資源集約利用、自主創新、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在最佳化原有城鎮群的基礎上繼續培育發展新的城鎮群,強調經濟發展與質量效益、就業與工業化和城鎮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等,在就業安置、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分別制定鼓勵和吸引人口進入和集中的優惠政策。
(2)對於生態承載力較弱區,應限制城鎮發展速度和規模。重點發展好現有的中心城市,限制城市發展與人口規模,制定居住、就業、社保、教育、衛生等方面補助政策引導當地居民向外遷移或在當地集中生活。
(3)對於特殊自然保護區及地質災害多發區,嚴格禁止城市建設活動。應將重心放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結合國家出台的就業培訓、轉移指導、對口支援移民、生態移民等相關政策,以多種方式大力進行人口外遷。
5.倡導產城一體化,實現產業園區型城鎮的城鎮體系化規劃與管理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集聚形態,其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發展區域經濟等方面具有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是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也是城鎮化的一種實現形式。工業向園區集中,依託園區擴張、用工的需求,來拉動與之直接相匹配的新城建設和人口集中,是更快速度和更大規模的城鎮化過程。
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1)產業發展上,做大產業鏈的上下擴張,拓寬產業鏈的前後延伸,增強產業配套吸引力,形成產業集群。
(2)按照新城區的建設要求,加快發展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同時完善基礎設施、生活配套服務等,由單一功能的產業區向現代綜合功能區轉型。
6. 提升城鄉統籌水平,把新農村社區納入城鎮體系結構
新型農村社區,就是指打破原有的村莊界限,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經過統一規劃,按照統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搬遷合併,統一建設的具有社區服務和管理功能的新型農民生產生活共同體(也稱為“中心村”),形成農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務管理模式和產業格局。新型農村社區,不同於傳統的農村社區,不僅以農業產業為基礎,還將產業集聚、工業發展、服務業發展與農業農村發展銜接起來,是現代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不能等同於村莊翻新,也不是簡單的人口聚居,而重點在於改變農民生活和生產方式,提升農民生活質量,集約節約用地,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加快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享受到跟城裡人一樣的公共服務,過上像城裡人那樣的生活,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

規劃要點

一、科學規劃。決定城鎮發展方向、規模和功能。要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堅持全市規劃一盤棋,統籌編制城鎮規劃,指導城鎮化建設。健全城鄉規劃體系。順應城市區域化和區域城市化趨勢,把城鄉全部納入規劃範疇,使規劃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做到城鄉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規劃相銜接。完善總體規劃,科學編制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建立工農結合、城鄉一體、區域協調、統一完善的城鄉規劃體系,實現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小城鎮規劃、村莊規劃等規劃層次在市域範圍全覆蓋。提升規劃編制水平。樹立“富規劃、窮建設”理念,立足現狀,著眼長遠,體現時代特徵,準確定位、合理定性、統籌定向,一步到位,留足空間;體現科學性,處理好局部與整體、需要與可能、經濟與社會、建設與保護、繼承與創新等關係,確保規劃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把握特色性,充分發揮優勢,規劃交通樞紐型、商貿流通型、資源開發型、專業市場型、農副產品加工型等特色城鎮,凸顯城鎮個性和內涵。
二、高標準建設。加快城鎮化的基礎。要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加快發展縣城、擇優發展重點鎮,著力提升市域城鎮建設整體水平。拓展中心城區空間。統籌協調,各有側重,錯位發展,促進一體化發展。加快縣城和小城鎮發展。
三、基礎先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城鎮功能,提升承載能力。最佳化路網結構。路網結構決定城市形態布局,必須以交通基礎設施為先導,合理設計區域路網,拉開城鎮框架,最佳化城鎮布局。構建包括高速公路、鐵路、空港、內河航運在內的交通網路體系,覆蓋城區,連線鄉村,實現所有縣區通高速公路,所有鄉鎮通油路。結合國家路網建設,打通城鎮對外聯繫通道,發展通道經濟,促進城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堅持區域統籌、共建共享,把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重點向城鄉結合部、重點鎮轉移,強化小城鎮的紐帶作用,促進農業、農村資源向工業和城鎮轉移,把鄉村建設成城市的生態區,逐步消除城市與農村的界限,有效縮小城鄉差別等。
四、產業支撐。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實施“產業興市”戰略,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調整產品結構,延長產業鏈,培植主導產業,不斷壯大區域經濟實力。創新經營園區理念和管理模式,形成“以園養園、以園建園、以園興城”經營機制,引導企業配套生產,聚集發展。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發展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支撐、充滿活力的新型產業體系。
五、文化助推。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要走內涵發展的路子,把城市文化作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舉措,大力支持,精心培育,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加強歷史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儘可能保持原址原貌,體現發展脈絡,注重文化積澱,增強城市歷史的厚重感。
六、完善機制。從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向依靠政策、市場、社會投資轉變,逐步建立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市場籌資為主體、國家扶持為補充,農民集資進鎮、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