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的概念,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首先提出來的。都市農業(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農地作業。它是指靠近都市,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
都市農業的特點: (1)它所包括的範圍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區與周邊間隙地帶的農業,不同於一般城郊型農業; (2)都市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農業的空間布局和結構安排,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關係等,必須首先服從城市的需要並為此服務。這種由城市需要決定農業的發展,體現了大都市對農業的依賴性,並進而實現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一體化關係; (3)都市農業不僅是經濟功能的開發,而且要進行生態、社會等功能的開發,並進而實現全功能性的大農業; (4)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明顯地表現為高度的集約化的經營方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並進而達到高度的農業發展形態和為都市服務的特殊功能。 都市農業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觀光農園。開放成熟的果園、菜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采果、拔菜、賞花,享受田園樂趣。 2.市民農園。這是由農民提供農地,讓市民參加耕作的園地。 3.休閒農場。這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閒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遊樂。 4.除上述類型外,還有假日花市、農業公園、教育農園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市型現代農業
- 外文名: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
- 首提國家:美國
- 本意:都市圈中的農地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