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雲陽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早在五六十萬年前,“
南召猿人”(“中原猿人”)便在境內繁衍生息(“南召猿人”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四大猿人”之一,是中原人類的共同祖先);雲陽古代是豫西溝通南北的唯一關隘,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荊襄”之稱。
雲陽文化積澱深厚,
夏商時屬豫州,
唐時為向城縣,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設縣衙(因縣城東北隅的南召店是宛(
南陽)洛(
洛陽)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驛,故以南召名縣),曾歷代置邑,一直到1947年南召縣解放,雲陽都是縣城所在地,有千餘年的縣治建制史。1947年11月縣城搬遷置鎮;1974年劃離南召縣,成立為河南省政府南陽地區直轄雲陽工區辦事處(雲陽工區);1977年轍工區辦事處,復歸
南召縣,仍置為公社;1978年恢復雲陽鎮至今。
行政規劃
雲陽鎮位於河南省
南召縣東部32里,是民國時期南召縣政府所在地、南召縣火車站所在地、也是
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所在地。雲陽鎮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19個村委會:南召店社區、小關社區、大關社區、老城社區、西關社區、雲鋼廠社區、西花園村、東花園村、楊西村、李樓村、西坪村、官山村、陳溝村、獅子墳村、下扁村、白行莊村、大袁村、山頭村、鐵佛寺村、當中莊村、朱坪村、楊崗村、老廟村、唐莊村、鹿鳴山村,轄區社會人口近16萬人。
建設發展
數字說話
雲陽鎮圍繞建設“工業強鎮、商貿重鎮、生態大鎮”的發展定位,集中精力抓大事,聚精會神謀發展,全力以赴求突破,實現了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創新機制,最佳化環境,強力實施
工業立鎮戰略,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以機械、鑄造、礦產、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導的工業企業和以商場、超市為龍頭的物流商貿業日益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對財政的貢獻份額達到90%以上。據統計,2007年全鎮生產總值完成8.2億元,同比增長13%;鎮本級財政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完成1028萬元,同比增長21%;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359元,同比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億元,同比增長25%;工業增加值完成4.9億元,同比增長15%。其它經濟指標都全面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計畫和縣定任務。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全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全面進步和長足發展。
城鎮建設
一是加大建設資金投入。2007年總計投入資金7490萬元,創歷史新高。二是加大建設步伐。其中包括:投資650餘萬元,修建長1000米、寬30米的東濱河路及防護堤,建成寬170米、高2.5米的“人”字型攔水壩一座;投資240萬元,在人民路安裝高檔果皮箱200餘個,並對鎮政府至向東口總長2000米的路段進行綠化、亮化,栽植香樟樹700餘棵,安裝高桿路燈70盞;投資300餘萬元,正在實施人民路的邊溝建設工程;投資50萬元,硬化三五五、大關、鹿鳴山風景區、西關等居民道路4000米;投資200萬元,修建李樓、鐵佛寺、陳溝等9個村“村村通”道路17公里;投資300萬元,貫通、硬化楊西至東花園鄉村道路7公里,並在黑龍台建成89米長大橋一座;投資50萬元,建成東、西花園村部600餘平方米;投資210萬元,建成鎮計生宣技中心服務大樓和中心法庭大樓1800平方米;投資240萬元,建成一小、鐵小教學大樓2200平方米;投資5000餘萬元,建設住宅小區21處10萬餘平方米;投資200餘萬元,完成鎮區安全飲水管網安裝入戶工程,使鎮區5000餘人受益;積極籌措資金50萬元,完成980個沼氣池的建設任務。項目建設紮實推進。2007年全鎮工業招商引資總額完成1.015億元,到位資金9850萬元,新上、擴建項目28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500萬元以上項目9個,100萬元以上項目17個。形成了恆雪麵粉、傑達特材、微特電機、天馬鑄造、興雲商貿等多家龍頭企業。鑄造、汽配、微型電機、服裝、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工業特色產業已經成為鎮域經濟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總投資3.85億元的雲鑄公司450立方米高爐技改項目已動工上馬。它的建成,對支撐一方財政、富裕一方百姓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以文明新村、特色經濟專業村建設為重點,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總計投入資金120萬元,新建東花園、西花園村部2個,完善提高文明新村3個,新建大元文明新村1個。圍繞
生態大鎮建設目標,持續推進園區、基地、專業村建設工程,以西花園辛夷專業合作社、朱坪花卉苗木協會為依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特色農業的市場化發展方式,走公司(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的發展道路,致力於發展特色經濟。截止目前,全鎮辛夷總量已達5.5萬畝,以油桃為主的林果業達到8000畝,花卉苗木總量達到1.5萬畝,“北部辛夷、南部花卉、東部油桃”三足鼎立,輻射發展的特色農業經濟格局不斷得以提升和鞏固。
民生問題得到改善。落實“兩免一補”資金150萬元,資助中小學生6850人次;報批城鎮低保對象307人,農村低保對象1641人,調查核實五保對象479人,低保、五保供養款物足額發放;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2%,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逐步展開;積極推行“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新型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生育、節育、獎優、懲處四大政策,人口計畫正常運行,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強化土地集約利用,礦產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安全生產常抓不懈,信訪工作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資源優勢
雲陽鎮域內有“杏花山猿人”遺址、楚王行宮、孔廟聖人碑遺址、明代護城河遺址、山陝會館、韓信寨、鹿鳴山風景區、楚長城遺址、中原道教聖地興陽觀等人文資源。境內中原人類發祥地杏花山猿人遺址是第七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資源豐富,農業資源更為突出,
辛夷、
玉蘭、天麻、
杜仲等中藥材產量極大,是中國辛夷之鄉主產地。境內探明礦藏36種291處,金屬礦藏有銀、銅、鐵、鉛、鋅、錳等,等儲量豐富,品位較高。尤其是金紅石礦藏總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金紅石礦床;非金屬礦藏主要有石英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境內有 220KV、110KV、35KV、150KV變電站各一座。
旅遊資源
雲陽鎮地處南陽市北大門,南召縣東大門,素有宛北名鎮、
中州重鎮之稱,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五星級城鎮”之一。
旅遊資源豐富,鎮區內
九里山,古稱韓信山,因
韓信曾屯兵于山巔而得名;杏花山因“南召猿人”而聞名,猿人遺址被定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鳴山區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古南召八大景之一,素有“鹿鳴聳翠”之譽;興陽觀聞名河南。
興陽觀:在河南省西南部,北靠
伏牛山,南臨宛襄平原,有一歷史悠久之處--南召縣。此地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並有
丹霞寺、興陽觀、文廟、商鵲廟、華陽宮、樊梨花寨、張三豐故里等許多古文化遺址,其中較為完整地揭示了當地歷史文化古樸遺韻的就是興陽觀。興陽觀原名南石廟,位於南召縣雲陽鎮西南一華里處。廟觀三面環山,一方臨水,碧瓦紅牆,森嚴威整,是宛洛大道上的著名道觀。興陽觀始建於宋,興盛於明、清。現存的八大古蹟、十大勝景,包括南天門、朝天閣、靈霄寶殿、仙人橋、老母洞、地府世界、無極宮、太清宮、閻羅寶殿、太和宮、關公殿、八仙過海、包公祠、文公堂、二十四寺等經過南召道教協會孟興坤會長及前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建成規模,現正在成為香客遊人避暑療養、遊覽觀光之勝地。
興陽觀於1989年6月由政府宗教部門開放。興陽觀為弘揚道教文化,傳播道教精髓,發展道教事業,在政府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多次舉辦了道教文化學習班、道教音樂學習班、道教政策學習班,已成為周邊地區及豫北地區道教的發源地,並培養了大量的道教人才。早在1990年就開始先後被省市縣各級政府授予“先進集體”“模範宮觀”等光榮稱號。1993年就被中國道教協會評為“全國先進集體”。興陽觀所收藏的獎牌、證書等不勝枚舉。興陽觀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祈福宗教活動及每年十月初八的廟會,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發展成為當地的一個經貿盛會,受到政府的一致好評。
交通區位
雲陽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焦枝鐵路、S231線、S331線重疊十字交叉穿鎮而過,鎮區內設有縣級火車站、汽車站各一個,距
南陽姜營機場90公里是宛北重要的
交通樞紐。
雲陽名片
河南省
南陽市南召縣雲陽鎮:河南省著名的歷史古鎮、人口大鎮、交通要鎮和經濟重鎮。
中原人類的發祥地
楚長城之源
楚王行宮地
中國玉蘭之鄉
中國辛夷之鄉
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
河南省首批重點示範鎮
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河南省特別試點鎮
河南省衛生城鎮
河南省綠化工作模範鄉鎮
河南省農村科普示範鄉鎮
南陽市50強鄉鎮
南陽市“五星級”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