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猿人

南召猿人

197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的杏花山上發現了一批古脊椎動物化石和一枚古人類牙齒化石,這枚牙齒化石經世界著名古人類學家吳汝康先生等人鑑定為早期人類的右下第二前臼齒。

1978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隊,對這一化石點進行了發掘,又發現了一批古脊椎動物化石,計有劍齒虎劍齒象腫骨鹿等20餘種,根據伴生動物化石及地層等綜合分析,認定這裡發現的古人類與“北京猿人”所處的時代大體相當,距今約五、六十萬年,並正式把這種古人類定名為“南召猿人”。

杏花山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是中原人類的鼻祖,1987年南召猿人遺址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南召猿人
  • 拉丁學名:Nan Zhao Homo erectus
  • 別稱:直立人
  • :原生生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靈長目
  • :人科
  • :人屬
  • 亞種:直立人
  • 分布區域:河南省
  • 化石發現人:吳汝康
  • 化石發現時間:1978年9月
  • 化石發現地點:河南省南召縣
  • 化石年代:距今約五、六十萬年
  • 文物保護: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價值,中原人類的發祥地,地圖信息,

價值

南召猿人的化石地點,是國內發現的重要的古人類遺址,在河南省尚屬首次。它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猿人在秦嶺地區的分布範圍,為進一步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因此,1987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南召縣政府也於2000年10月舉辦了隆重的對外開放儀式。
南陽南召猿人遺址南陽南召猿人遺址
1980年,國家和河南省科學工作者在南陽市南召縣杏花山附近的小空山和大空山上,發掘出舊時器時代用火遺蹟—灰燼層,通過對小空山下洞地層堆積物的實地考察,發掘以及化學實驗,認為小空山下洞的地層堆積物,不是人類用火遺蹟——灰燼層,而是自然形成的灰色土狀堆積。
“南召猿人”的發現,是繼北京猿人、藍田猿人、元謀猿人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杏花山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是中原人類的鼻祖,它填補了中原地區古人類分布的空白,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分布和發展,對古代氣候的變化以及中原地區第四紀地質和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與依據。

中原人類的發祥地

中原人類的發祥地——南召縣杏花山猿人遺址距南召縣雲陽鎮北3公里處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遺址,是中原地區人類的發祥之地。1978年,科學工作者在此採集一顆猿人牙齒化石及大量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鑑定,定名為“南召猿人”,為距今約50萬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類遺址,與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南召猿人的化石地點,是國內發現的重要的古人類遺址,主在河南省尚屬首次。它重在填補了中原地區舊石器文化的歷史空白,擴大了猿人在秦嶺地區的分布範圍,為進一步研究人類起源和中原地區人類發展提供了新的物質材料,因此,1987年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南陽地區文管會在南陽地區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時,在南召縣小空山下洞發現了舊石器。 1987年在上洞又有出土。通過對上下洞的地層堆積、石器工藝和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得出其時代。上洞當處於更新世晚期偏早,在考古分期上屬舊時代晚期。
由於在小空山附近的杏花村發現了猿人牙齒和哺乳動物化石,在小空山下的空山河流域的階地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認為空山河流域及其周圍地區應存在著三者之間的缺環,也就是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和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文化。特別是後一個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我們對空山河流域遠古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地圖信息

地址:004鄉道西2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