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
灌木或
小喬木,高1-5(-10)米;分枝多。幼枝有棱,無毛。葉片革質,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長3-7(-13)厘米,寬1.7-3.5厘米,頂端漸尖、銳尖或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稀楔形漸狹,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中脈在兩面突起,
側脈纖細,於兩面稍突起,或於表面平坦不顯或微陷入;葉柄長3-6毫米,無毛。
花序生於枝頂
葉腋和下部葉腋,長1.5-8厘米,序軸無毛;
苞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7毫米,頂端尾尖,兩面無毛,早落,小苞片2,卵形,長約1.5毫米,著生花梗上部緊貼萼筒;
花梗極短,長0.5-2.5毫米,無毛;萼筒球形,無毛,萼齒三角形,長約1毫米,齒緣有時有疏而細的短緣毛或有具腺流蘇;花冠白色或淡紅色,筒狀壇形,口部稍縊縮,長6-8毫米,外面無毛,內面有微毛,於口部稍密,裂齒三角形,直立或通常反拆;
雄蕊內藏,花絲有疏柔毛,藥室背部有短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花柱略微伸出花冠。漿果熟時紫黑色,直徑6-7毫米。花期2-5月,果期7-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在雲南分布於香格里拉、維西、瀘水、永平、騰衝、龍陵、芒市、鳳慶、鎮康、耿馬、臨滄、雙江、孟連、景東、大理、漾濞、賓川、洱源、劍川、鶴慶、麗江、華坪、大姚、楚雄、武定、祿勸、富民、昆明、嵩明、尋甸、鎮雄、玉溪、易門、雙柏、新平、元江、綠春、金平、文山、廣南等地。生於山坡灌叢或山地常綠闊葉林,松、櫟林林下,海拔1550-2600(-3100)米。耐陰性強,喜溫暖濕潤氣候。
繁殖方法
培養條件:基木培養基為改良的WPM培養基:以水合硝酸鈣[Ca(NO
3)
2·4H
2O]684毫克/升、KNO
3190毫克/升、C
10H
13FeN
2NaO
874.3毫克/升和
鹽酸硫胺素0.1毫克/升代替原WPM培養基中的K
2SO
4、CaCl
2、FeSO
4和
乙二胺四乙酸鈉(Na
2EDTA)。誘導芽萌發及分化培養基:①WPM+ZT 0.5毫克/升;叢生芽的誘導和增殖培養基:②WPM+ZT 2.0毫克/升;生根培養基:③1/2WPM+NAA 0.05毫克/升。以上培養基均附加2.0%
蔗糖、6克/升
瓊脂,pH5.8。培養溫度(23+2)℃,光照12小時/天,光照強度40-50微摩爾/(平方米·秒)。
無菌材料的獲得:以當年生休眠枝條的腋芽為外植體,將外植體置於燒杯中,用自來水沖洗30分鐘,再用洗衣粉液清洗5分鐘,在超淨工作檯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無菌水沖洗2次,0.1%
氯化汞(HgCl
2)消毒8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吸乾水分。剝去芽鱗,切去基部的受損組織,接種於誘導芽萌發的培養基①中。2周后開始萌發;5周后芽長成4-5厘米左右的新梢,側芽同時也萌發出2-4個不定芽。
叢生芽的誘導和增殖:不定芽形成後,不切割轉接於培養基②上。經過4周培養,在不定芽基部長出許多小的不定芽,形成不定芽叢。把叢生芽分割成2-3個為一叢的芽叢,轉接到培養基②中進行繼代培養,6周左右可繼代增殖1次。
生根與移栽:取繼代培養的芽苗轉接於培養基③中,5周后基部可長出2-4條1-1.5厘米長的不定根,生根率78%。培養2-3周,打開瓶蓋,煉苗3天,然後從培養瓶中取出,洗去根部培養基,移入蛭石和腐殖土(1:2)混合的基質中,保濕遮陰,成活率可達90%以上。
主要變種
剛毛雲南越橘(
Vaccinium duclouxii var. hirticaule C. Y. Wu)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和葉柄被具腺剛毛,有時毛極疏。產雲南東部。生於山谷疏林、山坡灌叢或石山、草坡,海拔1550-1970(-2260)米。
柔毛雲南越橘(
Vaccinium duclouxii var. pubipes C. Y. Wu)與原變種不同在於幼枝、葉柄、葉背面中脈基部被黃褐色短柔毛;序軸通常被短茸毛。產雲南西北部。山谷雜木林、松林或山坡灌叢中,海拔(1700-)2300-2700(-3200)米。
毛果雲南越橘(
Vaccinium duclouxii var. hirtellum C. Y. Wu & R. C. Fang)與原變種不同在於幼枝被短柔毛,雜生具腺剛毛;序軸、萼筒、萼齒密被微硬毛。產雲南(玉溪)。生於灌叢中。
主要價值
株形秀麗花形奇特,可用於公園觀賞,配置於高大喬木下。
保護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