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22年7月,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2022—2024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檔案全文
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2022—2024年)
實施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行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具體行動,是雲南省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是美麗中國在雲南建設的創新實踐。城鄉綠化美化發揮生態環保、休閒遊憩、景觀營造、文化傳承、科普教育、防災避險等多種功能,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為科學、穩妥、有序推進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和人民生態福祉,提高“七彩雲南·世界花園”美譽度,開展本行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統籌生態、美學、人文、經濟、生活等要素,系統性謀劃推進、高水平規劃設計、專業化種植管護,實施負面清單管理,著力推進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改善,使城鎮鄉村融入大自然、建成大花園,更加宜居宜業宜游,讓雲嶺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景更美、人更富,持續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斷夯實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基礎。
(二)基本原則
以人為本,綠美惠民。堅持把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作為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在規劃設計、建設管護等各環節、各方面;不搞形式、不搞運動、不砍樹、不浪費,實實在在推進城鄉增綠添美和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堅持共建共管共享,讓城鄉綠化美化建設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感知度、認可度、滿意度。
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將城鄉綠化美化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緊密結合,與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全域旅遊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科學編制規劃,精心設計局地實施方案,構建城鄉綠化美化空間大格局。突出特色、突出重點,分類展開、分步推進,未來3年重點在人口密度高、流量大的地帶先行開展。
因地制宜,科學綠美。根據地理區位、生態環境、資源稟賦、地域文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適地適綠,適地適美。統籌考慮生態合理性和經濟可行性,節儉務實,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講科學、講技術、講專業,穩妥有序推進城鄉綠化美化。
系統構建,多元共生。遵循自然規律,以風景園林學、生態學、林學和系統工程的原理為指導,發揮雲南生物多樣性優勢,構建喬、灌、草相互搭配,葉、花、果相互結合的近自然生態群落,打造多元共生、安全穩定的生態系統,讓美麗家園充滿生機活力。
科技支撐,產業助力。充分利用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資源,突出鄉土性、多樣性、功能性、經濟性,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攻關,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推動鄉土植物培育、種植、套用推廣及銷售的“綠美+”經濟全產業鏈培育發展,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等新業態,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雙贏的良性循環。
政府引導,廣泛參與。壓實屬地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組織領導、規劃設計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堅持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形成有序、有效、有力的良好工作局面;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市場主體與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齊心協力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建設。
(三)行動目標
中遠期,通過未來10年城鄉綠化美化,努力建成美麗中國新標桿、樣板示範區。近期,通過實施三年行動,以人口密度高、流量大的地帶為重點,著力探索符合雲南實際的城鄉綠化美化建設路徑和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四個基本、三個加快”。
四個基本:
工作機制基本健全。城鄉綠化美化行動“1+N”工作體系加快建立,適應城鄉綠化美化實踐需要的規劃編制、方案設計、責任落實、上下聯動、統籌協調、評估考核、宣傳引導、社會參與等機制逐步完善,重點地區綠化美化空間適宜性評價、各城市及縣城綠化美化中長期規劃和三年行動編制全面完成。
建管運營模式基本成熟。政府、市場、社會分工協作,良性運行的態勢基本形成,覆蓋規劃設計、選種培育管護等全流程的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科研平台、交易平台、創業平台加快發展,產學研聯動發展,“綠美+”經濟創新發展,多樣化、可持續生產經營模式普遍建立。
產業體系基本構建。雲南特色苗木花草等相關產業不斷壯大,城鄉綠化美化與生態經濟、文旅產業、富民產業融合發展,以綠化美化為基礎的“綠美+”經濟全產業鏈加快補齊,產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逐步成為雲南經濟的新亮點、興農富民的新支撐。
標桿引領導向基本形成。通過持續開展推優學優活動,城鎮、社區、鄉村、交通、河湖、校園、園區、景區等領域形成一批公眾認可度高的城鄉綠化美化新樣板,各州(市)、縣(市、區)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新標桿,為高質量推進城鄉綠化美化提供良好示範。
三個加快:
城鄉人居環境加快提質。重點建設範圍內生態結構合理、服務功能顯著、生態美學彰顯的城鄉生態體系加快構建,城鄉綠量持續增加,美麗雲南“顏值”加快提高,城鄉建設品位、品質有所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斷增強。
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意識加快提高。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教育全面開展,人民民眾生態文化素養明顯提高,全民參與、全民支持、全民共享的生動局面加快形成。
綠美雲南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提升。因綠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樣性而美,雲南的美麗、雲南的魅力得到更好展現,旅居雲南品牌吸引力有效提升,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二、實施重點
(一)綠美城鎮
建設範圍:省會城市、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縣級城市(縣城),國省道沿線、重點旅遊景區周邊和城郊鄉(鎮)政府所在地。
建設要求:省級層面支持昆明市(主城區)建設公園城市、麗江市(古城區)建設花園城市、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建設雨林城市,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明確綠美城市建設定位和方向,積極打造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和地域特色鮮明的綠美城市。各地區綠美城市建設要基於城市山水脈絡和風貌格局,結合城市形象與文化特徵,豐富植物種類、合理配置色彩,最佳化拓展生態空間,打造各美其美、山水人城和諧的城市。城市節點景觀建設凸顯城市區域性與城市文化形象特徵,避免“千城一面”。統籌綠地系統的整體性、層次性、相關性、結構性,構建點線面結合、功能健全、結構完整的綠地系統。最大限度使用鄉土植物,構建和營造設計合理的近自然生態群落,彰顯地方植被景觀特色和城市生物多樣性,建立科學管護工作機制,持續沉澱城市綠美記憶。鄉(鎮)綠化美化要與周邊自然山水景觀、田園風貌、景區特色等相協調,突出當地特色,注重拓展公共生態遊憩空間。
建設措施:鼓勵各地區通過民眾參與、網路投票等方式按程式選定“市(縣)花”、“市(縣)樹”,確定地域特色標識植物,並加大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套用。建設城市綠道網路體系,合理規劃建設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公園體系。推廣立交橋、人行天橋、圍欄、牆面、屋頂等立體綠化美化。充分利用市內各種空閒地、廢棄地、邊角地等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破牆透綠、見縫插綠,著力增加綠量。精心設計、高品質推進城鎮各級各類道路,以及入城門戶、主要交通節點、歷史街區、濱水空間的綠化美化,打造一批民眾喜愛的“打卡點”和“場景”。堅持節儉務實,多建近自然的生態園林景觀,減少後期維護與管理成本。公共區域綠化要適當配置花壇花境、園林小品、宣傳欄、座椅、游徑等供市民遊憩,讓人“進得去、有得看、留得住”。積極做好城市面山、河湖綠化美化提升和城郊補綠提質工作。在鄉(鎮)開展公園、綠道建設,加快道路林蔭化、沿街建築立體綠化、庭院綠化美化。
三年目標:由州(市)政府統籌考慮各地區自然、經濟條件和現有基礎,圍繞城市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口袋公園、林蔭路新增數量等,提出合理的量化目標,實現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年植樹數量不得低於前3年平均值;推進建設綠美鄉鎮300個。
(二)綠美社區
建設範圍:城市(城鎮)主街道小區和單位、新建小區、旅遊景點周邊小區、改造提升的老舊小區。
建設要求:社區綠化美化建設要與地方人文歷史相結合,充分挖掘立體綠化潛力,最佳化綠地植物配置。在保持區域整體協調的前提下,打造有識別度和吸引力的綠美景點,提升社區綠化美化的景觀效果和品質。
建設措施:尊重人民民眾意願,精心設計方案,創新方式方法,調動人民民眾積極參與,開展豐富多樣的社區綠化美化活動。開展牆體、屋頂、圍欄等立體綠化美化,推進社區開展生態空間共享,將圍院通透式綠化與道路綠地充分融合。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推進臨街陽台的綠化美化。落實社區綠化美化責任,建立健全管護長效機制。
三年目標:由各縣(市、區)自行確定三年建設目標,原則上每年綠美社區建設數量不低於本地區社區總數的10%,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設。
(三)綠美鄉村
建設範圍:城郊村、國省道沿線村、旅遊景區周邊村、名村古村等。
建設要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做好鄉村綠化美化設計,突出鄉土田園特色,促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建設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各具特色的生態宜居綠美鄉村。保存鄉村生態風貌,保護古樹名木,將經濟性、功能性、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春天賞花,秋天品果,讓美麗鄉村留住美麗鄉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禁止簡單照搬照抄城市綠化美化模式。
建設措施:在“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地”(邊角地、空閒地、閒置宅基地、拆違地)及庭院進行綠化美化,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廣植鄉土植物,做到應綠盡綠。支持和鼓勵條件適宜地區開展花美鄉村、水美鄉村、森林鄉村等建設。積極發展特色林果經濟、林下經濟、庭院經濟、鄉村旅遊等綠色富民產業。支持優秀設計團隊開展鄉村綠美設計創作。廣泛開展“每年回家種棵樹”等主題活動。
三年目標:省級重點推進600個村莊建成綠美鄉村,各州(市)按不低於本行政區域村莊數10%的數量設定年度目標。
(四)綠美交通
建設範圍:進出雲南省交通要道,大滇西旅遊環線,機場高速(機場連線線),旅遊公路、自駕游精品線路,進出城區的交通幹線,機場、港口(碼頭)、服務區、鐵路客運站。
建設要求:以保障交通安全為前提,依據交通幹線兩側的自然狀況和功能需要,分層次、分地域、分地段確定建設標準,打造生物多樣、季相明顯、功能完善的綠化景觀廊道,形成暢通、安全、舒適、美麗的綠美交通網路。綠化植物要選擇適應區域氣候類型的種類,綜合考慮鄉土與外來適生、場地功能、空間層次、色彩搭配、生態習性等因素,合理確定基調樹種和骨幹樹種。對機場和精品旅遊路線等重點地區要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地域風情、民族元素,構建四季有景、四季有花、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生態景觀,著力打造靚麗風景線和“濃縮的明信片”,向遊客展示雲南生態美、景觀美、人文美,讓雲南美在路上、留在心間。
建設措施:全面推進交通沿線用地範圍內的綠化美化工作,對建設期邊坡、取棄土場、臨時用地等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對分隔帶、路側綠帶、立交區、沿線設施、場站、港口(碼頭)、鐵路客運站、隧道洞口等可綠化區域進行綠化美化。對運營期項目進行補綠提質、加強維護管養,對有條件區域進行綠化美化提升改造;重點路段要選用鄉土植物進行增綠、添彩,充分展現地域性、識別性、觀賞性景觀。抓好交通要道兩側及可視範圍內第一重面山區域的綠化美化,開展增闊提色、生態修復和森林質量提升工程,科學進行“加”、“減”、“疏”、“補”,通過植物組合、色彩對比、高低錯落、景觀設定等方式,點、線、面結合,喬、灌、草、花、藤搭配,逐步打造交通精品線、風情線、生態線、產業線。按照“服務區+旅遊”融合發展的思路,全面提升服務區的景觀性、舒適度,鼓勵打造“打卡地”。鐵路站場綠化美化要按照“一站一景”設計建設。機場綠化美化要按照“一場一景”、“一場一主題”,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條件,多選擇易於維護的植物打造最美視窗門戶。港口(碼頭)綠化美化要結合水運工程特點,因地制宜,增綠添彩。
三年目標:積極推進公路沿線應綠盡綠,重點打造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地域特點顯著的綠美交通廊道1500公里示範段,提升鐵路綠化美化水平500公里,建設80個綠美服務區、46個綠美鐵路客運站、15個特色鮮明的綠美機場、14個綠美港口(碼頭)。
(五)綠美河湖
建設範圍:納入全省河(湖)長制實施範圍的湖泊,流經城鎮、壩區重點河流(河段),城市周邊大中小型水庫,水利風景區,主要交通幹道沿線的河湖岸線等。
建設要求:堅持尊重自然、保護優先,根據不同水體的生態環境和分布特點,結合岸坡穩定、行洪安全、生態修復等要求,分區域和類型因地制宜開展水體自然岸線和環湖原生植被保護及恢復,提升河湖沿岸景觀及濕地植被景觀,打造生態安全、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河湖美景。
建設措施: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施河湖沿岸生態保護與修復。流經城鎮、壩區的重點河流(河段),統籌開展規劃建綠、拆違增綠、破硬增綠、見縫插綠、留白增綠。強化湖泊自然岸線保護,實施湖濱濕地和林草植被建設,推進湖泊生態廊道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沿湖生態廊道加密、加彩、加花等綠化美化工程,提升綠化美化水平。加強沿河濕地管護,通過建設柔性岸線、綠色護岸等方式,最佳化河流生境,提高生境異質性和生態親和性,提升生態系統的結構穩定性。加強城鎮周邊水庫庫區林草植被建設,營造水源涵養林,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要城鎮周邊水利風景區加強水文化專題景觀建設,打造民生水利宣傳、教育、示範基地,增強全民水資源、水生態保護意識。
三年目標:建設綠美湖泊15個,流經城鎮、壩區綠美河流60條,城市周邊大中小型綠美水庫60個,城鎮周邊水利風景區15個。
(六)綠美校園
建設範圍:高校、中學、國小、幼稚園等各級各類學校。
建設要求:統籌生態、人文、安全、科普等要素,適應不同學齡學生需求,充分利用校園的自然景觀元素,人工造景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營造既滿足環境育人功能、又滿足生態功能的校園環境,助力提升校園品質。高校校園應精心設計,在最佳化提升現有植被景觀基礎上,突出特色,打造師生喜愛的景觀,通過綠化美化展示校園文化氣息和精神風貌;中學校園應最佳化學習生活環境,增加綠色空間,積極融入美學與藝術設計元素;國小、幼稚園應注重營造健康、安全、趣味的綠美環境,創造親近自然的條件。
建設措施:將校園原有自然水域、濕地、植被和古樹名木納入校園綠化整體規劃、整體設計,倡導充分挖掘立體空間資源,創造高低變化微地形,營造多層次、多物種的校園綠色體系。鼓勵開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最大限度提升校園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推進大中國小校園綠地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選擇適應當地生長環境且無刺、無毒、無異味、少飛花飛絮的鄉土植物,以特色觀賞植物為主,同時兼顧保健植物、鳥嗜植物、香源植物、固氮植物等,建設形態優美、季相鮮明、顏色豐富的個性化景觀,為學生提供活動休憩、健身娛樂、科普教育活動場所。完善校園自然標識系統,滿足科普教育功能。
三年目標:建設綠美校園360所,其中高校30所、中學150所、國小150所、幼稚園30所。
(七)綠美園區
建設範圍: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旅遊度假區等。
建設要求:根據園區類型和功能定位開展綠化美化,園區綠化美化方案要與園區總體規劃相一致、與城市綠化相銜接、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結合園區內企業特點,充分利用可能的空間,堅持喬、灌、草、花、藤相結合,完善園區綠化結構,營造布局合理、色彩豐富、季相鮮明的園區綠化景觀,為園區員工及周邊居民提供舒適、方便、實用、優美的綠色空間。
建設措施:落實園區、企業綠化美化主體責任,加強對園區內原有植物資源的保護,以鄉土植物為主,合理選擇適應環境、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環境效益好且對生產及人員不會造成危害的植物進行綠化美化。開展園區道路綠化美化,確定道路骨幹樹種,建設兼具觀賞和生態防護等功能的綠化帶和景觀道。開展園區補綠提質,消除園區裸露土地,創造條件在園區圍牆、屋頂、牆面進行立體綠化;開展廠區綠化美化,在廠前區、生產區外圍和倉儲物流區等區域建設具有固土防塵、隔音降噪等功能的綠化帶,構建有益身心健康、功能多樣、特色鮮明的綠美空間。
三年目標:建成綠美園區64個。
(八)綠美景區
建設範圍:全省A級旅遊景區。
建設要求: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游制宜,全面提升景區觀賞性、適游性和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景區內生態系統的原真性。鼓勵有條件的景區創建綠美沉浸式體驗場景,塑造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綠美環境,提升遊覽體驗。
建設措施:按照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的方式,推進景區綠化美化。適應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提倡自然衍生高於人工干預,選用維護成本低、適應性強、對人體無害的植物,在服務中心、人行道、車道、停車場等場地增綠添美,促進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價值提升。精選景區特色植物,最佳化色彩搭配,豐富景觀效果,提升景區品質。對景區周邊的裸露山體、荒山荒坡進行綠化美化,整治景區周邊不協調建(構)築物,使景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三年目標:完成全省A級旅遊景區100%綠化美化提升。
三、實施路徑
(一)推優學優典型帶動
採取縣(市、區)自薦、州(市)推薦、專家打分、網路投票、省級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等方式開展推優學優活動,在全省範圍內推選出一批綠美城市、綠美社區、綠美鄉鎮、綠美鄉村、綠美交通、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樹立標桿典型,省財政給予一定資金獎補。鼓勵州(市)開展城鄉綠化美化推優學優活動,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
(二)堅持科學規劃引領
省直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職責編制各領域綠化美化專項規劃。各州(市)、縣(市、區)政府要按照與自然環境條件相適應、與生態資源和特色風貌相協調、與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契合的總要求,編制本行政區域十年期綠化美化規劃,並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等規劃的銜接,合理確定實施範圍、主要目標和實施舉措;要研究制定州(市)、縣(市、區)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具體目標任務及工程項目。州(市)、縣(市、區)綠化美化規劃及三年行動方案應廣泛徵求公眾意見,充分考慮可行性,經州(市)政府審核後組織實施,並報省直有關部門備案。
(三)精心開展綠美設計
各地區要按照《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建設導則》要求,邀請具有相應資質和良好業績的機構進行綠化美化方案設計,綠化美化項目主管部門須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審核把關。各地區城鄉規劃委員會要將城鄉綠化美化納入建設項目重點審查內容。按照《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植樹指南》要求選擇樹種、進行種植管護,優先保護利用原生植被,儘可能建設能夠自維持或低維護的植物景觀。新建項目所使用植物要遵循適地適種原則,鄉土植物種類占比不低於50%、數量占比不少於80%。增綠提質和景觀提升的項目,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當地特色;社會普遍關心且政府主導的重大城鄉綠化美化項目,須經過嚴格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
(四)分類分步實施
城鄉綠化美化是一項長期任務,各地區要根據十年規劃和三年行動部署,根據本地區自然生態條件和現有基礎,分類分步實施,既要積極作為、能快則快,又要穩紮穩打、量力而行,不搞“齊步走”,不搞運動式推進。自然生態條件好、水熱條件優越、植被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人口密集地區和旅遊熱點地區要加快建設;建設基礎良好、自然景觀多樣的地區鼓勵優先開展提質創優行動。生態脆弱的石漠化地區、高寒冷涼地區、乾熱河谷地區要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更加專業化地開展生態保護修復,不得以綠化美化名義進行生態環境破壞。
(五)著力推動“綠美+”經濟發展壯大
依託雲南豐富的植物資源多樣性優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綠美+”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技術先進、帶動力強的知名苗木企業,打造一批成規模、有特色的雲南苗木品牌。分區域建設一批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特色苗木基地和省級保障性苗圃。建立區域性苗木交易中心,搭建和完善苗木網上交易平台,引導以需定產、訂單育苗、就近育苗。鼓勵“企業+科研院所+農戶”等合作模式,培育發展從研發生產到套用推廣的全產業鏈;大力發展規劃設計、建設管養、綜合服務、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科普研學、文創科創及系統性方案服務等關聯產業;科學發展特色經濟林果、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
(六)強化科技支撐
發揮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科研優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科研技術攻關,強化科技對城鄉綠化美化的支撐作用。搭建與綠美雲南相關的科研創新平台。開展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篩選與收集,摸清全省園林植物、特色經濟林草種質資源家底。實行重點攻關項目“揭榜掛帥”,開展種苗繁育、新品種培育、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城市綠地系統構建、濕地生態修復、城市森林碳匯等項目研究。鼓勵產、學、研建立緊密合作機制,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提高技術轉移轉化效率,讓先進科技服務城鄉綠化美化全鏈條高質量發展。
(七)創新建營管護模式
落實國家儲備林建設、生態修復、濕地保護等政策,鼓勵省級投資平台參與,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以重點項目撬動金融資金加大投入。借鑑國內綠色發展領域相關基金模式,結合雲南實際,探索設立綠美發展基金。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參與碳匯交易。探索和規範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購買經營轉讓(POT)等模式,積極吸引省內外研發團隊和苗木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雲南城鄉綠化美化建設。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開發符合城鄉綠化美化的金融產品。鼓勵創建市場化、可持續的建營管護模式。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領導任組長,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林草局等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城鄉綠化美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省直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組織好所轄所管所屬系統、區域、場所、設施等的綠化美化工作。各州(市)、縣(市、區)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抓好城鄉綠化美化工作的具體落實。省直有關部門要適時開展總結與評價,及時對計畫方案進行修正指導,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加大資金投入
各級政府要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統籌各方面資金加大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公共支出部分的保障力度。省級設立獎補資金,每年對城鄉綠化美化行動中成效突出的地區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適當補助。鼓勵個人、企業捐資,探索認種認養林木、林地和綠地等形式,支持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積極給予專項債券支持。
(三)加強政策配套支持
將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納入全省國土空間規劃並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加大城鄉綠化美化土地供應,城市騰退土地優先用於城鄉綠化美化。相關部門要指導各地區統籌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鄉村規劃等,合理安排城鄉綠化美化用地。健全立體綠化的審批及評估機制,對進行牆面及屋頂綠化的建築所形成的綠化面積予以折算,調動立體綠化建設積極性。推進全省城鄉綠化美化信息化建設管理,分領域建設城鄉綠化美化資料庫,加強綜合效益監測評估。加強城鄉綠化美化建設規劃設計、苗木培育、施工養護、林草科技等方面人才培養培訓,建設穩定的專業人才隊伍,鼓勵各地區創建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綠化格局。
(四)發動民眾廣泛參與
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在履行植樹義務上作表率,帶動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投入城鄉綠化美化行動。逐步完善義務植樹組織管理、統計認定和證書發放等制度辦法,探索義務植樹激勵機制,激發公眾參與義務植樹的內生動力。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完善全民義務植樹網路平台,創新拓寬公眾盡責和知情的有效途徑。依託鄉鎮(街道)、村(社區),邀請專業團隊普及植物管護知識,開展“優秀園丁評選活動”,提升管護能力和水平,發動全民參與“植綠護綠”、“綠化家園”等主題活動。
(五)強化督促指導
邀請城鄉規劃、園林設計、林業科技、生態文化等多領域專家,成立專家委員會,對全省城鄉綠化美化行動規劃制定、方案設計和重大落地項目進行專業指導和績效評估。強化規劃、設計、建設、管護等相關主體責任,建立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各地區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常態化督查調研,制定實施負面清單,發現問題,及時糾偏。對規劃、設計、建設決策出現重大偏差或失誤的嚴肅問責追責。
(六)加強宣傳引導
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及各類新媒體平台,大力宣傳工作經驗、先進典型、特色亮點,在有關職能部門的統籌下,及時曝光各類負面典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附屬檔案
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負面清單
為規範、有序推進實施全省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在具體建設過程中,禁止和限制以下行為。
一、禁止類
1.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等生態空間管控區域違規開展綠化美化。
2.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確需占用的,必須依法依規嚴格履行審批手續。
3.禁止毀壞表土、全墾整地等,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退化。
4.禁止毀林開墾、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壞林木和林地的行為。
5.強化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嚴厲查處亂砍濫伐、非法開墾、非法侵占林地草地和公園綠地等違法行為。
6.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城市綠地範圍內進行攔河截溪、取土採石、設定垃圾堆場、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對生態環境構成破壞的活動。
7.嚴禁開山造地、填湖綠化,禁止在河湖管理範圍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
8.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綠化相關規劃,不得擅自改變綠化用地面積、性質和用途。
9.尊重自然規律,堅決反對“大樹進城”、“古樹進城”等急功近利行為,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切忌行政命令瞎指揮。
10.嚴禁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勞民傷財搞綠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11.道路綠化更新中,禁止隨意砍伐及更換行道樹。
12.禁止使用未開展引種實驗或引種不成功的外來植物,不得使用來源不清、未經檢疫的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禁止或者慎引可能威脅當地物種生存的植物。禁止引進風險評估等級為特別危險的境外林草種子、苗木。
13.加強對種苗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質量監督,嚴禁使用無證無簽苗,嚴把造林種草種苗質量關。
14.禁止破壞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環境。
15.禁止哄抬樹苗花草價格等不正當行為。
16.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城市樹木花草和綠化設施。
二、限制類
17.廣植鄉土樹種,審慎使用外來樹種草種。
18.引進外來物種以及研究、開發和利用生物技術,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19.在城鎮和鄉村居民區周邊要充分考慮民眾健康因素,避免選用易致人體過敏的樹種草種。
20.加大鄉土樹種草種採種生產、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力度,引導以需定產、訂單育苗、就近育苗,避免長距離調運綠化種苗。
21.限制大量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推進生物防治技術套用。
22.合理運用集水、節水造林種草技術,防止過度用水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23.河湖在滿足行洪安全的條件下儘量採用自然駁岸,減少“三面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