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認真貫徹落實《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2022—2024年)》,在城鄉綠化美化中統籌生態、美學、人文、經濟、生活等要素,立足未來10年臨滄城鄉高質量發展,系統性謀劃推進、高水平規劃設計、專業化種植管護,實施負面清單管理,著力推進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改善,使城鎮鄉村融入大自然、建成大花園,更加宜居宜業宜游,讓滄江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景更美、人更富,持續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斷夯實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基礎。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工作目標
實施臨滄市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內在要求,是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先行者的具體行動,是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是美麗臨滄建設的創新實踐。按照“以人為本,綠美惠民;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科學綠美;系統構建,多元共生;科技支撐,產業助力;政府引導,廣泛參與”6項原則,通過實施三年行動,以人口密度高、流量大的地帶為重點,著力探索符合臨滄實際的城鄉綠化美化建設路徑和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四個基本、三個加快”(四個基本:工作機制基本健全、建管運營模式基本成熟、產業體系基本構建、標桿引領導向基本形成;三個加快:城鄉人居環境加快提質、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意識加快提高、綠美臨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快提升),在全市形成適地適生開花的主綠化樹種並實現連片成規模種植,為未來10年臨滄城鄉綠化美化,建成美麗中國新標桿、樣板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二、實施重點
(一)綠美城鎮(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臨翔主城區和7縣城建成區,國省道沿線、重點旅遊景區周邊和城郊鎮(鄉)建成區。
建設要求:立足臨滄地域特色,按照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和“一街(路)一景、一城一品”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綠化的數量、品質、特色。大量選用鄉土植物,採取增種、增植、增彩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閒置和“小微”空間,建設口袋公園,增建城區綠道、空中綠道、立體綠化,加強綠化科學化、專業化管護,推動形成植物種類豐富多樣、色彩配置科學美觀、層次結構合理完整、山水人城和諧融合的綠美城市。選擇部分重點鄉鎮,對原有綠化進行提質增彩,有序開展公園、綠道建設,加快道路林蔭化,對沿街建築進行立體綠化,對庭院進行綠化美化,建設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的綠美鄉鎮。
建設措施:對城市主次幹道的綠化進行提升,使其打造成有層次、有色彩、樣式好、生長好的綠美大道,打造“一街(路)一景”的效果。以城市出入口、城區環島、十字路口、公園廣場等具備條件的區域建設一批具備民族、地域特色的主題綠化景觀精品,公共區域綠化要適當配置座椅、花壇、甬道、宣傳欄、園林小品等供市民遊憩。採取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破牆透綠、見縫插綠等方式,在道路拐角、路頭路尾的空地、廢棄地、邊角地等建設一批樣式各異的綠化小品。對已種植藤蔓植物且長勢較好的臨街、臨路的樓棟、屋頂、圍牆、牆面、堡坎、高架橋等區域的綠化進行提升,打造一批立體綠化精品。合理規劃建設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等公園體系,對原有公園進行改造提升,使其建成為達標的綜合公園、特色植物園等。在城郊、環城路等區域實施一批綠道項目,積極做好城市面山、河湖綠化美化提升、城郊補綠提質工作。在重點鄉鎮開展綠化提升行動,加快鎮區綠地、綠道建設,加快道路林蔭化,引導居民打開圍牆、庭院,實施沿街建築立體綠化、庭院綠化美化,對鄉鎮公園廣場、鄉鎮主要出入口的綠化進行重點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具備民族、地域特色的綠化精品。
三年目標:按照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逐年“雙提升”的目標,系統推進城市綠化提質行動,更新改造和新建一批城市公園、綠地、林蔭路、立體綠化、街頭綠地(遊園)等,到2024年底,全市城市(縣城)綠地率不低於4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平方米以上,基本實現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加快補齊重點鎮(鄉)綠化短板,加大鎮(鄉)公園、庭院綠化、立體綠化、出入口綠化建設力度,到2024年底,將國省道沿線、重點旅遊景區周邊和城郊鎮(鄉)建成特色各異的綠美鄉鎮。
(二)綠美社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市民政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城市建成區臨街老舊住宅小區、城區新建住宅小區、臨街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區域、城區旅遊景點周邊小區。
建設要求:充分挖掘街道、居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區域綠化美化潛力,在做優做精方案設計的基礎上,推進建設一批精美簡約、共享的社區綠化,提升城區綠化美化的景觀效果和品質。
建設措施:新建住宅小區要嚴格控制綠地率指標(35%),注重對喬木、灌木、藤本、花草的比例和色彩進行重點設計,配建一批小區綠化景觀。臨街既有住宅小區要在徵求住戶意見的基礎上,將小區的圍牆、圍欄拆除,通過增綠、補綠等方式提升小區的綠化景觀效果。要充分利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堅持集中連片改造的方式,通過“拆牆透綠”、“打開大門”和增綠、增花、增水、亮化、美化相結合的方式,將原本隔斷小區、廣場等串聯成互通、開放的綠色空間,實現圍院通透式綠化與道路綠地相互融合。實施“公共機構拆圍透綠”行動,由城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對具備條件的辦公區域庭院綠化品質進行提升,將其打造成“綠美公園”,具備條件的要及時打開圍欄、拆除圍牆,將單位庭院綠色、綠景共享給市民。要在充分尊重民眾意願和精心設計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居民牆體、屋頂、陽台等立體綠化美化。
三年目標:每年的新建小區要全部按照綠美小區要求推進實施,納入年度老舊小區改造計畫小區一半以上要改造成綠美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到2024年底全部建成綠美單位,其餘小區、庭院綠化建設目標和範圍由各縣(區)自行確定,鼓勵各縣(區)加快建設、提升標準。
(三)綠美鄉村(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鄉村振興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城郊村、國省道沿線村、旅遊景區周邊村、名村古村、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工程的村、省級和市縣級產業基地所在村等。
建設要求:堅持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做好鄉村綠化美化設計,突出鄉土田園特色,促進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建設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各具特色的生態宜居綠美鄉村。加強鄉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態資源保護,有效保護古樹名木、護村林、風景林等自然植被,保護傳承鄉村歷史文化,保存好鄉村生態風貌,將經濟性、功能性、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春天賞花,秋天品果,讓美麗鄉村留住美麗鄉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禁止簡單照搬照抄城市綠化美化模式。
建設措施:在“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地”(邊角地、空閒地、閒置宅基地、拆違地)及庭院進行綠化美化,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廣植鄉土植物,做到應綠盡綠。支持和鼓勵條件適宜地區開展花美鄉村、水美鄉村、森林鄉村等建設。積極發展特色林果經濟、林下經濟、庭院經濟、鄉村旅遊等綠色富民產業。支持優秀設計團隊開展鄉村綠美設計創作。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村莊清潔行動,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水平和提高改廁質量,全面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村內私搭亂建、整治殘垣斷壁和危廢建築、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
三年目標:2024年完成200個(其中省級20個、市縣級180個)。每年重點推進建設720個以上綠美鄉村,3年共建成2160個以上,其中省級72個以上、市級2088個以上。
(四)綠美交通(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文化旅遊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省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臨滄管理處、臨滄公路局、中國昆明鐵路局集團有限公司、臨滄機場、滄源佤山機場、244界碑至臨滄港四級航道建設項目指揮部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進出臨滄市重要國省幹線,臨滄機場高速,重要縣鄉公路,機場、碼頭、大臨鐵路臨滄段、鐵路客運站。
建設要求:以保障交通安全為前提,依據交通幹線兩側的自然狀況和功能需要,分層次、分地域、分地段確定建設標準,打造生物多樣性水平高、季相變化明顯、生態功能完備的景觀廊道,形成暢通、安全、舒適、美麗的綠美交通網路。樹種搭配要選擇適應區域極端氣候的植物種類,綜合考慮鄉土與外來適生、場地功能、空間層次、色彩搭配、季相變化、生態習性等因素,合理確定基調樹種和骨幹樹種。對精品旅遊路線和機場等重點地區要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地域風情、民族元素,構建四季常綠、四季有花、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立體生態綠化體系,著力打造靚麗風景線和濃縮的明信片,向遊客展示臨滄生態美、景觀美、人文美,讓臨滄美在路上、留在心間。
建設措施:一是因地制宜開展公路綠化美化補植補種工作。根據各地氣候、海拔等因素,科學選擇樹種,做到適地適樹。高速公路和國省幹線按照“前花後樹”、“四季常綠”、“四季見花”、“四季有景”的原則,在現有基礎上增花增色增彩,做到喬灌結合、宜行則行、宜帶則帶,有條件地段打造特色景觀小品;農村公路進行行道樹補植補種,可因地制宜選擇本土經濟林木發動沿線民眾種植,按照“收益歸民眾、產權歸國有”的原則,充分調動沿線民眾參與綠化和後期管護積極性,實現農村公路林蔭化。二是加強公路日常養護,確保公路路面、邊溝乾淨整潔;加強路面病害處治,確保路面狀況良好,行車舒適;加大公路綠化管護,鞏固好“美麗公路”建設成果。三是加強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工作。集中整治非公路交通標誌和“兩違”建築。四是結合臨滄地域文化特色,按照“一場一景”、“一場一主題”的思路,因地制宜,營造臨滄機場、滄源佤山機場候機樓內、外綠化景觀,提升航站區整體形象。五是按照乾淨、整潔、綠色、美觀的原則,提升鐵路綠化美化水平,臨滄火車站、雲縣火車站按照“一站一景”,考慮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環境要求進行園林造景。六是港口碼頭按照“一港一景”的理念,對臨翔區昔歸碼頭、雲縣昔宜碼頭進行綠化美化。
三年目標:建設綠美公路3714公里(綠美高速公路173公里、綠美普通國省道391公里、綠美農村公路3150公里),其中重點打造綠美高速公路交通廊道67公里;提升綠美鐵路7.6公里;建設綠美機場2個(臨滄機場、滄源佤山機場)、綠美鐵路客運站2個(臨滄火車站、雲縣火車站);綠美碼頭2個(臨翔區昔歸碼頭、雲縣昔宜碼頭)。
(五)綠美河湖(市水務局牽頭;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納入全市河湖長制實施範圍流經城鎮、壩區河流(河段),城市周邊大中小型水庫,水利風景區,主要交通沿線的河湖岸線等。
建設要求:結合不同水體的分布特點,在確保岸坡穩定、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分區域和類型,因地制宜開展水體自然岸線和環湖原生植被保護及恢復,提升河湖沿岸景觀及濕地植被景觀建設,打造生態安全、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河湖美景。
建設措施: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強沿河湖庫渠的管理保護;在流經城鎮的重要河段,統籌開展規劃建綠、拆違增綠、破硬增綠、見縫插綠、留白增綠;加強全市城鎮周邊中型及集中式供水水庫水域岸線、周邊濕地的保護修復;在重要城市水源地水庫管理區域,加強水文化專題景觀建設,系統開展宣傳和展示,推進全民水資源水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
三年目標:建設流經城區、壩區綠美河流8條(段),城市周邊大中小型綠美水庫9個,水利風景區1個。
(六)綠美校園(市教育體育局牽頭;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大專院校、中學、國小、幼稚園。
建設要求:建設成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優美校園環境的學校;傳播生態環保文化,增強青少年履行植樹義務的綠美意識,不斷提高環境育人的成效。
建設措施:保護校園原有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分類推進大中國小校園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採用個性化復層種植模式,推進垂直綠化、屋頂綠化,持續提升校園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推進鄉土樹種進校園,兼顧物種多樣性以及植物文化,完善校園自然標識系統,兼顧全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市“六大校園”相關的建設標準,滿足環保科普教育等功能。
三年目標:建設綠美校園50所,其中大學1所、中學18所、國小18所、幼稚園13所。
(七)綠美園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中共臨滄市委臨滄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重點產業加工業向園區聚集發展的意見》(臨發〔2019〕9號)中規劃發展的9個開發區。其中,重點打造4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臨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雲南鳳慶產業園區、雲南雲縣產業園區)和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積極推進其他4個工業園區(鎮康邊境特色工業園區、滄源邊境工業園區、雙江生物藥業產業園區、永德特色工業園區)的綠化美化工作。
建設要求:綠美園區建設應做到全面規劃、布局合理,以各園區最新版總體規劃為基礎,根據園區功能定位、建設現狀及資源稟賦,結合所在城鎮建設風貌規劃,統籌園區綠化美化方案。園區的綠化美化工作要與園區的開發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要充分利用可能的空間,以適地適生開花樹種為主綠化樹種進行連片成規模種植,堅持喬、灌、草、花、藤相結合,完善園區綠化結構,營造布局合理、色彩豐富、季相鮮明的園區綠化景觀,把每個園區打造成整體統一、環境優美、方便實用、舒適宜居,並具有臨滄地域特色的綠色生態空間。
建設措施:一是落實園區、企業綠化美化主體責任。充分發動企業及員工等社會力量參與園區綠化美化,強化對園區內原有植物的保護和利用,維持現有自然生態平衡;以本地適地適生開花樹種為主綠化樹種,合理選擇植物開展園區綠化美化。二是開展園區道路綠化美化。合理確定適地適生開花樹種為道路骨幹樹種,對道路兩側、人行道、交通島等場所進行綠化美化,建設兼具觀賞和生態防護等功能的綠化帶和景觀道,提升交通沿線品質。其中:現狀道路要因地制宜進行增綠補綠,在建道路和未來規劃建設的道路工程應當安排附屬綠化用地和綠化景觀。三是開展園區補綠提質。因地制宜消除園區裸露土地,打造兼具生態性、景觀性、文化性的綠化景觀。鼓勵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建構築物外立面、頂面等區域,採取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立體空間綠化形式完善園區綠化結構。四是開展廠區綠化美化。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在廠前區、生產區外圍和倉儲物流區等區域建設具有固土防塵、隔音降噪等功能的綠化帶。新建工廠要充分利用牆面、房頂、圍牆、圍欄、邊坡、堡坎、預留地、空地等區域進行綠化美化;已建成工廠要根據實際情況,以藤蔓植物為主見縫插綠,努力提高綠化覆蓋率,綠化美化廠區環境。
三年目標:三年內4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建成綠美園區;其他4個工業園區綠化美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八)綠美景區(市文化旅遊局牽頭;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範圍:全市28家A級旅遊景區
建設要求:按照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則,區分三個層級推進景區植綠補綠置綠、增花添彩,提升加大開花、彩葉植物在景區綠化建設的套用量和引種力度,形成“繁花似錦、四季多彩”的綠美景區。
建設措施:一是突出重點區域,發揮示範引領。結合全市旅遊發展情況,以臨翔區、鳳慶縣、滄源自治縣、雙江自治縣為重點,以滄源葫蘆小鎮景區、滄源司崗里崖畫谷景區、雙江榮康達烏龍茶莊園景區、玉龍湖旅遊景區、博尚土陶花海休閒體驗旅遊景區、鳳慶滇紅第一村景區、耿馬孟定芒團景區、班洪葫蘆王地景區、雲縣漫灣百里長湖景區為全市綠美示範景區。其他景區在保持好現有旅遊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景區自然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綠化配置,形成適合當地自然條件,品種豐富、具有觀賞性的景觀綠化效果,充分挖掘綠化潛力,做到應種盡種、應綠盡綠。根據景區植被資源實際,按照鞏固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則,科學合理按景區綠美層級推進工作。二是加強分類指導,嚴格技術管控。嚴格落實《綠美A級旅遊景區建設導則》,按“一項一策”的原則,做好每個景區綠美行動方案。重點以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為主,選用維護量小、耐候性強、病蟲害少,對人體無害,本地特色鮮明的植物,兼顧觀花、觀果、觀葉等觀賞性強的地被植物,突出景區整體生物多樣性。高等級或具備條件的景區,應當種植體現臨滄生物多樣性的珍稀物種,提升景區景觀質量和資源吸引力。三是堅持分步實施,紮實有序推進。根據建設目標年度安排,堅持近期與遠期相結合,有計畫、分步驟地組織實施。按照錯落有致、疏密結合、層次明晰、視覺美觀要求,套用觀花喬木、球根花木、灌木、宿根花卉植物配置景區環境,增加觀花植物的多樣性和群落性,實現“繁花似錦、四季多彩”的觀賞效果。
三年目標:到2024年,全市28家A級旅遊景區100%完成綠美行動,全市景區生態環境、景觀質量、遊覽體驗全面鞏固提升,讓全市綠美景區行動走在全市城鄉綠化美化計畫的前列,成為排頭兵和樣板示範區。
三、實施路徑
(一)推優學優示範帶動
按照省級統籌部署,採取縣(區)自薦、專家打分、網路投票、市級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等方式開展評優學優活動,在全市範圍內評選出一批綠美城市、綠美社區、綠美鄉鎮、綠美鄉村、綠美交通、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積極申報省級爭取資金獎補支持。同時,市財政給予一定獎補資金用於各縣(區)和市直各部門,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堅持科學規劃引領
市直有關部門要根據省級對口部門要求和職能職責編制各領域綠化美化專項規劃。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與自然環境條件相適應、與生態資源和特色風貌相協調、與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求相契合的總要求,編制本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十年期綠化美化規劃,並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綠地系統規劃等規劃銜接,合理確定實施範圍、主要目標和實施舉措;要研究制定各縣(區)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具體目標任務及工程項目。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綠化美化規劃及三年行動方案應廣泛徵求公眾意見,充分考慮可行性,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後組織實施,並報省市有關部門備案。(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精心開展綠美設計
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建設導則》要求,邀請具有相應資質和良好業績的機構進行綠化美化方案設計,綠化美化項目主管部門須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對方案進行審核把關。市、縣(區)城鄉規劃委員會要將城鄉綠化美化納入建設項目的重點審查內容。按照《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植樹指南》要求選擇樹種、進行種植管護,優先保護利用原生植被,儘可能建設能夠自維持或低維護的植物景觀。新建項目所使用植物要遵循適地適種原則,主綠化樹種要精心選擇花色美、花期長、樹型好的開花樹種,並成片、成帶、成規模種植,其中鄉土植物種類占比不低於50%、數量占比不少於80%。增綠提質和景觀提升的項目,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當地特色;社會普遍關心且政府主導的重大城鄉綠化美化項目,須經過嚴格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分類分步實施
城鄉綠化美化是一項長期任務,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要根據十年規劃和三年行動部署,在省、市統籌安排下,根據本縣(區)自然生態條件和現有基礎,分類分步實施,既要積極作為、能快則快,又要穩紮穩打、量力而行,不搞“齊步走”,不搞運動式推進。自然生態條件好、水熱條件優越、植被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人口密集地區和旅遊熱點地區要加快建設;建設基礎良好、自然景觀多樣的地區鼓勵優先開展提質創優行動。生態脆弱的石漠化地區、高寒冷涼地區、乾熱河谷地區要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更加專業化地開展生態保護修復,不得以綠化美化名義進行生態環境破壞。(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著力推動“綠美+”經濟發展壯大
依託臨滄豐富的植物資源多樣性優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綠美+”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技術先進、帶動力強的知名苗木企業,打造一批成規模、有特色的臨滄苗木品牌。建設一批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特色苗木基地和省、市級保障性苗圃。建立苗木交易中心,搭建和完善苗木網上交易平台,引導以需定產、訂單育苗、就近育苗。鼓勵“企業+科研院所+農戶”等合作模式,培育發展從研發生產到套用推廣的全產業鏈;大力發展規劃設計、建設管養、綜合服務、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科普研學、文創科創及系統性方案服務等關聯產業;科學發展核桃、臨滄堅果等綠色富民產業。(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強化科技支撐
深化與張守攻院士、朱有勇院士團隊,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西南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科研技術攻關,強化科技對城鄉綠化美化的支撐作用。搭建與綠美臨滄相關的科研創新平台。開展園林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篩選與收集,摸清全市園林植物、特色經濟林草種質資源家底。實行重點攻關項目“揭榜掛帥”,開展種苗繁育、新品種培育、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城市綠地系統構建、濕地生態修復、城市森林碳匯等項目研究。鼓勵產、學、研建立緊密合作機制,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提高技術轉移轉化效率,讓先進科技服務城鄉綠化美化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市科技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七)創新建營管護模式
積極對接國家、省儲備林建設、生態修復、濕地保護等政策,鼓勵市級投資平台參與,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以重點項目撬動金融資金加大投入。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參與碳匯交易。探索和規範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購買經營轉讓(POT)等模式,積極吸引省內外研發團隊和苗木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臨滄城鄉綠化美化建設。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開發符合城鄉綠化美化的金融產品。鼓勵創建市場化、可持續的建營管護模式。(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機制
(一)強化組織領導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領導任組長,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文化旅遊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對臨滄城鄉綠化美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從市直有關部門和重點縣(區)抽調專人組建工作專班,負責統籌協調工作。市直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組織好所轄所管所屬系統、區域、場所、設施等的綠化美化工作。各縣(區)人民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抓好城鄉綠化美化工作的具體落實。市直有關部門要適時開展階段性總結與評價,及時對計畫方案進行修正指導,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大資金投入
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要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統籌各方面資金加大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公共支出部分的保障力度。市級通過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測算分配建立獎補機制,每年對城鄉綠化美化行動中成效突出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適當補助。鼓勵個人、企業捐資,探索認種認養林木、林地和綠地等形式,支持和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積極申報專債資金支持。(市財政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政策配套支持
將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納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並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管控要求,加大城鄉綠化美化土地供應,城市騰退土地優先用於城鄉綠化美化。相關部門要指導各縣(區)統籌編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鄉村規劃等,合理安排城鄉綠化美化用地。健全立體綠化的審批及評估機制,對進行牆面及屋頂綠化的建築所形成的綠化面積予以折算,調動立體綠化建設積極性。推進全市城鄉綠化美化信息化建設管理,分領域建設臨滄城鄉綠化美化資料庫,加強綜合效益監測評估。加強城鄉綠化美化建設規劃設計、苗木培育、施工養護、林草科技等方面人才培養培訓,建設穩定的專業人才隊伍,鼓勵各縣(區)開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創建,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綠化格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教育體育局、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發動民眾廣泛參與
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各級領導幹部要在履行植樹義務上作表率,帶動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投入臨滄城鄉綠化美化行動。逐步完善義務植樹組織管理、統計認定和證書發放等制度辦法,探索義務植樹激勵機制,激發公眾參與義務植樹的內生動力。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全民義務植樹”,完善全民義務植樹網路平台,創新拓寬公眾盡責和知情的有效途徑。依託鄉鎮(街道)、村(社區),邀請專業團隊普及植物管護知識,開展“優秀園丁評選活動”,提升管護能力和水平,發動全民參與“植綠護綠”、“綠化家園”等主題活動。(市林業和草原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督促指導
邀請城鄉規劃、園林設計、林業科技、生態文化等多領域專家,成立專家委員會,對全市城鄉綠化美化行動規劃制定、方案設計和重大落地項目進行專業指導和績效評估。強化規劃、設計、建設、管護等相關主體責任,建立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對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城鄉綠化美化行動常態化督查調研,制定實施負面清單,發現問題,及時糾偏。對規劃、設計、建設決策出現重大偏差或失誤的進行嚴肅問責追責。(市發展改革委等市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六)積極宣傳引導
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及各類新媒體平台,大力宣傳工作經驗、先進典型、特色亮點,在有關職能部門的統籌下,及時曝光各類負面典型,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市委宣傳部等市直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