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棘蛙

雲南棘蛙

雲南棘蛙(學名:Nanorana yunnanensis)是叉舌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體型肥碩;吻端圓,吻棱不顯;鼻孔近眼;瞳孔菱形;鼓膜可見,但不甚清晰;舌略呈心形,後端游離,缺刻深。前肢短,雄性成體前臂肌肉發達;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端鈍圓,手指端部膨大。後肢長度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內蹠突長橢圓形,無外蹠突。皮膚粗糙,體背面和側面,包括四肢背面均密布圓形或卵圓形大疣粒,疣粒上有黑刺。頭部的皮膚粗糙,上有大的疣粒。體背部,兩前肢之間,有一些大的深色疣粒形成一個倒“v”形。顳褶顯著,從眼後經鼓膜上方至肩部;無背側褶。背面多為褐色、灰棕色或黃棕色,四肢橫紋不顯。腹面棕灰色,咽喉部四肢腹面有深灰色點狀花紋。

生活于海拔1400–2100米的山區林間流溪內。白天多隱蔽在被水淹沒的石洞、石塊下,夜間蹲在山溪旁的石上或在淺水處,受驚擾後常跳人水中,游入深水石下。分布於越南北部,緬甸北部,中國雲南隴川、盈江騰衝、梁河、綠春、景東、永德、新平、鎮沅。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棘蛙
  • 拉丁學名:Nanorana yunnanensis
  • 別名:石蚌、抱手雞、 雙團棘胸蛙(中文曾用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亞綱滑體亞綱
  • 無尾目
  • 亞目參差型亞目
  • 叉舌蛙科
  • 亞科叉舌蛙亞科
  • 倭蛙屬
  • :雲南棘蛙
  • 命名者及年代:(Anderson,1879)
  •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瀕危(EN) 
  • 英文名稱:Yunnan Spiny Frog
  • 同物異名1:Rana yunnanensis
  • 同物異名2:Rana muta
  • 同物異名3:Nanorana bourreti
  • 同物異名4:Gynandropaa bourreti
  • 同物異名5:Gynandropaa yunnanensis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

動物學史

Anderson依據中國雲南戶撒的標本定名為雙團棘胸蛙(Rana yunnanensis)。Boring(1945)將中國雲南戶撒標本作為雙團棘胸蛙(Rana phrynoides=Rana yunnanensis)的同物異名。費梁等在《中國動物志》中,將雙團棘胸蛙歸入棘蛙屬,學名Paa yunnanensis

形態特徵

  • 成體
雄蛙10號最大個體體長110-116毫米,雌蛙10號最大個體體長109-114毫米。體型肥碩;吻端圓,吻棱不顯;鼻孔近眼,鼻間距大於眼間距,略大於上眼瞼寬,部分個體鼻間距略小於上眼瞼寬;瞳孔菱形;鼓膜可見,但不甚清晰,約為眼徑之半,鼓膜不光滑,上有小疣;舌略呈心形,後端游離,缺刻深。
前肢短,雄性成體前臂肌肉發達;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指式為3>4>1>2或3>4>2>1;指關節下瘤大,較突出;內掌突大,外掌突窄長;指端鈍圓,手指端部膨大。後肢長度適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部;左右跟部僅相遇或略重疊;足長小於脛長;趾式為4>3>5>2>1;第五趾外側緣膜達趾基部;趾間蹼不發達,約為三分之二蹼;趾關節下瘤明顯;內蹠突長橢圓形,無外蹠突。
皮膚粗糙,體背面和側面,包括四肢背面均密布圓形或卵圓形大疣粒,疣粒上有黑刺。頭部的皮膚粗糙,上有大的疣粒,包括頭側和頭頂部,雙方和上表面,特別是兩眼間也有大的疣粒,甚至鼓膜也不光滑,上有小疣粒。體背部,兩前肢之間,有一些大的深色疣粒形成一個倒“v”形。雄性咽喉部有小的排列不規整的黑刺。在肛部周圍有一些小的白色的疣粒。顳褶顯著,從眼後經鼓膜上方至肩部;無背側褶。
背面多為褐色、灰棕色或黃棕色,四肢橫紋不顯。腹面棕灰色,咽喉部四肢腹面有深灰色點狀花紋。福馬林浸泡後的標本灰色變深。
  • 第二性徵
雄性前3指有錐狀婚刺;雌性前2指也有黑色角質刺,但較雄性小而少;胸部刺團兩團,排列規整;有單咽下內聲囊;無雄性線。
卵徑4毫米左右,動物極灰黑色或棕褐色,植物極乳白或乳黃色。
  • 蝌蚪
第30–34期蝌蚪全長平均52毫米,頭體長20毫米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62%;頭體背面棕褐色,尾部淺棕色,散有大小深色麻斑。唇齒式多為Ⅰ:4+4/1+1:Ⅱ或Ⅰ:3+3/1+1:Ⅱ;下唇乳突兩排,口角部位副突多。

生活習性

雲南棘蛙生活于海拔1400-2100米的山區林間流溪內。在流溪旁的公路排水溝內、山村農舍附近的水井內也可見到該蛙。白天多隱蔽在被水淹沒的石洞、石塊下,夜間蹲在山溪旁的石上或在淺水處,受驚擾後常跳人水中,游入深水石下。蝌蚪生活於流溪回水凼內,多隱蔽在石下或腐葉中。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越南北部、緬甸北部。
中國分布:雲南隴川、盈江騰衝、梁河、綠春、景東、永德、新平、鎮沅。
雲南棘蛙
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雌蛙產卵810粒左右,卵產於溪內石下,附著在石頭底面上。卵群呈串,一端貼附在被水淹沒的石下,另一端懸於水中。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瀕危(E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