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坦棘蛙(學名:Nanorana rostandi)是叉舌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斯坦棘蛙
- 拉丁學名:Nanorana rostand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科:叉舌蛙科
- 屬:倭蛙屬
- 種:羅斯坦棘蛙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亞目:參差型亞目
- 亞綱:滑體亞綱
- 命名者及年代:(Dubois,1974)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雄性體長42.1~45.5 mm,雌性體長35.5~42.3 mm。頭略扁,頭寬略大於頭長;吻鈍圓,突出於下頜;吻棱較顯著,頰部略凹,略向外傾斜;鼻孔約位於吻與眼中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和上眼瞼寬;鼓膜較明顯,略小於眼徑之半;犁骨棱兩斜列,較短,位於內鼻孔之間,間距較寬,無犁骨齒;舌卵圓形,後端缺刻小。
前肢不粗壯,前臂及手長等於或略大於體長之半;指長序為Ⅰ<Ⅱ<Ⅳ<Ⅲ,指間均無蹼,指略扁,腹面略呈球形,指近端關節下瘤明顯;內掌突橢圓,外掌突略小,內、外掌突間略有突起。後肢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前角;左、右跟部重疊;脛長略大於體長之半;趾長序為Ⅰ<Ⅱ<Ⅲ<Ⅴ<Ⅳ,除第四趾蹼達第三關節處,第二、三指內側半蹼外,各趾間均為全蹼;趾端與指端同;關節下瘤明顯;內蹠突橢圓、窄長,無外蹠突;無跗褶。
皮膚較光滑,身體和四肢背面,以及體側有稀疏顆粒狀疣粒,體側疣粒較大,均具疣刺,體背後部較顯著;自眼後至腰部有較細背側褶;顳褶顯著、粗厚;體腹部皮膚光滑;肛兩側及下方具較大疣粒。雄性第一和第二指具婚刺,第一指具8~15枚,第二指4~6枚(圖1);胸部未發現刺團;經解剖,雄性具單咽下內聲囊,聲囊孔小,其中2號標本口內角具1對聲囊孔(KIZ012587~88),2號標本僅右側具1個聲囊孔(KIZ012531~32)。
生活時,頭、體和四肢背面均為土黃色或淺棕紅色,吻棱、顳褶下方和背側褶棕黑色,頭頂兩眼間有1條較寬的棕黑色橫斑,體背、頭側和體側具不規則棕黑色斑點,四肢背面橫斑不甚規則,個別個體橫斑不顯;身體和四肢腹面均為黃白色,喉部略有灰色碎斑。浸制標本背面為棕灰色,斑點和橫斑均為深棕色,腹面灰白色,喉部碎斑灰白色。
棲息環境
在中國西藏生活于吉隆鎮附近一小山腰下的一片泥沼地浸水灘中,水很淺,植被主要為草地,間或稀疏的灌木叢,海拔約2900米。在尼泊爾分布海拔為2400-3500米。
分布範圍
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在中國以外僅知分布於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