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

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

《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鄭榮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鄭榮泉
  • 依託單位:浙江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植物漸滲雜交已作為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方式而被廣泛報導,在動物中,這種現象被認為發生較少且對生物多樣性不利,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挑戰這一觀點。我們前期研究發現,棘胸蛙和棘側蛙存在基因漸滲,並在野外發現中間形態個體。我們推測,同域分布的棘蛙屬物種可能廣泛存在漸滲雜交,並對棘蛙屬物種形成有重要影響。本項目擬通過採集棘胸蛙、九龍棘蛙、棘側蛙和小棘蛙地理分布重疊區的樣本,採用不同遺傳背景的多基因(核基因和線粒體)長片段分子標記,運用分子系統學方法檢測棘蛙屬物種間是否存在基因漸滲以及兩種基因漸滲的時空分布模式;同時通過室內飼養交配繁殖實驗,獲得後代存活率、表型和運動表現等數據,並以此判斷雜交後代是否可育和具有區別於非雜交後代的適合度;最後通過鳴聲學分析,確定雜種個體和棘蛙屬其他物種是否存在繁殖行為的隔離。本項目不僅是非模式兩棲類雜交成種的有力例證,而且對闡明種間漸滲雜交的物種形成機制有著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植物漸滲雜交已作為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方式而被廣泛報導,在動物中,這種現象被認為發生較少且對生物多樣性不利,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挑戰這一觀點。漸滲雜交導致物種形成仍然缺乏充分的自然例證,尤其是在非模式兩棲動物中。分子系統學及溯祖理論分析方法的發展和完善、高通量測序技術的進步帶動的種群基因組學的發展為這一問題的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前期研究發現,棘胸蛙和棘側蛙存在基因漸滲,並在野外發現中間形態個體。我們推測,同域分布的棘蛙屬物種可能廣泛存在漸滲雜交,並對棘蛙屬物種形成有重要影響。本項目通過採集棘胸蛙、九龍棘蛙、棘側蛙和小棘蛙地理分布重疊區的樣本,採用不同遺傳背景的多基因(核基因、線粒體和微衛星分子)長片段分子標記,運用分子系統學方法檢測棘蛙屬物種間是否存在基因漸滲以及兩種基因漸滲的時空分布模式;同時通過室內飼養交配繁殖實驗,獲得後代存活率、表型和運動表現等數據,並以此判斷雜交後代是否可育和具有區別於非雜交後代的適合度;最後通過鳴聲學分析,確定雜種個體和棘蛙屬其他物種是否存在繁殖行為的隔離。結果表明:分子生物學數據揭示棘蛙屬多個個物種間存在基因漸滲現象;野外發現棘胸蛙和棘腹蛙中間形態個體;雜交飼養繁殖實驗表明棘胸蛙(♀)與棘側蛙(♂)雜交可以獲得健康的雜種子代,孵化率的平均值為47.12%;雜種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較高適合度。我們驗證了前期的假設:棘蛙屬物種雜交能產生可育後代,並且可能導致了新物種形成。本項目不僅是非模式兩棲類雜交成種的有力例證,而且對闡明種間漸滲雜交的物種形成機制有著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