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鄭榮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鄭榮泉
- 依託單位:浙江師範大學
《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鄭榮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鄭榮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植物漸滲雜交已作為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方式而被廣泛報導,在動物中,這種現象被認為發生較少且對生物多樣性不利,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挑戰這...
這種現象推測是由棘胸蛙和棘側蛙間的漸滲雜交產生的。分子數據表明棘胸蛙可分為三大支系,並推測存在隱存種。但支系(隱存種)間鳴聲差異是否造成識別困難,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本項目同時通過行為學實驗方法來測定棘胸蛙不同支系間的...
棘蛙屬(學名:Paa)是無尾目、蛙科的一個屬。形態特徵 鼻骨大,兩內緣相接,並與額頂骨相觸(多數種);蝶篩骨在背面少部分顯露或不顯露;額頂骨前、後幾乎等寬;前耳骨大;鱗骨顴枝刀狀;舌骨體寬幾乎為長的2倍;舌角前突...
小棘蛙(學名:Rana exilispinosa)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福建、湖南、廣西等地。形態特徵 體型小而肥壯,雄蛙體長 44~67 mm,雌蛙體長44~63 mm,一般體長不超過70 mm。頭部寬扁,頭寬略大於頭長;...
墨脫的棘蛙標本與棘蛙屬Paa雄性胸部具一對刺團且無跗褶的物種相比較,其胸部刺少,橫列於胸部兩側,每側有刺2O枚左右,此特徵不同於已知棘蛙屬各物種。雖然鄰近地區的渡留寧棘蛙Poapom.ini(Smith)和布蘭福棘蛙PaabtanfordiiI...
根據所見卵群、大小蝌蚪的發育時期以及剖視雌蛙腹內卵粒大小等情況分析,錯那棘蛙的繁殖季節可能較長,蝌蚪至少需要越過1個冬季才能完成變態。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
背面、體側均有黑斑,眼后角間有一橫凹痕,其前緣有略成“▲▲”形黑斑;雄蛙第一、第二指具婚刺,有咽側內聲囊。成蛙棲于海拔2900m山間的小流水溝附近。白天潛伏於水邊草皮下或石塊間,夜間出外活動,長蹲於岸邊或石塊上。形態...
小棘蛙(學名:Quasipaa exilispinosa)是叉舌蛙科、棘胸蛙屬的兩棲動物,中國特有種。頭部寬扁,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圓,略突出於下唇;吻棱不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鼓膜隱約可見;犁骨齒兩斜團;舌寬圓,後端缺刻深。前肢較粗...
羅斯坦棘蛙(學名:Nanorana rostandi)是叉舌蛙科、倭蛙屬的兩棲動物。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雄性體長42.1~45.5 mm,雌性體長35.5~42.3 mm。頭略扁,頭寬略大於頭長;吻鈍圓,突出於下頜;吻棱較顯著,頰部略凹,略向外...
無聲囊棘蛙,蛙科棘蛙屬物種,常棲于海拔2100-2650m靜水淺灘或山溪小流水溝旁草叢中。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58~80mm,雌蛙體長59~63mm。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圓,吻棱不顯;鼻間距大於眼間距;瞳孔菱形,眼間距小於上眼瞼寬,顳...
4.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2015-20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加 5.棘胸蛙遺傳結構和系統地理學研究(2012-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加 學術論文 1.Zhigang Xie & Cuijuan*. Niu. Dietary ascorbic acid requirement of ...
1. 棘蛙屬種間漸滲雜交及物種形成3147201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015.1-2018.12 2. 棘胸蛙遺傳結構和系統地理學研究31172116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012.1-2015.12)3. 主要水產動物功能基因挖掘和利用 浙江省政府“十二五”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