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包涵體肝炎

雞包涵體肝炎

雞包涵體肝炎為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主要特徵是幼雞群死亡率突然增高,病雞嚴重貧血,肝腫大、出血和壞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包涵體肝炎
  • 定義:急性病毒性傳染病
  • 特徵:幼雞群死亡率突然增高
  • 症狀:嚴重貧血,肝腫大、出血和壞死
病原,流行病學,病理學,病理組織學,症狀,診斷,防治措施,

病原

腺病毒屬於腺病毒科I型群禽腺病毒,迄今證明至少有9~11個血清型,各血清型的病毒粒子均能侵害肝臟,該病毒對熱穩定,對紫外線、陽光及一般消毒藥品均有一定抵抗力。甲醛、100%乙醇酒精和碘的混合劑對其有滅活作用。
病原特性雞包涵體肝炎的病原是腺病毒科的I群禽腺病毒。病毒粒子無囊膜,直徑為70—90納米,核酸為雙股DNA。病毒在核內複製,產生嗜鹼性包涵體
乙醚仿、胰蛋白酶、5%乙醇有抵抗力,可耐受pH3—9,對熱有抵抗力,56℃2小時、60℃40分鐘不能致死病毒,有的毒株70℃30分鐘仍可存活。能被1:1 000的甲醛活。
有個別血清型的毒株能凝集大鼠紅細胞,多數血清型毒株都無血凝性。病毒的血清型較多,已認定的有12種。病毒分離可用雞腎雞胚肝細胞,病毒在雞腎細胞上形成蝕斑。
病料的採取和處理在包涵體肝炎的早期,肝臟、法氏囊產生的病毒濃度最高。可以無菌採取病變肝臟、法氏囊、腎以及糞便作為病料。將病料製成1:5乳劑(糞便作適當處理),3 000轉/分離心15分鐘,取上清液用50%氯仿室溫下處理15分鐘,3000轉/分離心15分鐘,取最上層水相加入抗生素,37度作用2小時,即可供接種用。
分離培養和鑑定禽腺病毒可在雞胚腎、雞胚肝細胞及雞腎細胞內增殖。對雞胚成纖維細胞不敏感,所以一般常用雞胚肝、雞腎細胞來分離病毒。病料接種已長成單層的雞胚肝細胞或雞腎細胞,培養7天,盲傳2代,細胞出現CPE時,細胞變圓、折光性增強、脫落。另外,可用伊紅一蘇木精染色單層細胞,來證實核內嗜鹼性包涵體的存在。
用雞胚接種分離病毒時,應選用SPF胚或來自腺病毒陰性雞群的胚,將病料接種5~7日齡雞胚的卵黃囊內,在接種後2~10天可見胚胎死亡和發育停滯,胚體出血,肝壞死灶,在肝細胞中存在核內包涵體。
此外,可以套用已知包涵體肝炎陽性血清做病毒中和試驗或瓊脂擴散試驗對病毒進行鑑定。

流行病學

易感動物只有雞易感,肉雞多發。
發病年齡多發生在3~7周齡的肉雞,蛋雞也偶有發生。
傳染源病雞、帶毒雞。病毒通過糞便、氣管和鼻排出病毒而感染健康雞。
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結膜感染,也可通過種蛋傳染給下一代。
感染本病的種母雞,種蛋孵化率,下降和雛雞死亡率增高,發生過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雞易發本病。
在《雞病診治大全》一書中對流行病學做了如下描述:本病主要感染雞和鶉、火雞,多發於3~15周齡的雞,其中 以3—9周齡的雞最常見。在種雞群或成年雞群中往往不能察覺其臨床症狀,主要表現隱性感染,種蛋孵化率低和雛雞的死亡率增高。病雞則顯現典型的肝炎和貧血,本病可通過雞蛋傳遞病毒,也可從糞便排出,因接觸病雞和污染的雞舍而傳遞,感染後如果繼發大腸桿菌病梭菌病,則死亡率和肉晶廢棄率均會增高。本病的發生往往與其他誘發條件如傳染性法氏囊病有關。以春夏兩季發生較多。病癒雞能獲終身免疫。

病理學

肝臟蒼白、質脆、腫脹、肝臟、骨骼、骨骼肌有點狀或斑狀出血。肝細胞內有包涵體,呈圓形。腎、脾腫大,腎高度腫脹,呈灰白色。臨床病理學 主要表現為肝臟腫大,呈土黃色,質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有時可見大小不等的壞死灶。一些病例可見到骨髓病變,股骨骨髓出血呈桃紅色,同時,胸肌和腿肌蒼白並有出血斑點,皮下組織、脂肪組織和腸漿膜、黏膜可見明顯出血。此外,還常見法低囊萎縮,胸腺水腫,脾和腎臟腫大,脾呈土黃色,易碎。

病理組織學

本病特徵性的組織學變化是肝細胞內出現包涵體,常見的是呈圓型均質紅染的嗜酸性包涵體,與核膜間有一透明環,少數病例可見到嗜鹼性包涵體,其肝細胞核比正常大2—3倍。肝組織結構完全破壞,肝細胞嚴重空泡變性,部分壞死,並見大量紅細胞。膽管上皮細胞顯著增生,形成條索狀的偽膽管,在匯管區,淋巴細胞呈局灶性增生。在人工感染病例中還可見脾臟白髓內動脈淋巴細胞散在性壞死,鞘動脈周圍網狀細胞顯著增生。法氏囊胸腺中淋巴細胞壞死、減少。骨髓紅髓內造血細胞減少,脂肪組織增多。腎小管上皮細胞空泡樣變性,並見大量壞死。腦水腫神經細胞變性。

症狀

經自然感染的雞潛伏期1~2天,初期不見任何症狀死亡,2~3天后少數病雞精神沉鬱、嗜睡、肉髯褪色、皮膚呈黃色,皮下有出血,偶爾有水樣稀糞,3~5天達死亡高峰死亡率達10%,持續3~5天后,逐漸停止。蛋雞可出現產蛋下降。雞群如果有其他傳染源污染時如“傳染性支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可使死亡率增加到30%。
本病潛伏期,一般不超過4天,在生長雞群中發病迅速,常突然出現死雞。病雞發熱,精神萎頓,食慾減少,下痢,嗜睡,羽毛蓬亂,曲腿蹲立。少數病雞呈現黃疸症狀。4~10周齡的青年雞,如果在雙腳麻痹,臨死前有的發出嗚叫聲,並出現頭背反 弓等神經症狀,則常常是貧血和精神沉鬱的,病程為10~14天。
不滿5周齡的雞感染時,一般到8周齡時即可完全痊癒。發病率可高達100%,而死亡率從2%到10%不等,有時可達30%~40%。感染本病的1,日齡雛雞呈現嚴重貧血症狀。

診斷

根據肝臟大、褪色、充血出血及肌肉出血病變及肝印片用蘇木紫伊紅染色,肝細胞核內包涵體存在可以診斷,另一種方法是用病料接種本動物也可以確診。
螢光抗體試驗本病的血清學診斷套用螢光抗體法最為適宜。其中直接法用來檢測抗原,一般用腎臟,雞在感染病毒後1~7日在細尿管上皮細胞的胞質中可檢出螢光抗原,間質則檢不出。出現CPF的肌酸激酶細胞、卵黃囊接種發生死亡的雞胚等均可檢出螢光抗原。間接法可檢出感染雞血清中的抗體。一般的方法是采發病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作對比檢查。
他血清學診斷方法也可用常規病毒中和試驗,但因自然病例少,血清型問題尚未解決,因此診斷價值不大,瓊脂擴散試驗的套用尚未確立。

防治措施

目前對雞包涵體肝炎尚無有效療法,也無良好疫苗用於預防。多數雞感染本病後,不出現症狀,因此,應注意衛生管理,預防其他傳染病尤其是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發生本病的雞場,在飼料中加入複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特殊的藥物,防制本病須採取綜合的防疫措施。
1.引種謹防引進病雞或帶毒雞,因該病經蛋傳播。此外,本病也可經水平傳播,故對病雞應淘汰;經常用次氯酸鈉進行環境消毒。
2.增強雞體抗病能力,病雞可以添加維生素K及微量元素如鐵、銅、鈷等,也可同時在飼料中添加相應藥物,以防繼發其他細菌性感染
3.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傳染性貧血病毒可以增加本病毒的致病性,因此應加強這兩種病的免疫,或從環境中消除這些病毒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