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金銀魚的營頭前面有一張嘴,頭上有兩隻圓圓的大眼睛,身體短而肥,魚鰭發達,尾鰭有很大的分叉。也稱“金鯽魚”,是由鯽魚演化而成的觀賞魚類。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龍種、蛋種三類。鯉科(Cyprinidae)魚類,學名Carassiusauratus。原產於東亞,但已移殖許多其他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線金銀魚
- 拉丁學名:Carassiusauratus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科:鯉科
簡介,形態特徵,起源,變異,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合成飼料,換水方法,辨別雌雄,繁殖,疾病,
簡介
近似鯉魚(Cyprinuscarpio)但無口須。在中國,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家養。野生狀態下,體綠褐或灰色,然而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變異,可以出現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銀白色以及三尾、龍睛、或無背鰭等變異。幾個世紀的選擇和培育這樣不正常的個體,已經產生了125個以上的金魚品種。包括常見的具三葉拂尾的紗翅,戴絨帽的獅子頭以及眼睛突出且向上的望天。雜食性,以植物及小動物為食。在飼養下也吃小型甲殼動物,並可用剁碎的蚊類幼蟲、穀類和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飼料。春夏進行產卵,進入這一季節,體色開始變得鮮豔,雌魚腹部膨大,雄魚鰓蓋、背部及胸鰭上可出現針頭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約需一周。觀賞的金魚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壽命要短得多。在美國東部很多地區,由公園及花園飼養池中逃逸的金魚,已經野化了。野生後復原了本來顏色,並能由飼養在盆中的5~10公分(2~4吋)長到30公分。 魚類和人類的關係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
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了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點有鯉鯽鰍數種,鰍尤難得,獨金鯽耐久,前古罕知。以上可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鯽”即顏色變為黃、紅的鯽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鯽,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只代表由金鯽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由我國傳出去的。根據日本學者松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偏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874年。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裡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形態特徵
起源
起源於中國,12世紀已開始金魚家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最佳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我國引種的。金魚是中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和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里,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auratusauratus)。
變異
體色的變異:金魚的種種顏色,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產生。金魚的顏色成分只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的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家養金魚鮮艷多變的體色,這只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布,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頭形的變異:我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在這裡根據陳楨教授的命名,把頭形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1、平頭型:其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稱為平頭型。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2、鵝頭型: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3、獅頭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眼睛的變異:可分為正常眼
、龍眼、朝天眼和水泡眼。1、正常眼:與野生型鯽魚的眼睛一樣大小者稱為正常眼。 2、龍眼: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龍眼。3、朝天眼:朝天眼與龍眼相似,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向上轉了90度而朝向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4、水泡眼:這種眼的眼眶與龍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的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只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只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面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其實,生物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一個形狀簡單的類型可以逐漸進化成多種多樣的形態。金魚的飼料種類金魚雖是一種經人類完全馴化的雜食性魚類,但是,它和鯽魚等其他魚類一樣,飼料是否選擇合理,投餵是否正確可直接影響金魚的生長發育、色彩深淺和鮮艷程度、特徵的顯現、豐滿與否、以及產卵數量、孵化率和金魚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魚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鹽類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情況下,凡是能每天餵足新鮮而活的紅蟲者,則魚體生長發育特大,尤其是獅子頭、水泡等特徵(指肉瘤和水泡)更為發達,這也許就是紅蟲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營養物的緣故。
動物性飼料
動物性飼料是金魚最喜愛吃,而且營養最豐富的飼料之一。它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1)魚蟲(俗稱紅蟲、水蚤)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遊動物,是各種水蚤類的俗稱。其體型有大有小,像紅蜘蛛蟲,它的體色呈血紅色,體形偏小,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它以浮游植物為食,有利於淨化水質,所以,我們常用鮮活的紅蟲適當投餵(指不過剩)的
金魚要比投餵其他代用飼料的金魚發育快,顏色鮮艷、魚病發病率也相應減少。(2)劍水蚤,體呈青灰色,(俗稱青蹦)它屬甲殼動物中的橈足類。它的優點是生命力強,遊動快,能存養幾天不死。但缺點是體型小,如果用來投餵數齡的老親色,因它們遊動快,就更難捕食,而且劍水蚤還能咬傷小魚苗,所以,投餵劍水蚤時,最好用開水燙一下。(3)草履蟲(俗稱灰水)它是浮游生物中幾種原生動物的俗稱。如草履蟲,可用稻草培養,最適宜投餵剛孵出的魚苗。輪蟲,它是單細胞動物(即由許多細胞組成其本身的),如龜紋輪蟲、水輪蟲、柱輪蟲、泡輪蟲等等。(4)孑孓搖蚊的幼蟲,南方稱為血蟲,北方地區稱為油蹦是搖蚊的幼蟲,體色血紅,故得名為血蟲,其營養豐富,價格也比較貴,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愛好者直接將其冷凍後投餵。(5)水蚯蚓:它的種類很多,水蚯蚓金魚最愛吃,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它們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陰溝污泥表層,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隨水擺動,它的個體細小、柔軟、體鮮紅色或深紅色,容易被金魚吞食,但在投餵前必須進行反覆漂洗,有條件的話,必須養幾天后,水蚯蚓將泥吐淨後再投餵。
植物性飼料
金魚的飼料當然是以動物性飼料為最理想,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缺乏動物性飼料的情況下,植物性飼料可以成為救急或維持生命的輔助飼料。常見的有蕪萍、水草等,其中蕪萍是種子植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植物體無根莖細小如砂,營養成分也較好。另一種是小浮萍,它有一條細絲狀根,金魚在飢餓時也要吃,一般只可餵較大的金魚,但不可多喂,餵前要仔細檢查有無害蟲和蟲卵,或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片刻再喂,否則很容易帶入病菌和蟲害。
合成飼料
發展規模金魚養殖業,光靠捕撈天然餌料魚蟲不能滿足需要,除開展人工培養魚蟲外,還必須發展配合顆粒飼料的生產,供應市場,一方面可解決養殖場的飼料來源,另一方面也可滿足金魚愛好者家庭養玩金魚的需要。有了人工飼料,家庭飼養金魚就方便多了。配合顆粒飼料要求營養成分齊全,符合金魚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成分應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
、無機鹽和維生素等5大類。1.蛋白質是金魚身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在體內的作用是生長新組織,修補舊組織,也是熱能供應的組成成分。餌料中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促進金魚快速生長。2.糖類是金魚體內熱能的主要物質,是金魚的主要飼料成分。3.脂肪是儲存熱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樣,在體內氧化供給能量。一般來說飼料中缺少脂肪,金魚生長慢、個體小,會降低魚體對低溫、缺氧的耐力,越冬時易造成死亡;脂肪過多,魚體過肥,會阻礙性腺的發育。4.無機鹽類是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鈣、碳酸鈣。魚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和磷。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鈣又能促進消化和幫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魚除了能從飼料中獲得鈣和磷外,也能通過皮膚、鰓將水中的鈣和磷滲透到體內。金魚還需要鐵、銅、鎂、鈉、鉀、鑽等微量元素,缺少了這些元素就會生長緩慢,發生疾病。為了保障金魚的正常生長,飼料中應含有這些元素。5.維生素這也是金魚生長必需的。長期缺乏維生素,魚體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甚至會產生畸形,對外界不良環境和各種魚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色鰭斷裂,魚體色素消失,體色變淡,不鮮艷;缺乏維生素E,會使性腺發育不良或不發育,同時對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為降低,在飼料中加少量維生素B12,能夠促進生長。
換水方法
雙線金銀魚飼養前輩很早就有“養魚先養水”的經驗之談,這說明水質的好壞是會直接影響金魚正常的生長發育。換水的目的也就在於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魚便及剩餘飼料、陳腐雜質),保持水的清潔,調節水溫,增加水中氧氣,從而刺激金魚的生長發育。想養好金魚,必須對養魚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1.生水指剛放出而未經晾曬處理過的自來水
或井水。其水溫常與養魚池(缸)中的水溫相差較大,裡面含的氯氣較多,這種水對金魚危害極大。2.新水就是自來水或井水、泉水,經過晾曬靜置沉澱2—3天左右的,並且與魚池(缸)水溫相等或相似的乾淨水。3.陳水就是魚池(缸)中底部含有糞便、污物的髒水。包括池(缸)中長期未換的飼水。4.老水就是魚池(缸)中清潔而呈嫩綠色、綠色、老綠色或綠褐色的水的統稱。其中以嫩綠色水為最佳。在老水中浮游的綠藻較多,它們也是金魚很好的輔助飼料。這種水中腐敗分解的有機質少,溶氧較多,常以嫩綠色而清潔的老水養魚,養出來的魚食慾最為旺盛,魚體健壯,色澤鮮艷,發育很快。5、回清水如果發現原來池(缸)中的老綠水突然變成了澄清水,許多綠藻沉澱缸底,這種現象稱之回清水。這種水容易引發魚病,需全部更換。(一)一般換水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只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髒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沿池(缸)壁徐徐注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最適用於家庭魚缸或小池養魚者套用。(二)部分換水這種換水方法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初秋,魚池(缸)中的飼水換了沒有幾天,而水色轉綠極快(飼料投餵量偏少的緣故),水質尚清潔的情況下,為了防止金魚燙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魚全部撈出來,然後把池(缸)中的水成螺旋形轉動,待靜止片刻後,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陳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後注入等溫、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魚撈入原池(缸)內飼養。另一種情況是池(缸)中的水才換沒有幾天,水色尚好,可因為當天餵食量過多,出現浮頭的情況下,必須採取應急措施。換水的辦法和上面講的相同。 如果是漁場的大魚池,就不必把金魚撈出來,而用摺疊式攔網把魚攔圍在一邊,再把池中的水用撈網輕輕旋轉數十秒鐘,待水靜止片刻
隨後開動排水閘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過剩的魚蟲、糞便和陳水,或用撈魚網兜從中央撈去過剩魚蟲後,再放去1/4—1/2的陳水,最後注入等量、等溫新水,這種方法常見於魚場或家庭因投食量過多的時候所採用的急救方法。(三)徹底換水這種換水往往是結合翻池(缸),挑選幼魚或成魚的同時進行的一種換水法。常常是由於水質嚴重敗壞或青苔過長,魚過密的情況下才採用的。具體有兩種方法:1.在沒有空閒池的情況下,只好將全部金魚撈入盆內或者把網箱放入鄰池水中暫養,在盆內或網箱內加入增氧頭增氧。然後,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徹底沖洗乾淨以後,重新注入等溫新水,靜置片刻待水溫相等後將魚撈入原池(缸)內。2.如果有空閒池和新水時,則只要將全部金魚撈入盆或網箱內,分別挑選處理好,該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溫相等後就可將金魚移入新水內飼養。這種換水方法應特別注意水溫,最好要選擇晴天的早晨9時前進行。不過此法一般只適用於成魚或較大的幼魚,仔魚不宜使用。如果條件許可,在徹底換水前,可先在備用的池(缸)中盛滿伏水,然後把魚直接撈入備用池(缸)內為好。這樣水溫變化小,魚群容易適應新環境,使魚免受盆內或網箱內擠軋之苦。這種換水方法,在春、秋季節一般每隔半月左右進行1次。夏季大伏天氣、水溫高達28℃以上,在水色極易濃色,水質很易混濁的情況下,一般5—7天應徹底換水1次。冬季水溫降至4℃左右,金魚活動緩慢,食慾減少,水質不易敗壞,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全部換水。
辨別雌雄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一)外部形態的區別:(1)體形的差別:雄性金魚一般體形略長,雌性金魚身體較短且圓。懷
雙線金銀魚
卵期雌魚較雄魚腹部膨大。(2)尾柄的差別:雄魚比雌魚略粗壯。(3)胸鰭的差別:細心觀察可發現,雄魚稍尖長,胸鰭第一根鰭刺較粗硬;雌魚呈短圓形,胸鰭第一根鰭刺不太硬。(4)泄殖孔的差別:由肚皮向上看,雄魚泄殖孔小而狹長,呈凹形;雌魚泄殖孔大而略圓,向外凸起。(二)色澤的區別:雌雄不同的金魚,在體色上略有差異,雄魚一般顏色鮮艷,而雌魚略淡一些,在繁殖發育期,雄魚體色更為鮮艷。(三)手感與動感:用手輕托魚的腹部,中指和無名指感觸到雄魚腹部有一條明顯的硬線,雌魚則腹部較軟。走過魚池邊時,猛踏腳觀察,雄魚遊動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魚動作則慢一些。(四)追星:隨著氣溫的升高,金魚在產卵期會出現第二特徵--追星,這是辨別金魚性別最容易、最準確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種辨別方法。雄魚的追星出現在胸鰭第一根刺和鰓蓋邊緣,多時整個胸鰭每個鰭條上都長有追星,前端的明顯,後面的要仔細才可以觀察到。這種粗糙的小白點就是追星。運用以上辨別方法,還必須依靠有多年飼養的經驗和平時細心觀察,才能準確的辨別金魚的雌雄。
繁殖
一般來說產卵期的雌魚肚子較大,雄魚腹部沒什麼變化。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雄魚左右前鰭的前方硬骨刺上有幾個小白點兒,
尤其是在產卵期較為明顯,而雌魚絕對沒有。另外在產卵期雄魚總是追著咬雌魚的屁屁,這時快產卵啦,應該將這一對魚單獨放在一個魚缸內,缸內稍微多放一些水草,以便產的魚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否則魚卵沉入水底被魚兒吃掉,產卵後的雌魚暫時不要再和任何雄魚混養,讓它充分好好休息調養,以保護雌魚。把粘有魚卵的水草放置在有魚水的魚缸內{最好是瓦缸},放在陽光能金魚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國南方要比北方早1-2個月,在南方為3-4月間產卵,在北方為4月底到6月底產卵。金魚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產卵,也就是說1年可以繁殖1代。如果冬季提高溫度,加強飼養管理,金魚7-8月齡時,在嚴寒的冬季也可以提前產卵,並非一定要到1年(12月齡)時才能產卵繁殖。金魚在繁殖的季節里可多次產卵。約隔一二周產1次,可產2-3次。照射到的地方,一個月左右就會浮出小魚。
疾病
1、白點病病原體:小瓜蟲,蟲體橢圓,柔軟可塑,形態多變。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和鰓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較常見的寄生蟲性魚病。症狀和病變:當小瓜蟲幼蟲侵入魚體皮膚和鰓部時,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魚體組織增生形成一個個白色狀膿胞,起初體表呈白翳狀,似膚霉又不象膚霉,數日後,
小瓜蟲幼蟲在魚體表形成胞囊時,白點症狀才明顯。病魚的體表、鰓部和魚鰭上出現許多點狀胞囊,體表粘液明顯增多。肉眼觀察時就是一層密麻麻的白點。小瓜蟲則藏在膿胞里逐漸發育為成蟲。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此時病魚雖仍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擠擦或身體磨擦硬物。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症狀開始明顯,魚體感覺不適,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且常呈呆滯狀浮在水面。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時治療,白點病將迅速傳播開來,使魚群集體患病。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15—20℃最適於白點蟲繁殖。防治:(1)根據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提高水溫至28度,(小瓜蟲在水溫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開始死亡),予以防治。數天后小瓜蟲胞囊就會逐漸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恆定,病魚基本功就會痊癒。如再輔以藥物治療,治癒率可達90%以上。(2)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取出晾乾(古時稱尿磚),放入病魚的缸中,數日後就能見效。(3)選用0.2-0.3克硝酸亞汞,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鐘,注意由於硝酸亞汞有劇毒和腐蝕性,藥液應放在塑膠盆中,不要用金屬容器。(4)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鐘,連續用藥2-3次。(5)紅藥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鐘,每天1-2次。(6)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每10加侖水4—8cc,無底砂配合過濾系統之容器,藥量宜減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7)將患病的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藥浴3—5天,亦可治癒。白點病成蟲殺除難,但仔蟲殺除容易,故維持水中有效藥劑約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撲滅。2、黑點病病魚頭部可見長形的淺黃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時,呈黑色,即搖尾幼蟲與後囊幼蟲,
它們亦侵襲魚體眼睛、肌肉、血管、鰓、內臟器官,若於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現不透明的斑塊,則有可能受到感染此病不具傳染性,但是會傷害肌肉組織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嚴重時可致死,目前並無藥可愈,僅可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將蟲挑除3膚霉病又名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見的一種水黴菌病。常見的病原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細長,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數不分枝。菌絲一端像根狀,著生於魚的皮膚和皮膚組織內,其餘大部分突出體表。菌絲長達3㎝,呈灰白色,柔軟,像棉花絮纖維狀。患膚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或寄生蟲破壞皮膚,導致病原菌侵入傷口。症狀和病變:黴菌從魚體傷口侵入後,吸取皮膚組織細胞內的營養物質,並迅速地向體外生長。病初肉眼不易辨別出特殊症狀,當肉眼已能看出症狀時,菌絲已向內深入肌肉,向外生長成棉毛狀菌絲,故稱為“生毛”。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食慾減退,遊動失常,最後死亡。患病初期,個體傷口四周紅腫,皮膚粘液增多,患病後期,傷口處形成一叢絮毛狀菌絲。在魚卵孵化過程中也常發生膚霉病。感染了黴菌的魚卵,菌絲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著生菌絲,逐漸覆蓋其它魚卵,嚴重時發霉的魚卵會將黴菌傳播給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過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黴菌的程度還與其光照時間的長短有關,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室內燈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於黴菌的大量孳生。受黴菌感染的魚體,皮膚表面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失去應有的體表光澤,隨後活動遲鈍,常駐呈呆滯狀浮在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上的黴菌迅速蔓延,菌絲深入體內,死亡率較高。 防治:(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不久即恢復原有的色澤。(2)食鹽和小蘇打各250克混合溶解於100*55*45CM的水族箱中,堅持數次,效果顯著。因熱帶魚對食鹽的敏感性極強,無論哪種病用鹽水浸洗或潑灑後,
數日後症狀都會減輕。(3)用0.3ppm濃度甲醛溶液進行潑灑,可抑制黴菌的孳生。對膚霉病也有一定療效。(4)在100*55*45CM的水族箱頂端安裝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黴菌的孳生。泡次甲基藍藥水,或將患病的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盤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4、爛鰓病:鰓部疾病有寄生蟲性爛鰓和細菌性爛鰓兩種。(1)寄生蟲性爛鰓病①指環蟲寄生病原體:指環蟲,蟲體扁平,頭部前端長有四個黑色眼點,呈方形排列。在適宜的水溫中,繁殖很迅速。症狀:魚被大量指環蟲寄生後,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張開,鰓失血,精神呆滯,嚴重時停止攝食,最終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且死亡率較高。防治:將晶體敵百蟲0.1—0.2克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或將晶體敵百蟲0.1克經稀釋後潑灑於溶水量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每周用藥2次,可取得較好效果。②車輪蟲寄生病原體:車輪蟲,蟲體側面形似圓蝶,體側隆起的一面為口,旁有帶狀結構,稱口帶。口帶兩側各長有一行纖毛,蟲體以車輪狀旋轉的方式運動。症狀:被車輪蟲寄生的病魚,鰓蓋邊緣和鰓縫間鰓絲失血,嚴重時局部潰爛,呈灰黃色,以致鰓骨外露,魚體呼吸困難,停止攝食,最終窒息死亡。在夏秋季節水溫適宜時,由車輪蟲寄生的爛鰓病容易傳播和蔓延。防治:用硫酸銅0.2克和硫酸亞鐵0.1克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經多次用藥後方可痊癒。③鰓吸蟲寄生症:呼吸較急促,鰓蓋大開,鰓絲有腫脹與白化現象,不喜歡遊動,有時具有使水箱魚兒全滅的傳染力。利用福馬林溶劑,進行長期或短期藥浴,因成蟲撲滅容易,但蟲卵殺滅困難,會在三天后陸續孵出,可在水中保持萬用水、甲基藍藥水有效成份3—5天,殺滅幼蟲。 (2)細菌性爛鰓病:①粘液球菌性爛鰓病原體:粘液球菌,體細長,兩端鈍圓,易彎曲,無鞭毛,常作滑行運動或顫動。症狀:病魚鰓絲潰爛,並附有較多的白色粘液,嚴重時鰓蓋骨的皮膚充血,鰓絲被腐蝕成一個個小洞,軟骨外露,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粘球菌通常在水溫18--25度、PH6.5--7.5的水中生長旺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可選用1-2克
可選用高濃度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鐘。②水霉性爛鰓病原體:水黴菌。症狀:病魚鰓絲嚴重失血,鰓絲髮白,嚴重時有絮狀菌絲粘附,死亡率極高。防治方法:a.可選用食鹽50克、小蘇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鐘。b.在10千克水中溶解11.5%濃度的氯胺丁0.02克,浸洗病魚15--20分鐘,多次用藥後方能見效。c.用0.1ppm濃度的硝酸亞汞,浸洗病魚5--10分鐘。d.在溶水量為10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痢特靈或土黴素2--3片,較長時間浸洗魚體。e.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深浸洗或潑灑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3)粘孢子蟲性爛鰓病原體:粘孢子蟲.症狀:鰓絲會出現許多肉眼可見的灰白色點狀或胞囊,由小變大破壞魚鰓,當胞囊一旦破裂,無數個孢子蟲進入飼水,重新侵入健康魚的鰓部,鰓絲失血導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蟲引起的爛鰓病比較少見。防治方法:選用三年生楓楊樹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適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多次用藥方可見效。也可選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鐘,多次用藥方可見效。簡單說說魚的兩種鰓病! 5、兩種鰓病的探討(1)兩種鰓病的相同點發病部位均在魚類的鰓絲上,且鰓絲出現缺損、糜爛、充血、水腫等症狀,病魚吃食量明顯下降,身體逐漸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無規律地沉浮。特別是放養的魚類還沒有長至商品規格時,春夏季會頻繁出現浮頭現象,開動增氧機後魚又不頂水。(2)兩種鰓病的不同點①由細菌引起的鰓病a.病原體是粘球菌等致病菌,鏡檢無寄生蟲。b.鰓絲呈暗紅色,充血明顯,糜爛嚴重,粘液較少。c.病魚的鰓蓋內表面組織一般會發炎充血,中間部糜爛呈圓形或不規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d.多數病魚無規律浮游,靠池邊漫遊,身體發黑,
尤以頭部發黑最為明顯,一般不跳躍。e.病魚常伴有赤皮病、腸炎病並發。②寄生蟲引起的鰓病a.病原體是寄生蟲,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隱鞭蟲、車輪蟲、指環蟲、中華鰠等。b.鰓絲多為淡紅色或鮮紅色,水腫明顯,大量粘液包裹鰓絲,有時可見鰓絲外有一層白膜。如果是孢子蟲寄生,則可在鰓絲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狀、塊狀。c.病魚的鰓蓋內表面組織一般無損傷,不充血。d.多數病魚整日浮於水面,常跳躍,體色無明顯變化。(3)兩種鰓病的治療方法①細菌性鰓病:應當採取外消內服相結合的方法,一方面消滅水中的病原菌,另一方面殺滅體內致病菌。外用藥物有漂白粉(含氯量30%左右)1克/立方米或“強氯精”0.3克/立方米或“百毒淨”0.3克/立方米全池潑灑,據病情輕重可連續施藥2次~3次(間隔1天~2天)。內服藥有“魚菌靈”、“魚康寶”、“爛鰓靈”等,任選一種製成藥餌,連續投餵3天~5天。直接投入水中也可以,但效果不如口服好!②寄生蟲鰓病:若引起疾病的是鰓隱鞭蟲、斜管蟲、半眉蟲、車輪蟲、舌杯蟲等,治療時應選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0.7ppm,全池潑灑或用8ppm的上述合劑浸洗魚體。使用該合劑治療魚病的,應儘量將池中水量計算準確,爭取一次治癒。因為硫酸銅的毒性較大,安全濃度的範圍較小,若濃度過大將對魚造成藥害,嚴重時會致死池魚;若濃度過小又達不到治療效果,不僅池魚會繼續受疾病影響,而且連續多次使用該藥物還會殺滅池水中的部分浮游植物,影響水質。治療這類疾病也可選用硫酸銅的替代藥品,如“魚苗平”等。小瓜蟲病的治療,可使用辣椒和生薑煎水全池潑灑,效果十分顯著。由粘孢子引起的鰓病,可用鹽酸左旋米唑按每公斤魚體重每日2克~4克拌餌投喂,每天2次,連餵5天;用“滅孢靈”內服效果也很好。由指環蟲、三代蟲、中華鰠引起的鰓病,可選用“強力殺蟲靈”0.2毫克/立方米,全池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