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介紹
鰻魚感染小瓜蟲後,三類苗增加,畸形率高,免疫力下降,易造成繼發性感染,發生脫粘
敗血。小瓜蟲病是觀賞魚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感染率很高。觀賞魚有時體表出現許多小白點,這是得了小瓜蟲病。因為小瓜蟲的囊胞像一顆
白米粒,附著在魚體上,老百姓形象地稱小瓜蟲病為“
白點病”。患小瓜蟲病的魚體,最明顯的特徵是魚體表、鰓部、鰭條等組織增生,形成肉眼可見的小白點點(囊胞)。嚴重時病魚體表蒙上一層白色的薄膜,與此同時魚鱗脫落、鰭條裂開、鰓部出血壞死腐爛等。病魚在行為上反應遲鈍,因為身體痒痒,所以常常想在假山石或缸壁上蹭痒痒。看上去魚體日見消瘦,成群死亡。
生活史
滋養體階段
從小瓜蟲的掠食體進入魚的皮膚或鰓後到小瓜蟲成熟並離開魚體的時期,此為寄生階段,蟲體能進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後,就不再分裂了,這時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復分裂蟲體細胞在宿主的上皮層下面呈排或呈叢聚集,當蟲體發育到這種情況時,則很難殺死它們,因為這種蟲體通常不會離開宿主,外面包被一層較厚的宿主保護層,藥物難以滲透,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將脫離魚體的蟲體才對藥物敏感,因為此時它們外面的保護層(上皮細胞和粘液)很薄,藥物容易滲透進去。
包囊階段
從小瓜蟲脫離魚體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的時期。寄生階段的小瓜蟲成熟後才會衝破
胞囊,離開魚體,自由遊動一段時間後(約3-6h)落在水體底部,靜止下來,分泌一層膠質的胞囊。胞囊里的蟲體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個幼蟲。
掠食體階段
從包囊破裂後,掠食體自由遊動到進入魚體的時期,即小瓜蟲的感染期。此期蟲體周身長有豐富的纖毛,藉此游向魚體,依靠頭上的穿刺腺鑽入宿主魚的皮膚和
鰓。此期是藥物敏感期,而且如果在1-2d內沒有發現宿主魚,幼蟲會自行死亡。幼蟲感染了新寄主,又開始它的下一個生活。
流行規律
小瓜蟲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時間隨水溫的變化而不同。該病發生的最適水溫是15-25℃。蟲體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溫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蟲體不能發育,所以,在炎熱的夏天,通常不會發生白點病。在24℃時,生活史為4d,15℃時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個月以上,因此低溫時成蟲不易離開魚體包囊,藥物作用不明顯,施藥周期須30d以上。該病往往在營養不良、養殖過密、熱應激或其它環境條件引起的過強應激反映情況下容易發生此病。
治療病狀
治療藥品
治療此病的藥物較多,主要有
硝酸亞汞、
醋酸亞汞、
孔雀石綠、
福馬林、
硫酸銅、高錳酸鉀等。但前三種會造成藥殘而危害人類健康,國家已明文禁用,後幾種療效逐年減退,甚至無效。
生存環境
註:小瓜蟲不耐高溫。28度以上會死亡。
小瓜蟲病的發生環境: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上下波動小瓜蟲繁殖,15—23℃的水溫最適於小瓜蟲繁殖。
治療方法
小瓜蟲病的治療方法:無論使用什麼藥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治療藥物: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
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藥液浸泡3~5天;5。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鐘,每天2次治療待
白點消失後,仍要用藥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
註:
硝酸亞汞、
孔雀石綠,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註:孔雀石綠在化學上稱為
鹼性綠,分子式為:C23H26N2,分子量為:346.4,在工業上可用作綠色染料。但魚病治療方面也套用很多(尤其漁場),可用於多種魚
體外寄生蟲和病原體(包括:黴菌、細菌、皮膚與鰓部的
吸蟲感染等等),臨床治療已被證實有效的病症包括:白點病、
水霉病、絲霉病、皮膚黏液病等等。
註:紅汞是一種外用藥,浸泡也是一種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濃度和時間。在初期只是身體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後期,全體皆是,那么稀釋之後擦與浸泡是一樣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釋,因為擦拭是將魚先撈出,這樣的魚脫水時間不應該很長,稀釋擦之後馬上放入水中,藥效大失,療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應該稀釋,如果是全身,那么應該浸泡。因為全身擦拭,
魚鰓是很難擦到的,操作也很難,操作不慎還會對魚鰓造成外傷。
預防措施
目前對於小瓜蟲病的防治尚無特效藥,須遵守防重於治的原則。清除池底過多淤泥,水泥池壁要進行洗刷,並用
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對於池塘、育苗室養殖水域,加大換水量,改善水質,定期消毒。育苗室用具經¬常用福馬林或高錳酸鉀進行消毒,並做到專池專用。魚下塘或進入網箱前應進行
抽樣檢查,若發現多子小瓜蟲應及時採用上述方法治療。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日常應加強營養,提高魚體抵抗力。
設計和製作網箱漁排時,其分布要合理規劃和布局,密度適宜。平時可每月調整網箱設定區域一次,勤刷洗養殖網箱,保持網箱水流暢通。每15d定期用生石灰潑灑或強氯精掛袋,以保證養殖區內水體的水質良好。
治療周期
小瓜蟲的生活史中,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將脫離魚體或剛脫離的滋養體和掠食體才對藥物敏感,而在滋養體的早期、中期和包囊體中幼蟲均對藥物不敏感。因此,一種即使對蟲體很有效的藥物,都需要連續使用3-7個療程,才能完全殺死蟲體,兩療程之間間隔一定的時間,間隔期的具體長短視水溫而定。最適溫度(24-26℃)時需隔天1次治療1周。評定藥物的治療效果,需要在3個療程之後,根據在顯微鏡下檢查鰓絲中有無蟲體或蟲體是否死亡來判定。同時決定是否繼續進行更多的療程治療。
注意控制水溫和滲透壓
當環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小瓜蟲成蟲並不立即形成
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數目中途再產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而在高溫時,胞囊內孵出幼蟲所需的時間隨溫度升高而變短,囊壁厚度隨水溫升高而變薄。所以溫度升高或者降低都是控制病情的有利因素。小瓜蟲對外界滲透壓十分敏感,所以要好好利用這一特性。利用食鹽刺激小瓜蟲離體之後再殺滅離體小瓜蟲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治療辦法。
食用魚慎用禁用藥
被推薦用於食用魚白點病的治療藥物主要是福馬林、硫酸銅(或絡合銅)和高錳酸鉀三種,市場上流通的此類藥品拜特辛敵磷與拜特超銅¬合用比較有效。拜特超銅主要成分是萘酸銅40%、活化劑和滲透劑。拜特辛敵磷成分是4%敵百蟲、4%的辛硫磷及增效劑。原理是利用小瓜蟲在外界滲透壓變化之後會離開魚體,而硫酸銅可以有效殺滅游離在水體中的小瓜蟲。在治療的幾種方法中,此種方法非常快速有效。
治療小瓜蟲硝酸亞汞很有效,但為禁用魚藥,食用魚須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