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雙相心境障礙)

雙相障礙

雙相心境障礙一般指本詞條

雙相情感障礙(BD)又名雙相障礙,是一種既有躁狂症發作,又有抑鬱症發作(典型特徵)的常見精神障礙,首次發病可見於任何年齡。

躁狂發作時,患者有情感高漲、言語活動增多、精力充沛等表現;而當抑鬱發作時,患者又常表現出情緒低落、愉快感喪失、言語活動減少、疲勞遲鈍等症狀。

其臨床表現複雜,其複雜性體現在情緒低落或者高漲、反覆、交替、不規則呈現的同時,伴有注意力分散、輕率、誇大、思維奔逸、高反應性、睡眠減少和言語增多等紊亂症狀。還常見焦慮症強迫症、濫用金錢,還會出現幻聽被害妄想症、精神高度緊張等精神病症狀。

其病因多形演變,發作性、循環往復性、混合遷徙性、潮起潮落式病程不一而足,比如3個抑鬱期跟著2個躁狂期。間歇期或長或短,間歇期社會功能相對正常,但會對大腦的功能造成損害,反覆發作後,會出現發作頻率越快、病情越發複雜的情況。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雙相障礙
  • 外文名:bipolardisorder,BD
  • 別名:雙相情感障礙
  • 就診科室:精神心理科
  • 常見病因:雙相障礙病因未明,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其發病過程
  • 常見症狀:抑鬱發作,躁狂發作,混合發作
流行病學,疾病類型,雙相I型障礙,雙相II型障礙,環性心境障礙,雙相及相關障礙,其他類型,病因,基本因素,誘發因素,症狀,典型症狀,伴隨症狀,躁狂發作的伴隨症狀,抑鬱發作的伴隨症狀,就醫,就診科室,相關檢查,鑑別診斷,治療,危機干預,急性期治療,預後,日常,家庭護理,日常生活管理,日常病情監測,特殊注意事項,預防,

流行病學

2011年,WHO發起心理健康調查計畫,包括我國深圳在內的美洲、亞洲和歐洲的11個國家和地區展開了這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雙相情感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2.4%(雙相情感障礙I型、II型和未特定型終生患病率依次為0.6%、0.4%、1.4%)。
年齡
雙相情感障礙主要發生於成人早期,調查資料顯示,雙相情感障礙I型的平均發病年齡為18歲,雙相情感障礙II型的平均發病年齡為25歲。
性別
雙相情感障礙I型男女患病率幾乎均等,而快速循環、雙相情感障礙II型則以女性常見。
男性患者多以躁狂發作的形式發病,而女性首次發作大多表現為抑鬱發作,或者病程中更多表現出抑鬱發作或混合發作,發病時間更易在更年期和產後,可能與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

疾病類型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將雙相情感障礙分為:

雙相I型障礙

至少1次躁狂發作。

雙相II型障礙

從未出現充分的躁狂發作;至少出現1次輕躁狂發作和至少1次重性抑鬱發作。

環性心境障礙

患者表現為多次發作的輕躁狂症狀,和多次發作的抑鬱症狀;不過,症狀期的嚴重程度、廣泛性或持續時間不足以符合躁狂發作或重性抑鬱發作的完整標準。

雙相及相關障礙

物質/藥物所致的雙相及相關障礙的患者表現為高漲、異常欣快或易激惹心境,可以伴或不伴在物質中毒或戒斷期間,出現抑鬱情緒。

其他類型

其他特定的雙相及相關障礙的典型症狀引起患者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均有顯著臨床損害,但症狀嚴重度不足以符合上述任何疾病的完整標準。
此外,還有由於軀體疾病所致的雙相及相關障礙,未特定的雙相及相關障礙。

病因

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資料提示,生物學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等都對其發生有明顯影響,並且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導致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基本因素

生物因素
神經遞質
患者的發病,可能與中樞神經遞質功能異常有關。
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本身就非常複雜,而神經各遞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同樣複雜,目前研究認為與雙相情感障礙相關的神經遞質,包括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乙醯膽鹼谷氨酸γ-氨基丁酸神經肽
神經內分泌
患者內分泌系統改變,與雙相情感障礙發病有關,這種改變主要涉及三條內分泌軸,包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及下丘腦-垂體-生長素軸的改變。醫學界尚不清楚具體機制,推測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生物節律
生物節律紊亂,也是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機制之一。
神經可塑性與神經營養
雙相情感障礙與多種生物學改變有關,其中神經可塑性方面越來越受人關注,神經營養失衡假說與神經可塑性密切相關。
神經免疫
雙相情感障礙共病率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患者共病代謝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50%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至少共病一種疾病,而這些疾病多為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胰島素抵抗等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的疾病。
大腦結構異常
主要涉及位於額葉基底節扣帶回、海馬、杏仁核等區域,包括與認知和情感調節關係密切的神經環路。影像學改變也涉及以上腦功能區皮質,及皮層下的連續損害,以及腦功能連線的損害。
心理社會因素
負性生活事件會增加雙相抑鬱發作,而某些類型的負性及正性生活事件,則會增加雙相躁狂發作。

誘發因素

應激事件、睡眠少、經濟情況變化、與親人吵架、季節變化等可能會誘發雙相情感障礙的發作。
季節
部分雙相情感障礙發作,具有季節性變化特徵,即初冬(10~11月)為抑鬱發作,夏季(5~7月)出現躁狂發作。女性較男性更可能具有季節性發作的特徵。
婚姻及家庭因素
在離婚或者獨居患者中,雙相情感障礙更常見。
代謝綜合徵及物質濫用
雙相情感障礙在代謝綜合徵的患者中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約42.3%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共病物質濫用

症狀

雙相情感障礙的臨床表現為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和躁狂發作交替。

典型症狀

躁狂發作
典型的躁狂發作,以情緒高漲、思維奔逸和意志增強的“三高”症狀為特徵。
情緒高漲
患者表現易激惹,會因小事發脾氣。病情嚴重時有衝動行為。
思維奔逸
患者思維散漫,行為紊亂伴發衝動行為,也可短暫出現意識障礙,如錯覺、幻覺。
意志行為增強
患者愛管閒事,做事有始無終,不計後果。
輕躁狂發作
輕躁狂發作臨床易激惹,魯莽。
抑鬱發作
患者典型抑鬱發作時,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悲觀、意志行為減退“三低”症狀為特徵,伴有認知功能減退和軀體症狀,處於精神運動性抑制狀態。
情緒低落
患者陷入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低落的嚴重程度從悶悶不樂,到嚴重的悲觀、絕望。因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對什麼事情都沒興趣。
思維遲緩和悲觀
思維聯想緩慢,如患者感覺腦子像生了銹的機器,主動言語少,語速慢,嚴重情況下,甚至無法進行正常交流。患者在情緒低落下,出現悲觀思維,有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自責自罪,嚴重時,患者出現罪惡妄想。部分患者出現幻覺,或在悲觀思維基礎上出現自殺念頭和企圖。
意志活動減退
患者活動和行為緩慢,如生活被動、懶散,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日常生活需要人料理,不想做事,不想上班,不參加平時愛好的活動,迴避社交,嚴重者不語、不動、拒食。

伴隨症狀

躁狂發作的伴隨症狀

患者可以出現虛脫、衰竭,通常患者對疾病缺乏自知力。

抑鬱發作的伴隨症狀

約2/3的患者伴有焦慮症狀,表現出過度的擔憂,也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如睡眠差,乏力、體重下降,便秘、性慾減退(如陽痿閉經),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噁心、出汗、心慌)等。
患者還可能出現認知功能損害,記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維能力減退,學習困難,空間知覺、眼手協調及思維靈活性等減退。

就醫

患者發病時,會有衝動行為和攻擊行為,造成自傷或傷人,並且對患者家庭來說會造成很大負擔,對患者的治療也較為困難。因此,需早期識別症狀,及時治療,全病程治療,加強患者及家屬教育,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康復,減少復發。
在精神狀況檢查中,醫生常常通過除病史採集,軀體、精神和實驗室檢查外的重要輔助手段——“臨床心理測量”來評估患者。包括標準化訪談工具和症狀評定量表,前者如簡明國際精神障礙訪談,主要用於疾病的診斷;後者如漢密爾頓抑鬱量表,躁狂評定量表等,主要用於測量症狀的嚴重程度。
根據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如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與美國精神病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對患者明確診斷。

就診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相關檢查

醫生常用的精神相關檢查,如腦部影像學檢查、胸片及實驗室檢查,這些多是排除性檢查,除此之外,還會套用相關量表,如漢密爾頓抑鬱、漢密爾頓焦慮、楊氏躁狂等,這些多是輔助性檢查。

鑑別診斷

雙相I型需與以下鑑別
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以單相抑鬱發作為特徵,沒有躁狂發作,可資鑑別。
雙II型障礙
雙II型的患者,有抑鬱發作,伴有輕躁狂,但沒有符合標準的躁狂發作,可資鑑別。
焦慮障礙
焦慮患者呈現焦慮性反覆思考,可能被認為是思維奔逸,當醫生鑑別到底是共患焦慮障礙,還是伴發焦慮症狀時,往往會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依據患者症狀發作的特點,再進一步鑑別。
物質濫用或醫療所致雙相情感障礙
物質濫用與雙相情感障礙,共病現象很常見,且躁狂發作時,患者有可能過度使用了精神活性物質,如果患者停用這些物質,而躁狂症狀依然存在時,醫生會考慮為雙相情感障礙。
軀體疾病所致雙相情感障礙
通常有明確的軀體疾病病史。
兩種疾病有很多重疊症狀,如患者語速快、思維奔逸、睡眠少,但注意缺陷/多動起病於兒童期,患兒常7歲前起病,且表現以注意缺陷為主,發作無季節性特點,給患兒套用中樞興奮劑治療有效,可鑑別。
兩種疾病症狀有重疊,如患者情緒不穩定,有衝動行為。但人格障礙是持續性病程,患者起病在18歲前,發作無規律,其行為模式和情感特點、影響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人格測驗也有利於幫助鑑別。
嚴重精神病性躁狂發作與雙相Ⅰ型障礙需要鑑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症狀是繼發的,感知和思維障礙是原發症狀,且患者的思維、情感和意志行為是不協調的,發病多為持續性或持續衰退性,緩解期部分患者還殘留有精神症狀,存在社會功能衰退。
雙相Ⅱ障礙需與以下鑑別
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以單相抑鬱發作為特徵,沒有躁狂發作,雙相Ⅱ型患者既有抑鬱又有輕躁狂,可鑑別。
環性障礙
患者表現為周期性的輕躁狂症狀和輕抑鬱症狀,但都不符合躁狂發作或抑鬱發作的醫學診斷標準。

治療

目前雙相情感治療的方案,包括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心理治療。
對患者最佳的治療方法,不只是解決急性發作的問題,醫生還會考慮設計個體化治療策略,以預防患者未來發作,或者降低發作頻率,改善其功能和生活質量。
2023年4月,美國科學家繪製出了發育中大腦迄今最詳細的基因圖譜,揭示了可能影響人們罹患雙相情感障礙等5種疾病風險的大腦網路,有助科學家開發針對這些遺傳疾病的干預措施。

危機干預

何日輝接觸到大量雙相情感障礙的病人,面對處於創傷被激活期的病人,“應該做的是安撫,不要去跟他吵,應該鼓勵他們儘可能參與社交活動。”

急性期治療

急性躁狂或輕躁狂患者
較為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緊急精神科住院治療,以確保自身和其他人的安全。治療包括給患者使用藥物,快速減輕躁狂症狀,治療上會最大程度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並促進患者能夠完全緩解和康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抑鬱藥,醫生會讓其停藥。
對於躁狂激越患者,醫生會為其提供一個安靜環境,減少周圍的刺激,之後可能給患者肌內注射藥物。在某些情況下,患者不配合,醫生可能會強制或非自願給藥,以確保患者和其他人的安全。
治療無效的患者,醫生會考慮劑量最佳化和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或者考慮是否需要替代治療。
抑鬱發作患者
患者處於抑鬱發作急性期時,往往有明顯消極觀念,甚至會產生自傷、自殺企圖或行為。因此需要藥物治療以及改良電抽搐治療以儘快緩解或控制症狀。對嚴重抑鬱發作患者,通常採用住院治療以降低自殺風險。
藥物治療
醫生會遵循安全、共同參與、綜合治療、聯合用藥等原則,給予患者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應覆蓋全病程,分為急性期、鞏固期及維持期治療。
可以控制急性躁狂發作,預防躁狂復發,用於雙相抑鬱發作的治療和預防、難治性抑鬱的增效治療,及心境障礙患者自殺行為的預防。它對快速循環發作,混合發作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差。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本藥。碳酸鋰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測血鋰濃度。
丙戊酸鹽
可以控制急性躁狂發作。它的療效與鋰鹽相當,尤其對混合發作和快速循環發作的療效,優於鋰鹽。但在起效速度上,不及抗精神病藥物,僅與鋰鹽相當。它與抗精神病藥物及鋰鹽連用,可提高療效,不過常伴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等,多在治療初,通常數天內消失,不需要治療。
一種新型抗癲癇藥物,還可以治療雙相躁狂、預防雙相Ⅱ型發作。拉莫三嗪具有與抗抑鬱藥物類似的抗抑鬱效果,且不會導致躁狂發作。拉莫三嗪具有較高的過敏發生率,使用時需起始低劑量,緩慢加量,嚴密監測過敏反應體徵。
患者在使用心境穩定劑時,醫生往往會監測血藥濃度,以防止發生藥物中毒。
目前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在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中起到重要作用,用於治療急性躁狂發作,抑鬱發作及雙相情感障礙的維持治療。
原則上,患者躁狂發作、混合發作及快速循環發作,應禁用抗抑鬱藥物。雙相抑鬱發作患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抗抑鬱藥一直有爭議。
一般認為,抗抑鬱藥物用於治療雙相抑鬱,易導致相反的不良效應,如加劇心境不穩定,惡化患者症狀。因此,醫生一般不單獨使用抗抑鬱藥物,如確有必要,醫生會結合心境穩定劑基礎上聯合使用。
在躁狂抑鬱症的整個病程中,患者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心理治療是貫穿全病程的重要措施。醫生應給予患者及家屬全方位、全周期的心理支持與疏導。
心理治療的方案,包括心理教育干預、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人際與社會和諧治療等。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
可適用於躁狂發作和抑鬱發作。
迷走神經刺激和腦深部電刺激
均為侵入性治療,醫生一般會慎重起用。
光照治療
適用於季節性情感障礙、非典型抑鬱症,以及適用於以抑鬱心境和食慾改變為特徵的障礙(如經前期綜合徵神經性貪食)。

預後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的慢性疾病,部分雙相患者會經歷較多的復發階段,部分患者在緩解期間也難以恢復到正常社會功能水平。患者殘餘的心境症狀,通常存在於兩次發作的間期,並損害著患者的正常功能,增加了復發的風險,而這些又會反過來加速疾病的進展。
除復發外,自殺式雙相情感障礙成為了另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患者最終死於自殺者比例接近20%。此外,睡眠紊亂、認知損害等殘留症狀,也是不少患者即使是在緩解期,也仍然存在的問題。

日常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康復了,患者和家屬也要注意護理,以免疾病復發。

家庭護理

患者應培養良好的性格,矯正患者不良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患者可以學習心理調節的方法。同時,需要家人和周圍人員的幫助。當患者病情不穩定時,家人和周圍人員應注意防止患者自傷自殺,防止其衝動傷人,讓其及早就診治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
患者抑鬱時,家人和周圍人員應該讓患者看到希望,感受到關心和支持。在患者處於激越及嚴重躁狂狀態時,家人和周圍人員避免與之衝突,避免激惹到患者。

日常生活管理

規律服藥期間,應忌煙、酒、濃茶、咖啡等。
患者需合理安排作息,按時起居、保證足夠睡眠,如情況允許,家屬可鼓勵患者儘早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鍛鍊,適當參加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恢復規律的生活。

日常病情監測

患者和家人都應當正確認識這種疾病,家人和周圍人員應當支持患者,接受積極的治療,幫助反覆發作者樹立長期治療的理念和信心。
患者應當定期門診複查,並加強與醫生的溝通。醫生也會監測患者病情,監測患者有無對藥物產生副反應,維持患者病情的穩定,防止患者的病情復發。

特殊注意事項

家人應當促使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性活動,幫助他們減少或預防殘疾。在此過程中,應對患者多加鼓勵、肯定。家人還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與患者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不能操之過急。
若患者希望懷孕生子,雙相障礙的治療應被列為計畫妊娠的一部分。患者及其家人,應向精神科醫生和產科醫生諮詢,以獲得有關雙相情感障礙遺傳性、妊娠期服藥與停藥風險權衡的知識,以避免任何潛在的致畸性;應與醫生一起,制定妊娠期或產後期出現病情復發的應對計畫。

預防

預防發病
由於病因未完全明確,因此預防措施的作用有限,可通過避免誘發因素等來降低發病風險。
預防復發
  • 早期識別疾病症狀,早治療,防復發,儘早回歸社會。
  • 患者應與其醫生合作,回顧並識別復發的預警信號(例如,如果躁狂發作前出現缺乏睡眠,那么為了預防症狀全面發作,之後應慎重對待任何睡眠的改變),及早預防復發發作。
  • 患者還應該根據既往發病經歷,避免自己接觸已知的觸發負面情感的情境。
  • 應當中斷使用酒精和違禁藥物,求助於身邊提供支持的朋友、家人,為復發建立廣泛的早期識別系統。
  • 記得按處方服藥,保持健康的睡眠習慣。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