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

經顱磁刺激

經顱磁刺激技術(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種無痛、無創的綠色治療方法,磁信號可以無衰減地透過顱骨而刺激到大腦神經,實際套用中並不局限於頭腦的刺激,外周神經肌肉同樣可以刺激,因此現在都叫它為“磁刺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顱磁刺激
  • 外文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 特點:一種無痛、無創的綠色治療方法
  • 分類:單脈衝、雙脈衝以及重複性
  • 性質:二十一世紀四大腦科學技術
  • 英文縮寫:TMS
概述,發展史,技術分類,技術原理,套用領域,臨床診斷,臨床套用,其他領域,

概述

隨著技術的發展,具有連續可調重複刺激的經顱磁刺激(rTMS)出現,並在臨床精神病、神經疾病及康復領域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它主要通過不同的頻率來達到治療目的,高頻(>1Hz)主要是興奮的作用,低頻(≤1Hz)則是抑制的作用。因其無痛、非創傷的物理特性,實現人類一直以來的夢想—虛擬地損毀大腦探索腦功能及高級認知功能。與PET、FMRIMEG並稱為“二十一世紀四大腦科學技術”。

發展史

1985年,Barker成功研製出第一台經顱磁刺激儀,並率領研究小組成立英國磁刺激公司。
1988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經顱磁刺激儀。
1992年,美國公司推出了第一台rTMS。
2005年,華中依傑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研製出中國第一台rTMS.
2006年,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相繼啟動了經顱磁刺激治療精神病業務;
2010年,北京市科委牽頭正式成立世界首個“經顱磁刺激臨床治療精神障礙規範”研究課題;

技術分類

根據TMS刺激脈衝不同,可以將TMS分為三種刺激模式:單脈衝TMS (sTMS)、雙脈衝TMS (pTMS)以及重複性TMS(rTMS) 。sTMS由手動控制無節律脈衝輸出,也可以激發多個刺激,但是刺激間隔較長(例如10 秒) ,多用於常規電生理檢查。pTMS以極短的間隔在同一個刺激部位連續給予兩個不同強度的刺激,或者在兩個不同的部位套用兩個刺激儀(又稱作doublecoil TMS , dTMS) ,多用於研究神經的易化和抑制作用。rTMS分為高頻和低頻兩種,則需要設備在同一個刺激部位給出慢節律低頻或快節律高頻rTMS。

技術原理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用於治療主要是通過改變它的刺激頻率而分別達到興奮或抑制局部大腦皮質功能的目的。
高頻率、高強度rTMS,可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總和,導致刺激部位神經異常興奮,低頻刺激的作用則相反,通過雙向調節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之間的平衡來治療疾病。對rTMS 刺激的局部神經通過神經網路之間的聯繫和互相作用對多部位功能產生影響;對於不同病人的大腦功能狀況,需用不同的強度、頻率、刺激部位、線圈方向來調整,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套用領域

目前經顱磁刺激技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國內的經顱磁刺激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神經心理科(抑鬱症、精分症)、康復科、兒科(腦癱,自閉症等)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套用。其中對抑鬱症、睡眠障礙等疾病的療效,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在臨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臨床診斷

TMS作為新的神經電生理技術,與肌電圖誘發電位儀結合新開闢的檢查項目有:
(1)運動誘發電位(MEP)是刺激運動皮質在靶肌記錄到的肌肉運動複合電位;檢查運動神經從皮質到肌肉的傳遞、傳導通路的整體同步性和完整性。
(2)中樞運動傳導時間(CMCT)
(3)運動閾值(MT),是指在靶肌記錄到大於50uV MEP時最小頭部磁刺激強度,一般靶肌常用拇指展肌,刺激部位常為C3C4區附近。反應中樞運動神經興奮性。
(4)成對刺激和皮質間的抑制和易化(ICI/ICF )
(5)中樞靜息期(CSP)

臨床套用

TMS可以治療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抑鬱症、強迫症、躁狂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等精神疾病,其中對抑鬱症的治療在美國已經通過FDA的認證,治癒率為20%,治療有效率可以高達100%。在國內廣州腦科醫院、湖南腦科醫院、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北京安定醫院、北大六院等各大精神病醫院都開展了相關治療,並且在臨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脊髓損傷帕金森病(PD)、癲癇、腦卒中後康復、外周神經康復、神經性疼痛等有不錯的效果。是無創傷治療和康復領域的少有的設備。

其他領域

除了我們現有的套用之外,TMS獨特的技術優勢,使的在科研及成癮戒毒等方面都有著廣闊的空間。
目前的科研課題有:TMS與情緒、疲勞、麻醉藥物、認知研究、軀體感覺皮層、毒品、成癮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