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疾病分類(ICD-11)

國際疾病分類

ICD-11一般指本詞條

國際疾病分類,又稱《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是世界衛生組織對世界各國人口的健康狀況和分析死因的差別面對各種疾病作出的國際通用的統一分類。

2019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批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於2022年1月1日生效,首次將傳統醫學納入分類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疾病分類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制定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分類簡介,修訂版本,

分類簡介

《國際疾病分類》是確定全球衛生趨勢和統計數據的基礎,其中含有約5.5萬個與損傷、疾病以及死因有關的獨特代碼,使衛生專業人員能夠通過一種通用語言來交換世界各地的衛生信息。

修訂版本

1853年國際統計學會開始編制統一的疾病名稱和死因分類,經四次修訂,到1893年始產生只包括死因的國際疾病與死因分類,同時規定每隔十年修訂一次。
1948年第六次修訂才編成名符其實的國際疾病與死因分類表。
1975年第九次修訂的分類表方日臻完善。
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出版,並規定從1979年1月起使用10年。
2018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被列為疾病。同時,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包含了一些新章節,其中一章涉及傳統醫學。這是傳統醫學首次被列入該分類系統。新版本將由2019年5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最終批准,並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
2018年12月14日,中國國家衛健委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分類家族中國合作中心、中華醫學會及有關醫療機構專家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進行了編譯,形成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文版》,印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衛生計生委),並提出以下要求:
  1. 充分認識統一疾病分類與代碼的重要意義
  2. 積極推進ICD-11中文版全面使用
  3. 加大ICD-11中文版套用管理和監督指導力度
2019年5月25日,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這是中國政府和中醫專家歷經10餘年持續努力取得的寶貴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