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權與分權

《集權與分權》是杜亞泉所著作品,出自於《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集權與分權
  • 作者:杜亞泉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民國二年贛寧事變以後,中央政府欲施行集權政治。分劃道區,設定道尹,以轄各縣,為地方之高級機關。而從來為集權障礙之省區,則欲變其地方性質為中央性質,改民政長為巡按使,巡行各屬,使其性質不過為中央政府派出之視察官。又設定國稅廳於各省,使其為財政部徵收國稅之一出張所。撤消省議會芝愚全,尤為使省區失其地方性質之重要關鍵。又從前各省皆自編練軍隊,辛亥革命以後,此等軍隊之地方性質,益復明了,地方得置軍隊,事實上已近於聯邦,與集權政治絕不相容。故撤消都督,設辯請永諒督理軍務之將軍。其本意亦在收各省之軍隊為國家之軍隊,而以將軍為軍隊駐在地之最高級軍官。此等設定,無非集權政策之表現。然施行之結果,不但無裨於集權,而且分權益甚。就近半年內之事變觀之,自明此事變中各省之現象幾與聯邦無異。集權政策之效果何以至於如此,推其原因:一由於政府之集權政策無貫徹之之精神。故除張更名目以外,事實上悉為惰性(即慣性)所中,將軍巡按使之職權仍與前清之總督巡撫無大異。二則由於極端之集權決不能實現。苟非有相當之分權,則集權亦自然消滅也。蓋集權與分權以相對而存立,必有疊樂充分權於地方者,而後其集權於中央者乃得超然於地方性質之外。若一切集權於中央,不使有地方分權者存在,則中央性質與地方性質,仍含混不明,地方性質轉得竄入於中央政務中以益張其勢力。我國歷史上帝皇專制,孰不盡心力於集權,而各省地方常得於專制政治之下養成地方勢力,以釀尾大不掉之患者,皆由此也。
近半年內之事變,固由帝制運動而起,與分權集權之問題無所關係。然經此次事變以後,集權政策將因之頓挫,分權勢力將因之膨脹,殆無疑義。但就我國之現勢而言,極端之集權,固屬不能;極端之分權,亦為不可。則以分權太甚,對外之勢力益弱,且各省之間難保不發生衝突,至破壞國家之統一也。況現今所謂地霸定戶方分權者,論其拳埋滲實際,尚不能謂之地方分權,只能謂蒸兆棵鞏之個人專權於地方而已。試就現時之軍隊而言,其國家性質,固不如地方性質之明了,然以是為地方的軍隊亦殊非是,實際則個人的軍隊也。我國今日之政治既不循常軌而行,故國家與地方悉成為個人性質,所謂集權者,無非集權於個人,使得專制於中央而發生帝政;所謂分權者,亦無非分權於個人,使得跋扈於地方而形成藩鎮。二者皆足以危害國家貽患地方。今日借個人分權之勢力以去個人之集權,即帝政不至發生,而藩鎮已隱然成立。此等個人勢力將來能否取而還之於國家,或歸之於地方。不能不質之於個人之道德問題。是尤今日主張分權者之所宜注意者也。

作者簡介

杜亞泉(1873—1933),浙江紹興人,原名煒孫,字秋帆,號亞泉,筆名傖父、高勞。早年肄業於浙江崇文書院。曾任紹興中西學堂教習,創辦亞泉學館,出版《亞泉雜誌》等。1904年入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理化數學部主任。1909年起任《東方雜誌》編輯,繼而掌其筆政,前後凡十一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中西調和,於1920年迫於情勢辭去《東方雜誌》主編職務。1933年病逝。論著多散見於當時報刊,單行本有《備囑人生哲學》、《博史》等。編者簡介周月峰,1979年生,浙江海寧人。浙江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末至五四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