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9年
2020年
2020年9月3日,生態環境部批覆新建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鐵路環境影響報告書。6月30日上午,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高速鐵路開工儀式在朔州市舉行。
2021年
2021年4月7日,從大同鐵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了解到,集大原高鐵大同段開建在即,已進入沿線征地拆遷階段。
2021年8月,集大原高鐵山西段施工圖審查完成,與此同時集大原高鐵(內蒙古段)啟動施工招標。
2021年9月8日,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發布新建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鐵路山西段站前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招標公告。
2021年11月17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全線建設動員現場會在朔州舉行,集大原高鐵(山西段)全線建設正式啟動。
2022年
3月,集大原高鐵控制性工程恆山隧道順利推進,7月15日,集大原鐵路山西段首榀箱梁在南榆林特大橋197號和198號墩之間架設完成。8月13日,集大鐵路二標首榀箱梁成功架設。9月30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首座特大橋——馬莊特大橋箱梁架設順利完成。10月29日,集大原高鐵察哈爾右翼前旗特大橋跨唐包鐵路連續梁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境內成功轉體。 10月31日,集大原鐵路 2 標馮村特大橋跨 205 省道現澆連續梁順利合龍,成為山西段全線首座合龍的現澆連續梁。11月1日,集大原鐵路JL4標樊家莊跨韓原鐵路特大橋跨S40繁河高速公路連續梁82#墩0#塊順利澆築完成,標誌著該特大橋正式進入懸臂澆築施工階段。
2023年
2023年2月,集大原高鐵已進入架梁施工階段。4月13日,集大原鐵路山西段站前4標下官院大橋(20+3x24+20)m連續鋼構順利完成混凝土澆築。4月20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馮村跨韓原鐵路特大橋鋼橫樑吊裝施工完成。4月23日,集大鐵路豐鎮隧道掘進超500米。5月20日,集大原鐵路豐鎮特大橋系桿拱上部結構開始施工。5月23日,集大原高鐵內蒙古段重點工程察右前旗特大橋跨京包客專首個預製拼裝式框架墩吊裝完成。5月29日,
察哈爾右翼前旗特大橋跨
京包鐵路連續梁在內蒙古自治區
烏蘭察布市境內成功轉體。6月,集大原高鐵察右前旗特大橋連續梁的成功轉體。6月14日凌晨,由中鐵上海工程局承建的集大原鐵路山西段站前4標樊家莊跨韓原鐵路特大橋最後一榀鋼橫樑穩穩地落在575門式墩上,至此集大原鐵路4標段內572-575四榀鋼橫樑全部順利吊裝完成。7月1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東作里特大橋跨懷仁高速匝道連續梁精準合龍,徹底打通山西懷仁段架梁通道。7月4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樊家莊跨韓原鐵路特大橋下部結構施工完成。7月6日,恆山隧道正洞進尺掘進速度已提高到每天40米左右,實現了單月正洞掘進破千米。7月11日,集大原高鐵內蒙古段最大跨度豐鎮特大橋跨大準鐵路轉體連續梁成功轉體。7月29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樊家莊跨韓原鐵路特大橋連續梁完成轉體作業。8月18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接觸網第一桿成功組立,標誌著線路站後“四電”工程施工全面啟動。8月21日,在中鐵十七局集大原高鐵站前2標項目現場,山西省高鐵施工最長特大橋——全長19.2公里的
賀家堡跨榮烏高速特大橋架梁施工正在進行中。得益於引進的“硬核”設備,該項目日運架梁工效提升40%以上,預計整體工期將較計畫時間提前16個月。8月28日,山西省朔州市境內的集大原高鐵馬莊特大橋施工,集大原高鐵山西段接觸網第一桿成功組立,標誌著由中鐵電氣化局承建集大原鐵路站後“四電”工程全面啟動。9月4日,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高鐵重點工程——察右前旗特大橋跨京包客專單線箱梁架設成功。9月,集大原高鐵御河特大橋跨京包鐵路單T構連續梁轉體施工圓滿完成。9月16日0時3分,在建集大原高鐵全線最大縱坡、最大跨度、最大重量的轉體連續梁,在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境內成功完成轉體對接。9月22日,集大原高鐵恆山隧道5號斜井與出口段順利貫通。10月12日,集大原高鐵全線雙線簡支箱梁預製任務完成。10月,集大鐵路察右前旗隧道工程項目出口膨脹泥岩掘進里程突破千米。10月16日,集大原高鐵御河特大橋跨大準鐵路(48+80+48)米轉體連續梁順利完成轉體後的中跨鋼殼合龍施工。12月3日,集大原高鐵山西懷仁至山陰段箱梁架設全部完成。12月,集大原鐵路恆山隧道4號斜井大里程與5號斜井小里程順利貫通。
2024年
2024年1月7日,大同至原平段595孔箱梁架設任務,集大原高鐵項目建設又向前邁進了堅實的一步。3月28日,集大原高鐵豐鎮隧道襯砌施工全部完成。
2024年4月9日,集大原高鐵朔州東站站房全面封頂。
線路站點
技術標準
鐵路等級:高速鐵路。
正線數目:雙線。
設計速度:250公里/小時,預留300公里/小時提速條件。
最小曲線半徑:7000米(困難地段5500米)。
正線間距:4.8m。
最大坡度:20‰。
牽引種類:電力牽引。
到發線有效長度:650米。
調度指揮方式:調度集中。
其他技術標準執行《高速鐵路設計規範》(TB10621-2014)。
遠景年輸送能力:單向3000萬人/年。
沿線車站
線路走向
集大原高速鐵路北起烏蘭察布站東端,經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前旗、豐鎮市西側進入山西境內,沿二廣高速公路西側經大同市新榮區引入大同南站,經應縣、山陰縣、朔州市,穿越恆山余脈(控制性工程為恆山隧道,全長14.765千米),再經代縣、原平,接入大西客專預留樊家莊線路所。全線全長290.116千米,其中新建線路全長268.5千米,大同南站至下米莊利用大張高鐵段線路長度21.616千米,集大段線路長度120.578千米,大原段線路長度147.922千米,包含大同、呼和浩特樞紐相關工程。
集大原高速鐵路集大段起自
京包客運專線烏蘭察布站,出站後東行跨越京包客運專線後折向南,前行跨越京新高速公路、京包鐵路後,南行跨越興巴高速公路後越嶺,經豐鎮市後隧道下穿高壓走廊,跨越京包鐵路、御河、大準鐵路後,於大準鐵路西側並行,而後引入
張大高速鐵路大同南站。
集大原高速鐵路大同南至下米莊段利用大張高鐵。
集大原高速鐵路大原段起自下米莊附近,沿既有韓原鐵路東側南行,引入既有懷仁東站。出站後跨過韓原鐵路、沿其西側南行進入應縣,後上跨榮烏高速公路、繞過山陰污水處理廠沿桑乾河西側南行,上跨在建朔山聯絡線後至
朔州繞城高速,南繞小岱堡村折向東南,自南辛寨村西進入恆山隧道,下穿紫金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後進入忻州市代縣境內。之後下穿二廣高速公路,於韓原鐵路西設代縣西站。出站後向南依次上跨過繁河高速公路、韓原鐵路和原平西至
北同蒲鐵路聯絡線,接入大西客專預留樊家莊線路所。
建設成果
工程概況
大原高鐵是國家鐵路“八縱八橫”呼(呼和浩特)南(南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途經內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6個省(區)23個地市,全長2300多公里,是縱貫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南北大動脈、骨幹客運線。集大原高鐵位於呼南通道的北端,穿晉蒙2省(區)4市14個縣(區),是呼南通道晉蒙區域區間段,起自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向南經大同市、朔州市,終至忻州市原平高鐵站。鐵路全長約270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其中內蒙古段約73公里,山西省段197公里,新建集大原高鐵初步設計批覆325億元,全線共設定車站8座,包括接軌站2座,分別為烏蘭察布、大同南。新建中間站5座,分別為豐鎮西、應縣西、山陰南、朔州東、代縣西。引入既有站1座,為懷仁東站,預留大同北站設站條件,全線總工期4年半。
重點工程
馬莊特大橋位於朔州市應縣境內,橋長約1608.1米,是集大原高鐵山西段建設中率先完成箱梁架設的首座特大橋。該橋樁基408根,承台50個,橋台2個,橋墩48個,共需架設32米雙線簡支箱梁49孔,跨越S210省道。
察右前旗特大橋是集大原高鐵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20.84公里,共760孔。此次施工位於集大原高鐵內蒙古段約8公里處,轉體梁橋面寬12.4米,總重2813噸,轉體角度79.11度。察右前旗特大橋是集大原高鐵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20.84公里,共760孔。此次施工位於集大原高鐵內蒙古段約8公里處,轉體梁橋面寬12.4米,總重2813噸,轉體角度79.11度。
馮村跨韓原鐵路特大橋位於山西朔州懷仁市。
樊家莊跨韓原鐵路特大橋位於山西忻州境內,是全線重難點工程之一。橋樑全長約19.592公里,有3處跨越鐵路營業線、1處跨越高速公路。
價值意義
集大原高鐵全長270.8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是國家鐵路“八縱八橫”呼(呼和浩特)南(南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大原高鐵大同段線路北起晉蒙交界明長城遺址,南至大同南站東側與大張高鐵接軌,沿線涉及大同市新榮區、雲州區、大同經開區、平城區的9個鄉鎮27個村。全線貫通後,集大原高鐵將與大西高鐵連通,形成連線內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的快速客運通道,大西高鐵也將擺脫大同至原平段採用韓原線的情況,實現大西高鐵全線250公里高速運營。同時將加強呼包鄂榆城市群與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的交流與聯繫,並進一步對接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前沿,對晉陝蒙協調發展,加快地區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旅遊、文化等產業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集大原高鐵還能讓晉北區域高鐵併入國家路網,拉近大同與全國各地的時空距離。屆時,烏蘭察布至大同的列車運行時間縮短至30分鐘左右,呼和浩特至太原列車運行時間將縮短至150分鐘左右,從大同通過太原、鄭州、西安等鐵路樞紐可直達長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區。高鐵建設的發展,一方面是基於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另一方面則是基於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資金保障。隨著高鐵線路的不斷延伸和擴建,我國的高鐵網路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各地的大格線。這不僅讓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同時也為各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高鐵的發展也對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推動作用。高鐵的快速、舒適和安全的特點,讓人們更加願意選擇高鐵出行,這也為旅遊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集大原高鐵為我國又新增了一條“黃金旅遊線”,加速了北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高鐵遇山開山、逢水架橋,把“觸角”延伸至中國版圖上的四面八方,實現了跨海過橋不減速,不斷以自主創新成就自我超越,為中國發展拓展延伸更大空間,成為中國科技事業勇攀高峰的生動寫照,成為新時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