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Cryptosporidium parvum
- 界:原生生物界
- 門:頂復門
- 綱:孢子蟲綱
- 亞綱:球蟲亞綱
- 目:真球蟲目
- 科:隱胞子蟲科
- 屬:隱胞子蟲屬
- 種:小隱孢子蟲
- 分布區域:亞洲,歐洲,美洲
形態,分類,生活史,致病,臨床表現,實驗診斷,病原學診斷,免疫學診斷,流行病學,分布,流行環節,易感人群,季節性,感染性和抵抗力,防治,環境標準,
形態
隱孢子蟲生活史有滋養體、裂殖體、配子體、合子和卵囊5個發育階段,其中卵囊是感染階段。卵囊( oocyst)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6 um,囊壁光滑、無色,成熟卵囊內含4個呈月牙形的子孢子( sporozoitc)和1個殘留體( residual body)。在改良抗酸染色標本中,卵囊為玫瑰紅色,背景為藍綠色,囊內子孢子排列不規則,殘留體為棕色顆粒狀。
分類
隱孢子蟲於1907年首次在小鼠胃腸黏膜切片中發現,定名為鼠隱孢子蟲(C. muris).1912 年又報導了微小隱孢子蟲,直到1955年才確定此蟲為引起動物腹瀉的重要病原。隱孢子蟲在分類上屬原生動物界頂復(Apicomplexa)孢子蟲綱(Sporozoa)球蟲亞綱(Coccidia)真球蟲目(Euceidioride)艾美耳球蟲亞目( Eimeriorina)隱孢科(Cryptosporididae)隱孢子蟲屬(Cryptosporidiom),已在人.哺乳動物、禽類.爬行類和魚類等體內發現了15個有效種,包括安氏隱孢子蟲(C. andersoni),貝氏隱孢子蟲(C. baileyi)、犬隱孢子蟲(C. canis) .貓隱孢子蟲(C. felis).雞隱孢子蟲(C. galli)、人隱孢子蟲(C. huminis)、火雞隱孢子蟲(C. meleagridis) .摩氏隱孢子蟲(C. molnari)、小鼠隱孢子蟲(C. muris).小球隱孢子蟲(C.paroum),魏氏隱孢子蟲(C.urairi),蜥蛇隱孢子蟲(C.saurophilum),蛇隱孢子蟲(C. serpentis)、豬隱孢子蟲(C. suis)、牛隱孢子蟲(C. bovis).
生活史
隱孢子蟲生活史簡單,繁殖方式包括無性的裂體增殖和孢子生殖及有性的配子生殖,兩種方式在同一宿主體內完成。卵囊隨宿主糞便排出後即具有感染性,被人和易感動物吞食後,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侵入腸上皮細胞,發育為滋養體,經3次核分裂發育為含有8個裂殖子的工型裂殖體。裂殖子釋出後侵入腸上皮細胞發育為第2代滋養體,經2次核分裂發育為Ⅱ型裂殖體。成熟的Ⅱ型裂殖體內含4個裂殖子,此裂殖子釋出後再侵入上皮細胞發育為雌、雄配子體,進一步發育為雌、雄配子,兩者結合後形成合子,合子發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個裸露的子孢子,卵囊有薄壁和厚壁兩種類型。薄壁卵囊內子孢子逸出後直接侵入腸上皮細胞,進行裂體增殖,形成自體感染;厚壁卵囊(約占80%)在腸上皮細胞或腸腔內經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內形成4個子孢子後,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完成整個生活史需5~11天。
致病
隱孢子蟲的致病機理尚未完全澄清,很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小腸黏膜的廣泛受損,腸黏膜表面積減少,破壞了腸道吸收功能,特別是脂肪和糖類吸收功能嚴重障礙,導致患者嚴重持久的腹瀉,大量水及電解質從腸道丟失。
此外,由於隱孢子蟲感染縮小了腸黏膜表面積,使得多種黏膜酶明顯減少,例如乳糖酶,這也是引起腹瀉的原因之一。
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病程長短亦取決於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況。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症狀一般較輕,潛伏期一般為3~8天,急性起病,腹瀉為主要症狀,大便呈水樣或糊狀,一般無膿血,日排便2~20餘次。嚴重感染的幼兒可出現噴射性水樣便,量多。常伴有痙攣性腹痛、腹脹、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或厭食、口渴和發熱。病程多為自限性,持續7~14天,但症狀消失後數周,糞便中仍可帶有卵囊。少數病人遷延1~2個月或轉為慢性反覆發作。免疫缺陷宿主的症狀重,常為持續性霍亂樣水瀉,每日腹瀉數次至數十次,量多,達數升至數十升。常伴劇烈腹痛,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病程可遷延數月至1年。病人常並發腸外器官隱孢子蟲病,如呼吸道和膽道感染,使得病情更為嚴重複雜。隱孢子蟲感染常為AIDS病人並發腹瀉而死亡的原因。
臨床表現
(一)人的臨床症狀
人隱孢子蟲病的病情與宿主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時,主要表現為急性胃腸熒症狀排帶黏液的水樣便,有的伴有明顯腹痛。此外,尚有噁心、嘔吐、低熱及厭食。水瀉1周即可恢復。當免疫功能抑制時,則表現為慢性腹瀉,水瀉難以控制,病程可長達數月,並伴有嘔吐、上腹痙攣、體重減輕等。兒童患者還表現為生長遲緩和發育不良。此類患者從類便持續排出大量卵囊。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膽囊爽,出現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同時伴有嚴重腸炎。值得注意的是,隱孢子蟲是愛滋病病人合併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感染後常常危及患者生命。
(二)動物發病表現
各種動物,尤其是新生或幼齡動物,對隱孢子蟲呈高度易感性,但並非所有感染都引起急性發病。正常機體,常呈自限性或亞臨床感染或無症狀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損患者,其可迅速繁殖,使病情惡化,成為死因。犢牛感染時呈暴髮式流行,表現為一-種輕度至重度的腹瀉,嚴重時厭食,脫水,死亡。綿羊羔發病常在7~10日齡,甚至4~5日齡的小綿羊羔,病程7d,康復後的蓋羊常復發,病情嚴重者則在發病後2~3d後死亡.發病率為37%~83%,死亡率為2%-40%。禽類主要是雞.鴨,表現症狀為精神沉鬱.張口呼吸,伸頸.胸腹起伏明顯,氣喘,咳嗽,腹瀉,重者飲食慾廢絕,發病後2~3d內死亡。
實驗診斷
病原學診斷
糞便(水樣或糊狀便為好)直接塗片染色,檢出卵囊即可確診。有時嘔吐物和痰也可作為受檢標本。檢查方法有:(1)金胺—酚染色法:新鮮或甲醛固定後的標本均可用此法,染色後在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卵囊圓形呈明亮乳白—黃綠色螢光。低倍鏡下為圓形小亮點,周邊光滑,蟲體數量多時可遍布視野,猶如夜空中繁星。高倍鏡下卵囊壁薄,中央淡染,似環狀。本法簡便、敏感,適用於批量標本的過篩檢查。
(2)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後背景為藍綠色,卵囊呈玫瑰色,圓形或橢圓形,囊壁薄,內部可見1~4個梭形或月牙形子孢子,有時尚可見棕色塊狀的殘留體。但糞便標本中多存在紅色抗酸顆粒,形同卵囊,難以鑑別。
(3)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復染,用光學顯微鏡檢查,卵囊形態同抗酸染色所示,但非特異性顆粒呈藍黑色,顏色與卵囊不同,有利於查找卵囊,最佳化了改良抗酸染色法,提高了檢出率。
免疫學診斷
隱孢子蟲病的免疫學診斷近年發展較快,具有彌補糞檢不足的優點。
(1)糞便標本的免疫診斷:均需採用與卵囊具高親和力的單克隆抗體。在IFAT的檢測中卵囊在螢光顯微鏡下呈明亮黃綠色螢光,特異性高、敏感性好。適用於對輕度感染者的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採用ELISA技術檢測糞便中的卵囊抗原,敏感性、特異性均好,勿需顯微鏡。流式細胞計數法可用於卵囊計數,考核療效。
流行病學
分布
隱孢子蟲病呈世界性分布。迄今已有74個國家,至少300個地區有報導。各地感染率高低不一,一般已開發國家或地區感染率低於開發中國家或地區。在腹瀉患者中,歐洲、北美洲隱孢子蟲檢出率為0.6%~20%,亞洲、大洋州、非洲和中南美洲為3%~32%。很多報導認為,隱孢子蟲的發病率與當地的空腸彎曲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藍氏賈第鞭毛蟲相近,在寄生蟲性腹瀉中占首位。同性戀並發愛滋病患者近半數感染隱孢子蟲。在與病人、病牛接觸的人群和在幼兒集中的單位,隱孢子蟲腹瀉暴發流行時有發生。
國內韓范於1987年在南京首先發現了人體隱孢子蟲病病例。隨後安徽、內蒙、福建等19個省區也相繼報導了一些病例,截止到1998年,據不完全統計已超過千例。在腹瀉患者中的檢出率為0.9%~13.3%。
隱孢子蟲病流行具備下列特點: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較高,男女間無明顯差異;溫暖潮濕季節發病率較高;農村多於城市,沿海港口多於內地;經濟落後、衛生狀況差的地區多於發達地區;畜牧地區多於非牧區;旅遊者多於非旅遊者。
地區;畜牧地區多於非牧區;旅遊者多於非旅遊者。
流行環節
(1)傳染源:隱孢子蟲病人的糞便和嘔吐物中含大量卵囊,多數患者在症狀消退後仍有排出,可持續數天至5周,是主要的傳染源,而健康帶蟲者和恢復期帶蟲者也是重要的傳染交叉試驗證實,牛、羊、貓、犬和兔等動物的隱孢子蟲卵囊亦可感染人,成為畜牧地區和農村要動物源性傳染源。
(2)傳播途徑:隱孢子蟲病的傳播主要是經“糞-口”途徑,通過人→動物,人→人和人境(包括水源、食物源和空氣源)之間的接觸而誤食了隱孢子蟲卵囊而受到感染。在病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卵囊,含有卵囊的糞便通過污染水源、食物和環境等經口進入人體而感在擁擠的家庭、幼稚園或託兒所以及醫院接觸傳播率也很高;同性戀者口交、肛交行為(特別是在愛滋病患者)也是感染隱孢子蟲的重要途徑;痰中有卵囊者可通過飛沫傳播。
隱孢子蟲對臭氧和加氯消毒有很強的抵抗力。一般自來水廠的加氯消毒基本無效,隱蟲比其他寄生蟲更易突破供水系統的過濾和消毒環節而造成隱孢子蟲病的水源性暴發。英等國均有水源污染引起暴發流行的報導,如只有6萬人口的美國喬治亞州的一個小鎮,有1人發生了胃腸炎,其中39%的人糞檢卵囊陽性;1993年威斯康星州161萬人的密爾沃基市40.3萬人感染。旅遊者亦常通過飲用污染的水源而造成暴發流行。
易感人群
人對隱孢子蟲普遍易感。嬰幼兒、愛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大量套用多種抗生素、患水痘、麻疹和經常感冒者等均易感染本蟲,美國每年大約15萬名腹瀉患者中,有3萬名感染隱孢子蟲。調查發現,1%~2%愛滋病患者的死亡是由隱孢子蟲感染造成的。
季節性
本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節性,每年的春夏和初秋為流行的主要季節。隱孢子蟲病亦被作為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愛滋病)的常見病症面引起重視。本病潛伏期為36~48h至7~12d,病程2~14d.能獨立發病,也能與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感染性和抵抗力
隱孢子蟲卵囊在外界具有較強的存活力。只要卵囊的雙層厚壁保持完整,在外界可存活9~12個月,且對多數消毒劑有抵抗力。但乾燥1~4 d可失去活力,0℃以下或65℃以上滅活30min也可將其殺死。也可使用10%福馬林和5%氨水或工業用漂白粉。5%氨水加熱65℃ 30 min可有效殺死卵囊。
防治
應防止病人、病畜及帶蟲者的糞便污染食物和飲水,注意糞便管理和個人衛生,保護免能缺陷或低下的人,增強其免疫力,避免與病人、病畜接觸。凡接觸病人、病畜者,應及時洗手消毒;因卵囊的抵抗力強,病人用過的便盆等必須在3%漂白粉中浸泡30分鐘後,再行甲醛溶液和5%氨水可將卵囊殺滅。此外,65~70℃加熱30分鐘可滅活卵囊,因此應提倡喝開水。
隱孢子蟲病至今尚無特效治療藥。治療主要包括對症治療、抗蟲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方法。yi般認為對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採用對症和支持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即可取得良好果。對免疫功能受損者,恢復其免疫功能、及時停用免疫抑制劑則是主要措施,否則治療大多無效。硝唑尼特( nitazoxanide,NTZ)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以用於治療嬰兒隱孢子蟲感染的藥物,但不適合免疫缺陷患者隱孢子蟲感染的治療。螺旋黴素、巴龍黴素、阿奇黴素、紅黴素等抗感染藥物可以減輕腹瀉症狀,縮短腹瀉時間,減少隱孢子蟲卵囊排出量,縮短排出時間。用人工高免疫牛初乳(hyperimmune bovine colostrum, HBC)、牛乳球蛋白、牛轉移因子治療也獲得療效。國內用大蒜素治療,有一定效果。
環境標準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表3 水質非常規指標與限值 隱孢子蟲(個/10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