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隋代書法
- 外文名:Calligraphy from the sui dynasty
隋代書法基本概述,隋代書法,隋代《龍藏寺碑》,隋代《大般涅經卷》,曹植廟碑,唐代篆、隸書,書法與養生,書法種類,甲骨文(契文),金文,
隋代書法基本概述
隋唐三百餘年,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重要時期。我國書法到東漢後期已成為欣賞藝術,此後經過魏晉南北朝書家的創作實踐及王羲之父子的遺規,衣缽相傳,對我國隋唐書法藝術的發展起了重大的影響。由於有這樣的時代背景,到隋及唐初,書法藝術呈現出顛峰狀態。下啟宋元明清,眾多的書家,莫不取法於唐人。而隋代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卻是一個關鍵時刻。先生說:“隋代只有短三十七年,但這一時代的書法藝術,上承兩晉南北朝因革發展的遺風,下開唐代逐步調整趨向規範化的新局。這一過渡時間,是我國中世紀書法史上一個大關鍵、值得做一番綜合性的分析研究。”。唐代書風上乘隋代,將楷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唐朝楷書與南北朝楷書有明顯的區別,南北朝碑帖中別體較多,唐代楷書除了在文字上規範嚴謹之外,在書寫上嚴謹端麗,典雅大方,不象南北朝欹斜奇
隋代書法
隋代碑刻和墓誌書法流傳較多。隋碑內承周、齊峻整之緒,外收梁、陳綿麗之風,故簡要精通,匯成一局,淳樸未除,精能不露。隋代著名的碑刻有:《龍藏寺碑》、《曹植碑》、《賀若誼碑》、《孟顯達碑》、《寧口碑》和《董美人墓誌》、《蘇孝慈墓誌》、《元公墓誌》和《元公妻姬氏墓誌》等。這些碑刻和墓誌,結體或斜畫豎結,或平畫寬結;風神或渾厚圓勁,或秀朗細挺;都能符合變化,自成面貌。
丁道護(生卒年不詳),隋文帝(581-604在位)時人。官至襄州祭酒從事。宋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正書”。《啟法寺碑》為其代表作。
第二,峻嚴方飭一路。從北碑出來,以《董美人》 、《蘇慈》為代表,下開歐陽詢父子。
第三,渾厚圓勁一路。從北齊《泰山金剛經》、《文書經碑》、《雋敬碑陰》出來,以《曹植廟碑》、《張仇禹生造像》為代表,下開顏真卿。
隋代《龍藏寺碑》
唐代書法 唐代書法可分三個時期:初唐、盛唐、晚唐。
隋代《大般涅經卷》
曹植廟碑
唐初書法家的代表是歐陽詢、虞世南和褚遂良3人。歐陽詢的書法,法度嚴謹,雄深雅健,以險峭取勝。代表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君碑》、《房彥謙碑》等,墨跡有《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虞世南,曾受業於隋代智永,被認為是王羲之的正統傳派。其書法沉粹安詳,不露鋒芒,筆力堅實,外柔內剛。代表作品為《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在唐初三家中是後起之秀,字清勁秀穎又內含筋骨,在筆法上有新的創造。作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碑》、《房玄齡碑》等。另有薛稷,師法褚遂良,曾同歐、虞、褚並稱初唐四家,作品有《信行禪師碑》等。與薛稷風格相近的薛曜,作品有《封祀壇碑》、《秋日宴石淙序》、《夏日游石淙詩並序》等。唐太宗李世民在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上都頗有建樹,其書法學王羲之,首創以行草書入碑,有《晉祠銘》、《溫泉銘》等傳世。他在理論上主張學書法應學其骨力,並親為《晉書·王羲之傳》作贊,稱其書盡善盡美,古今第一,還以重金收購其書法墨跡。因此上行下效,研習王書成為一時風尚。唐高宗李治亦善書法,作品有《李□碑》、《紀功頌》、《萬年宮銘》等。
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埤》
稍晚的重要書法家有孫過庭和李邕。孫過庭善草書,師法王羲之、王獻之,工於用筆。其書法俊拔剛健,被認為是二王草書典型傳派,傳世墨跡有《書譜》。李邕是一位才華橫溢和多產的書法家,多以行書入碑。書法瘦勁厚重,縱逸通達,作品有《麓山寺碑》、《雲麾將軍李秀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等。
這個時期的書法家還有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傳父法而有變通,矩□森嚴,意態飄逸,略少含蓄,作品有《道因碑》、《泉男生墓誌》等。賀知章善草書,有落筆龍蛇之喻,傳世作品有草書《孝經》。陸柬之為虞世南的外甥,書法學虞世南,傳世作品有墨跡《文賦》。另如趙模《高士廉塋兆記》、王行滿《韓仲良碑》、敬客《王居士磚塔銘》、王知敬《衛景武公李靖碑》等一大批書法家及其作品也都有相當的成就。
唐·李邕:《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張旭,人稱張顛,創狂草,有草聖之稱。唐玄宗時,以李白的詩、裴□的劍舞和張旭的草書號為三絕。其草書千變萬化而不離規矩。他又能寫極嚴謹的楷書,其《郎官石柱記序》被認為唐人正書無出其右。懷素與張旭合稱“顛張狂素”。懷素從顏真卿、鄔彤處得張旭筆法。其字如驚蛇走虺,張雨狂風。有《自敘》、《苦筍帖》、《食魚》等墨跡傳世。顏真卿是一位勇於革新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多用中鋒,結體豐茂,莊重奇偉,稱顏體。他遺留的碑刻最多,且極富變化。如《多寶塔碑》結字勻穩,秀媚多姿;
青州舍利塔下銘
唐代篆、隸書
唐代篆、隸書亦頗興盛。篆書成就最高的當推李陽冰。顏真卿書碑,多由他篆額,世謂聯璧之美。他初學《嶧山碑》,後變化開合,勁利豪爽,自成一家。作品有《三墳記》、《般若台題名》、《謙卦碑》等。其他擅長篆書者還有王遒、李靈省、瞿會問、袁滋、唐玄度等。
隸書名手更多。唐玄宗以善隸著稱,所書《石台孝經》、《紀泰山銘》等影響很大。時以韓擇木、史維則、蔡有鄰、李潮並稱隸書四家。韓擇木有《葉慧明碑》,史維則有《大智禪師碑》,蔡有鄰有《龐履溫碑》。其他善隸者還有盧藏用、梁□卿、劉□、顧誡奢、竇泉、韓秀榮兄弟等。
晚唐,這一時期,唐國勢漸衰,書法也沒有初唐、盛唐興盛,但也出現一些書法家,如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隸書都為後世所稱道。
唐代的書法作品除上面所述著名書法家墨跡、碑刻外,還有許多不知名作家所書寫的大量墓誌和經生所寫的佛教經卷,都是重要的書法資料。唐代書法理論在三國、兩晉、南北朝基礎上更加精密、完善。孫過庭的《書譜序》不僅是一篇優秀的草書精品,也是一篇文思綿密、詞簡意賅的書法理論著作。該序從溯源流、辨書體、評古蹟、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等
6個方面對書法的奧義進行了全面論述,被後人視為準則,影響甚大。張懷□的《書儀》、《書斷》等亦多真知灼見。張彥遠的《法書要錄》則是第1部古代書法理論的總集,收羅廣博,選擇精審,對後世書論產生了深遠影響。
書法與養生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對於人的健康長壽的確有一定作用。 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年齡情況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人活七十古來稀",而歷代書法家卻有很多 活了七八十、甚至八九十高齡。例如,唐代的柳公權八十七歲,歐陽詢八十四歲,虞世南八十歲; 其後的徐浩七十九歲,楊凝式八十一歲,楊維貞七十四歲,文徵明八十九歲,劉世安八十五歲, 梁同書九十二歲,翁同和八十五歲,包世臣八十歲,何紹基七十四歲等等。可見,練習書法的確有助於人的健康。 書法與養生的這種維妙關係,從"練功"的角度也可以得到解釋。事實上,寫字時端坐的姿勢,就是氣功里所講的"坐功"。一個人若能每天堅持坐上一陣子,便可以象練氣功那樣,達到以意導氣,使人精神振奮,意守丹田,呼吸勻稱,肌體和精神得到協調一致。如此堅持下去,定會有益身心!少生疾病,健康愉快,延年益
書法種類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迄今考古文物發掘的情況判斷為始於八千年前的中華黃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經由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甲骨文(契文)
古漢字一種書體的名稱,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辭(殷代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後把占卜時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是對未來事情結果的占卜,盛於殷商。甲骨文發現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時的記錄,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小屯村一帶,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塊瑰寶,其筆法已有粗細、輕重、疾徐的變化,下筆輕而疾,行筆粗而重,收筆快而捷,具有一定的節奏感。筆畫轉折處方圓皆有,方者動峭,圓者柔潤。其線條比陶文更為和諧流暢,為中國書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甲骨文結體長方,奠定漢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結體隨體異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圓多異,長扁隨形,錯落多姿而又和諧統一。後人所謂參差錯落、穿插避讓、朝揖呼應、天覆地載等漢字書寫原則,在甲骨文上已經大體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