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陶器燒制技藝(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序號345)
2021年11月21日,陶器燒制技藝(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序號345)
2021年11月21日,陶器燒制技藝(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序號345)...
陶器燒制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山東省德州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德州黑陶燒制技藝,採用傳統的手工輪制,既保留了傳統的單層拉型成坯,也創造出一底雙層合成坯。在陶體的涼乾過程中壓光、雕刻,然後燒成。坯...
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囊謙縣、四川省稻城縣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族黑陶燒制技藝歷史悠久,特色顯著,主要分布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堆村、四川省稻城縣...
黑色陶器。出現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遺址中。黑陶的燒成溫度達1000度左右,黑陶有細泥、泥質和夾砂三種,其中以細泥薄壁黑陶製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紙”的美稱。這種黑陶的...
傳統黑陶曾被譽為人類地球文明最精美之製作。靖安縣靖窯陶瓷坊復燒的傳統黑陶,採用純手工製作,天然原料古法燒制,且胎體裡外全黑。其古法柴燒手工技藝的恢復,使斷代三千餘年的寶貴技藝重現於世,具有很高的傳承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諸城黑陶,是一種陶器藝術品種,作為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有色如墨,聲如鐘,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產生於山東諸城境內的一種泥制陶器,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龍山文化。
館陶黑陶製作技藝是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的傳統手工技藝。黑陶即黑色的陶器,最早出現於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在山東章丘龍山鎮出土大量黑陶,從而掀開了中國“龍山文化”光彩的一頁,即“...
隨著瓷器和塑膠用品的廣泛套用,黑色陶器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傳統的土窯燒制黑陶這門技藝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山東省榮成市斥山街道辦事處北窯村76歲的王善本老人卻堅守著這門古老的技藝,他從14歲開始學習燒陶手藝,如今是十里八鄉...
陶器燒制技藝(黎族泥片制陶技藝),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陶器燒制技藝(黎族泥片制陶技藝),是用粘土為原料,專用制陶工具有竹片、木柏、英果仁或貝殼等,以手工泥片、泥滌圍盤製成器物。製作...
陶器燒制技藝(宜興均陶製作技藝),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由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申報 。歷史淵源 宜興均陶是指宜興均山一帶生產的帶釉陶器,早在宋代就聞名於世。均陶以其特有的“均釉”和“堆花...
日照黑陶最早民間稱謂出自明洪武年間村落族譜:“祖上以製作土陶器為生,土陶器包括紅色、灰色、黑色土陶器”。據考證日照制陶的燒制方法為水潤悶窯法,是燒制實用性黑色陶器的主要方法。1959年之前,在《日照市志》、《五蓮縣誌》、...
陳紹康,男,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臨安鎮碗窯村人,1939年生。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陶器燒制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保護措施 1996年, 紅河州人民政府將碗窯村村後一條有代表性的元代古窯遺址公布為...
薛琦 薛琦,男,出生於1974年11月,陶器燒制技藝(儒苑青陶製作技藝)傳承人。人物經歷 山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3年12月,入選山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白瑪群加,男,藏族,1978年10月1日出生,青海省囊謙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陶器燒制技藝(藏族黑陶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自12歲起學習安久家祖的泥塑工藝,佛教面具等藏式日常所用工藝品,學習唐卡給畫、...
陶器燒制技藝(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技藝,宜興均陶製作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山西省平定縣,江蘇省宜興市,山東省德州市,廣東省潮州市 882 Ⅷ-99 蠶絲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 山西省高平市 8...
陶器燒制技藝(砂大碗製作技藝) 棲霞市 215 王沼清 男 1954.02 毛筆製作技藝(萊州毛筆製作技藝) 萊州市 216 楊樹仁 男 1969.05 滷水製鹽技藝 壽光市 217 崔瑞福 男 1963.10 崔字小磨香油傳統技藝 濰坊市 218 高玉生 男 1966.10 肉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