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升(清朝愛國將領)

陳連升(清朝愛國將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連升(1775—1841年1月7日),又名連陲,原籍湖北鶴峰縣,寄居恩施土家族,出身行伍,久歷川楚戍行之老將,愛國將領。

1838年擢增城營參將,1839年被林則徐選調,指揮官兵連續六次打退了英軍的襲擊和反撲,後調守沙角炮台的重任;1840年6月,親率戰船五艘,圍殲進犯的英軍;次年1月,英軍向大角、沙角炮台發起襲擊,陳連升指揮守軍同數倍於己的侵略軍力戰,在後援無望,敵軍迫近的危急關頭,陳連升仍率部激戰,拼殺而死;其坐騎被擄至香港,不食而死,被譽“節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連升
  • 別名:又名連陲
  • 國籍:清朝
  • 民族土家族
  • 出生地:原籍湖北鶴峰
  • 出生日期:1775年
  • 逝世日期:1841年1月7日
  • 職業:江協副將
  • 主要成就:近代史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少數民族將領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保衛沙角,壯烈殉國,史書記載,家庭成員,後世評價,後世紀念,連升橋,節兵義墳,節馬碑,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陳連升(1775—1841年),湖北鶴峰鄔陽關人。幼時習武,青年從軍。曾參加鎮壓川、楚白蓮教起義及湘粵少數民族起義。嘉慶年間任鶴峰州清軍千總,後調任保康營守備;道光年間先後任廣西左江鎮都司、廣東連陽營游擊,增城營參將。道光十九年(1839年)在官涌因抗擊英艦的進犯立功被提升為廣東省三江口副將。

保衛沙角

陳連升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廣東省增城營參將,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陳連升隨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州禁菸。七月,他率守軍擊沉一艘前來挑釁的英軍雙桅飛船後,被提升為三江協副將,調守虎門沙角炮台。他進駐沙角後,積極修築工事,加強練兵,添置大炮,增設地雷,加強巡邏,嚴陣以待
道光十九年九月廿九日至十月初八日(1839年11月4-13日)英艦向官涌山崗發動六次進攻。第一次,官涌營盤守軍在陳連升和守備伍通標率領下截擊偷襲的英兵,清朝軍隊取得了完全勝利。英軍為拔除官涌山崗的威脅,又不斷前來騷擾。九月廿九日(11月4日)夜,英兵艦數艘,第二次進攻官涌,陳連升帶領的官涌營盤官兵利用居高臨下有利形勢,向英兵艦進行俯擊。十月初三日(11月8日)英兵艦第三次來襲擊,把總劉明輝率眾兵弁截擊,擊傷英軍數十名。十月初四日(11月9日)英兵艦第四次來攻,守軍游擊德連用大炮、抬炮一齊轟擊,英兵艦被擊中。第五次交戰在十月初六日(11月11日)晚,陳連升率領的中國水師採取先發制人,獲得勝利。十月初八日(11月13日)下午,英兵艦第六次來犯,官涌營盤仍以五個山樑,五路大炮疊轟的方式對付來犯的英兵艦,使其不得不退出官涌洋面。陳連升率領的清軍官兵在官涌營盤有力地打退了侵犯的英艦,為保衛祖國立下了功勳。由於官涌之戰的勝利,陳連升被提升為三江口協副將,這時他已年逾花甲,但他老當益壯,鬥志昂揚。提升後,他被調守虎門第一道防線的沙角炮台。
位於廣東沙角炮台的陳連升塑像位於廣東沙角炮台的陳連升塑像

壯烈殉國

陳連升調守沙角炮台,把守虎門第一道防線,深感責任重大。他在沙角作了認真布置,帶領三江和惠州兵勇六百餘人,埋藏下許多地雷,作好隨時打擊來犯敵人的準備。英兵艦不時開船到大角、沙角來刺探軍情,都被陳連升率兵弁將他們驅退。這時林則徐、鄧廷楨已被革職,求和派琦善則一邊談判,一邊將經過五、六年大肆整頓的虎門設施撤除盡淨,使陳連升在沙角退到無可防守的地步。
沙角炮台遺址沙角炮台遺址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國軍隊利用琦善已撤防的有利時機派出大小戰船二十餘艘,突然向大角、沙角炮台發動猛攻。陳連升親自坐鎮炮台後衛,憑著豐富的戰鬥經驗,使用槓炮及事先埋藏的地雷,炸傷爬山而上的英兵數百人。駐守靖遠炮台的廣東水師關天培,威遠炮台的總兵李廷鈺都只有數百兵力,進不能攻,退不能守,無法前往支援。陳連升率領六百餘守島官兵,使用著摻雜炭屑的劣質炮彈,與數倍於自己的英兵作殊死鬥爭,並用弓箭堵擊來犯的英軍,英軍在箭雨下被擊退數次。
英軍從正面屢攻不上,偷越後山夾攻。清軍雖腹背受敵仍毫不畏懼,陳連升率炮台守軍600多人浴血奮戰,激戰竟日,傷亡甚重,火藥消耗殆盡,英軍乘虛攻入。陳連升抽出腰刀,沖入敵陣,士兵亦隨陳與敵軍肉搏。肉搏中,陳連升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陳連升長子陳長鵬見父親陣亡,悲憤中砍殺數敵,自己受傷10餘處,最後投海捐軀。英軍將陳連升坐騎黃驃馬擄去香港,後傳此馬悲憤不已,遙望大陸絕食而死,時人稱為“節馬”。

史書記載

《清史稿·陳連升傳》
《清朝柔遠記》
《松心十錄》 《節馬詩冊》
《夷膄入寇記》

家庭成員

長子陳長鵬,在父陳連升殉國後,投水殉國
子陳舉鵬,武舉人,與父陳連升同日殉國
子陳展鵬,賜舉人
子陳起鵬,賜舉人

後世評價

陳連升父子為保衛祖國而英勇奮戰的事跡為後人所傳誦,愛國詩人張維屏的《三將軍歌》作如下的歌頌:
“英夷犯粵寇氛惡,將軍奉檄守沙角。奮前擊賊賊稍卻,公奮無如兵力弱。兇徒蜂擁向公撲,短兵相接亂刀落。亂刀斫公肢體分,公體雖分神則完。公子救父死陣前,父子兩世忠孝全。”
劉炳元在1996年出版的《節馬與陳連升》一書中,其中一首詩誇讚陳連升和他的節馬,有:“馬有馬有,公忠馬忠。公心唯國,馬心唯公。公殲群醜,馬助公斗。群醜傷公,馬馱公走。馬悲馬悲,公死安歸。公死安歸,馬守公屍。賊牽馬怒,賊飼馬吐。賊騎馬拒,賊棄馬舞。公死馬跨,馬死馬髁。死所死所,一公一馬。”

後世紀念

連升橋

為永久紀念為守衛祖國南大門而犧牲的陳連升,鶴峰人將當地一座橋座橋命名為連升橋。該全長120米,橋面寬17.8米。
連升橋連升橋

節兵義墳

廣東人民為紀念因沙角戰鬥犧牲的愛國將士陳連升入祀“昭忠祠”,並收殮其部屬的75具官兵遺骸,於白草山麓建起一座節兵義墳,作為永久紀念。

節馬碑

節馬塑像節馬塑像
節馬碑,原置於虎門寨關忠節祠內壁。是清同治元年(1860年)重修此祠時,虎門水師提標中軍參將鄭耀樣,右營游擊建猶所立。
陳連升殉國後,他的戰馬也被擄香港,其坐騎久隨主人征戰,訓練有素,性如其主。英國侵略者餵之不吃,近之則踢,騎之則摔,刀砍不懼,最終於1842年5月,因絕食而死在香港。後人繪其形,頌其節,刻於石碑,讓民眾供奉拜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