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節馬

虎門節馬

道光二十年(1841年)冬,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英國侵略軍偷襲了大角和沙角炮台,大角炮台失守,部分官兵退至沙角炮台繼續抵抗,沙角炮台被英侵略軍攻陷,守將陳連升父子奮力抵抗,壯烈犧牲。

陳連升所騎的黃驃馬,被掠至香港,侵略者“飼之不食;近則蹄擊,跨則墮搖”,“刀砍不從”,常“向沙灘北面(虎門方向)悲鳴”,“見華人輒垂淚”,“以致忍飢骨立”,於道光二十二年絕食死去。戰馬的氣節如忠義之士一樣高潔,所以它被譽為“節馬”。後人為了紀念它,特修立了“節馬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虎門節馬
  • 創作年代:庚子年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羅強
文言原文,翻譯原文,

文言原文

節馬者,都督陳連升之馬也。庚子冬,沙角陷,公父子死之。馬為逆夷所獲至香港,群夷飼之不食,近則蹄擊。跨則墮搖,逆怒刀斫不從,放置香港山中,飼草亦不食,向沙灘北面悲鳴。飼必以手捧之,若置地,則昂首而去,以其地為夷有也。每華人圍視,指為陳公馬,即淚涔涔下;或呼能帶歸,亟搖尾隨之,然逆終不肯放還,以致飢餓骨立,猶守節不變。道光壬寅(1842)四月,馬卒於香港。

翻譯原文

有一個叫做節馬的馬,是都督陳連升的馬。庚子年的冬天,沙角淪陷,陳連升父子兩人戰死。馬被英軍捕獲。馬到了香港,英國人餵它食物它卻不吃,有人靠近它就用蹄子攻擊。英軍跨上馬,馬就搖晃著把人摔下來,英軍為此感到憤怒用刀砍,馬也不服從。
英軍把馬放養到香港的山裡,馬連草也不吃,對著沙灘北面悲傷地鳴叫;餵食給馬的人必須用手捧起食物,如果把食物放在地上的話,馬就昂首離開,認為土地已經是外國人所有的了。每當有中國人圍著看馬,指著它說是陳都督的馬,馬立刻就潸然淚下;有人呼喚著馬,說能帶著它回去,馬就急忙搖著尾巴追隨他。然而英軍始終不允許放馬回中國,以至於馬一直挨餓、形銷骨立,仍然堅守著節操從不改變。道光皇帝在位的壬寅年四月,馬在香港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