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楠(1884—1971),男,祖籍福建廈門,生於新加坡。原名連才或連材,別號思明洲之少年。年輕時與兄合營樹膠種植業。1903年在新加坡翻印鄒容的《革命軍》,改名《圖存篇》,數千冊在閩粵一帶廣為散發。1904年與張永福合辦《圖南日報》,鼓吹反清革命,任經理。1905年結識孫中山,1906年任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會長。1907年創辦《中興日報》,與保皇派論戰。積極籌款支援中國同盟會發動兩廣及雲南起義。辛亥革命後一度回上海,主持華僑聯合會,1917年回國。後在廣州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1928年後任福建省政府委員。1933年“福建事變”時任實業廳廳長。後重返新加坡,息影家園,頤養天年。 抗日戰爭時期拒絕擔任汪偽中央監察委員及偽國民政府委員。著有《晚晴園與革命史略》。
放棄保皇立場翻印《革命軍》
陳楚楠祖籍福建廈門,別號“思明州之少年”,1884年生於新加坡一個木材商人之家,家境富裕,早年與兄長合營樹膠種植業,屬當地頗有名氣的工商界人物。
孫中山先生創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陸續派員赴海外華僑聚居區建立分會。1901年,尤列受中山先生指令前往新加坡,設立名為“中和堂”的革命機關,宣傳“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聯合政府”,召喚華僑轉向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幟下。
聽貫了保皇議論的陳楚楠,對於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感有些道理又有幾分疑惑,於是專門拜訪了尤列,直抒己見,請求指教。尤列深入淺出講解了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包括革命方針、方法、目標,揭露保皇黨鼓吹開明君主專制、反對革命的實質。陳楚楠茅塞頓開,放棄保皇立場,轉而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反清革命。
立場改變,付諸行動,陳楚楠在尤列支持下,與志同道合的僑胞張永福、林義順等,建起了“小桃園俱樂部”,作為雅集之地,常聚會於此暢抒胸臆,商議反清覆滿。當地的基督教青年會多有演講會,陳楚楠是演講人之一,常撩衣登台大談革命。
1903年夏,在上海的進步報章《蘇報》,因發表了一系列鼓吹推翻帝制、實現共和的文章,如鄒容的《革命軍》、章太炎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引起清廷恐慌與震怒,大興文字獄,以“勸動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的罪名,求助租界當局巡捕房出面,查封了《蘇報》,拘捕了章太炎和鄒容。章、鄒兩志士被捕後,關押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清政府隨即要求工部局將兩志士“引渡”,企圖加以殺害。
陳楚楠自己也曾讀過鄒容的《革命軍》,大受教育,感慨良多,只是由於清廷扼殺封鎖,得讀者並不多。為擴大其影響,籌集資金翻印了《革命軍》5千冊,改名《圖存篇》,以掩當官者耳目,派人攜帶回福建老家,及廣東潮州、梅州地區廣為散發。
創辦《圖南日報》宣傳反清
經歷了籌措資金、購置設備、招雇技師工人、聘請編輯訪員,至1904年春,《圖南日報》出版發行,陳楚楠自任經理,張永福為副經理,開創了南洋革命黨人創辦書報宣傳革命的先河。
有道是兵來將擋,陳楚楠開動腦筋尋思對策,於1905年新年來臨之際,設計製作了2000多本月份牌贈送讀者,並寄往歐美、南洋各埠的唐人街。月份牌上印“忍令上國衣冠淪於塗炭,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圖開新世界,書檄布東南”等對聯,還印上自由鐘與獨立旗,旗上有“同胞國民萬歲萬歲萬歲”字樣。
由於月份牌精美新穎,特別是字里畫面的革命思想、愛國情感,深受同胞歡迎,《圖南日報》的訂戶迅速回升至每日2000份。
《圖南日報》創刊之初,在美國檀香山的孫中山先生就已得閱,並引起注意,及至看到了月份牌後,更加讚賞其鮮明的反清立場。於是致函在新加坡的尤列,詢問《圖南日報》創辦人陳楚楠的情況,接到尤列報告後,有心會一會這位遠在南洋的華僑同志。
陳楚楠匯報了《圖南日報》的宗旨及發行、宣傳狀況,表述了矢志追隨傾覆清廷的願望。中山先生對他們的成績讚揚備至,叮囑適時成立革命黨團體,以利活動之有序進行,末了寄以無限期望道:“革命黨總要苦鬥,將來自然會有好結果的。”
孫中山先生的學識、風度、口才,給陳楚楠留下了極其深刻印象,更傾心於接受他的領導。
當年8月下旬,中山先生以興中會為基礎,聯合光復會等團體,組建了全國性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1906年2月16日,中山先生第二次到達新加坡,下榻於晚晴園。安頓完畢,即與陳楚楠、張永福、李竹痴等商討組建同盟會新加坡分會事,這是他此行的一大目的。
起草了相關章程後,舉行入會儀式。遵照中山先生言傳身教,逐一宣誓成會員。陳楚楠首先起立,舉起右手,以莊嚴神態、口氣宣誓:“聯盟人,陳楚楠,當天發誓,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有始自卒,如或渝此,任眾處罰。”
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就此宣告成立,陳楚楠任會長,會址就設在晚晴園。東南亞華人社會之有革命黨的正式組織,即從此時始。
再接再厲“不欲民黨喉舌中斷”
但他並未因此而氣餒,與人合股辦起了《南洋總匯報》,在他的堅持下,《南洋總匯報》也宣傳反清,報頭上連清朝年號都不用。合股者中有多個保皇人士,硬是將陳楚楠排擠出局。
雖屢遭挫折而不墮青雲之志,陳楚楠誓再接再厲,“不欲民黨喉舌中斷”,決計再辦新的報紙,今次趁著孫中山先生來新加坡的機會,傾聽指教,確立了報紙的定向、招股、發行等事項,取名為《中興日報》,作為同盟會新加坡分會的機關報。
1907年8月20日,《中興日報》面世,其宗旨是:開發民智,而使數百萬華僑生其愛種愛國之思想也……救亡之道,惟在日聒以言,提撕其自尊之心,使求自立之道。其智之未開,則覺之;其智既開,而惑於邪也,則正之。
陳楚楠感同身受,保皇派在新加坡等南洋地區有相當勢力且十分頑固,受其蒙敝的同胞多而時間久長,故而以《中興日報》為陣地,主動出擊,層層批駁保皇謬論,剝落保皇派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的手段、實質、危害,促使受其矇騙的同胞覺悟;與此同時,大張旗鼓宣傳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同盟會的胡漢民、居正等著名理論家也來助戰,因筆戰分外激烈,吸引了各式人等爭閱《中興日報》,日銷量高達4000餘份。
這場筆戰延續了年余,最終是,代表了正義與光明的《中興日報》勝利,陳楚楠《晚晴園與中國革命史略》中有載:“那個時候,筆槍墨炮,此來彼往,殺聲四起,把南洋昏憒的同胞,從夢中驚醒起來……把保皇黨攻擊得體無完膚,人心大快。” 馮自由:《革命逸史·南洋各地革命黨報述略》也是如云:“英荷兩屬僑眾,直接蒙其感化,厥功至偉。”
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成立之初,會員只十餘人,經由陳楚楠宣傳聯絡,入會者與時俱增至為400餘名,南洋群島各地華僑中分會或通信處也陸續組建,均歸新加坡同盟分會統轄。
“踴躍輸將,惟恐不力”
孫中山先生創立同盟會後,組織領導了7次反清武裝起義,起義費用,大都來自海外華僑的籌款,陳楚楠主持的新加坡分會,曾屢屢擔任了籌款的重任,他自己也多次慷慨解囊。
1905年9月,中山先生髮起債券籌款,陳楚楠通過當地華僑同志,認借了3千元。
據馮自由《革命逸史·南洋革命黨第一人陳楚楠》載,“總理每次均令楚楠等籌款接濟,楚楠恆踴躍輸將,惟恐不力”,如惠州七女湖起義,欽州防城起義,惠州汕尾起義,廣西鎮南關起義,欽州馬篤山起義,雲南河口起義等等。由於為革命捐款源源,引起了兄長的不滿,致兄弟分產對簿公堂,母親甚至要剝奪其家產管理、繼承權。
陳楚楠除為起義籌款助餉外,又盡力營救義軍官兵。如黃岡起義失利後,退往香港避難的同盟會員、三合會首領余既成,被清吏誣告入獄。陳楚楠籌集訴訟費用2千多元,聘請新加坡大律師前往辯護,終於使關押了8個月的余既成勝訴出獄。
雲南河口起義失敗,近500義軍退入越南,被法國殖民者驅趕出境,義軍轉去新加坡,又被英國殖民當局以亂民拘留。陳楚楠憂心如焚,多方奔走交涉,終於準予擔保入境。他隨之與張永福、林義順等在蔡厝港開設“中興採石場”予以安置,又介紹部分去檳榔嶼、吉隆坡等埠的工廠、農場、礦山,為革命保存了一批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