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既成(1874—1912),出生於廣東省饒平縣,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原為黃岡三合會首領,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7年,與陳涌波、何子淵等潮梅會黨領導人匯合黨眾千餘人在黃岡連厝墳埔集中,辮嵌白布,袖鑲紅布,以為記號, 農曆四月十一日晚,秘密集結七百餘人於黃岡鎮北郊發動丁未黃岡起義。激戰一夜至天亮,清軍次第敗陣,擒獲了都司隆啟和巡防營哨官蔡河宗,誅殺了巡檢王繩武和城守把總許登科,全城光復。余既成被推為臨時軍政府副司令。數日後陳涌波部在汫洲與潮州總兵黃金福所率清軍激戰,余既成率隊增援。因清軍四面會剿,起義軍前後受敵,槍劣彈乏,難以獨支,遂撤回黃岡,後避往香港。何子淵等革命黨人連夜撤回嘉應州,走避興梅交界的箭竹頂茶場避難。辛亥(1911年)革命勝利後,與許雪秋、陳涌波回潮汕,在訓練隊伍準備北伐時,因衛兵失慎,被槍擊身亡。1924年12月孫中山批令褒揚,追認余既成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既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省饒平縣
- 出生日期:1874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人物年譜,後世紀念,
人物年譜
年譜:
清光緒已丑年(1889)15歲的他隨父加入戲班當童伶。
清光緒甲午年(1894)20歲青年時期,以盡忠報國為夙願慨然組織黃岡三點會,任三點會首領。會址設
在菁園《名賢余氏家廟》內。
清光緒已亥年(1899)25歲時,受孫中山先生之“驅除韃虜”“拯救中華”革命道理的感染和激勵,遂
以民族大義為己任,領導三點會,從事反清救國革命活動。
清光緒甲辰年(1904)30歲時,與潮州三點會首領、革命黨粵東分會負責人許雪秋志同道合,並在
黃岡菁園《名賢余氏家廟》中結盟。
作相應。因下雨和訊息誤傳,計畫落空。
於潮州黃岡舉義。自香港受命回來後,在菁園《名賢余氏家廟》內積極籌備,趕製青天白日軍旗,藍色鷹球白色
袖章,備作起義之用。
清光緒33年丁未年(1907)5月22日(農曆四月十一日)孫中山先生命余既成舉義於潮州黃岡。晚上七時
首次使用青天白日旗。晚上9時,誓師出發,兵分四路攻克城內六所府衙處。
清光緒33年丁未年(1907)5月23日(農曆四月十五日)午後革命軍乘勝攻打饒平汫洲駐軍鎮台黃金福部。革命軍英勇殺敵,因敵我雙方實力懸殊,革命軍傷亡過多,諸將領權衡之後,退回霞繞古棲山。經決議,起義軍暫時解散,主力移往福建省鳥山,以圖再起。
清光緒33年丁未年(1907)農曆五月十二日與諸將領由海路避往香港,清粵督周馥誣指為大盜,被港督署拘捕入獄。
清光緒34年丁未年(1908)34歲,正月經孫中山先生等各方協力營救,香港高等裁判所判決無罪釋放。此後,在新加波當孫中山先生的護衛。
辛亥革命成功後被委任為辛亥革命南路進行軍潮州光復軍司令。光復潮州後,擬整訓隊伍北伐,不幸被其衛兵擦槍不慎走火致重傷,經醫治數月無效,於1912年初38歲亡故,安葬於饒平縣黃岡鎮石牌山麓。
後世紀念
余既成紀念館簡介黃岡名賢余氏家廟祀先堂(俗稱“菁園祠”)是數百年來余氏派衍宗親緬懷祖德,教誨後昆的祠堂。清末年間,裔孫余既成系黃岡三點會首領,每借宗親敦睦之名在這裡聚會、練武,遂使祀先堂成為黃岡三點會(洪門會)的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