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事變,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福州發動的抗日反蔣事件。事變後建立了反蔣政權。1932年,“一·二...
《1933福建事變始末》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明剛。本書主要從史學的角度介紹了十九路軍的諸多事跡,並重點介紹了福建事變。...
1933年11月20日,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發動的抗日反蔣事件。簡稱“閩變”。...
兩廣事變又稱“六一事變”,是指在1936年6月至9月,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系:廣西的新桂系軍閥和廣東的陳濟棠粵系軍閥,利用抗日運動之名義(實際...
十九路軍籌劃“福建事變”會議舊址(于山補山精舍),位於福州于山,原為白塔寺接待達官貴人的場所,始建於宋,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重建。面闊3間,進深5柱,穿...
《福建抗日戰爭紀事》是一部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福建人民政府”和“生產人民黨”斷片/何公敢回憶“福建事變”及蔡廷鍇先生/傅柏翠...
《福建史略》共分十五章。由海洋出版社2011年6月1日出版。...... 內容包括:福建先民的足跡,福建的地理、資源和...五、福建事變六、學生運動七、華僑問題...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福、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
福建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福建省的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7年5月。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福建省人民政府於8月24日成立,國民黨“福建省政府”地位被取代,...
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變後,領導事變的蔣光鼐、蔡廷鍇、陳銘樞、李濟深、黃琪翔等人召開會議,決定解散或脫離原有的黨派,以集體簽名的方式共同組織生產人民黨。...
毛維壽,字祺勛,號考三。粵軍第一師軍官教育班出身。歷任國民革命軍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參加過淞滬抗戰,並因淞滬之役有功,獲青天白日章。後在福建...
余心清,安徽合肥人。1920年畢業於南京神學院。1927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行政系。曾任馮玉祥部開封訓政學院院長、民眾抗日同盟軍總務處處長。1933年參加福建事變,任...
致東北、熱河大量國土淪喪,引起了國民黨內一部份有識之士和愛國官兵的強烈不滿,發生了1933年11月的福建事變。福建事變的主力是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它的前身是北伐戰爭...
張君嵩(1896—1948),廣東合浦人,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二期畢業。1932年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1933年11月參加福建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後,先後參加粵北會戰...
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原行長陳國榮、武警福建省總隊海警二支隊原隊長張永定、廈門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偵查處一科原副科長陳育強犯受賄罪;嚴立平、李松謀、陳國俊、陳雅...
中華共和國,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中央軍進入福州,只維持了五十多天。在中華共和國時期也被稱為福建人民政府,政府主席為李濟深,執政黨為...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1,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參與領導了一二八淞滬抗戰、福建事變。1949年5月27日在上海迎接解放。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
1933年參加福建事變,盧溝橋事變前參加民族革命大同盟,組織全國各界救國會華南區總部,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全面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戰區軍法執行總監。1941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