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希周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福州
- 出生日期:1907年3月
介紹,福建陳昭禮,廣西陳豪人,民盟陳希周,少將陳才,死後風雲,
介紹
陳希周(1907-1940),又名陳豪人,陳昭禮。中共情報史上的名人,與怪傑宣俠父,隱傑梅龔彬並稱的抗日情報戰線三傑中的英傑。 問過很多人,沒有人知道陳希周是誰。陳希周,大概是陳希同的哥哥吧?一個朋友這樣回答。先別笑,1995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新四軍圖片》還真的就把陳希周寫成了陳希同!
呵呵,看起來,陳希周這個名字,在黨史和軍史上,基本上是被淹沒了。幾處可以看到陳希周的名字的地方,一是在廣西悟州市蒼梧縣料神村李濟深故居,介紹抗日戰爭時期李濟深聯絡國共兩黨及文化界人士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朱蘊山、梅龔彬、陳希周、宣俠父、李新俊等在這裡商討敵後抗日事宜。二是《賴傳珠日記》,記載1937年12月26日賴傳珠帶領從八路軍調來的軍政人員從延安到漢口太和街26號新四軍軍部時,“開始和軍長秘書陳希周結識”。這兩處,僅僅是一帶而過,既沒有任何注釋,也沒有進一步的介紹。因此,沒有人知道陳希周是誰。
另外就是在國民黨起義將領、七十軍軍長李覺中將和部曲們的回憶錄中對陳希周在國民黨第七十軍培訓抗日幹部和協助武漢會戰有較詳細的記錄。民主人士馬子谷和管長墉的傳記中也稍有涉及。介紹了陳希周經潘漢年、郭沫若、和葉挺軍長的安排,率許德瑗、朱江戶、和馬子谷等人到當時在上海抗戰的第七十軍作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得到李覺的充分信任。
管長墉的傳記中說陳希周就是陳昭禮,是陳希周介紹管長墉到七十軍任軍法處長的。因為管長墉是陳希周在日本留學時的福建同學。
福建陳昭禮
呵呵,陳希周原名陳昭禮,在福建早期中共黨史上曾是一個赫赫有名、擲地有聲的關鍵人物!陳昭禮1907年3月出生於福建福州。中學時是鄧拓的父親鄧儀中的高足。1924年陳昭禮考入上海復旦大學,不久入黨,任中共復旦大學第一任學生黨支部書記。他發動帶領進步同學參加“五卅運動”,支援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裝起義。
1926年冬天,陳昭禮受中央政治局常委王荷波派遣,隨北伐軍南下福建,重建了福建黨組織。陳昭禮任中共福州地委書記。1927年4月,年輕而英俊的陳昭禮代表福建,參加中共“五大”,受到大會主席和中共總書記陳獨秀的賞識,會後便留在中央,和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黃文容等人一起擔任中央政治局的秘書(就是後來由鄧小平負責的那箇中央秘書處),秘書處的負責人是任弼時的哥哥任作民。
大革命失敗後,福建黨組織慘遭破壞。陳昭禮臨危受命,再度前往閩北重建黨組織,任中央直屬閩北臨時特委書記,部署閩北農民暴動。閩北農民失敗後,陳希周及時總結了經驗教訓,指導崇安縣委在崇安上梅組織農民暴動,取得成功。陳昭禮歷任中共福建省臨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福建省委委員、常委兼宣傳部主任。後因省委書記羅明(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羅明路線的那個羅明)患病,陳昭禮任代理福建省委書記。
廣西陳豪人
陳豪人以省政府秘書長(後來的鄧小平是秘書)的身份,在桂系反蔣將領中開展統戰工作,並協助鄧小平積極發展革命力量,組織領導並親自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是參加百色起義的中共黨的第一號領導人(前委書記,按照當時的中央指示,起義時如果鄧小平在,鄧小平就是一號;鄧小平不在,陳豪人就是一號)。 百色起義的結果,是創建了紅七軍!
前委書記陳豪人不僅宣布了紅七軍的成立,而且在張雲逸帶兵外出的情況下指揮了百色指揮戰!陳豪人是紅七軍的政治部主任和兵委書記。軍長張雲逸是後來的人民共和國十大將之一,政治委員鄧小平則是威加海內的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厲害吧! 當時的鄧小平是25歲,張雲逸37歲,陳豪人則年僅22歲! 1931年2月,陳豪人受鄧小平的委託,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紅七軍工作。對當時負責臨時中央局的王明推行左傾路線,他針鋒相對地開展鬥爭。
這個陳豪人,就是在《百色起義》和《鄧小平在1929》中那個帶著眼鏡的凡事附和的書呆子(指出一點就足夠了,真實的陳豪人是不帶眼鏡的)。這個陳豪人,也是老和左傾冒險主義代表人物鄧崗和叛徒龔楚在一起,妄圖攥黨奪權的野心家!
民盟陳希周
回到上海的陳豪人,曾經和負責中央的王明吵了一架。原因是王明看了陳豪人寫的《七軍總報告》,指責紅七軍的領導人是“右傾”。後來鄧毛毛也寫了本關於紅七軍的書,說陳豪人的這個報告是左傾。呵呵,不知道誰說的對。
不久,顧順章叛變,中央特科重組,由潘漢年負全責。陳昭禮受命參加左聯。因為在復旦大學時,陳昭禮是後來的知名作家邵荃麟的入黨介紹人。這時的陳昭禮,化名叫做陳希周。 1933年,福建事變前夕,陳希周受命秘密潛回福州老家。從事十九路軍國民黨上層統戰工作。 在福州,陳希周利用家庭和朋友的關係,在十九路軍陳銘樞府幕內秘密掩護潘漢年。共產黨員梅龔彬則以生產人民黨的身份公開出面。
1934年,福建事變失敗後,陳希周隨陳銘樞和李濟深撤到香港。在九龍,陳希周和葉挺比鄰而居,葉挺當時不勝苦悶,經常談心。由於陳希周等人的工作,使葉挺堅定了組軍抗日的決心。後來中國民族抗日同盟成立,葉挺任軍委委員,陳希周任群運部長。1937年,葉挺受命在漢口組建新四軍,出任軍長。葉挺力邀陳希周,任軍長秘書。不久,新四軍軍部遷江西南昌,陳希周留守漢口,任新四軍駐漢辦事處主任。 後來武漢新四軍和八路軍辦事處聯合辦公,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周恩來、郭沫若和董必武(董必武為八辦主任)也都在漢口,大家都很熟。由於陳希周長相酷似周恩來,朋友圈子裡都稱陳希周為“小周”(恩來)。
七十軍的軍長李覺,是湘軍何健的女婿。通過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的郭沫若,向共產黨要幹部。在潘漢年和郭沫若的安排下,陳希周和李覺面談。李覺軍長和陳希周談後大喜,立即任命陳希周為七十軍的上校參議,兼戰時步兵訓練班主任。1939年至次年5月,陳希周在國民黨七十軍做統戰工作時,在七十軍發展了大批學生黨員,好的送到延安,其餘的補充抗日前線。李覺回憶說,當時部隊在元氣未恢復的情況下輾轉作戰,全賴陳希周帶的新生骨幹從中支撐!但是蔣介石卻發布了“限制異黨活動的指示”,對馬子谷、陳希周、朱江戶等追查甚急。蔣介石和何應欽曾一天發三電,讓李覺親譯,命令李覺要從速除掉共黨份子陳希周。
少將陳才
死後風雲
為此事,1940年,愛國華僑陳嘉庚曾拜訪李濟深。李濟深認為陳才事件為福建省主席陳儀所為。並感嘆說:“陳儀有大座靠山,嬌縱任意,余所派閩人陳才,往閩北視察,行至崇安界,被陳儀用人暗殺,無可如何。陳才之妻子現尚寄寓此處,以待昭雪”。
李覺軍長則對陳希周的遇害甚為震怒,以至於軍統頭子戴笠,不得不事後親自到福州,深夜造訪時任國民黨第二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的李覺中將。李覺後來回憶說,“我的後半生,能走上革命道路,是受到陳希周的革命氣概的感染,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解放初,陳希周在百色起義和紅七軍時的老搭檔張雲逸,派人從桂林找到並送陳希周的家屬到北京,安置了陳希周的妻子和子女在北京的工作和學習。
1950年,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接見民主黨派時,特別的提起陳希周。周恩來問潘漢年和梅龔彬:“哪個叫小周的福建人哪裡去了,怎么沒看見?”於是周恩來便特意給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鼎丞去信,指示要把陳希周的遺骨從福建的崇安遷葬福州,還指示在福州修建了陳希周烈士墓。然而,1955年,潘漢年案發,生前與潘漢年關係密切的陳希周和梅龔彬都受到了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