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一般稱辦事處,有的稱通訊處或交通站,其主要任務是宣傳中共的抗日主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推動民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聯絡友軍,採購與轉運軍需物資,接待中共過往人員,輸送愛國人士參加八路軍和新四軍,掩護中共地方組織的活動,營救被捕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等。八路軍改稱第18集團軍後,八路軍辦事處亦稱第18集團軍辦事處,但通常仍稱八路軍辦事處。
設定
駐陝辦事處
1937年8月,設在陝西省西安市七賢莊1號的紅軍聯絡處改稱八路軍駐陝辦事處。1937年8月~1940年,
林伯渠任中共中央代表。1941年,
董必武任中共中央代表,伍雲甫(後周子健)任辦事處處長。工作人員最多時達200餘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等多次到辦事處指導工作,會見各界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同國民黨當局商討抗戰事宜。1946年9月10日,辦事處撤回延安。
駐晉辦事處
1936年10月,國民黨太原“綏靖”公署主任
閻錫山同意中共派全權代表駐太原與其秘密聯繫。1937年3月,
彭雪楓(化名彭雨峰)以中共中央代表身分到太原,於新滿城西街30號設聯絡站,對外稱“彭公館”。8月,改稱八路軍駐晉辦事處,彭雪楓兼任辦事處主任。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領導人常在此活動,並舉行過重要會議。中共山西地下省委機關也在此辦公。辦事處曾營救王若飛等出獄。11月初太原淪陷前夕,辦事處遷往臨汾城郊劉村鎮。1938年2月下旬撤銷。為繼續保持與閻錫山的聯繫,1938年8月起,在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設立辦事處(地址經常移動,在山西省吉縣和陝西省
宜川縣秋林鎮的時間最久)。
王世英任處長。1945年8月,辦事處撤回延安。
駐南京辦事處
1937年8月下旬,在南京市傅厚崗66號(現青雲巷41號)設立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博古為中共中央代表,
葉劍英為八路軍代表,
李克農為辦事處主任。辦事處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繼續同國民黨當局談判,在聯絡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下山組編新四軍,營救被國民黨關押在南京的共產黨人出獄,恢復與建立長江流域和華南各地的中共組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1月下旬日軍逼近南京,辦事處分批撤往武漢。
八路軍駐滬辦事處1937年9月,在上海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多福里21號設立八路軍駐滬辦事處。潘漢年任主任。11月,日軍占領上海後,辦事處轉入地下,1939年11月撤銷。
駐甘辦事處
1937年5月,中共中央派
張文彬、
彭加倫等人到甘肅省蘭州市籌建辦事處,在南灘街54號前院設立半公開機構,對外稱“彭公館”。9月,改稱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謝覺哉任中共中央代表,彭加倫任辦事處處長。1938年2月,該處遷孝友街32號,
伍修權(化名吳壽泉)接任處長。9月,謝覺哉回延安。辦事處進行了營救和收容西路軍被俘與失散人員、協助中共甘肅省工委擴大中共地下組織、承擔通向蘇聯國際交通線上的人員接待等大量工作。1943年11月8日辦事處撤銷。
駐新疆辦事處
1937年10月,在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八戶梁大院設八路軍辦事處,對外稱“八戶梁第三招待所”。
陳雲任中共中央代表兼辦事處負責人。11月陳雲回延安後,
鄧發(化名方林)、
陳潭秋(化名徐傑)先後繼任。1942年9月,國民黨新疆省邊防督辦
盛世才反共,將陳潭秋、
毛澤民、
林基路等逮捕入獄,辦事處隨之關閉。
駐武漢辦事處
1937年10月下旬,在湖北省漢口市府西一路安仁里2號成立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董必武任中共中央代表,
李濤任處長。12月中旬,八路軍南京辦事處工作人員撤退到武漢,與武漢辦事處合併,辦事處遷至江岸區長春街67號,
錢之光任處長。1938年1月,增設
新四軍辦事處和中共代表團辦事處。在周恩來、葉劍英等領導下,3個辦事處實際上是一個機構,成為中共在南方的聯絡中樞。1938年10月25日,辦事處撤離武漢,轉往四川省重慶。
駐湘辦事處
1937年12月建立,徐特立任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議、駐湘代表,
王凌波任辦事處主任。辦事處先設在長沙市東長街(今蔡鍔中路)徐家祠堂,不久遷至壽星街2號。1938年8月與新四軍駐湘辦事處合署辦公。11月,辦事處遷往寶慶(今邵陽)。1939年6月國民黨製造平江慘案後,辦事處被迫停止辦公。1940年秋辦事處撤銷。
駐廣州辦事處
1938年1月成立,雲廣英任辦事處主任。10月廣州失陷前夕,遷至韶關,改稱八路軍駐韶關辦事處,1940年10月撤銷。
駐香港辦事處
1938年1月成立(兼新四軍辦事處),負責人
廖承志。辦事處在爭取港澳同胞、海外華僑和國際友人對抗戰的支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12月,辦事處與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先後營救出
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旅港文化界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及其家屬700餘人、國際友人近100人。1942年1月,辦事處撤銷。
駐衡陽辦事處
1938年11月14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城北卡路巷16號,以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部分人員組成,始由李克農負責,不久張元培任處長。卡路巷16號被日軍飛機炸毀後,另在城西郊廖家灣設聯絡點,對外稱衡陽八辦招待所。1939年6月平江慘案發生後,辦事處撤銷。
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1938年11月成立,設在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市桂北路138號,與新四軍通訊處合署辦公,對內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派出機構。李克農任處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撤銷。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1938年11月成立,設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關貼廓巷。初稱通訊處,
劉向三任處長。附設澠池兵站。1939年初,改為辦事處。1942年2月撤銷。
駐重慶辦事處
武漢失守前,
周怡等在四川省重慶市機房街70號設立八路軍重慶通訊處。1939年1月改稱辦事處(兼新四軍辦事處),錢之光任處長。辦事處設有電台及經理、文書、運輸、總務、機要等科;出版《
新華日報》。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國民參政會中共代表團均在該處辦公。5月,機房街70號被日軍飛機炸毀,辦事處主要機構遷至化龍橋附近的紅岩嘴,同時為
周恩來等在
曾家岩50號設立辦公點,對外稱“周公館”。
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期間曾住在紅岩嘴辦事處。1946年5月,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和南方局人員去南京。8月辦事處撤銷。
駐貴陽交通站
1939年1月3日在貴州省貴陽市成立,
袁超俊任站長。1941年1月
皖南事變後,被國民黨軍貴陽警備司令部查封。
駐豫北辦事處
1937年9月,八路軍總部在河南省
新鄉地區設立駐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聯絡處,
朱瑞任處長。1939年春撤銷。1941年10月,又在河南省林縣任村設豫北辦事處,對內兼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情報站。王百評(後申伯純)任辦事處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辦事處撤銷。
駐桂林辦事處
1938年末,中共中央在此建立八路軍桂林辦事處,
李克農為中共南方局秘書長兼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處長,辦事處設機要科、秘書科、交通運輸科、救亡室、電台室等機構,並在他處設有轉運站等機構。一樓有值班室、警衛室、辦公室和房東的沽酒櫃檯,二樓有會議室、秘書科、電台和李克農住室等。
抗日戰爭期間,
周恩來、
董必武、葉劍 英等多次到桂指導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工作,
胡志明同志化名胡光,也長期在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工作。辦事處內有周恩來、董必武等同志的臨時住房。
桂林八路軍辦事處設立期間,在對桂系統戰工作、籌運抗日物資、迎送中共重要過往人員、領導桂林抗戰文化運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該辦事處奉命撤消。1944年11月,桂林淪陷,“萬祥糟坊”毀於戰火,解放後依原樣重新恢復。館記憶體有周恩來同志曾用過的派克鋼筆等大量珍貴文物。
紀錄片開機
2013年8月30日,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的12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八路軍辦事處》在京舉行開機儀式。劇組將分別前往重慶、上海、香港等地以及美國、俄羅斯等國進行實景拍攝。作為慶祝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獻禮,該片將在中央電視台首播,隨後向全國省市台推廣播出。,
紀錄片《八路軍辦事處》以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為背景,以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為主線,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進行國共合作、鞏固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建立發展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聯繫的奮鬥歷程。
該片由曾執導《秋收起義》、《台灣往事》等一系列獲獎紀錄片的資深導演鄧新力出任執行總導演,李克農之子李倫中將出任總顧問。
開機儀式上,李倫和董必武之女董良翬、秦邦憲(博古)之女秦新華等“八辦”子女一同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八辦”度過的難忘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