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龍(清朝大臣)

陳元龍(清朝大臣)

陳元龍(1652—1736)字廣陵,號乾齋,浙江海寧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直南書房。五十七年,擢工部尚書。六十年,調禮部。乙丑科會試開始施行殿試十本進呈之制。此前,進士無十本進呈之例,這一科會試總裁官是刑部尚書張士甄,開始以前十本恭呈皇帝欽定。康熙帝拔陸肯堂進士第一人,進士第二人就是陳元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元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海寧
  • 出生日期:公元1652
  • 逝世日期:公元1736
  • 職業:清朝官員
  • 代表作品:《愛日堂文集》
  • 諡號:文簡
  • 重要事件:康熙二十四年高中榜眼
生平簡介,史籍記載,作品一覽,

生平簡介

康熙二十五年五月,陳元龍遷任翰林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二十七年,任會試同考官。同年因牽連高士奇等“植黨營私,表里為奸,招授納賄”案,被休致回籍。不久,改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康熙三十八年,陳元龍出任陝西鄉試主考官,擢侍讀學士。康熙四十二年,充任詹事、日講起居注官、戶部主事。康熙四十三年五月,陳元龍請假省親,沒多少日子,擢為詹事。陳元龍為詹事時,乞假養親。這一年,先是朝廷開了賦匯館,陳元龍任總裁;接著又命陳元龍攜帶《歷朝賦匯》返還家去,進行校刊。康熙四十九年四月,陳元龍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右侍郎,充日講起居注官、經筵講官、教習庶吉士。康熙五十年二月,陳元龍改任吏部右侍郎,仍管翰林院事,轉左侍郎。授廣西巡撫。在廣西七年,盡心盡職,撫慰百姓。屬吏官僚敬畏他,士子民眾對他也感懷。康熙五十四年,他提倡所建興安陡河石堤及三十六陡門完成。全面恢復漢代馬援、唐朝李渤的名勝古蹟。並且在省城擴大救濟院,興立義學,創辦育嬰堂,構建倉廒儲糧。在職期間,他重視修治靈渠,捐俸祿作為修治費用。僅在桂林陳元龍就建倉庫百餘間,貯谷備災;建設養濟院收容孤寡老人;興辦義學數十處使庶民子弟得以就學;在桂林七星岩前自建書院,時常為諸生講學授課;他還不斷巡視農田狀況,規勸、鼓勵農民耕種。康熙五十七年九月,陳元龍授工部尚書,改禮部尚書,第二年再任兵部尚書。
雍正元年,江蘇巡撫吳存禮因事革職,查明吳存禮曾行賄多人。陳元龍當時任尚書,也曾收賄。雍正三年,陳元龍任廣西巡撫。廣西自康熙五十三年開捐監生、貢生,陳元龍肥己十一萬兩。因曾捐助軍需,故在陳元龍甘願退賠情況下,準其照數扣除。陳元龍的兒子陳拜直,侄子陳邦彥也因錢名世的刺惡詩被革職,發回原籍,成為錢名世罪案的一對受害者。當時,陳元龍為禮部尚書,也無所措手足。雍正五年,陳元龍又任禮部尚書。雍正七年,因年近八旬,精力尚健,定為“優眷老臣”,授為額外大學士。後實授陳元龍為文淵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此期間,陳元龍曾上奏:督撫題奏事件,要融會始末,刪繁就簡,撮其緊要,貼於奏本之後;同時,增憑揭貼,送起居注館,再轉內閣永久保存。雍正十一年,大學士陳元龍上疏請求退休。雍正帝下令加太子太傅銜,以原官退休。並讓他的兒子翰林院編修陳拜直隨父歸里,侍養晚年。起程時,皇帝賞賜酒、食、果品,六部堂都出來餞送,沿途官弁盡禮迎送。雍正十二年,御賜《上諭》一卷、《悅心集》、《寶鏡堂》各一部。
陳元龍曾經在己未科應會試,由於岳父任總裁,規定得迴避,不能參加考試。此事被聖祖知道了,說:“翁婿何迴避之有,可趣令入試。”此時已到中午,奉旨特送陳元龍入場,此事成為科場佳話,從此以避嫌不得入試之說被摒棄。
陳元龍善長書法,人若得到,皆作為裝潢。入值南書房時,聖祖對他說“朕素知爾工楷法,作大書一幅”命令他就在御前書寫,書成,皇帝嘉獎了他,並且以御書闕里碑文展示出來。

史籍記載

據傳,陳元龍的父親受過封贈,為人仁愛孝順。一個炎熱的晚上,他父親鞭撻奴婢,讓她驅趕蚊子。太夫人早晨起床詢問緣故,陳元龍的父親答道:“蚊帳漏進一個蚊子,睡臥不能安生。”太夫人發怒說:“你有紗帳和湘妃竹做的蓆子,足以度過炎熱的晚上,區區一蚊,就能使你受苦,這對於奴婢又有何過錯?你打人撲蚊的聲音,竟然驚醒了我的睡夢。我們海寧縣城鄉的貧困草屋裡,此時缺乏蚊帳的人很多,那么多蚊子叮咬,徹夜不能合眼,不知他們這些家是否有奴婢供鞭打?”他父親聽完,驚惶謝罪,連說:“是,是。”立即命令管理當鋪的在門口張帖告示:“凡有用蚊帳做抵押,從半銖到三銖錢的,全免本錢,歸還蚊帳。”他父親將此回報太夫人知道,太夫人聽後大喜。待到寒冽的雪天,他父親又叫管理當鋪的拿出絮布衾襖之類,像歸還蚊帳一樣,還給物主。他父親又把此事回稟太夫人,太夫人更是高興,說:“你能這樣做,那么,鄉里鄉親的也能沾點光,足可以抵銷你鞭撻奴婢的過失了!”
乾隆元年,陳元龍去世,年85歲,以太子太傅、大學士致仕,祭如制。諡文簡。

作品一覽

著有《愛日堂文集》、《愛日堂詩集》等。
編纂並輯刻的大型類書《格致鏡原》,是當時工程學科中的大型百科全書之一。全書100卷,分30類886各子目,匯集了古籍中有關博物和工藝的記載,包括天文、地理、建築、器用、動植物等,引文多據原書善本,有不標書名者,亦註明何人所說,足資考核。可供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