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陳亮(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4月18日),原名陳汝能,同甫,龍川,學者稱為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人。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陳亮“才氣超邁,喜談兵事”。宋孝宗時,被婺州以解頭薦。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興五論》。淳熙五年(1178年),再詣闕上書,極論時事,反對和議,力主抗金。遭人嫉恨,兩度入獄。出獄後志氣益勵。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書,建議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以示銳意恢復。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被人誣告,第三次下獄,次年出獄。紹熙四年(1193年),被宋光宗親擢為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享年五十二歲。宋理宗時,追謚“文毅”。

陳亮倡導經世濟民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指摘理學家空談“道德性命”,創立永康學派。與朱熹友善,論學則冰炭不相容,曾進行過多次“王霸義利之辯”。所作政論氣勢縱橫,筆鋒犀利。詞作也感情激越,風格豪放,顯示其政治抱負,是宋詞中“豪放派”的主要人物之一。著作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等。

基本介紹

  • 全名:陳亮
  • 別名:龍川先生
  • :同甫(一作同父)
  • :龍川
  • 諡號:文毅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婺州永康(今浙江省永康市
  • 出生日期:1143年10月16日
  • 逝世日期:1194年4月18日
  • 主要成就:創立“永康學派
  • 主要作品龍川文集龍川詞
  • 最高官職簽書建康府判官廳公事
  • 本名:陳汝能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才氣超邁,布衣奏事,三度起落,壯志未酬,主要影響,學術,文學,軍事,歷史評價,軼事典故,陳辛交往,秀才說話,陳朱交鋒,奪魁始末,虛空與子辨,人際關係,主要作品,後世紀念,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宋高宗紹興十三年九月七日(1143年10月16日)申時,陳亮出生於婺州永康前黃龍窟一個沒落的士人家庭,被取名為汝能(宋孝宗初年方才改名為亮)。
據說,陳亮是漢魏名門潁川陳氏的後代,他在身敘中說:“陳氏以財豪於鄉,舊矣,首五世而子孫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陳氏在其祖父代,家境富裕,人丁興旺。“當時聚會,動則數百人”,“其後數年,死生困頓,何所不有”,從此便沒落下來。陳亮的曾祖父陳知元在宋徽宗宣和(1119年—1125年)年間“以武弁赴京守御”,隨大將劉元慶死於抗金戰鬥之中。他的祖父陳益“明敏有膽決”,其父陳次尹剛成年即為全家生活而奔波。其母生下他時不過十四歲,所以對陳亮的哺養教育之責,主要由祖父、祖母承擔。他們對陳亮期許頗重。陳亮後來回憶說:“皇祖、皇祖妣(撫育)我而教以學,冀其必有立於斯世,而謂其必能多士也。……少則名亮以汝能,而字以同父。”

才氣超邁

史載陳亮“生而目有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從青少年開始,就顯示了他的聰穎精明、才華橫溢和志量非凡。在十八歲時,他就考查了歷代古人用兵成敗的事跡,寫出了《酌古論》二十篇,討論了十九位歷史人物。當時的婺州守臣周葵看了這部書,對他十分賞識,讚譽為“他日國士也”,並“請為上客”。然而,周葵期望把這位有希望的青年納入道德性命之學的軌範中去。
陳亮
陳亮像,取自清代修《江蘇南兆陳氏宗譜》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周葵任參知政事,聘陳亮為其幕賓,“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時豪俊,盡其議論”。周葵授以《中庸》《大學》,曰:“讀此可精性命之說。”但陳亮對此不感興趣,他後來說:“紹興辛巳、壬午之間,余以極論兵事,為一時明公巨臣之所許,而反授《中庸》《大學》之旨,余不能識也,而復以古文自詭於時,道德性命之學亦漸開矣。”陳亮雖然對道德性命之學有所了解,但他卻認為,那種空談心性的道德性命之學無補於實際,更不能解決抗金統一事業,所以沒有按照周葵為他設計的道路去實行,而是繼續研究前人的歷史,並且又撰著了《英豪錄》和《中興遺傳》兩部著作,冀圖從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中興復國的借鑑。

布衣奏事

乾道四年(1168年),二十四歲的陳亮改易其名,“首貢於鄉,旋入太學”。次年(1169年),朝廷與金人媾和,“天下欣然,幸得蘇息”,唯獨陳亮認為不可,他以一介布衣之身,連上五道奏疏,即《中興五論》。朝廷置之不理,陳亮回鄉教書講學,“學者多歸之”。
陳亮在青壯年時期,曾兩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得中。他說:“亮聞古人之於文也,猶其為仕也,仕將以行其道也,文將以載其道也,道不在於我,則雖仕何為。”

三度起落

淳熙五年(1178年),陳亮連續三次上書,慷慨激昂地批判了自秦檜以來朝廷苟安東南一隅的國策和儒生、學士拱手端坐空言性命的不良風氣,感動了孝宗,孝宗“欲榜朝堂以勵群臣,用种放故事,詔令上殿,將擢用之”,但被陳亮拒絕。這是因為孝宗的寵臣曾覿想搶在孝宗召見之前攏絡陳亮,此事為陳亮所知,翻牆而逃。由於在奏疏中直言不諱,他遭到了當政者的忌恨。回鄉之後,就有人向刑部控告陳亮。刑部侍郎何澹素日忌恨陳亮,於是抓住這個機會,以“言涉犯上”之罪,逮捕了他,並施以酷刑,“笞亮無完膚”。此事孝宗得知,下詔免死。陳亮回鄉後,又發生了家僮殺人的事,被仇家控告為陳亮所指使,陳亮之父被囚於州獄,本人被下大理獄。這次蒙難,因宰相王淮和好友辛棄疾等人的營救,又得免死,回家後的三年中,同朱熹展開了“王霸義利之辨”的交鋒。
經過兩次下獄摧殘以及長期的排擠打擊,陳亮並未對恢復中原之志有所改變。淳熙十五年(1188年),親自到建康(南京)京口(鎮江)觀察地形,作詞《念奴嬌·登多景樓》,對建康京口一帶描寫道:“一水橫陳,連罔三兩,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主張不要把長江天險僅僅當做是隔斷南疆北界的門戶,而要把它作為北伐中原,恢復失地的跳板,長驅直入,不須反顧。並且再次上疏,建議孝宗“由太子監軍,駐節建康,以示天下銳意恢復”。這時正遇孝宗決定內禪,奏疏未予上報,此次上書不但未到孝宗之手,反而因其內容指陳時弊,觸怒了許多官僚,“繇是在廷交怒,以為狂怪”,“當路欲置我於死地”。
陳亮回鄉後,一次參加鄉人宴會,主人在陳亮湯羹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回家後猝死,他的家人誣告是陳亮下毒謀害, 陳亮因此再吃官司,下了大理寺獄。後因少卿鄭汝諧宋光宗面前求情,才免於死。這次下獄,從表面上看屬於刑事案件,實際在其背後隱藏著政治原因。陳亮出獄後說:“亮濫膺無須之禍,初欲以人殘其命,後欲以受賂殘其軀,拒獄反端,搜尋竟不得一筆之罪……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
陳亮竭憂於國事,為國家民族的復興盡瘁憂夢,在多次上書中,向朝廷提出了很多好建議,雖也曾得到孝宗的賞識,但終未被任用。

壯志未酬

紹熙四年(1193年),陳亮五十一歲時,參加禮部試,其策論深得光宗賞識,御批第一。自此得中狀元。他在給宋光宗的謝恩詩中說:“復仇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又在《告祖考文》中說:“親不能報,報君勿替。七十年間,大責有歸,非畢大事,心實恥之。”
狀元及第後,陳亮被授職簽書建康軍判官廳公事,但因長期“憂患困折,精澤內耗,形體外高”,最終於紹熙五年三月二十六日(1194年4月18日)夜間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二歲。後來,經吏部侍郎葉適請求,朝廷特授陳亮一子為官。
陳亮死後,好友辛棄疾作《祭陳同甫文》以紀念。宋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葉適撰《陳同甫王道甫墓志銘》。
嘉熙二年(1238年)五月,經左丞相喬行簡建議,宋理宗追贈陳亮為中大夫賜謚“文毅”。淳祐初年,從祀邑庠中的廟庭。

主要影響

學術

主詞條:永康學派
陳亮學無師承,潛心著述和講學,創永康學派,主要弟子有喻民獻、吳深、林覯、陳頤、錢廓、郎景明、徐碩等。他針對當時頹廢不振的風氣,提倡“各務其實”的功利主義,指斥世儒自以為得正心誠意者,實皆麻木不仁,“舉一世安於君父之仇,而方低頭拱手以談性命”(《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不講求治國之實效,而用空言掩飾無能。他認為“治者,實也”,“為士者”要有良好的品行;“居官者”要有處理政事的本領,人人都要各盡其職。君主要有“天下為公之心”,“立政之大體,總權之大綱”。為此,要“任賢使能以清官曹,尊老慈幼以厚風俗,減進士以列選能之科,革任子以崇薦舉之實;‘多置台諫以肅朝綱,精擇監司以清郡邑;簡法重令以澄其源,崇禮立制以齊其習;立綱目以節浮費,示先務以斥虛文;嚴政條以核名實,懲吏奸以明賞罰”(《進中興五論札子》)。
他繼承北宋王安石、張載等人的唯物主義思想。同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展開了尖銳的鬥爭。關於“道”:他承認有“道”的存在,但“道”不是先於事物,超越事物而獨立存在。“道”離不開具體事物,“而常行於事物之間”。人與道不可分離,天、地、人三者構成宇宙統一體,“人不立則天地無以獨運”,道也就不存在。故三代聖王時的“道”是“人道”,漢唐時的“道”也是“人道”。“道”在天地間,如赫日當空,處處光明,閉眼之人,開眼即是”,人人可以體察,認識“道”。批判了朱熹道:“出於形氣之表”,“非人所能預”的思想。關於“王霸”、“義利”,反對朱熹頌王貶霸、貴義賤利的觀點,主張“義利雙行,王霸並用”。認為“霸道”本於“王道”,“王道”又需要以“霸道”來體現,故王霸並用。指出如果“三代專以天理行,漢唐專以人慾行,”萬物何以蓄衍不絕,道何以常存不息。三代亦不免有人慾,只是“三代做得盡,漢唐做得不盡”。劉邦、李世民“禁暴戰亂,愛人利物”,是惻隱之心。正因有“大功大德”的“救民之心”,所以“漢唐之君本領非不大洪開廊”,故能使其國與天地並立。劉邦、李世民的功業與湯、武無異,其心可以上接夏、商、周三代。管仲助齊稱霸,是仁者之事,是王道的需要。基於王霸並用的理論,又認為義要體現在利上,義利並行缺一不可。利,是指“生此之利”。禹無功業,不能成六府(形成天地萬物的水、火、木、金、土谷)。乾(天)無利,不能具四德(元、亨、利、貞)。言三代無利慾,是孔子的美化。關於“成人之道”問題:朱熹讓人們安坐不動,不問國家存亡,生民之利,“獨善其身”,作道德自我完善的君子儒。陳亮針鋒相對,指出要做“志在天下”,“大有為”的英雄豪傑。這樣的人才能“推倒一世”,“開拓萬古”,大智大勇,才德雙行。
陳亮繼承王安石的事功和革新思想而成為唯物主義,其與朱熹的爭論,被認為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鬥爭,是兩種價值觀念的衝突。功利主義思想源遠流長,雖經陳亮提倡,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始終末取得主導地位。

文學

陳亮在文學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集中於散文領域。
  • 散文
陳亮的散文成就反映在他進呈給皇帝的幾篇書疏為代表的奏議文(如《上孝宗皇帝書》《中興五論》),和以與朱熹論爭“王霸義利”的幾封書信為代表的論辯文。兩者可統稱為政論散文,即政論文。對於此類文章的寫作,陳亮以“意與理”為基礎,以“載其道”為目的。具體地說就是,寫文章不要片面追求形式,而要有實在的內容,體不詭異,詞不險怪,使文章成為一種有力的工具,直接為當前的政治服務。
總的來說,陳亮的政論文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主題集中而突出。陳亮一生的活動,概括起來說是兩個方面:力主抗戰和批判理學。因此,他的政論散文,無論是奏議,還是論辯,無論是表啟,還是問答,無論是題跋,還是序贊,也都是圍繞這兩方面進行寫作的,而其間始終貫串著振興國家這條主線。關於這一點,清人姬肇燕曾作過很高的評價:“宇宙之垂不朽者有三,曰事功,曰氣節,曰文章。三者合而分、分而合者也。事功不立,其氣節可知;氣節不立,其文章可知。然求之古今,往往難其人。竊謂永邑同甫陳公可以當之。”姬肇燕認為,陳亮“為文章,上關國計,下系民生,以祖宗之業為不可棄置,子孫之守為不可偏安”,提出了許多“崇論宏議”。
2.議論生動而感人。陳亮較好地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敘事、抒情與說理相結合的優良傳統。他的政論文,總是結合著生動的敘述,洋溢出旺盛的熱情。他所說的理,是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認識到的有關國家和民族的具體道理;在說理的同時,往往發表自己對現實中具體問題所持的態度,或對古今事物所作的評價。為了說清道理,打動對方或折服論敵,在行文中,或者插入有趣的比喻,或者加以粗略的描繪,或者援引寓言故事,或者藉助具體事實。因此,他的政論文,大都是理在事中,論而有象。以他答朱熹的《又甲辰秋書》中的一段文字為例:
陳亮(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陳亮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研究義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異,原心於秒忽,較禮於分寸,以積累為功,以涵養為正,猝面盎背,則亮於諸儒誠有愧焉。至於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風雨雲雷交發而並至,龍蛇虎豹變見而出沒,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如世俗所謂粗塊大商,飽有餘而文不足者, 自謂差有一日之長。
這裡前八句以生動的筆觸,一方面表明自己對理學的輕視,另一方面用以反襯,從反襯中虛寫自己反理學、主抗戰的神情風貌。後九句,全是以實筆正面描繪自我形象。其赤誠如火的胸懷,豪雄堅勁的姿態,昂揚矯健的氣勢,躍然紙上,浮現眼前。這樣的政論文,既有進步的思想性,又有藝術的感染力,能發人深思,令人振奮。
在宋代散文中,陳亮的政論文獨自樹立,足可追蹤其前的宗澤李綱岳飛等充滿愛國激情的散文,亦可與同時代的胡銓辛棄疾葉適等同類名作相比。陳亮自謂是“人中之龍,文中之虎”,可謂“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陳亮在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是詞。他傳世的詞有七十多首,風格大致是豪放的。在南宋抒發愛國豪情、促進詞體發展的時代合唱中,陳亮的詞作足以在一眾豪放派詞家中自樹一幟。
立意高遠而又章法井然,即其特色之一。陳亮的好友葉適在《書龍川集後》中說他作詞“每一章就,輒自嘆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這種自覺地用詞來反映當時重大的政治鬥爭主題,陳亮做的是很成功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即一顯例。“隆興和議”以後,宋廷每年都要派使臣前往金廷。章德茂(章森)受命按例出使,本是一種恥辱性的事件,難以寫出振奮人心的作品,但陳亮敏感地從消極的事件中發現有積極意義的因素,開掘詞意,深化主題。他把朝拜敵人的外交醜事和折服敵人的英勇鬥爭聯繫在一起寫,把對過去使者屈節的批判和對章德茂此行的殷切期望聯繫在一起寫,把當朝者的苟且偷安和淪陷區人民的渴求統一聯繫在一起寫,把國家民族眼前的逆境和未來的光明遠景聯繫在一起寫。這樣的立意,使作品容量增大,含義加深。從本是有失民族尊嚴的舊慣例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本是可悲可嘆的被動事件中,表現出誅滅敵人的必勝信心。由於立意不凡,在同類豪放作品中,似要高出一籌。它通篇洋溢的樂觀主義情懷和強烈感召力,使人仿佛感到在妖霧瀰漫的夜空,掠過幾道希望的火花;在愁雲密布的臉上,露出幾絲喜悅的笑色。
陳亮作詞在十分注意立意藝術的前提下,並不忽視表現的技巧。如送章德茂的這首《水調歌頭》,儘管豪放雄健,卻無粗率之弊。全詞十九句,組織得很有條理,意脈貫通,章法井然。開頭兩句以否定句式入題,比正面敘說推進一層,有力地領起下文。末尾兩句,遙應開頭而又拓開意境,映帶全篇而又充滿光彩。中間十五句,兩大層次。前七句主要以直敘出之,有頌揚,有期望,有勸勉,都明應開頭;後八句主要以詰問出之,有憤慨,有怒斥,都暗應開頭。全篇層次清晰又一氣流注,而且節奏鮮明。上下兩片將要結束處,都以疑問句提頓蓄勢,猶如將奔騰的江水,陡然一截,形成飛噴直瀉、欲遏不能的勢態,使得結句剛勁有力且又宕出遠神。
詞是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緊密結合的特殊藝術形式。詞的過片,是音樂最動聽的地方,前人作詞都特別注意這關鍵處。陳亮在其思想性很強的《水調歌頭》中,也運用了這類藝術技巧,很值得重視。這首送行詞,主要是借對被送者的熱望,來發抒自己對一味求和而釀成惡果年年朝拜敵人的賣國者的切齒憤恨。為了突出這一點,作者寫出以連珠式的短促排句領頭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最適當地安插在過片處,如奇峰拔地而起,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如利劍猛然出鞘,置敵人於無可迴避的死地。因而也最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熾烈的感情。
以論入詞而又形象鮮明,是陳亮卓然獨立於南宋豪放詞壇的又一重要特色。它不是一般地直抒胸臆,而是直接把奏議中的政治言論填入詞篇。如在《念奴嬌·登多景樓》中,他寫道: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這首詞,便是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中政治言論的藝術概括。其書有云:
臣嘗疑書冊不足憑,故嘗一到京口、建業,登高四望,深識天地設險之意,而古今之論為未盡也。京口連岡三面,而大江橫陳,江傍極目千里,其勢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昔人以為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而北府之兵為天下雄。蓋其地勢當然,而人善用之耳。臣雖不到採石,其地與京口股肱建業,必有據險臨前之勢,而非止於靳靳自守者也。天豈使南方自限於一江之表,而不使與中國而為一哉?
這些即是《念奴嬌》詞上片之意。上書又云:
自晉之永嘉,以迄於隋之開皇,其在南則定建業為都,陳 更六姓,而天下分裂者三百餘年。南師之謀北者不知其幾,北師之謀南者蓋亦甚有數,而南北通和之時則絕無而僅有。未聞有如今日之岌岌然以北方為可畏,以南方為可憂,一日不和,則君臣上下朝不能以謀夕也。罪在於書生之不識形勢,並與夫逆順曲直而忘之耳。
此亦同《念奴嬌》下片詞旨。
宋詞中也有以政治語彙入詞的,但多庸俗可笑。而陳亮的這類以政論語言寫的詞,不是應酬客套,也不是抽象的說教或空泛的豪言,而是他的政治熱情的自覺噴發。這種把慷慨奮發的政論語言熔入詞篇,直接抒發的熾烈感情,正是陳亮為振興國家而奔走呼號的鮮明個性的化身,是他自我形象的表現。
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批評陳亮《水調歌頭》這類作品“就詞論,則非高調”。這種見解有些片面。一般地說,詞貴含蓄,但並非絕對。沒有真情實感,即使十分含蓄,也浮泛無味;有真情實感,即使非常率直,也能生動感人。陳亮這類以政論入詞的作品,雖然很直,但不膚淺乏味,直中有深情、有長味,直得給人以一種稱心暢懷的美感。這應是詞中“高調”。在千載之下,其披文入情的直接感染力量,仍能啟人心智,新人耳目,搖人心旌。正是這些立意高遠、以論入詞的篇章,硬語盤空、豪情驚天的佳作,使陳亮在兩宋詞壇自張一幟,在中國文學史上卓然成家。
陳亮還有一些艷麗、閒適、應酬和投贈、祝壽之作,《水龍吟·春恨》“鬧花深處層樓”、《虞美人·春愁》“東風盪揚輕雲縷”等,頗為清幽閒淡,疏宕有致。他的應酬、祝壽之詞則大都無甚新意,但“不作一妖語、媚語”。但這些詞作不能代表陳亮詞的基本傾向和成就。

軍事

陳亮素來喜談兵,一世多次上書朝廷,力陳武力抗金、光復中原的主張。《陳亮集》中的《酌古論》《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四書》集中反映了他的軍事思想。其觀點主要有:
  1. 申明戰略在戰爭全局中的決定性意義。認為“有一定之略,然後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倉卒制,而功者不可以僥倖成也”;中興之主必先有制天下之深謀、定天下之大志,方可次第成其功。由此,他多次建議南宋朝廷早定恢復中原大計,徙都建康(今江蘇南京)以控引江淮,開闢荊襄以為進取根本,奪取三秦、東齊之地為互援,期待有朝一日克成大舉。
  2. 強調戰略戰術相輔相成。認為破敵之“術”有高下之分:即“運奇謀,出奇兵,決機於兩陣之間”,只能解決具體的作戰問題;“審敵之強弱難易而為之先後”,則可解決戰略方向問題。在戰爭中,二者相輔相用,隨機立權,制奇合變,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3. 講求用兵方略的多樣性及其針對性。認為“用兵之道,不可以常律論”,兵“有正有奇,善審敵者然後識正奇之用:敵堅則用正,敵脆則用奇,正以挫之,奇以掩之”。同時提出“奇正之說,存乎兵制”,正兵乃節制之兵,奇兵乃簡捷之兵。奇兵之效捷,正兵之效迂。奇兵以簡捷寓節制,正兵以節制存簡捷。善治戎者當正奇兼用,不主於一偏。
  4. 針對金宋戰爭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了批亢搗虛的作戰方針,主張因地制宜,採取“形之而敵必從,沖之而敵莫救,禁之而敵不敢動,乖之而敵不知所如往”的作戰方法,多方牽制和打擊敵人,使“我常專而敵分,敵有窮而我常無窮”,逐步掌握戰場主動權。
陳亮的軍事思想進一步發展了中國古代戰略戰術理論,對指導當時的抗金戰爭起了一定作用。

歷史評價

陳亮自贊:“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號,提劍而舞。惟稟性之至愚,故與人而多忤。嘆朱紫之未服,謾丹青而描取。遠觀之一似陳亮,近視之一似同甫。未論似與不似,且說當今世,孰是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陳亮(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
陳亮所書自贊
趙惇:“爾蚤以藝文首賢能之書,旋以論奏動慈宸之聽。親閱大對,嘉其淵源,擢置舉首,殆天留以遺朕也。”
辛棄疾:“嗚呼!同父之才,落筆千言。俊麗雄偉,珠明玉堅。人方窘步,我則沛然。莊周、李白,庸敢先鞭。同父之志,平蓋萬夫。橫渠少日,慷慨是須。擬將十萬,登封狼胥。彼臧馬輩,殆其庸奴天於同父,既豐厥稟:智略橫生,議論風凜。使之早遇,豈愧衡伊。行年五十,猶一布衣。間以才豪,跌宕四出。要其所厭,千人一律。不然少貶,動顧規檢,夫人能之,同父非短。至今海內,能誦三書,世無楊意,孰主相如?中更險困,如履冰崖,人皆欲殺,我獨憐才。脫廷尉系,先多士鳴,耿耿未阻,厥聲浸宏。蓋至是而世未知同父者,益信其為天下之偉人矣。嗚呼,人才之難,自古而然。匪難其人,抑難其天。……方同父之約處,孰不望夫上之人,謂握瑜而不宣?今同父發策大廷,天子親置之第一,是不憂其不用;以同父之才與志,天下之事孰不可為?所不能自為者:天靳之年!”
葉適
方孝孺:“予始讀同甫論史諸文,見其馳騁為驚人可喜之談,以為同甫特尚氣狂生耳,未必足用也。及觀其上孝宗四書,不覺慨然而嘆,毛髮森然上豎。嗚呼,同甫豈狂者戰,蓋俊傑丈夫也!宋之不興,天實棄之,使孝宗之志不伸者,史浩沮之於前,湯思巡敗之於後,及同甫上書之時,孝宗之初志已衰矣。當隆興間,孝宗苟聞此言,將不逾時而召川之,寧使同甫至四上而不報,死於布衣而不用哉?設用同甫,聽其青,從其設施,則未必無成功。而卒不用者,天也,宋之不復興者,亦孝宗也。興亡天命,非子所知,予所憾者,以同甫之才而不得一展以死,又豈非天戰!展弗展不足以論同甫,予所深悲者,世愈下而俗愈變,士大夫厭厭無氣,有言責者不敢吐一詞,況若同甫一布衣乎!人不以為狂,則以為妄,得全身進退,以死於牖下,若同甫者幸矣,尚何不用之足怪乎?”
孫承恩:“經濟大志,恢復雄圖。慷慨談兵,氣激懦夫。道兼王霸,論雜義利。要之聖門,異乎不異。”
黃百家:“永嘉之學,薛、鄭俱出自程子。是時陳同甫亮又崛興於永康,無所承接。然其為學,俱以讀書經濟為事,嗤黜空疏、隨人牙後談性命者,以為灰埃。亦遂為世所忌,以為此近於功利,俱目之為浙學。”
全祖望:“永嘉以經制言事功,皆推原以為得統於程氏。永康則專言事功而無所承,其學更粗莽掄魁,晚節尤有慚德。”
王奕清:“陳同父開拓萬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傑,而作詞乃復幽秀。”
紀昀等:亮與朱子友善,故構陷唐仲友於朱子,朱子不疑。然才氣雄毅,有志事功,持論乃與朱子相左。……足見其負氣傲睨,雖以朱子之盛名,天下莫不攀附,亦未嘗委曲附和矣。今觀集中所載,大抵議論之文為多。其才辨縱橫不可控勒,似天下無足當其意者。使其得志,未必不如趙括、馬謖狂躁僨轅。但就其文而論,則所謂開拓萬古之心胸,推倒一時之豪傑者,殆非盡妄。與朱子各行其志,而始終愛重其人,知當時必有取也。

軼事典故

陳辛交往

據宋人趙溍養疴漫筆》著,陳亮最初聽聞辛棄疾之名時,前往拜訪。將要到他家門口時,碰到一座小橋,陳亮三次試圖策馬躍過,但馬卻三次退卻。陳亮大怒,揮劍斬下馬的首級,把馬推倒在地,徒步進門。辛棄疾倚樓相望,大感驚異。派人詢問詳情,而陳亮已經到了門外,於是結為好友。
等到辛棄疾出帥淮軍時,陳亮正處於窮困潦倒的絕境。他前往治所拜訪辛棄疾,與他談論天下大事。酒酣之際,辛棄疾暢談宋金之間的利害,“南(宋)之可以並北(金)者,如此。北之可以並南者,如此”;還提及錢塘(臨安)並非帝王所居之地,如果敵人“斷牛頭之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之水,(臨安)滿城皆魚鱉”。飲畢,辛棄疾邀請陳亮住在自己的屋子裡。陳亮半輾轉反側,思量道:“辛棄疾平素沈重寡言,醒來後一定會後悔自己的失言,將要殺我滅口。”於是盜走他的駿馬逃走。一個多月後,陳亮主動致信辛棄疾,求借十萬緡以接濟,辛棄疾也如數相借。
龍川陳亮,居里落拓,與邑之狂生甲,命妓飲於蕭氏,目妓為妃。旁有客乙,欲陷陳罪,則謂甲曰:“既冊妃矣,孰為相?”甲曰:“陳亮為相。”乙曰:“何以處我?”曰:“爾為右相。吾用二相,大事濟矣。”乙遂請甲位於僧之高座,二相奏事訖,降階拜,甲穆然端委而已。妃遂捧觴歌《降黃龍》為壽,妃與二相俱以次呼萬歲。蓋戲也。先是亮試南宮,何澹校其文而黜之,亮不能平,遍語朝之故舊曰:“亮老矣,反為小子所辱。”澹聞而銜之,未有間,時為吏部侍郎,乙探知其事,亟走刑部上首狀,澹即繳狀,事下廷尉,笞亮無全膚,誣服為不軌。案具,孝宗聞之,固知為亮,陰遣左右往永嘉,廉知其實。大臣奏入取旨,上曰:“秀才醉了,胡說亂道,何罪之有?”以御筆畫其牘於地,亮與甲俱掉臂出獄。未幾,亮又以家僮殺人,仇家置亮父於州圄,又屬中執法,論亮情重下廷尉。時王丞相淮知上意欲活亮,稼軒辛公援之甚至,亮遂得不死。時考亭先生、水心先生、止齋陳氏,俱與亮交,莫有救亮跡。亮與辛書,有“君舉吾兄,正則吾弟,竟成空言”雲。([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秀才說話

龍川陳同甫,天下士也。嘗視錢唐,喟然而嘆曰:“城可灌爾。”奏書孝宗,請移都建康,且建行宮於武昌,以用荊襄,以制中原。上韙其議,使宰相王淮召至都省問下手處。陳與考亭游,王素不喜考亭,並陳而嫉之。翌日,上問陳所言,對曰:“秀才說話耳!”遂不復召見。([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陳朱交鋒

岳珂《桯史》:呂東萊居婺,以講學倡諸儒,四方翕然歸之。陳同甫負才頡頏其間,以兄事之。嘗於丈席間,時發警論,東萊不謂然。既而東萊卒,同甫以文祭之,朱晦翁見之,大不契意,遺婺人書曰:“諸君子聚頭磕額,理會何事,乃至有此等怪論!”同甫聞之不樂。他日上孝宗書曰:“今世之仁士,自謂得誠意正心之學者,風痹不知痛癢之人也。舉一世安於君父之大仇,而方且揚眉拱手以談性命,不知何者謂之性命乎?”蓋微以諷晦翁而使之聞之,晦翁亦不訝也。

奪魁始末

陳龍川自大理獄出,赴省試。試出,過陳止齋,舉第一場書義破,止齋曰:“又休了。”舉第二場《勉強行道大有功論》破云:“天下豈有道外之功哉?”止齋笑曰:“出門便見‘哉’,然此句卻有理。”又第三場策起云:“天下大勢之所趨,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止齋曰:“此番得了!”既而果中選。([宋]吳子良《林下偶談》)
時諸賢以光皇久闕問安,更進迭諫。亮獨於末篇有“豈在一月四朝為禮”之說,光皇以為善處父子之間,親擢第一。([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虛空與子辨

水心少與龍川游,龍川才高而學未粹,氣豪而心未平。水心不以為然也,作抱膝軒詩,鐫誚規宜。是時水心初起,龍川已有盛名。龍川雖不樂,亦不怒,垂死猶托銘於水心曰:“銘或不信,吾當虛空間與子辨。”([宋]吳子良《林下偶談》)

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祖父
陳益
——
父親
陳次尹
——
妻子
何淑真(1144-1216)
義烏官塘人何恢次女。封宜人。生有五子二女。
長子
陳沆
——
次子
陳淪
——
三子
陳沃
——
四子
陳渙
嘉定庚辰榜進士,曾任都昌縣尹。
五子
陳涵
——
女兒
陳繆
嫁同里邑庠生朱潤。
陳繒
嫁同里邑庠生吳合。
孫子
陳棟
——
陳桂
——
陳林
陳渙之子。
陳梧
——
陳材
——
孫女
陳氏
嫁同邑人張湜。
陳氏
嫁太平人呂世傑。
陳氏
嫁東陽人蔡仲麟。
陳氏
嫁東陽人胡廷芝。
陳氏
嫁同邑人趙希賢。
陳氏
嫁縉雲人胡仲能。
表格參考資料

主要作品

陳亮在世時,其著作已廣為傳播,“學士爭誦惟恐後”。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在陳亮去世後十年,他的長子陳沆把父親的著作編為《龍川文集》四十卷,並請父親的好友葉適作序。嘉定七年(1214年),婺州郡守丘壽雋將陳沆編訂的四十卷本《龍川文集》刊刻行世。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龍川集》40卷,今不見傳本。到明朝時,因“世遷板毀,書亦散佚,間有存者,復為當道持去,而原本不概見矣”。明清各家著錄的陳亮集僅有30卷。1974年中華書局出版標點本《陳亮集》(上下冊)。1987年中華書局出版鄧廣銘點校《陳亮集》(增訂本)。
《直齋書錄解題》還著錄陳亮《外集》即詞集4卷,今亦不傳。現存陳亮詞作,有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明毛晉汲古閣本。清代《四庫全書》《續金華叢書》《四部備要》均用汲古閣本。《全宋詞》用毛刻本並據明鈔本校正,又加輯補。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夏承燾校箋、牟家寬注的《龍川詞校箋》。198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姜書閣箋注的《陳亮龍川詞箋注》。其主要作品如下:
主要作品
《賀新郎·同劉元實唐與正陪葉丞相飲》《南鄉子·謝永嘉諸友相餞》《念奴嬌·送戴少望參選》《水調歌頭·癸卯九月十五日壽朱元晦》《蝶戀花·甲辰壽元晦》《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洞仙歌·丁未壽朱元晦》《念奴嬌·至金陵》《念奴嬌·登多景樓》《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賀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

後世紀念

陳亮墓位於浙江省永康市橋下鎮橋下村東北馬鋪山臥龍崗。為土堆墓,墓碑上書“宋狀元龍川陳公之墓” 明萬曆壬寅年冬月重立”。墓對筆架山,左有黃陽傘山,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墓前原有石刻“書上中興,天主大地”八字,已毀。1985年,陳亮墓被公布為永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重修。

史料索引

宋史·卷四百三十六·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元一統志》
《永樂大典殘卷·卷三千一百五十六》
《繡川陳氏宗譜·卷三十八·龍川先生形狀》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