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延安地區戲劇的劇目、劇種、音樂、表演、演出習俗等。
作品目錄
封面
陝西省戲劇志·延安地區卷
陝西省戲劇志編纂委員會
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長春電影製片廠與秦腔演員在一起
1959年11月劉少奇副主席在北京與陝西省赴京匯報演員在一起
1959年朱德委員長在北京與陝西省赴京匯報演出團演員在一起
1959年周恩來總理接見陝西省赴京匯報演出團
馬文瑞題詞
趙伯平題詞
張庚題詞
江鋒題詞
牟玲生題詞
徐山林題詞
1992年8月陝西省戲劇志叢書編纂工作表彰大會
部分編委
表彰大會與會代表
子長劇團演出秦腔《任志珍》劇照
延安地區歌舞劇團演出歌劇《三十里舖》劇照
吳旗縣劇團演出秦腔《一頁慘死》劇照
1945年魯藝演出《白毛女》劇照
1943年王大化、李波表演的《兄妹開荒》劇照
延安秧歌隊在楊家嶺給黨中央拜年
延安歌舞團演出《兒童團》劇照
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演出秦腔《血淚仇》劇照
《赤衛軍》劇照
延安平劇院演出《三打祝家莊》劇照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師戰鬥劇社在南泥灣為駐軍演出
胡志明主席接見延安歌舞團演員
田存莊、劉娥表演的輕歌劇《上橫山》劇照
張文庭、馬建英表演的道情劇《劉栓回頭》劇照
馬慧景、閻志才演出《蘭花花》劇照
延安地區戲劇匯演大會
毛澤東、朱德為延安平劇研究院成立題詞(1942.10)
棗園秧歌隊
1983年習仲勛等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接見延川縣劇團演員
周總理接見延安歌舞團演員
王震接見延安歌舞團《蘭花花》編劇、作曲、導演
1942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同文藝工作者合影
毛主席給魯藝同志講話
毛主席和秧歌隊在一起
毛主席給延安平劇院的一封信
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橋兒溝天主教堂自1939年初至1945年9月一直是魯迅藝術學院的大禮堂
中央大禮堂內景
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大禮堂
洛川縣劇團演出秦腔《黃河浪》劇照
延安歌舞團演出道情劇《醜醜憨憨》劇照
延安歌舞團演出道情劇《醜醜憨憨》劇照
歌劇《從爺爺的辮子說起》劇照
《從爺爺的辮子說起》舞美設計
陝北道情劇旦角演員化裝頭飾
話劇小品《尿的悲喜劇》曹建林、曹京平演出
陝西省戲劇志編委會委員,1993年在延安初審本志樣稿後合影
本志主要編纂人員瀏陽河(中,主編)彭仰林(右,副主編)曹京平(左,副主編)
延安地區戲劇家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全體代表
1990年,行署專員賈治邦、副專員白瀨臣、文化局長楊福印接見代表地區赴省參加陝西省青年演員會演演員
總序
延安地區卷
《陝西省戲劇志·延安地區卷》編輯委員會
延安地區劇種表
延安地區劇種分布圖
迷胡劇
歌劇 歌舞劇
一頁慘史
一朵紅花
西北文藝工作團首次在延安演出《一朵紅花》劇照
一塊表
一頁鏵
一擔肥
十二把鐮刀
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演出迷胡劇《十二把鐮刀》
二女子游花園
延安歌舞劇院演出歌劇《人生》劇照
八個毛鴿蛋
山丹仙子
延川縣人民劇團演出《山丹仙子》劇照
三相親
延安地區歌舞劇團演出《三相親》劇照
三婿哭靈
宜川縣劇團演出《三婿器靈》劇照
上彩禮
延川縣人民劇團演出《上彩禮》羅慧蘭飾金貴媽 高芳芳飾改改
王二鬧紅火
延安歌舞劇團演出《王二鬧紅火》劉柏峰飾王二 劉金娥飾王二妻
王母奶猴
迷胡劇《王母奶猴》劇照
王二村長
陝北說書劇《王二村長》劇照
無敵民兵
西北文藝工作團演出歌劇《無敵民兵》
子長縣劇團演出《風水》劇照
牛永貴掛彩
太白槍聲
風流怨
甘泉縣蒲劇團演出蒲劇《風流怨》劇照
醜醜憨憨
毛紅跳牆
丹花
從爺爺的辮子說起
延安魯藝演出歌劇《白毛女》劇照
延安歌舞劇團演出大型歌劇《蘭花花》劇照
好紗織好布
加鋼
農村曲
魯迅藝術學院演出歌劇《農村曲》劇照
孫大伯的兒子
劉栓回頭
劉栓致富
延川劇團演出陝北道情《劉栓致富》劇照
劉栓扶貧
延川劇團演出陝北道情《劉栓扶貧》劇照
劉秀走南陽
爭貢獻
交豬
老戲迷審案
老日月
喜劇小品《老日月》劇照
子長縣劇團演出秦腔現代戲《任志貞》劇照
紅布條
同志、你走錯了路
孫喜旺外傳
吳旗縣劇團演出大型秦腔現代劇《連心橋》劇照
紡車轉
臣子恨
宜川蒲劇團演出蒲劇《臣子恨》劇照
李翠蓮大上吊
尿的悲喜劇
延安魯藝演出大型道情劇《周子山》劇照
延安魯藝演出新編京劇《松花江上》劇照
奔赴延安
延安歌舞劇團演出歌舞劇《奔赴延安》劇照
貨郎相親
送穿妝
奇冤圖
延水奔流
延安兒童團
延安歌舞劇團演出大型歌劇《延安兒童團》劇照
賣蛋
延安民眾劇團演出迷胡劇《賣蛋》劇照
帶血的淚
富縣劇團演出中型秦腔現代劇《帶血的淚》劇照
種香菜
吳旗縣業餘文藝宣傳隊演出迷胡劇《種香菜》劇照
追女婿
“美猴王”嫁女
洛川縣人民劇團演出秦腔現代劇《“美猴王”嫁女》劇照
難民曲
延長縣人民劇團演出迷胡劇《綠牡丹》劇照
桃花酒店
志丹縣劇團演出《桃花酒店》劇照
難壞了八品官
領袖和咱心相連
洛川人民劇團演出秦腔現代劇《黃河浪》劇照
梢林月
延安民眾劇團演出大型秦腔現代劇《奠基禮》劇照
酸棗崖
琴簪記
黃陵縣人民劇團演出秦腔劇《琴簪記》劇照
塞北黃昏
陝公文工團在延安演出話劇《糧食》劇照
瞎子開荒
“延安時期”延安各專業、業餘戲劇組織各劇種演出劇目一覽
一、1943-1944秧歌劇演出劇目一覽
二、各劇種演出劇目一覽
陝北道情音樂
唱腔音樂
曲牌與鑼鼓
大銅器鑼鼓點
樂隊與樂器
唱腔選例
秧歌劇音樂
唱腔音樂
樂隊與樂器
唱腔板式
秦腔語音
常用弦索曲牌與嗩吶曲牌
打擊樂名稱
樂隊與樂器
迷胡戲音樂
豫劇音樂
蒲劇音樂
角色行當體制與沿革
秧歌劇的表演
一、基礎動作
二、音樂、歌曲、唱詞
三、道白
劇目選例
二女子游花園
惠萬年唱道情
劉栓回頭
張文庭表演《劉栓回頭》
窮人恨·搶親
孫梅桂表演耶里含嫣
《窮人恨·悲怨》
王武直飾《赤衛軍》中李海清
殺狗
陸曉茸表演焦氏
馬惠景飾蘭花花
《訂婚》一場
穆聰飾三仙姑
李紅香飾柳氏
化妝頭飾
面部化裝
盔頭網巾
鞋靴
戲衣及衣箱管理
舞台陳設與布景
一、傳統戲的舞台陳設
二、現代戲的舞台陳設
邰放劇院
從爺爺的辮子說起
酸棗崖舞美設計
主要燈具
斗子燈
追燈
阻力節光器
邰放劇院
火彩效果
常用效果器
音響擴大
劇團、隊與院校
列寧劇團
毛澤東同志題寫的魯藝校名(1939年5月)
1938年魯藝開學時校徽
1940年魯藝二周年紀念章
1939年魯藝周年紀念章
劉少奇同志為魯藝成立30周年題詞(1939年5月)
李富春同志為魯藝成立周年題詞(1939年5月)
陳雲同志為魯藝成立周年題詞(1939年5月)
吳玉章院長向魯藝全體師生作時事報告
戰號劇團
青年劇團
平凡劇團
鋤頭劇團
西北戰地服務團出發到抗日前方演出情景
彭德懷同志為《窮人恨》一劇給民眾劇團的信(1948年3月14日)
魯藝實驗劇團
魯藝實驗劇團自己製作道具
抗大文工團
抗大演出隊出發為部隊演出
魯藝平劇團
延安少年劇團
部隊藝術學校
部隊藝術學校學員在排戲
陝甘寧邊區藝術幹部學校
聯政宣傳隊
魯藝工作團
延安西北兒童劇團
延安市民眾劇團
延安民眾劇團演員同楊興等同志合影
延安歌舞劇團
胡耀幫與延安歌舞劇團全體演職員合影
延長縣人民劇團
志丹縣人民劇團
志丹縣人民劇團演出《千古奇冤》後與縣領導合影
富縣秦腔團
黃龍縣劇團
吳旗縣人民劇團
吳旗縣人民劇團全體演職人員合影
洛川縣人民劇團
子長縣人民劇團
方傑等領導同志接見子長縣人民劇團演職人員
延川縣人民劇團
習仲勛、鄧立群等國家領導人在北京懷仁堂與延川縣劇團演職人員合影
安塞縣劇團
楊興、袁福堂等負責同志接見安塞劇團演員
甘泉縣劇團
黃龍戲曲學校
延安戲劇學校
協會、學會與研究機構
陝甘寧邊區民眾娛樂改進會
中華戲劇界抗敵協會邊區分會
大眾藝術研究社
中央黨校文藝工作研究室
延安戲劇家協會
延安道情學會
班社與業餘劇團
任大明班
吳旗縣李作模道情班
工余劇社
延川縣業餘劇團
延川縣農村劇團
延安業餘劇團
黃龍分區洛川幹校文藝訓練班
牛武鎮曲家灣豫劇戲班
李家渠業餘劇團
吳旗白豹鄉迷胡劇團
麻洞川業餘劇團
子長縣強家溝道情班
子長焦家河道情班
子長縣柏山寺道情班
子長縣磚窯昂道情班
羊泉八合村業餘劇團
演出場所
宜川縣昝山村戲樓
洛川縣東頭村戲樓
宜川縣高柏村戲樓
黃龍縣盤龍寺戲樓
宜川縣宋家村戲樓
洛川縣仁里府村戲樓
黃龍縣河北村戲樓
洛川縣下珊瑚村戲樓
宜川縣永寧村戲樓
洛川縣下蘭村戲樓
富縣八合村戲樓
洛川縣百益村戲樓
宜川縣桑柏村戲樓
洛川縣棗木村戲樓
延安臨鎮關勝廟戲樓
宜川縣卓家村戲樓
宜川縣梁子伸村戲樓
宜川縣坡頭村戲樓
宜川縣上河兌戲樓
宜川公城村戲樓
宜川縣景陽村戲樓
宜川縣程落村戲樓
宜川縣石台寺村戲樓
宜川縣驃村戲樓
宜川縣麻岔溝村竹林寺戲樓
宜川縣郭下村戲樓
洛川縣上蘭村戲樓
富縣督河村戲樓
宜川縣李家村戲樓
宜川縣西桑蘭村戲樓
洛川縣秦關村戲樓
洛川縣欽花村戲樓
黃龍縣寧家灣村戲樓
黃龍縣千手佛寺戲樓
富縣北教場戲樓
富縣東茹子村戲樓
洛川縣下操村戲樓
洛川縣統將村戲樓
洛川縣來橋村戲樓
志丹影劇院
黃陵影劇院
黃陵影劇院
延長油礦禮堂
延長油礦禮堂
宜川影劇院
子長縣影劇院
子長縣影劇院
甘泉縣影劇院
安塞縣影劇院
安塞縣影劇院
富縣影劇院
富縣影劇院
吳旗縣影劇院
吳旗縣影劇院
黃龍影劇院
延長影劇院
延川影劇院
甘谷驛油礦俱樂部
甘谷驛油礦俱樂部
演出習俗
寫戲
亮戲箱
還願戲
打台戲
打醮做道場
坐序
接送戲箱
贈券
寫頭
內部演出
反串和客串
節慶性演出
邀請戲
送演戲
破台戲
加官戲
拉神堂
秧歌舞畫像磚
秧歌舞傘頭畫像磚
腰鼓舞畫像磚
畫像磚——吹笙
畫像磚——腰彭舞
延安戲曲活動照片
延安文藝座談會全體人員合影照
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
毛主席為延安平劇院題詞
延安秦腔刊本
毛主席給楊紹萱、齊燕銘書信手稿
延安手制刊本
延安秧歌劇刊本
毛主席給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題詞
橋兒溝天主教堂
報刊專著
戲劇工作
解放日報文藝副刊
延安文學劇本專輯
高原諧謔曲
喜劇小品集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首次在《解放日報》發表(1943年1019日)
《民眾文藝》第六期
延安平劇研究成立特刊(1942年10月10日)
《魯藝校刊》(1939年3月)
《前線畫報》第十期
《文藝突擊》第1-4期
《文藝突擊》第1-2期
《大眾文藝》第一卷第一期
《大眾文藝》戲劇專號
《大眾文藝》第一卷第一期目錄
《大眾文藝》戲劇專號目錄
各地區出版的《講話》
各地區出版的《講話》
毛主席在戲院里
毛主席喜看丁玲演戲
“大魯藝”和“小魯藝”
毛主席給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贈款
毛澤東巧改劇名
安波與第一部《秦腔音樂》
袁靜與秦腔《劉巧兒》
“為天下窮人報仇!”
領袖一席話 古樹發新芽
金光閃閃的大字
把戲演給“媽媽”看
馬健翎提議改團名
炊事員刻苦學藝 火頭軍一舉成名
朱總司令盛讚秦腔
楊醉鄉扮演老婆婆 紅小鬼稱她“楊媽媽”
八路軍抗屬子校的秧歌課
陝甘寧邊區民眾劇團的“風、雲、雷、雨”四大金剛
扔上台的“禮物”
一雙彩鞋傳友情
義務教練
馬健翎鑽桌子提台詞 二流子轉變請編劇
毛主席請“三賢”
赴廟會演出趣遇
狂風夜裡的演出
用蠟燭、馬燈照明
諺語·口訣
大戲台對聯
戲曲舞台對聯橫額
木偶、皮影小舞台
練功、學習
演員·劇目
丁玲(1904-1986)
馬健翎(1907-1965)
馬可(1918-1976)
王大化(1919-1946)
孔厥(1914-1966)
白龍(1923-1979)
齊燕銘(1907-1978)
李卜(1890-1966)
李四德(1938-1968)
李伯釗(1911-1985)
任大明(1905-1979)
朱林逢(1887-1967)
張明亮(1926-1983)
余秀英(1935-1983)
張雙全(1936-1982)
周楊(1908-1989)
周加夫(1927-1982)
柯仲平(1902-1964)
陳波兒(1910-1951)
袁牧之(1909-1978)
歷年參加省級以上評獎演出獲獎名錄
中央宣傳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關於各抗日根據地文化人與文化人團體的指示
關於發展民眾藝術的決議
關於民眾文藝
陝西省延安專員公署文教局關於各地文藝作品創作情況的通知
陝西省文化局關於組織觀摩學習“烏蘭牧騎”及交流劇團工作經驗座談會的通知
延安地區革命委員會檔案、關於舉行全區專業文藝團體農業學大寨專題戲劇創作會演的通知
延安地區革命委員會檔案關於舉辦全區第二次民眾業餘文藝創作調演的通知
關於選拔參加陝西省青年演員現代小戲調演的通知
本志撰稿人名單
本志提供資料單位及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