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

阿拉伯貝都因人一般指本詞條
阿拉伯軍團,1921年由英國殖民當局創建的一支外約旦軍隊。它是英國控制外約旦及其周圍地區的武裝力量,受英國軍官指揮,士兵主要是招募來的阿拉伯遊牧部落──貝都因人。1921年由英國殖民當局創建的一支外約旦軍隊。它是英國控制外約旦及其周圍...
在這個地區居住的阿拉伯人,主要包括在伊拉克兩河領域的農耕居民,和阿拉伯半島沙漠裡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 (Bedouins) 。貝都因人以部落為單位散布於阿拉伯半島各地,部落之間衝突仇殺不斷,數百年來從來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1914 年,德...
遊牧的阿拉伯人又稱“貝都因人”(意為“荒原上的遊牧民”),靠飼養駱駝為生,仍然保留著部落制度。國家 阿拉伯國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有統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
稀有灌木拉克(raq,亦稱阿拉克〔araq〕),以“牙刷灌木”知名,其枝條被阿拉伯人依傳統用於刷牙。許多香草在整個沙漠到處生長,為貝都因人所熟知,他們將這些草用於食品調味和防腐、熏衣和洗髮。能產生馥郁的乳香和沒藥的灌木可見於阿曼...
遊牧的貝都因人把聖石等神靈的住所安放在駱駝背上,隨自己行動。這些神靈都有名字,只有在呼喚了它們的名字之後,它們才能作出反映。個人家中也有家神,在人們外出或歸來時,都要繞它轉圈。啟示Ⅱ 三女神被奉為“安拉”的女兒。在麥加...
白蘇斯戰爭,5世紀末至6世紀初,阿拉伯半島貝都因人部落間的一場“血親復仇”戰爭。5世紀下半葉,台格利卜族的族長殺傷了伯克爾族的一個名叫白蘇斯的老太婆的一隻母駱駝。伯克爾族人進行報復,致雙方互相襲擊,互相掠奪,延續40餘...
公元868年阿里·伊本·穆罕默德在巴林初露頭角,鼓動貧苦的阿拉伯人起來暴動,反對當地貴族。失敗後離開巴林至巴斯拉,在黑人中積極傳布其主張,號召武裝起義。黑人聞風回響,被壓迫的阿拉伯貝都因人也起而追隨,遂於869年宣布武裝起義。起義...
碰鼻子,是西亞和北非在沙漠中遊牧的阿拉伯人——貝都因人的一種問候方式,見面時相互碰額頭和鼻子,表示久別重逢的快樂。在紐西蘭毛利人中也流行這種禮儀,每當貴賓來訪時,除以隆重的傳統儀式迎接外,主人還要向客人施以碰鼻禮。這種...
公元7世紀以前, 阿拉伯的貝都因人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公元 7世紀,伊斯蘭教建立後,在穆罕默德的領導下,阿拉伯半島歸於統一,並迅速成為橫跨亞非歐三洲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即薩拉森帝國,中國史稱大食)。公元 8世紀中葉~10世紀...
1260年12月10日,蒙古軍6000人在歆姆斯(Homs)被埃及軍1400人和阿拉伯貝都因人一部擊敗,是為第一次歆姆斯戰役。此後埃及軍隊轉守為攻,多次入侵伊兒汗國盟友小亞美尼亞的領土。而伊兒汗國蒙古統治者則為來自河中的蒙古競爭者的屢次...
阿拉伯貝都因人依然生活在沙漠地帶過著遊牧生活。一戰期間和戰後,西亞各國民族資本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民族工業還十分微弱,主要是中小手工業企業。民族資產階級主要是商業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已經誕生,但力量薄弱。第一次世界大戰把西亞大部分...
穆罕默德統一阿拉伯半島 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其他因素,造成半島內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當時當地的主要居民是以遊牧為生的阿拉伯貝都因人,他們...
這裡世世代代居住的貝都因人(阿拉伯遊牧民),長久以來一直與當地的自然奇蹟和平共處,從而使行蹤不定的阿拉伯大羚羊有了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也就是拉姆保護區為何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混合遺產的原因所在。為加強對這一珍稀動物的保護力度...
由於對東羅馬帝國的連年征戰,依蘭沙赫爾對臣民的稅賦加重,同時加強了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在629年和642年,兩任皇帝遇刺,同時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貝都因人遊牧帝國軍隊的攻擊,帝國終於崩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