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早期宗教

阿拉伯早期宗教

伊斯蘭教興起前期,阿拉伯人的原始信仰有了新的發展。有些神靈已成為許多部落都崇拜的共同神,其中尤為著名的是阿拉伯三女神——被稱為“女主宰”的拉特、歐薩“大能者”、默那“命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伯早期宗教
  • 外文名:The Arab early religion
  • 性質:宗教
  • 類別: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Ⅰ,啟示Ⅱ,部落Ⅲ,其它Ⅳ,

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Ⅰ

興起前各部落的原始宗教。主要是自然崇拜和偶像崇拜。阿拉伯人認為石頭、樹木、泉水中,住著一些神靈,其中有些是助人的,有些是害人的。他們稱害人的神靈為精靈(Jinn,亦譯為“鎮尼”),精靈統治著人跡罕至的荒野,而神靈則主宰人跡常到的地方。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神靈,每年春秋都集合在固定地點舉行崇拜儀式。其儀式通常是圍繞著神靈的住所“別季爾”(一般是一塊石頭)舉行獻祭。舉行儀式的周圍區域是禁地。對神靈的崇拜方式包括圍繞神靈的住所轉圈(往往是裸體的),觸摸“別季爾”,殺牲以至殺人向神靈獻祭,把血塗到神靈的住所上。遊牧的貝都因人把聖石等神靈的住所安放在駱駝背上,隨自己行動。這些神靈都有名字,只有在呼喚了它們的名字之後,它們才能作出反映。個人家中也有家神,在人們外出或歸來時,都要繞它轉圈。

啟示Ⅱ

三女神被奉為“安拉”的女兒。在麥加人心中,安拉是克爾白的主神,安拉是造物主,是最高的養育者,是契約的守護神,客居人的保護者,是在特別危急時可以呼喚的唯一神靈。三女神被認為可以替人向安拉求情。當時,人們認為安拉的住所是克爾白。在阿拉伯語中,當時已經對“神靈的住所的石頭”(即別季爾)和“雕塑的偶像”有了區別。偶像是指克爾白神殿中的易卜拉欣像(反映了祖先崇拜)和月神胡白勒像。據說胡白勒的立像是用肉紅玉髓雕製成的,酷似真人,一度是克爾白的主神。像前設7種神簽,又稱“斷生死”之神。麥加在當時已經成為半島上的宗教中心,在三個朝覲月(1、11、12)中,半島各地的人都湧入麥加,到克爾白去舉行典禮,祭祀各自的神靈,在自己部落的聖石或偶像上宰殺祭牲,把血灑在聖石朝向克爾白的那一面上,肉塊供奉在聖石上,血塗在克爾白的牆上。克爾白中央還有一個灰坑,顯然可以做祭,鮮血遂被塗到人的唇上和身上,以示與神靈溝通。據說當時克爾白周圍有360尊“別季爾”或偶像。

部落Ⅲ

在阿拉伯人的部落宗教中,充斥各色巫士,但不存在真正的祭司職務和階層。卡欣(Kahin)的職能是發布神諭和預言,用神簽決疑,主持朝覲或求雨一類的迎神儀式。薩丁(Sadin)只是聖地的世襲監護人,他不主持獻祭,因為每人都有權宰殺自己的祭牲。阿伊夫('Aif或Qaif)從飛鳥和走獸的動向解釋預兆,裁決棘手的內部爭執和血統問題。
伊斯蘭教興起前,半島上出現了反對多神崇拜的哈尼夫運動。哈尼夫們主張禁慾主義的生活,提倡隱修,以求與神“合一”。他們發展了模糊的一神概念,穆罕默德曾受到哈尼夫運動的影響。

其它Ⅳ

伊斯蘭教前的阿拉伯半島上還存在一些外來的宗教,包括薩比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猶太教、基督教。薩比教膜拜星辰,主要在葉門、哈蘭和伊拉克。瑣羅亞斯德教盛行於巴林地區。猶太教徒主要集中於葉斯里布(即麥地那)、太馬、斐德克、海巴爾和瓦迪古拉等地,特別是葉門有一個強大的猶太教社團,希木葉爾國王優素福·艾斯阿爾(外號祖·努瓦斯)奉猶太教為國教。523年,他對納季蘭基督徒的迫害,招致了外族入侵,王朝滅亡。基督教於4世紀後傳人半島,主要是兩大教派——聶斯脫列派(景教)和雅各派(一性派)。半島北部的加薩尼王國和萊赫米王國先後歸信了,基督教。6世紀初,納季蘭成了基督教的主要據點,南部佐法爾、亞丁、阿曼都有教堂。在希賈茲,基督徒主要是小商、酒販、屠夫和奴隸,還有一些異端的隱修士。當伊斯蘭教興起後,一些原始宗教的遺蹟留到了伊斯蘭教中,而外來的宗教也對伊斯蘭教產生了一些影響。(郭承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