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是土木工程學科的二級學科,其核心內容為工程結構抗震、結構抗風工程、結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核心內容:工程結構抗震、結構抗風工程、
- 套用區域:全國中國小、國防(人防)工程
- 目的:開展抗震加固提高綜合防災建設
學科概況,研究方向,從業領域,相關學科,高校排名,
學科概況
白皮書指出,國家將用三年時間,在全國中國小開展抗震加固、提高綜合防災能力建設,使學校校舍達到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並符合對山體滑坡、岩崩、土石流、熱帶氣旋、火災等災害的防災避險安全要求。據記者了解,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指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是土木工程學科中的邊緣學科,(學科代碼為081405)對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作用。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和發展用以提高工程結構和工程系統抵禦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的科學理論、設計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未來災害可能造成的破壞,保證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保障災後經濟恢復和發展的能力,提高國家重大工程的防災能力。
本學科研究工作的重點是圍繞重要陸地交通幹線建設和運營階段出現的災害現象,以工程科學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研究常見災害的形成條件、成災模式、預測預報、防治工程最佳化以及防災管理的信息化技術等課題,提高交通幹線的抗災能力。本學科有一支由年輕的博士、教授為主組成的充滿朝氣的研究隊伍,由於具有邊緣學科的特點,研究隊伍組成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特色,研究領域偏重於前沿性、基礎性問題。
研究方向
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1)地下工程減災防災,利用工程學的方法研究解決和防治自然災害、人為災害、施工災害的破壞效應,開展地下結構減震、隔震理論與方法,地下工程火災特徵及損傷評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災害的防禦技術,動態可靠度與耐久性設計理論,高應力場與高溫度場耦合分析等理論研究。本方向近幾年來,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4項,特等獎1項,其中“南昆線”高烈度地震區隧道抗震加固與計算方法研究,將長大隧道抗震設計理論與方法提高到國內領先水平。“廣大線”九度地震區隧道洞口段隔震研究,為世界首例,其研究成果已套用到工程中。長大隧道火災分析與評估加固技術、瓦斯隧道封閉結構形式及降壓措施研究、電力牽引瓦斯隧道運營通風設計研究等,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結構物剩餘壽命評估方法的研究”中,首次在地下工程結構物變異程度的分級及其評定中引入健全度的概念並與結構動態可靠度相聯繫,研究工作處於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長大隧道岩爆、大變形機理研究成果,在秦嶺隧道(鐵)、夾竹箐隧道(鐵)、二郎山隧道(公)、華鎣山隧道(公)、太平驛輸水導洞、錦屏電站18km導洞等工程中的套用,使這些工程的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主要研究人員有:高波、何川、漆泰岳等教授。
(2)線路系統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該方向的研究內容以高山峽谷區重力作用為主的滑坡、崩塌、土石流等山地災害的鐵路、公路工程防治技術為主線,同時覆蓋了特殊岩土地質條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處理技術、輪軌和車路系統本身的運行安全技術以及工務安全管理保障系統等領域。土石流及其災害防治工程領域是本方向的一個亮點,有關土石流預測預報及信息開發系統研究居於國際先進水平。一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5項,鐵道部及其它省部級項目十餘項。獲省部級二等獎兩項。尤其是通過成昆、寶成、南昆等鐵路幹線和川藏公路、西攀高速等公路幹線災害防治的生產科研實踐,在鐵路、公路工程災害防治技術與研究領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主要研究人員有:姚令侃、胡卸文、程謙恭等教授。
(3)岩土工程災害預測和防治,利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進行岩土工程學、地學、環境學、災害學等多學科交叉解決岩土工程災害理論研究中的前沿問題和岩土工程災害防治中的重大難點問題,著重進行岩土工程環境地質評價及地質災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環境效應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環境地質問題風險分析與防災決策可靠性研究,滲流場、應力場、溫度場耦合分析及其在工程災害防治中的套用等。 本項目方向是一個新興的方向。本方向主持和負責了國家科研項目3項,省、部重點和普通科研項目11項,對外合作科研項目1項。出版了專著5部,在國內外發表了論文80餘篇。其中一些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整體研究水平處於國內領先,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獲兩項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本方向正以中青年博士和博士後為主體,以對外合作科研項目為契機,不斷提高研究的學術水平。主要研究人員有:楊立中、黃濤、鄭黎明等教授。
(4)大型結構物抗風與抗震,針對工程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大型結構物抗風、抗震的關鍵技術問題,利用現代科學理論與實驗技術,研究造成風害和震害的機理,尋求大型結構物抗風、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著重進行大型結構物風致回響與地震反應的預測及評估、大型結構物環境振動抑制技術、大型結構物抗風抗震設計等理論及套用研究。 橋樑風工程作為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內容,已有10年研究工作積累。我校作為國內公認的橋樑風工程的權威研究學位,迄今共主持省部級項目6項,國家重點工程委託研究項目近20項,其中除大跨撟梁之外,還包括三峽工程升船機、首都機場新航站大樓等大型結構的風工程研究,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風工程套用基礎研究方面,我校在結構風振理論,鈍體非定常氣力辨識,大氣邊界層模擬等方面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在大型結構物抗震方面,本方向已主持完成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主要研究人員有:廖海黎、鄭史雄、任寶良等教授。
從業領域
本專業學位獲得者可從事土木工程領域尤其是鐵路、公路、機場、國防(人防)等部門的技術開發、勘測設計、尤其是特殊工程設計和運營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
相關學科
高校排名
1同濟大學A+
2哈爾濱工業大學A+
3解放軍理工大學A+
4湖南大學A+
5東南大學A
6重慶大學A
7大連理工大學A
8天津大學A
9中南大學A
10北京工業大學A
11廣州大學A
12武漢大學A
13北京理工大學A
14長安大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