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第一位語文教材教法碩士研究生導師。
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學語文
教育研究成果最為豐碩、最具批判精神和科學態度的語文教育家,是我國現代語文教育研究的開拓者。所著《
中學國文教學法》是中學語文教學法研究的開山之作,是三十年代語文教育理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該書首創了"先總論後分論"的教材編寫方法,堪稱這一時期語文教育論著之最,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意義。
中文名:阮真 | |
別名:阮法賢,字樂真 | |
國籍:中國 | |
| |
| 主要成就:首創了"先總論後分論"的教材編寫方法等 |
人物介紹
阮真又名阮樂真,生於1896年9月10日。中國第一位語文教學法碩士研究生導師,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其人半文半理,在學術史上以不信權威、唯真理著名。
二十世紀初,阮真懷揣著教育救國的夢想,由一位愛國熱血青年投身教育,師從
陶行知先生,受的是兩級師範的文科教育。“
五四運動”爆發,他在
南京創刊《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並擔任主編,及時報導全國學生反帝愛國運動的情況,批判舊思想,介紹新思潮,同年成為“
少年中國”學會首批骨幹。自二十年代後期起,在廈門
集美學校(現
集美大學、
集美中學前身)師範國文系任教。1928年,應
廣西教育廳之邀,擔任《
教育叢刊》的編輯工作。1929年,時年三十三歲的阮真被
廣州中山大學聘為教授,擔任語文教材教法碩士研究生導師,確立了用科學主義改造語文教育的理念。離開廣州以後,曾先後在上海
暨南大學、西大、
無錫國專、
無錫高等師範學校等校任教。30年代末期在湖南省
漣源蘭田鎮與多位名師創辦
國立師範學院。解放初期,時任國文專科系主任的阮真,參與了
湖南大學和國師的合併工作,被聘為湖大學術研究員。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阮真到新成立的湖南師範學院工作。1967年隨子隱居於湖南省
黔陽縣岩壠鄉乾溪坪村(今
洪江市)直至1972年12月25日病逝。
阮真曾經在他的《
中學國文教學法》中自信地說:自
五四運動以來,研究中學國文教學,論者輩起,然而,“其為全部研究之企圖者,惟
王森然與作者二人而已”。阮真先生的語文
教育研究始終沿著科學主義的路徑,調查分析,用中國人的智慧解決中國的語文教育問題,這種研究立足於實踐,故而對中國的語文教育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
阮真曾抱著“為全部研究之企圖”對國文教學作過“單位之研究”,畢生投身於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幾乎涉及語文教育的每一個領域。其為語文講授定下了很多切實可行的“規矩”,使得語文講授“有法可依”,單單這一點,就足以顯示“阮氏的貢獻在歷史上的超越性”(
顧黃初語)。
參考文獻:
李杏保,
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188.
主要事跡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隨著運動的發展,6月23日,由阮真主編的《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創刊,發行所設在門帘橋省教育分會事務所內。
張聞天,
沈澤民(
茅盾之弟)為編輯科科員,是該報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該刊及時報導南京、江蘇及全國學生反帝愛國運動的情況;圍繞如何“改良社會”這一中心問題,抨擊日本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政府,批判舊制度、舊道德、舊思想、舊習慣,宣傳革命民主主義思想,並介紹各種新思潮(該刊連續出版了70號,至9月11日停刊)。阮真在該刊最後一期的《編輯科經過報告》中這樣寫道:“……真(阮真)於發表來稿,重思想不重文字,尤以改良社會及改良教育為救國初步之方針,此本刊之微意也。”
來源:《述小事,懷大哲 -- 東美先生逝世卅周年紀念》
用科學主義改造語文教育的學者。中國的語文教育是一門具有悠久傳統的學科,這門學科注重經驗、注重個人感性認識。千百年來語文教育學科發展緩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學性。阮真作為一名學者,他在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接受了
陶行知等教育家的科學主義教育,1929年他在
廣州中山大學受到了教育家
莊澤宣的影響,確立了用科學主義改造語文教育的理念。當時的
中山大學採用導師制,每一位教授都要指導幾位本科生。阮真先生帶領本科生深入廣州的中國小進行調查,撰寫了《
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中學國文校外閱讀研究》《中學作文題目研究》《中學國文各學程教學研究》。1936年他出版了《中學讀文教學研究》。1936年,阮真在無錫師範學校任教,受著名學者
東南大學教育系主任
汪懋祖(著名的
阮汪之爭)及陸步青的邀請,阮真撰寫了《
中學國文教學法》,這部書成為語文
教育研究的一座豐碑。阮真先生深入中國小的課堂,調查訪談獲得了真實的資料,因此他的著作注重用事實說話,這給重視思辨的語文教育帶來了一股清風。
把畢生獻給語文事業的教育家。阮真把一生獻給了語文教育事業。1921年前後,阮真作為一位年輕學者受
陳嘉庚先生邀請到
廈門集美學校任教。當時陳嘉庚先生聘請的教師均為國內一流的學者,如
蔡元培、
魯迅等。初出茅廬阮真先生能躋身這個行列,足見其學術地位。1928年,阮真先生應
廣西教育廳的邀請,編修《教育論叢》。同年阮真發表了《廣西中等學校國文教學應注意的一個問題》一文,指出廣西國文教學低下的問題。同年
廣西教育廳出版了阮真的《中學國文教學問題》和《中學讀文教學研究》兩本書。1929年,阮真教授中山大學;1936年,阮真教授無錫師範學校。抗戰爆發,阮真來到了湖南教授藍田國立師範學院,成為與
錢基博、
吳世昌並列的大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錢基博等學者離開了湖南,阮真先生則留在了湖南。在特殊的年代,阮真先生選擇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他與普通勞動人民為朋友,把自己的智慧貢獻給了
懷化,貢獻給了語文教育事業。
對新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我國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提出了“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為後世語文教育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強調:“一件事,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對事說是做。”因此,“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這就是所謂“教學做合一”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學”合一的思想,是這一新思想的先聲。①毫無疑問,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教學觀。對“教”、“學”相長思想的進一步繼承與發展的語文教育家當首推阮真先生,他在借鑑前人優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憑藉科學的態度,以獨特的視角精心撰寫了《
中學國文教學法》一書。筆者在讀了他的這本書之後,發現他在批判國文教學上某些理論、主張或措施時,總是以“教學做合一”的原則作為衡量的尺度,凡合於這一原則的,他肯定;違反這一原則的,他否定。他在制定初、高中教學進程標準時明確指出:“國中以不讀古文為原則,高中以不讀經書、子書為原則,尤其不用讀辭賦駢儷,目的在使‘教學做’發生切實的功效,以提高程度。”②可見,他非常重視“教”與“學”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並把它們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予以闡述。
歷經了教與學的分離到結合,經由
陶行知、阮真等諸位先生理論上的倡導,新思想逐漸被學者和教育家們認可,並在實踐中得以踐行。
摘自扈本英《“教”“學”相長》
培訓地方教育師資。輔導地方教育工作是國師社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比如,1945年9月,
漵浦縣
李濟民縣長乘國師在漵浦的難得機會,請國師協助舉辦
國民教育師資進修講習會,時間在1946年1、2月份,分兩期進行,每期半月,講習地點在縣民教館新建的
中山紀念堂,第一期學員為各鄉、鎮中心學校校長與教師計135人,第二期為鄉、鎮公所的文化股長與國民學校的教師,共149人。講習會的教師全部由國師教授擔任,主要有
孟憲承、
李劍農、
王越、
皮名舉、朱有瓛、
朱有光、王碩如、
陳奎生、
儲安平、阮真等人。
主要著作
《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
《論詩歌教學》廣西教育旬刊第一卷第七期
《廣西中等學校國文教學應注意的一個問題》1928年《教育論叢》
《中學國文教學之問題》1928年
廣西教育廳編譯處出版
《中學讀文教學研究》1928.11年
廣西教育廳編譯處出版
《幾種現行國中國文教科書的分析研究》1929年
嶺南學報1929.12年第一卷第一期
《國中國文教材研究》1929年《
教育研究》第14、16兩期所載
《
中學作文教學研究》1929.7年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叢書- -中學用-民智書局出版
《中山大學預科入學國文試卷研究》1929.7年
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叢書- -中學用-民智書局出版
《廣西中等四年生作文程度研究》1929.12年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第十二期
《中學國文選科教學研究》
《中學國文教材研究》
《中學作文題目研究》1930年中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叢書之十- -中學用-民智書局出版
《中學國文各學程教學研究》1930.1年民智書局出版
《中國國文課程之商榷》1930.5年
嶺南學報第一卷第二期
《國中國文教材程度的比較研究》1930.5年
嶺南學報第一卷第二期
《近五年來中學作文題目之統計》1930.6年
嶺南學報年第一卷第三期
《一個改良中學國文教科書的意見》1931年
《國文科考試之目的及方法》(載《
中華教育界》第20卷第5期)1932年
《與無錫師範學生談國文教學》(載《
中華教育界》第21卷第6期)1934年
《時代思潮與中學國文教學》(載《
中華教育界》第22卷第1期)1934年
《對於中學、師範國文課程標準之意見》(載《
中華教育界》第23卷第3期)1934年
《中學國文教學研究論文提要》
《中學國文科的師資訓練》.
教育雜誌(第25卷第1號,師資訓練專號),1935年
《中學讀文教學研究》改著於1936.7年
中華書局出版
《評兩宋詞》1936.6年《國專月刊》三卷五期。
《中學國文教學問題及研究法》
《尼采的超人哲學》——錫師紀念周講稿 1937.1
《九思堂記》1942年
《如何教今日大學之基本國文》1942年
《中學國文教學研究》
《記我第二故鄉-湖南》由
謝扶雅於1980年發表在《台北中外雜誌》。
……
大事年表
1896年一歲
9月10 日(農曆八月初四)阮真出生在浙江
紹興縣東關區沽匯鄉二村九組(應為現紹興
上虞市東關鎮)的一個貧苦家庭,小名法賢。
巧合之一:阮真與
葉挺將軍是同一天出生。
巧合之二:現在的教師節9月10 日正是阮真的生日,中國的教師節最初是由教育家
邰爽秋1931年發起建立的,而邰爽秋是阮真同校學弟又同是
少年中國的首批骨幹成員並留有合影,1928年邰爽秋和阮真又一起到
廣西教育廳工作。
其弟阮法道和妹阮璞真相繼出生。
1904年八歲
在當地一家南雜店的賬房先生那裡讀私塾。阮真自述:“八歲至十歲讀四書,十一十二讀左傳,十三十四讀禮記,在
書塾七年,不曾讀完五經”。(見阮真著《
中學國文校外閱讀研究》)
1910年十四歲
就讀當地洋學堂。
1911年十五歲
九月就讀紹興山會初級師範學堂(今
紹興文理學院)。那時的師範因為不要學費和生活費,只要畢業後服務社會五年,教五年國小就可。
當時正是
魯迅先生出任山會師範學堂監督(校長),後阮真之妹阮璞真逃婚曾躲到魯迅在北京的家中,在魯迅的幫助下其妹考上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其間魯迅給阮真寄信,信中大罵阮真自身是新青年,卻贊成妹妹的封建包辦婚姻。
1915年十九歲
與同學
孫福熙等到五師附小教書,在教書的同時仍刻苦自學,專心到一次校工把他的工資20元大洋放在他的書桌上他都不知道,感動得校長說:讓你在這裡教五年國小太埋沒你了。因此,就同意只教了一年國小的阮真去報考深造。
1916年二十歲
1919年二十三歲
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南京學生迅速聲援北京。6月23日,阮真與
張聞天、
沈澤民等創辦《南京學生會聯合日報》,阮真任主編,宣傳新思想、新文化。
秋,南高師國文部改為文史地部,理化部改為數理化部。
1920年二十四歲
一月,又合併二部建立文理科,下設國文、英文、哲學、歷史、地學、數學、物理和化學等系。
七月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畢業。
畢業後到各地中學教書。
與陳氏結婚。
陸續在各報刊發表文章,提出對語文教學的新看法和新觀點,引起教育界、學術界的關注。
12月16日在南高師成立了東南大學籌備處。
1921年二十五歲
大兒阮歐文出生。
1922年 二十六歲
女兒阮明玉出生。
九月回到國立東南大學專修教育科。
1923年 二十七歲
一月小女出生。
三月因妻子陳氏思想新潮、愛好交際跳舞使剛出生女兒早夭致阮真大怒而離婚。此事鬧得文學界沸沸揚揚,
周作人等人為此專門撰文發表不同看法。
阮真作《答周作人先生》。
七月在國立東南大學進修結束。
到浙江(台州)省立第六師範學校(第六中學師範部)任國文教員。
1924年 二十八歲
1925年二十九歲
1926年三十歲
夏,負責廈門集美學校招生閱卷。
1928年三十二歲
十月,在南寧負責
廣西教育廳評閱教育行政人員養成所的入學國文試卷。
十二月,到梧州做
廣西大學預科入學國文試卷調查研究。
1929年 三十三歲
一月,應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所長莊文宣邀請擔任教育研究所教授。
一月未,在廣州開始考査
中山大學十七年度的預科入學國文試卷。
擔任幾位碩士研究生的語文導師,潛心研究中學國文教育,確立了用科學主義改造語文教育的理念,成為我國第一位語文教材教法碩士研究生導師。
出版多部著作。
1932年三十六歲
1934年三十八歲
經人介紹認識了在上海工作的羅素蘭(又名羅秉清,湖南省
芷江縣岩橋鄉瓦蓋橋〈現慶灣煤礦〉人)並結婚。
到西大講學。
1935年三十九歲
1936年四十歲
農曆6月13日 小兒阮昌仁出生。
阮真在1929年前後,分別對中學讀文教學、中學作文教學、中學國文各學程教學、中學國文校外閱讀以及讀文教學的目的、讀文教學的教材、作文教學的題目等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分別出版了專門論著、發表了專題論文。阮真認為,這些研究成果,只是自己撰寫《
中學國文教學法》一書的準備;阮真曾廣泛閱讀前人的研究論文,寫下閱讀筆記十六餘萬言,並編成《中學國文教學研究論文提要》一書交付出版社(此書最終未能出版),足見其蒐集資料之豐。又參考了1917年美國全國英文聯合委員會的報告,然後擬訂出自己認為切合國文教學實際的教學目的。
1937年四十一歲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一日無錫高等師範遭日機轟炸,被迫停課,二十五日,錫城淪陷。
作為最後一批撤離的教師,阮真在江蘇高淳與年僅十五歲的女兒失散。
國破家毀、親人離散,給了阮真極大的痛苦。從此性情張揚狂放的阮真,在學術界沉寂下來,慢慢消失在公眾的視線。
1938年四十二歲
八月到藍田國立師範學院任國文系教授。並在國師附中講授國文教學,以此作為國文教材教法研究的實際教材。
1942年四十六歲
著《九思堂記》。
1944年四十八歲
協助漵浦縣教育科籌辦國民教育師資進修講習會,講課內容主要是國民教育性質、作用及其重要性,國民教育師資的地位,進修及個人前途等問題,社會人士爭先恐後前來聽課,甚至附近的
辰溪、
黔陽、
沅陵等縣亦有人來此旁聽。
1945年四十九歲
同鄉
錢基博教授找到阮真,說:我在蘭田鎮漣水河邊修了一棟房子(後改造成了漣源縣政府),賣給你,你妻子是湖南芷江人,你也把湖南當成第二故鄉,是不準備回江浙的,錢先生說復員後他準備回上海(1946年錢基博來到武漢,在私立
華中大學任教)。在漵浦阮真就買下了錢教授的房子。結果國師回遷不回
漣源,而是來到衡山南嶽。阮真要妻子和兒子先去
漣源,料理一下該房屋的有關事情,雖然房子有個山東老魯看管,但其妻到了蘭田鎮,仍然住到李園,這裡當時還有很多國師的職工在打理國師的產業。
1946年五十歲
國師回遷南嶽,院址就用了原來的克強學院舊址。校址在半山腰上,距南嶽鎮有幾公里,生活極為不便。很多教師就住在山腳下靠近集鎮。阮真家住在原偽省長
趙恆惕的一棟有院落的房子。隔馬路就是大軍閥
何健的榮園。
女兒阮明玉由其弟阮法道幾經周折在江蘇高淳找到。
1947年五十一歲
大兒阮歐文去台灣成功中學教書並改名阮昌華。
1949年五十三歲
12月,時任國師國文專科系主任的阮真被任命為接管委員,接管
湖南大學和
國立師範學院的合併工作。合併後,被聘為湖大中文系學術研究員。
1950年 五十四歲
給曾經在藍田國師讀書的學生寫信,並附早年寫的《記我第二故鄉-湖南》。
直到1980年
謝扶雅到台灣訪問,見到該信後將《記我第二故鄉-湖南》發表在《台北中外雜誌》
1953年五十七歲
與大兒阮歐文(阮昌華)失去聯繫。
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八月成立湖南師範學院,阮真被聘為湖南師範學院(現
湖南師範大學)研究員,從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
1959年六十三歲
因身體原因退休。
1967年 七十一歲
妻子亡故後隨子阮昌仁來到湖南省
黔陽縣(今
洪江市)岩壠鄉乾溪坪過著隱居生活。
1972年七十六歲
12月25日去世,在湖南省黔陽縣(今洪江市)岩壠鄉乾溪坪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渡過了生命的最後近六年時光,與妻子羅素蘭合葬在那裡。
正應驗阮真晚年曾說的那句話:“我由農村走出來半個世紀,最後又回到了農村”。
阮真墓志銘
人物評價
阮真先生在1930年對作文命題的思考,真是值得鑑賞:“替學生擬題,是要有計畫的,所以不能毫不思索地隨意寫一個;替學生擬題,是要斟酌時地環境和學生程度的,所以決不能抄襲模仿;替學生擬題,是要根據學生的學識經驗與生活需要的,所以決不能根據教師的學識經驗。那么作文的擬題,確是很困難的問題了。”
阮真是三十年代中學語文
教育研究最傑出的開拓者,他在作文教學的研究上尤為突出,他強調作文教學要崇實致用,倡導重視套用文教學並根據不同社會需要把套用文分為:普通、公牘、職業三類。他在作文擬題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作文題目,應給學生的良好刺激,引起他們作文的動機和興趣,他提示了5種可利用的機會:1、利用學生實際需要事項;2、利用讀物;3、利用定期刊物;4、利用校內服務事項;5、利用社會服務事項。這對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是十分有利的,並且他還說:“有實際生活需要的機會,我們要利用,沒有實際生活需要的機會,我們也要假設環境,造成機會,去做問題設計。”⑥這就為我們指明了我們在教學中如何為學生提供“發表”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讀者意識”,是具有相當實際意義的。
在三十年代的語文教學法研究成果中,最有代表性的則是阮真的《
中學國文教學法》。阮真是我國語文教育專業中最早的研究生導師之一,對語言文學和教育科學都有很高深的造詣。他多年承擔中學、大學的國文和國文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中學國文教學法》一書,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精心寫成的,其主要特點是:基礎紮實,論述全面;理論性強,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適合教學。
中國現代第一位語文教育學碩士導師阮真先生,感嘆“今日中學國文教學之效率幾等於零”,並構建了以檢測語言與思想發展程度為核心的“國文科考試”體系。他認為,讀文考試目的“不徒令其日知所無,月無忘所能;且須令其閱讀速率之增高,理解能力之進步也”;作文考試目的“一面須察其內容之思想與事實之材料;一面當察其所以發表思想與運用材料之能力”。而考試方法則分別針對國文基本能力、讀文和作文三方面予以設計。阮先生最早從巨觀上把握時代思潮與國文教學的發展關係,指出劇變的時代思潮對國文教學的影響力遠甚於其他學科,特別是西學為用、提倡白話的時代思潮對國文教師及其教學是一種直接推動。
1936年《
中學國文教學法》由正中書局作為"時代教育叢書"之一出版。這是五四以來全方位地研究中學國文教學問題的力作。全書由分析到綜合,重視運用科學的比較分析方法,體現了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以下摘自《名家作文教學思想》:
4.1用“看書”代替“講讀”。
要增加閱讀量。閱讀要做到由博而專。只用討論,不用講解。
4.2沒有趣味所以沒有成效。
選文的兩個標準,一為文質兼美之美文;二(學生)可解易懂完整之書(讀《史記·四公子列傳》,不讀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讀《史記·項羽本紀》,不讀蘇軾的《范增論》)。拒絕遊戲之作。不用講解。
寫作也是這樣,可以採取自出題目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
4.3能作文為第一標準。
讀書須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強調手到的重要。胡適認為,發表是吸收的利器。勤筆,助我之思也。
(朱熹有言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即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胡適先生提出讀書四到,並且把手到提到最重要的地位。此說耐人尋味。)
4.4活語言和活的教授法。
胡適先生提出,學用一途。採用演說、辨論的方式,分組合作進行,辯論先立論,再求駁論。
5.1寫作法則沒有而有用。
作文法有三個層次,其一,基礎理論;其二,套用理論;其三,套用技術。夏丏尊先生反對空言技法。他認為,應該以寫作行為為經,以寫作技術知識為緯,來作探究。他認為,形式法易,內容法難。文章的法則,應該講究文質相融,於無法中求法。
5.2為文不要忘記有讀者。
為文要講究讀者,文章的性質要與寫作的動機適當,作前六問,誰、哪裡、是什麼、為什麼、怎么辦等等。
5.3從試作小品入手。
作文即生活。作者應該從不留心,到留心,再到無須留心。
5.4學國文應著眼文字形式。
作文要講究詞句的表達法。要求通求達。但是,不應該從模仿入手。表達之道即為思想之道。
三、阮真
阮真又名樂真。他在學術史上以不信權威、唯真理著名。其人半文半理,負笈東南大學,講道中山大學。
6.1批判、獨立的理論品格。
非常著名的有阮汪(汪典存)之爭、文言文與語體文之爭、多讀多寫辯、課外練文辯。其課內有教而無學,課外有學而無教的思想很有針對性。
6.2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
其蒐集、統計、分析和整理的研究方法很到位。
6.3崇實、致用的教育思想。
順而上,逆而上。順而上為教而研,逆而上為科研。
注重套用文。三種。普通套用文、公牘套用文和職業套用文。
設計作文批分表。初高中各六個方面。
擬題。擬而引趣。假設環境,造成機會,做問題設計。
作文的五種利用機會。(實需、讀本、刊物、校內服務和社會服務)
7.1思想和文學修養並重。
代聖賢立言文章乃普遍的失語症。作文要求真誠、深入和大膽。講究作文與做人合一,文道合一。先生於具體技巧多有傳授。
7.2從讀中作比較鑑別。
模仿乃試誤。反對讀文選。倡導古今中外法。注重大家作品,成品與半成品的比較。
7.3先寫能寫,再圖變革。
反對硬寫。嚴篩選、力開掘。
7.4文章要使人愛看。
倡導白描。反對朦朧晦澀。語言表達取做與不做之間。
8.1寫和說到底是兩回事。
寫特別注重語言的邏輯性、書面程式和個人習慣。
寫作是兩種能力的過渡。從朗讀、誦讀中悟語言。宣讀得文脈。
8.2創作與寫作性質不同。
廣義散文到求通求穩。作文有兩個注重,一文字,二思維。
8.3寫作要有切近目標。
切用,重實用、重時文。
8.4寫作要有假想讀者。
重視書信法。書信如面談。
文藝論壇巨子。
9.1寫作學習的程式。
四範疇論。萬事萬物不外情理事態。作文不外為言情、說理、敘事、繪態。作文程式應該由實而虛,從敘事、繪態到言情、說理。四個境界說《精進的程式》。文章四境界,一疵境、二穩境、三醇境、四化境。疵境有瑕疵,穩境雖然沒有瑕疵,但是失之平庸。化境難教。
法有抽象法和具體法。抽象法為,文法、邏輯和義法。具體法為命意、用字、造句和布局。
9.2養成純正的趣味。
趣味有三個因素——資稟性情、身世經歷、傳統習尚。從讀一流作品入手,尋思、尋言。
作者與讀者需要,一不得已宣洩之思想感情;二以極深心秘蘊交付讀者。所以於讀者有極深之同情。
寫作三修養。一人品,二學識經驗,三文學本身之修養。
契訶夫指出,人有三個頭腦。一來自自然,二書本,三生活。
朱先生認為,人如果要有成就,1、必須要有大修養、大德、真性情、大胸襟;2人生世相、豐富而正確的蓄積(讀書和察世);3、認識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
本行之內的功夫——從人情世故和物態事理中學習,講究本色當行。玩味生活、探索自我。
本行之外的功夫——須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學養。
9.3克服心理懶惰、疏于思考和苟且敷衍的習慣。
養成一種嚴肅認真之態度。不苟且、不馬虎。語不驚人死不休。
深思有
三益。一拔絲抽繭、鞭辟入裡;二潛意識一旦貫通,則如渙然冰釋。三難關可以因之打通,思路更見不凡。
苦思意味創造。一手腕趨嫻熟,舉重若輕。二高屋建瓴、輕車熟路。三馭難如易。
尋言應該突破套板反應。唯陳言之務去。追求陌生化、新鮮化。求得真創造。
9.4寫作外下工夫(功夫),三種修養、基礎寬厚、金字塔式。
門外談文。視野宜寬。
10.1作文與做人——求誠。
其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是求誠和應需。求誠參見3.2和4.2。
外求——物為主,真切把握;
內求——心為主,嚴格自律。
生活充實——指精神生活能力強,能夠自立、自強。
充實精神生活兩條道路。一訓練思想,二培養感情,為立誠創造條件,這樣有蓄積可以傾吐。此為正真之寫作教學。
10.2應試與應需。
以應需為最要緊。
文德教育之誤區。作文與做人應該區分之。不可以片面強求思想性,片面追求文章之立意高。為應需不為應試。
10.3授知與親知。
知與行。知行並重。重視技能。
10.4。寫作與閱讀。
但是葉論認為“閱讀為寫作之基礎”,此為經驗主義的寫作教學觀,失衡的讀寫觀。
10.5基礎與源頭。
潘新和提出讀寫並行觀。讀——目的是鑑賞求知;寫——表情達意。讀始於言,寫始於物。讀面對的是精神產品;寫面對雜亂無章的素材和朦朧不清的思緒。內部話語轉變為外部話語。吸收不決定傾吐。
10.6臨摹與創造。
臨摹培養模仿力,求像(過像則死),重借鑑。創造培養創造力,求真,重超越。
如何使得學習寫作者處於主動地位?
10.7求通與求好。
通與好講究誠實與精密。
將線表珠。連貫、圓融、調順。思想、語言和文字其實是一樣的,三位一體的。
摘自《名家作文教學思想》
“其十數年來試圖以科學方法來研究中學國文教學問題的精神,正是植根於這樣的一種無限關切國家千千萬萬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思想基礎之上,因而是十分可貴的。”
同名人物
阮真Nguyen Chon (1926-)
1926年生,河山平省人,京族。抗法戰爭初期入伍,不久加入
印度支那共產黨(今越南共產黨),抗法戰爭時期曾任排長、連長等職。抗美戰爭時期任步兵團副團長。1968年晉升為中校軍銜,任團長。1974年晉升為大校、任步兵711師師長。1975年任步兵2師師長。1978年升任第2軍副軍長。1980年晉升為少將。1981年任第2軍軍長。1982年3月越黨“五大”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84年12月晉升為中將。1985年曾一度調
邊防部隊任職。1985年9月升任第5軍區司令兼黨委書記。1986年12月越黨“六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87年6月當選為越南第八屆國會代表。1988年晉升為上將。1991年6月越黨“七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94-199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1970年獲“越南人民武裝力量英雄”稱號。曾獲二級軍功勳章、二級抗戰勳章、二級戰勝勳章、一、二、三級光榮戰士勳章、決勝軍旗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