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2017—2020年)的意見

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2017—2020年)的意見》,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後一個時期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2017—2020年)的意見
  • 發行部門教育部、財政部
內容解讀,意見解讀,

內容解讀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2017—2020年)的意見》。《意見》提出,重點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國家亟需特需專業及技術技能積累等方面專業,支持職業院校設立一批兼職教師特聘崗位,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到學校任教,兼職教師每人每學期任教時間不少於80學時。
《意見》提出目標任務,2017—2020年,組織職業院校教師校長分層分類參加國家級培訓,帶動地方有計畫、分步驟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和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支持開展中職、高職、套用型高校教師團隊研修和協同創新,創建一批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範團隊;推進教師和企業人員雙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常態化機制,通過示範引領、創新機制、重點推進、以點帶面,切實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意見》提出,各省(區、市)遴選具備資質條件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大中型企業等,採取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線上線下等組織形式,分層分類開展教師示範培訓。培訓要模組化設定課程,將師德素養、工匠精神、“雙創”教育、信息技術等列入培訓必修內容,實行集中脫產學習和網路自主化研修相結合,開展訓前診斷、訓中測評、訓後考核,加強教師的師德養成、專業知識更新、實踐技能積累和教學能力提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智慧型製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及特色農業、種養業、民族傳統工藝等扶貧產業領域教師培訓。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選派優秀教師校長到國(境)外進修,學習已開發國家和地區職業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和先進技術技能。
——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組織職業院校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主持過相關科研教改課題或項目的專業帶頭人,採取集中面授、返崗實踐、再集中面授的交替進行的方式,進行為期不少於4周的培訓,重點提升教師的團隊合作能力、套用技術研發與推廣能力、課程開發技術、教研科研能力,培養一批具備專業領軍水平、能夠傳幫帶培訓教學團隊的“種子”名師。
——“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組織職業院校不同層次和基礎水平的“雙師型”教師,採取集中面授與網路研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不少於4周的專項培訓,可分階段。開設專業教學法、課程開發與套用、技術技能實訓、教學實踐與演練等專題模組,重點提升教師的理實一體教學能力、專業實踐技能、信息技術套用能力等“雙師”素質。
——優秀青年教師跟崗訪學。組織職業院校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到省內外國家級(省級)重點學校、示範學校等優質學校,採取聽課觀摩、集體備課與案例研討、參與教科研項目等方式,以“師帶徒”模式進行為期不少於8周的跟崗訪學,通過全面參與培訓院校教育教學實踐和管理工作,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卓越校長專題研修。分別組織中職和高職國家級(省級)重點學校、示範學校的校長,採取集中面授、名校觀摩、跟崗培訓、專題研究等相結合的方式,針對新任校長、骨幹校長、知名校長分層分類開展不少於2周的專題研修。圍繞集團化辦學、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學校治理、中高職銜接、專業設定與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內容,重點提高校長改革創新意識、決策領導能力、依法辦學和治校能力,為各地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精通現代學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長。
《意見》要求,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各省(區、市)遴選具備條件的優質職業院校、套用型高校、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作為牽頭單位,按照中職、高職、套用型本科不同階段人才接續培養的要求,組織省域內學校的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專業教師開展團隊研修和協同創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協同研究、常態合作的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範團隊。
——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師協同研修。遴選國家級(省級)中高職示範學校具有教學專長的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主持建立“雙師型”名師工作室,牽頭組織區域內學校中高職銜接專業教師,採取集中面授和網路研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期不少於4周的團隊研修。重點開展理實一體課程開發、行動導向的教學實踐與演練、教科研交流與項目合作,協同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協作能力等,共同研究開發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接續培養課程、教材及數位化資源。
——緊缺領域教師技術技能傳承創新。面向裝備製造、高新技術、傳統(民族)技藝等緊缺專業,遴選具備條件的優質職業院校、套用型高校、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立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台,組織具有絕招絕技的技能名師、兼職教師領銜,採取集中面授、項目合作研發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區域內中高職教師進行為期不少於4周的技術技能實訓。重點開展新技術技能的開發與套用、傳統(民族)技藝傳承、實習實訓資源開發、創新創業教育經驗交流,提升教師專業實踐操作技能、技術套用與創新能力等。
——骨幹培訓專家團隊建設。面向承擔計畫任務的單位、基地管理人員和專兼職培訓者,採取集中面授、網路研修、課題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期不少於2周的培訓組織實施能力專項研修,提升培訓者的培訓需求診斷能力、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與數位化資源開發能力、核心技能創新與推廣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和績效考核評估能力。
《意見》還提出,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各省(區、市)要聯合行業組織,遴選、建設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和兼職教師資源庫,將實施教師企業實踐和兼職教師聘用有效對接,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企業人員到學校兼職任教的校企人才雙向交流機制,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採取考察觀摩、技能培訓、跟崗實習、頂崗實踐、在企業兼職或任職、參與產品技術研發等形式,組織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進行為期不少於4周的企業實踐。重點學習掌握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及發展趨勢、前沿技術研發、關鍵技能套用等領域,以及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範、技能要求、用人標準、管理制度、企業文化、套用技術需求等內容,推進企業實踐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結合實踐改進教學方法和途徑,發掘學校技術服務企業發展的方式和途徑。各地要遴選具有代表行業先進水平、有較強影響力、覆蓋專業面廣的企業,完善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崗(工作站)機制,支持企業常設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
——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重點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國家亟需特需專業及技術技能積累、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專業,支持職業院校設立一批兼職教師特聘崗位,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到學校任教,兼職教師每人每學期任教時間不少於80學時。各地要建立本地區對接產業、實時更新、動態調整的兼職教師資源庫,開展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崗前培訓,支持兼職教師參與“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建設、校本研修、產學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行業特點、人力資源成本等,具體確定兼職教師聘用人數和補貼標準。

意見解讀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2017—2020年)的意見》(以下簡稱《計畫》),全面安排和部署今後一個時期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工作。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計畫》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您談談《計畫》出台的背景和意義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教師隊伍是關鍵。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企業技術技能加速進步更新,職業院校專業動態調整和學生規模持續擴大,教師隊伍建設成為制約現代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的“瓶頸”和“短板”,亟需中央和地方加大支持力度予以解決。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做出重要批示,為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校長培訓,實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落實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政府要支持學校按照有關規定自主聘請兼職教師”。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檔案精神,圍繞解決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素質亟待提升、中高職協同機制不夠健全、產教融合不夠深入等突出難題,中央財政繼續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基礎上,支持實施新一周期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重點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提升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發展能力,推進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合作,旨在通過示範引領、創新機制、重點推進、以點帶面,全面提升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建設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請您談談《計畫》的起草過程和主要內容
按照“問題導向、課題引領,總結經驗、改革創新,貼近基層、立足實踐”的工作原則,從解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出發,從創新教師培訓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入手,組織研製《計畫》。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一是總結前期經驗。充分總結“十一五”、“十二五”計畫的經驗和做法,找準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現存的突出問題,完善《計畫》頂層設計,確定重點支持方向,吸收地方基層經驗,改進升級項目設定,創新項目管理方式,為研究起草《計畫》打好基礎。二是開展課題研究。組織職教師資培養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教師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等各方研究力量開展課題研究。開展“十二五”工作績效評估和地方、學校、教師需求調研,研究制訂《計畫》和實施方案。三是廣泛徵求意見。就《計畫》多次召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職業技術師範院校、職業院校和教師培訓機構負責同志參加的研討會、座談會,徵求行業企業、職業院校、一線教師意見,組織專家進行研究論證。在充分借鑑基層經驗、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正式頒布實施《計畫》。
《計畫》由目標任務、實施原則、計畫內容、保障措施四部分組成。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目標任務。明確完成職業院校教師全員培訓、創建中高職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範團隊、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員到學校兼職任教常態化機制等總體目標。二是實施原則。堅持“國家引領、地方為主,對接需求、重點支持,協同創新、注重實效,規範管理、確保質量”的實施原則,明確國家專項支持與地方統籌實施的任務分工,服務精準扶貧、製造強國、區域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等緊缺領域、中西部貧困地區教師培訓,建立區域、校企、校際協同發展機制,強化項目過程管理、經費監管和績效考評,切實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和效益。三是計畫內容。重點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示範培訓、中高職教師素質協同提升、校企雙方人員交流合作等3大類項目。開展專業帶頭人、“雙師型”教師、優秀青年分層分類培訓和校長專題研修;加強“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技術技能傳承創新平台、骨幹培訓專家團隊建設;支持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和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四是保障措施。提出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體系建設、嚴格經費管理、開展督導評估等四大舉措,切實保障項目規範有序實施,並達到預期的實施效果。
三、請您談談新一周期《計畫》有哪些創新?
遵循“示範引領、服務需求、產教融合、整體提升”的總體思路,聚焦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著力從以下五方面統籌規劃、科學安排、改革創新《計畫》的組織實施工作。
一是進一步突出國家示範引領。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地方加大投入,通過設定國家級示範性、引導性項目,實現高端引領與短板補齊相結合,對接精準扶貧、製造強國、區域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統籌最佳化教師培養培訓資源配置,明確工作重點,加強統籌指導,強化目標管理,保障計畫有序推進、有效實施。
二是進一步強化省級統籌實施。下移項目管理“重心”,強調省級組織實施為主,指導地方做好規劃設計、組織安排、體系建設、監管評估,完善政府、高校、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協同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長效機制,實現需求導向、因地制宜,推動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更加完備、保障更加有力、效果更加顯著。
三是進一步推進項目最佳化設定。保留前期成效比較顯著、較受基層歡迎的項目,如教師培訓、企業實踐、兼職教師等;套用“網際網路+”技術創新教師培養培訓方式,實行集中脫產學習和網路自主化研修相結合;模組化設定培訓課程,將師德素養、工匠精神、“雙創”教育、信息技術等列入培訓必修內容;實行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分層分類實施培訓,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創建一批教師專業技能創新示範團隊,建立中職、高職、套用型高校教師素質協同提升機制。
四是進一步完善基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示範學校的引領作用,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企業實踐基地建設,深化區域、校企、校際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組建專業化培訓專家團隊,建成一批教師教育優勢特色專業和優質課程資源,構建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校企共建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五是進一步加強項目質量監管。全方位、系統化設計項目績效管理制度機制,完善競爭擇優遴選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設、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制定評價方案與標準、督導檢查與績效公示制度等,完善績效考評,定期開展督查,提高項目實施效益。
四、對提高《計畫》實施質量有哪些具體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國家、省、項目承擔單位職責分工,通過制定項目管理辦法和實施指南,成立專家庫,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定期開展督導檢查,整合優質資源,落實條件、人員與經費保障,做好年度計畫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服務工作。
(二)做好部署落實。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將計畫納入本地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將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教育部將適時舉辦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建設專題研討班,將檔案精神具體詳盡地傳達到地方、學校和教師。
(三)完善經費保障。中央財政繼續加大資金力度,通過專項資金渠道,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引導地方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推動各地落實《計畫》工作經費,逐步建立健全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長效機制。規範中央補助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嚴格界定經費開支範圍,確保專款專用。
(四)開展督查評估。健全項目績效評價和激勵制度,完善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採取自我評估、匿名評教、專家抽評、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開展工作績效評估,建立項目立項和績效公示制度,按年度對各地、項目承擔機構立項清單、執行情況和工作績效予以公示,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和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