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

貫徹落實《大連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大委發 [2011] 5號檔案印發),適應全域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做強、做精職業教育,切實增強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
  • 外文名:The long-term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plan inDalian City
  • 發布:大連市人民政府
  • 執行年份:2011-2020
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發展基礎與環境,(一)主要成就,(二)存在的主要問題,(三)發展面臨的環境,發展思路與目標,(一)指導思想,(二)基本戰略,(三)總體目標,主要任務,(一)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二)加快推進職業學校布局調整,(三)高水平建設職業教育基地,(四)最佳化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五)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六)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七)加強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體制改革,(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二)辦學體制改革,(三)管理體制改革,(四)推進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保障措施,(一)切實履行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三)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四)建設高素質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五)推進職業教育依法辦學,重大項目,(一)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調整工程,(二)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工程,(三)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四)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五)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六)信息化建設工程,組織實施,

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
大政辦發〔2011〕68號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各先導區管委會,市政府各有關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

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

發展基礎與環境

(一)主要成就

近年來,全市職業教育戰線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適應市場需求和就業需要為導向,著力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1.職業教育事業加快發展。2010年末,全市學歷職業教育在校生13.1萬人,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03所,中職在校生8.4萬人;獨立設定的高等職業院校10所,普通高校職業技術學院8所,高職在校生4.7萬人;全市職業教育培訓機構411所,開展非學歷職業培訓22萬人次。“十一五”期間,全市學歷職業教育培養總規模達到73萬人,同比增加14.8萬人,年均增長3萬人。
2.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持續增強。適應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近年來,我市重點建設了一批骨幹職業學校、示範專業和實訓基地。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成為國家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大連技師學院建成使用,大連輕工業學校等4所中等職業學校成為國家中等職業學校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成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示範專業3個、省級示範專業24個、市級示範專業40個,形成了服務現代裝備製造、船舶製造、電子信息、現代服務業等支柱產業發展的12大專業群。建成數控與模具、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19個國家級實訓基地、12個市級實訓基地和22個公共實訓基地。
3.職業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加強教師職業培訓,“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達到80%。實施職業學校學分制教學改革試點,基本實現了學校之間的學分互認、工學交替。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在做中學、做中教,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和技能培養。在全省、全國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我市屢創佳績,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始終名列全省第一、全國前茅,其中,2009年我市成績名列全國第四,2010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大賽我市獲得金牌、獎牌總數均列全國第一。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
4.職業培訓廣泛開展。“十一五”期間,我市組織實施了特別職業培訓計畫,加大對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和新成長勞動力等的技能培訓力度。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92個。全市普惠制就業培訓59.4萬人,其中,培訓失業人員28.6萬人、進城務工農民培訓30.8萬人。
5.投入保障機制日趨完善。從2004年起,我市設立了職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主要用於骨幹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和師資培訓等項目建設,並提高了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建立完善職業教育助學金和獎學金制度,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就讀中等職業教育免除了學費。“十一五”期間,我市職業教育投入達到29.3億元,年均增長28.3%。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職業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見。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生源質量普遍下降。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亟待提高。
2.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小、布局散。職業教育總體規模偏小,不能較好地滿足大連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職業學校辦學規模普遍較小,69.4%的中等職業學校校均規模不足500人,辦學效益較低。多數職業院校分散在市內四區,與全域城市化的產業發展布局還不相適應。
3.人才培養還不完全適應市場需求。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定與職業崗位對接不夠緊密,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專業設定存在低層次重複現象,產業發展的一些急需專業尚未開設。中高職發展不協調,高職培養能力不足,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專業教師數量不足,“雙師型”教師緊缺。
4.基礎能力依然較為薄弱。雖然近幾年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得到了持續改善,但是由於基礎較差、歷史欠賬多,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普遍偏低,辦學條件和實習實訓條件還不適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5.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不順。普通中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分別隸屬教育行政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管理,中等職業教育缺乏統籌規劃,出現重複辦學、資源浪費、管理不規範等問題;高等職業院校缺乏統籌管理,不利於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三)發展面臨的環境

1.面臨的新形勢。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遼寧沿海經濟開發開放戰略為大連城市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未來10年,是大連市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時期,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尤其是新市區的開發建設,在為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和強大引擎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面臨的新挑戰。當前,大連市職業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還不完全滿足人民民眾接受良好職業教育的要求。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工作中應有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有待完善,職業教育辦學效益亟待提高。在新一輪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大連市要保持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的領先地位,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3.面臨的新任務。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到2020年,我市要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和教育現代化,建成人力資源強市,必須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履行政府職責,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改革創新、加強建設為主線,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能支撐和人才貢獻。

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重要機遇,服務於全域城市化、國際化、現代化建設,統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做強、做精職業教育,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整合最佳化職業教育資源,建設高水平職業教育基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國際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戰略

1.超前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適應我市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超前規劃技能型人才培養,在發展理念、辦學水平、專業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所突破,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居於國內領先。
2.統籌發展戰略。統籌職業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專業,統籌公辦和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統籌職業教育管理,加強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之間的互融和銜接。
3.內涵發展戰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造就一支與職業教育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教師隊伍。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4.品牌發展戰略。構建高職院校為龍頭、中職學校為基礎、核心產業(企業)為依託的“校企聯合、資源共享、集約發展”的集團發展模式,集中培育一批品牌專業、品牌學校,組建基於地緣或產業、聯繫緊密的職業教育集團。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民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職業教育發展總體水平處於國內領先、達到世界已開發國家平均水平。
1.培養規模目標
進一步擴大職業教育培養規模,廣泛開展面向全社會的職業培訓。到2015年,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2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8萬人,各種形式職業培訓達到30萬人次/年。到2020年,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2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萬人,各種形式職業培訓達到40萬人次/年。
2.布局調整目標
職業教育發展和學校布局與全域城市化發展帶來的社會、經濟以及人口等諸多方面的變化相適應,以“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集聚效應”為標準,整合、重組和最佳化中等職業學校布局。在普灣新區集中建設大連市職業教育基地,其他區市縣要合理布局職業學校。到2015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調整至50所左右,校均規模達到2500人。新增高等職業院校5所。到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調整至30所左右,校均規模達到3500人以上。
3.基礎能力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辦學標準,規範化、現代化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到2015年,全市建成10所國家級示範職業院校;建成10所在國內有影響、具備相當規模的專業特色學校。打破校際、部門、行業界限,推進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切實改善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建成3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力爭進入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畫項目庫。
4.專業建設目標
圍繞加快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東北地區金融中心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調整、最佳化、新增一批專業,加強專業現代化建設。到2015年,全市建成40個品牌職業教育專業;到2020年,建成50個品牌職業教育專業。
大連市中長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
5.師資建設目標
依據職業院校設定標準,逐步增加專任教師數量;中等職業學校從企業生產服務一線引入的專業教師比例達到30%以上,“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達到90%以上,兼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20%左右;校長和教師的全員培訓得以實施,師德素養、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普遍提高。
6.改革創新目標
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人才培養模式、教育保障機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形成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及社會各方深度參與、公辦與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主要任務

(一)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加快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科學規劃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定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服務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按照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型現代農業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導作用,積極構建“產學研用”的合作運行機制,有針對性地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數量充足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促進職業教育和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鼓勵國小開設職業啟蒙、職業勞動體驗課程。普通中學開設職業指導和職業技能課程。普通高中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高等學校要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培養模式和學制貫通的“立交橋”,打通和拓寬技能型人才培養通道。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互通融合,職業教育實訓基地、課程和師資向普通中學開放。促進職業教育終身化,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放教育培訓資源,形成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加快推進職業學校布局調整

整合職業教育資源。通過“合併、聯合、撤銷”的方式,調整職業學校布局結構和專業結構,適度集中辦學,培育職業教育集團。同步推進產教合作與校企一體化辦學,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促進學校辦學與產業園區、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職業學校整合要分類別、分層次、分階段實施,以優質的骨幹職業學校為主體,集中提升一批辦學質量好、市場需求大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成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重組一批規模不大、專業重疊的職業學校,保留一批有特色的職業學校,撤銷一批規模小、效益低、無發展前途的職業學校。
最佳化職業學校布局。按照“專業對接產業、學校對應專業”的規劃思路,根據大連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布局,重點建設1個以高職為龍頭、中職為基礎的職業教育基地和若干所基於地緣、產業發展需要的職業學校。在普灣新區創建國家級職業教育基地,規劃布局現代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船舶與海洋工程、建築與房地產、交通運輸、汽車及零部件、服裝紡織、生物醫藥等相關產業發展的職業學校集群。在主城區保留辦學特色鮮明的職業學校,重點建設現代服務業類職業學校。在高新園區、金州新區、保稅區、長興島規劃保留或新建軟體與信息服務、電子技術套用、微電子技術與器件製造、汽車製造與檢修、船舶製造與修理、焊接技術套用、模具製造技術、物流服務與管理等專業類職業學校。其他各區市縣和開放先導區要集中辦好本地職業學校。

(三)高水平建設職業教育基地

高起點規劃職業教育基地。按照東北亞重要國際城市的發展定位,在普灣新區規劃30平方公里土地,整合職教資源,分期建設大連市職業教育基地,逐步提高大連職業教育國際競爭力。職業教育基地建設要充分體現標準現代化、資源共享化、服務社會化的理念,與經濟吻合,與城市互動,實現職業教育承載的城市功能。把職業教育基地建成大連市支柱產業集群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人文型、生態型、創新型的國家級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
高標準建設職業教育基地。通過職業教育基地建設,推動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基地的聚焦效應、輻射效應和互動效應,集中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進駐職業教育基地。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創新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圍繞大連市重大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高標準建設產業與專業緊密結合的職業教育基地,實現城校互融、校企互動、資源共享、機制創新。

(四)最佳化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設定專業。建立專業設定的動態調整機制,打造港口航運、交通物流、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節能環保、新型材料、服裝紡織、現代服務、現代農業等18個專業集群,重點建設物流、數控、模具、焊接、電子、汽修、建築、化工、服裝、金融等40個品牌專業。
完善課程建設體系。推進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制定重點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強化素質教育,把德育滲透於教育教學全過程。推進中、高等職業院校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建設。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
加強教材建設。制定教材建設管理辦法,有效推進教材開發,強化教材規範管理。創新教材套用,在現有教材基礎上開發補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輔資料。依託行業企業研發適應新興產業、新職業和新崗位的教材。加快豐富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形成共享機制。

(五)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健全職業培訓制度。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就業導向、技能為本、終身教育的原則,建立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完善學校教育與行業企業培養緊密聯繫、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強化職業培訓。充分依託行業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面向未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初高中畢業生、退役士兵、在職職工、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以及其他有職業教育需求的社會成員,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職業培訓。進一步加強各類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六)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

吸引國外優質職業教育機構來連合作辦學。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學模式等方面引進國際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開展基於國際標準和認證的職業培訓。支持職業院校建設一批國際化的專業和課程。擴大職業院校對外交流,選派教師出國考察、進修、講學以及聘用外籍教師來連工作,拓展學生出國研修、學習、就業的渠道。積極利用區位優勢,進行內外教育資源的對接,發展教育產業,使大連成為區域性的職業教育國際服務中心。

(七)加強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完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加強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加強農村職教中心與鄉鎮職校建設,提高縣級職教中心服務能力和水平。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實用人才力度,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支持職業院校積極參與新型農民、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對農村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實施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

體制改革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以誠信敬業和社會責任感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堅持為學生就業服務,把教育教學過程與產業發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學生熟練的職業技能。堅持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服務,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個人選擇,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做中學、做中教”。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快形成行業企業舉辦和參與職業教育的機制。通過引企入校、入廠辦學等形式,推進校企一體化辦學。建立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贏機制。發揮行業企業在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制定教育培訓規劃、參與相關專業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作用。職業院校要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加強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共建和合作,建設一批可共享的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保障。鼓勵實行更加靈活有效的教學組織模式,擴大委託培養、定向培養和訂單培養,為學生頂崗實習創造條件。探索現代學徒制。把工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實現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
建立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吸引行業企業、社會成員等參加職業教育質量評估,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和用人單位滿意度作為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形成多方參與、適應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的考核和評價機制。全面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建立完善職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把職業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作為督導評估的重要指標。

(二)辦學體制改革

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公辦職業院校要積極吸納民間資本和境外資金,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產權明晰、多種所有制並存的辦學體制。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院校,依託行業、企業或職業院校建設跨企業培訓中心,支持職業院校和企業採取多種形式合作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支持企業接受職業院校師生實踐實習、訂單式委託職業學校培養人才。
積極發展民辦職業教育。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加大對民辦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學校建設、師資培養、招生就業、學生待遇等方面,民辦職業院校享有與公辦學校同等政策,保障民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民辦職業院校發展。建立職業教育評估認證體系,依法加強民辦職業教育管理,規範職業院校辦學行為。對發展民辦職業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學校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

(三)管理體制改革

理順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打破部門、行業、學校類型界限,完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巨觀管理,統籌管理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教育教學、師資培訓、督導評估等工作,統籌規劃高等職業院校發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統籌管理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鑑定、畢業生就業指導、人力需求預測等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負責職業教育的相關工作。

(四)推進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

完善學校治理結構。中等職業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和聘任制,高等職業院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任期制。構建校長負責、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參與管理與監督的運行機制。積極探索職業學校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加強學校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建立行業、企業參與學校規劃、招生就業、專業設定、教學管理、人才評價等關鍵環節的合作機制。
健全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深化以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為重點的職業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職業學校教職工全員崗位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充分發揮教職工積極性,增強職業學校自我發展能力。

保障措施

(一)切實履行政府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

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及時研究解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作為各級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公共管理和服務體系。統籌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業職業教育分類指導機制。
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把職業能力作為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據。實行職業學校“雙證書”制度,支持有條件的職業學校建立職業技能鑑定機構。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加大對“就業準入制度”的執法力度。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完善有利於技能型人才培養、使用和流動的體制機制。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堅持能力本位的考查機制,為技能型人才培養和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加大對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的宣傳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狀元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加大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逐步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30%。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1.5%—2.5%提取培訓經費,用於職工培訓。建立職業教育重大專項投入機制,重點支持職業教育基地建設、職業學校示範校建設、共享性實訓基地建設、專業建設等。落實和增加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的經費投入。
完善政府投入為主的經費投入體制。制定和完善職業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逐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高等職業院校生均綜合定額撥款標準、職業學校校舍建設和維修及設備配置標準。逐步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學生獎助學金制度和資助標準調整機制,增加職業學校學生享受獎學金的比例,通過助學金、助學貸款、教育券等多種形式,逐步加大對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
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充分調動全社會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拓展社會資源進入職業教育的途徑。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落實企業、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政策。
加強職業教育經費管理。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科學編制預算,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加強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建設,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經費使用監管,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和經費使用全過程審計,確保經費使用規範、安全、有效。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經費使用考評。

(三)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

改善職業學校辦學條件。落實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建設標準,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優質化建設。重點支持國家示範性職業學校建設、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國家中等職業教育優質特色校建設。繼續支持縣級職教中心和鄉鎮職校建設。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重點建設30個裝備先進、設備對接企業生產、技術對接職業崗位、管理水平較高,具備教學、培訓、鑑定和生產等多種功能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實訓基地。鼓勵企業建設實訓基地,向職業院校開放。加強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提高實訓基地使用效益。
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管理、教學和科研領域中的套用水平。建設數字校園,重點開發數位化教學資源和模擬仿真實訓系統。實施職業教育數位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計畫,建立數位化教學資源套用服務體系。推進職業學校政務信息化,全面提高職業學校辦學和巨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建設高素質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完善教師師德教育、評價、監督、考核機制,通過行之有效的主題教育活動,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感、職業歸屬感、道德認知和實踐能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道德素養。
加強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定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的具體實施辦法,落實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建立健全行業、企業等優秀人才進入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制度和渠道,鼓勵職業院校從企業聘請高技能人才、工程技術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最佳化師資結構。落實“雙師型”教師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審中優先安排的政策。
完善職業教育教師管理制度。建立與事業規模相適應的教職工編制標準。完善職業學校教師聘任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制定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繼續執行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立教授級高級講師職稱(職務)制度。完善職業學校聘任(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的政策,允許職業學校用教師編制的15%自主聘用兼職教師。
切實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待遇。嚴格執行教師工資和地方補貼的政策規定,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研究制定“雙師型”教師津貼制度和企業實習指導師補貼制度。

(五)推進職業教育依法辦學

加強職業教育法制建設。全面落實《職業教育法》,結合實際,制定促進大連市職業教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完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有關政策,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加強職業教育督導工作。把職業教育督導工作全面納入教育督導重要內容。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督導制度,開展常規化的職業教育專項督導。建立以公示、公報制度為主的督查工作機制,並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對被督導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建立職業教育督導專業化隊伍,積極吸納行業、企業等領域專家參加。
加強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健全職業教育科研和教研機構,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化教科研隊伍建設。鼓勵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支持職業教育研究。

重大項目

(一)中等職業學校布局調整工程

職業教育資源整合涉及多個部門、行業、企業,要打破隸屬關係,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整體效益,形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與產業發展相銜接的職業教育資源布局。按照“長期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後難”的原則, 科學制定中等職業學校資源整合方案,通過採取撤銷一批、保留一批、整合一批和提升一批等措施,分年度、分步驟組織實施。要在市政府統一規劃和協調下予以實施,保證資源整合工作落實到位。市財政部門要設立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引導性資金,為學校整合、設施維護、設備運轉等提供資金保證。到2015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調整至50所左右;到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調整至30所左右。

(二)職業教育基地建設工程

高水平建設以高職為主體,以中職為基礎,職前職後一體化的大連市職業教育基地,適當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職教基地近期規劃1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2011—2013年)完成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整體搬遷,整合新建大連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連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大連交通運輸職業技術學院、大連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大連建築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共享區域建設,包括體育場、體育館、圖書館、公共實訓中心等。二期工程(2014—2017年)完成現代製造服務業與金融商貿、生物醫藥與衛生、石化與新能源等具有行業產業特色的職業學校建設任務和全部配套設施。遠期規劃預留20平方公里職業教育用地,擴大職業教育辦學規模。
運行機制創新與政策支持。以對接產業為載體,以形成核心專業群為主線,整合最佳化職教資源,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實現集約化發展,服務大連主導產業。積極吸納民辦院校、中外合作院校入駐職業教育基地,可以採取聯合投入、墊資、租賃和獨立辦學等多種模式。規劃用地按照教育公益用地的標準,統一征地。對於入駐基地的職業院校,其原有校區實施土地置換,土地掛牌出讓的資金扣除成本之外,全部用於職教基地建設。
組建權威性的職業資格認證機構和就業、創業情報信息中心,提升就業、創業指導幫助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施聯合培養培訓制度,各學校互認學分,學校可跨校就讀,教師可跨校任教;實行多層次、多渠道、多學制辦學,職前與職後教育並舉的方針;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多證書融通制度。

(三)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擴大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規模,合理確定職普招生比例,規範中職學校的招生秩序,制定職業教育招生的優惠政策,在落戶、減免學費、獎助學金等方面,出台並落實具體的政策措施,使更多的初、高中畢業生就讀我市職業院校。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創新管理機制,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訓力度,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

(四)品牌專業建設工程

加強具有品牌優勢的國家、省、市級示範專業和緊缺亟需專業建設,構建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專業群體系,重點建設50個示範專業中的100個品牌專業課程,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以課程建設提高專業建設質量,以高質量的專業建設服務產業、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五)教師素質提高工程

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為核心,以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為保障,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強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創新培養培訓模式。遴選一批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作為教師企業實踐基地,與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聯合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工作。選派校長、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出國進修、培訓。重點培養100名專業帶頭人和1000名骨幹教師。加快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技能高超、業務精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六)信息化建設工程

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深度結合,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和科研的信息技術套用水平,以信息化帶動職業教育現代化。全面提高職業學校信息化裝備水平,開發仿真實訓軟體,建設數位化教室、數位化仿真實訓基地,構建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新模式。實施職業學校教師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全員培訓。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立數位化教學資源發布、共享和管理系統。

組織實施

(一)明確任務。各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本規劃的部署和要求,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市教育局負責規劃的組織協調與實施,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密切協作,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強化執行。圍繞規劃的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各學校要制定分年度或分期實施計畫,分階段、分步驟組織實施,統籌協調、強力推進,確保本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等得到有效落實,提高規劃的實施成效。
(三)實施考評。市政府定期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效果評估,全面檢查規劃的落實情況,強化對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基地建設、基礎能力建設等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考核。要充分發揮各級人大、政協的監督檢查作用,定期聽取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實施的意見建議。
(四)加強宣傳。廣泛宣傳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的良好氛圍,為職業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