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平凡人生
作者:呂連亭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 時代文獻出版社 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字 數:110千字
頁 數:172
版 次:1版
本書序文
人生,有付出,才有回報;有失去,才有獲得;有苦累,才有甜蜜;有痛苦,才有歡樂。艱苦,對於幹事業的人來說,是人生成功的墊腳石。誰不願意經歷磨難,誰就不會擁有經歷磨難後的喜悅,更不會有令人羨慕的成就和榮譽。
我已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之後,經常回想自己這大半生所走過的路。我沒有做過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乾的都是很平凡的工作。50年代初參加革命,當時,國家剛剛成立不久,正處於經濟恢復和建設時期。在與祖國同成長、共進步中,培養了我吃苦耐勞、不講索取、無私奉獻的品格。特別是幾十年的軍旅生涯,轉戰大江南北,沐雨櫛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艱苦的環境、艱苦的生活歷練了我,是解放軍這所大學校教育和培養了我,為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我退下來以後,時常想“人活著為什麼,退下來做什麼,百年後留什麼”的問題。清代林則徐有給他的子孫寫的一副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乾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澳大利亞人有句俗語:“再富也要‘窮’孩子”。意思是不要讓兒女躺在“遺產”上,貪圖享受,不思進取。這些名言,給了我極大的啟示。
我在軍隊時是一個師級幹部,論收入不算少,講生活雖不太富裕,也算過得去。論票子、論家產,當然不能同有錢人相比,但我可以自豪地說,在精神上我是一個富有者。在職時,每天工作忙忙碌碌,生活過得很充實,精神也很愉快;退下來後,除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還有集郵、養花、釣魚、爬山等多種愛好,以此陶冶情操,強身健體。我常常想起東周一位聖人的話:“欲而不知止,失去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去所以有”。金錢系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既要有物質生活,更應該有精神生活、精神追求,那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對信仰的執著和對理想的追求,對家人的親情愛情和對同志朋友仁愛的美德。正因為這個問題時常在我腦子裡縈繞,使我萌發了寫回憶錄的想法。
大凡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雖不能個個都像英雄模範那樣讓人當作楷模,但卻完全可以做到光明磊落,清清白白,問心無愧,無怨無悔。為此,我把自己一生走過的路,順利也好,溝坎也罷,將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感寫下來,也算是留給子女的一份精神財富,以昭示後人,不要忘記過去。如果我的《平凡人生》回憶錄能達此目的,那就心滿意足了,也算是了卻了我的一樁夙願。
書籍目錄
前 言 7
第一章 家世與童年 9
一、歷史悠久的萊蕪 9
二、呂氏族譜 10
三、戰火中的童年 11
第二章 闖“關東” 14
一、在私營小店當夥計 14
二、錄用當店員 15
第三章 應徵入伍 17
一、參加新兵訓練 17
二、分到連隊當兵 18
第四章 轉戰南北修鐵路 19
一、修建國防鐵路專用線 19
二、修建包蘭鐵路 20
三、修建江西寧贛鐵路 21
四、修建遼溪鐵路複線 23
第五章 參加師四級幹部會議 26
一、人人過關 26
二、“鬥私批修” 27
第六章 東北林區會戰 28
一、修建長白山林區鐵路、公路 28
二、修建大興安嶺嫩林鐵路 29
第七章 任彭海貴副司令員秘書 32
一、處理炊事員金良下部隊 35
二、整頓機關自由主義的由來 36
三、回鐵道兵機關參加批林整風 36
第八章 任團政治處副主任 39
一、負責學習和宣傳教育工作 39
二、參加亞洲桌球錦標賽的服務工作 41
三、參加亞非拉桌球友好邀請賽的服務工作 43
四、參加京廣鐵路中段水害搶修 45
第九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48
一、從不理解到盲目崇拜 48
二、“三支兩軍”有對有錯 52
三、批判所謂劉少奇的“黑六論” 54
四、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全國一片歡騰 55
五、應吸取的教訓 57
第十章 任吳克華司令員秘書 58
一、司令員在鐵道兵 58
二、司令員在成都軍區 62
第十一章 重回鐵道兵工作 65
一、參加機關揭批“四人幫”運動 65
二、任鐵道兵司令部政治協理員 66
第十二章 鐵道兵併入鐵道部 69
一、兵改工的前期工作 69
二、房地產劃分 70
三、自有資金的劃分 74
四、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 76
第十三章 奮戰在企業 79
一、多種經營的興起 81
二、推行四項制度改革 82
三、落實三項基本國策 83
四、注重調查研究 84
第十四章 機關建設 86
一、建大院中心花園 87
二、建18號住宅樓 88
三、良鄉生產基地 89
第十五章 我的伴侶 92
一、入伍約定 92
二、幸福結合 93
三、分居兩地 94
四、隨軍相聚 95
第十六章 人生感悟 96
一、名利怎樣看 96
二、秘書怎樣當 99
三、副職怎樣為 103
第十七章 退休之後 106
一、為企業獻餘熱 106
二、“四 集” 112
三、旅 游 117
四、修身養性在“退谷居” 120
詩 選(壹) 123
悼念周總理(兩首) 123
井岡山上旗更艷 124
洪湖頌 124
紀念彭總誕辰一百周年 125
歌頌三代領袖 125
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 126
自衛反擊戰旗紅 126
贈友人 127
示兒女 127
孤雁歸隊 128
詠 菊 128
共慶六十歲生日 129
退休有感(兩首) 130
贈傅珥大姐 131
裝修難 132
春城會戰友 133
過大年 133
詠臘梅 134
七十歲生日述懷(兩首) 135
奧運聖火傳遞 136
奧運開幕式 137
贊太空行走 138
悼念張柳民逝世十八周年 139
詩選(貳) 140
登峨眉山(兩首) 140
黃果樹瀑布 141
望華山 143
登泰山 144
長白山·天池 145
麗江·古城 146
雁盪山(兩首) 147
武夷山 148
黃山四絕 149
黃山·九龍瀑布 150
鼓浪嶼·日光岩 151
登溪口雪竇山·千丈岩 152
應縣·木塔 153
寧武縣·萬年冰洞 154
游官涔(三首) 155
登恆山 156
懸空寺 157
五台山 158
雲岡·石窟 159
王家大院 160
晉 祠 161
登華山(兩首) 162
九寨溝 163
蜀南竹海 164
石海洞鄉 164
張家界 165
張家界四奇 166
青城山 167
西 藏 167
香 山 168
三清山 168
龍虎山·瀘溪 168
台灣·日月潭 169
台灣·阿里山 170
台灣·西子灣 171
後 記 172
原文摘錄
……
對於人生的意義,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文中寫到:“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活著。”他把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低境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得淋漓盡致。文豪泰斗泰戈爾說:“有的人在降生時,自己在哭,周圍的人在笑;在即將死去時,自己在笑,而周圍的人在哭。”他同樣用最簡潔的語言濃縮了一個豁達好人的平凡一生。人的一生,就是一種歷史延續過程。赤身而來,光身而去。正如小瀋陽說的:“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這就是人生。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自然規律。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前者是講政治,講怎樣為政、為官;後者是講人格,講怎樣做人。不以物喜中的“物”,是指外部世界,不以利動;不以己悲中的“己”是指內心世界,不為私惑。這就是說,人要有信仰、有目標、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
季羨林先生在《我的人生感悟》一書中,以獨特的視角,深刻的體驗,對人生的感悟、理解與智慧箴言集於一書,從修養、治學、寄情、曠達等不同的側面闡述了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美好的人生理想。
對以上這些大師的名言,讀後頗受啟迪,感慨良多。在人的一生中,都有過理想與追求、成功與失敗、甜蜜與苦澀、遺憾與困惑、誠實與坦蕩。把這些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對人生的感悟。結合我的工作經歷與實踐,主要有以下三點:
如何看待名利地位?在舊中國的歷史上,這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在我國古代就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忍辱負重、視名利如糞土,用他們擲地有聲的語言、用他們淡泊豁達的胸懷詮釋了這個問題。特別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在自己的黨綱黨章上開宗明義地申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任務和奮鬥目標。明確了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是為勞苦大眾謀利益、謀幸福的。在戰爭年代,多少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不畏艱險、流血犧牲、勇於獻身;在和平建設時期,又有多少共產黨員不思索取、樂於奉獻,以實際行動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但是,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有些共產黨員和幹部,經不起金錢和美女的考驗,貪污,行賄受賄,爭名奪利,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致使有的受了處分、丟了黨籍,有的進了班房、丟了性命。這些教訓值得我們認真記取。
如何看待名利地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按常理講,一個人、一個共產黨員,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貢獻,黨和人民給予一定的名利地位,是無可非議的,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名利,如何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利。我本人就有過這樣的經驗教訓。在60年代初,組織提拔我當幹部時,那是我國第一批從義務兵中提幹部,定的是少尉正排級。當時,我要求復員回地方工作,結果組織沒有下令。第二年,通過組織做思想工作,我同意留部隊幹了,但下令定的是少尉副排級。同是義務兵,又是同年同月入伍,一個是正排級,一個是副排級,我自己當時就很有看法。70年代初,我從鐵道兵機關下團當政治處副主任(正營級),而和我同期的一個同志下去就定了副團級。在團工作期間,師向兵部報告擬調我到師政治部秘書科當科長,鐵政沒有批。對此,我曾有過埋怨情緒,但總的對各級組織和領導的信任一直是沒有變的。對困惑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和想法,後來通過學習,得到了解決。
1、不計較,正確看待自己。我看了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對我啟發很大。相傳清代大學士張英老家的府第與吳家宅地相鄰。吳家人蓋房時砌的山牆占了張家一尺地,兩家為此發生糾紛,告到縣衙里。他的家人便修書一封,十萬火急地送到京城,讓張英趕快處理此事。沒想到張英閱罷大筆一揮,回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裡人接信頓時醒悟,便主動讓地三尺。鄰居被張家此舉感動,也主動讓他三尺。於是,張吳兩家之間形成一道寬寬的“六尺巷”,給後人留下一道奇特而又美麗的人文景觀。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人的交往中,如果我們不計較小事,就能避免很多矛盾,活得很開心、很快樂。名利、地位乃身外之物,如果看得淡一些,對自己的升降、去留,客觀、平靜的對待,心情就會舒暢、平靜一些。因為在職務晉升的道路上有快有慢,這既有主觀努力的原因,也有機遇的原因。比如,有的同志業務能力很強,各方面表現很優秀,但所在單位不缺領導;有的人從整體上看不如前面那個同志,但他所在的單位缺領導,這個人就很可能就被提起來了。這是工作的需要,要想得開。在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多年沒有晉升工資。有時晉升一次工資還不是人人有份,有的單位兩個人或三個人中才能有一個人晉升半級或一級工資,大家不是爭而是讓。在名利榮譽等方面,同樣有人獲得多一些,有人卻默默無聞。我認為,作為一個立志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的人,在個人名利得失方面應該看得高一些,想得遠一些,不應只片面強調自己的奉獻,還要多看看黨和人民對自己的培養、幫助,想一想黨組織和周圍的同志對自己的關懷和厚愛,找一找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切不可把個人的作用和貢獻估計過高,更不能居功自傲,要夾著尾巴做人。正確對待個人利益,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正確把握利益關係,不為私心所憂,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慾所惑,做一個正直可信、不貪不占的人就行了。
2、不攀比,正確看待同志。在平時和同志們接觸交談中,常聽到一種攀比的議論,有時自己也參加議論幾句。攀比,有個“和誰比”、“比什麼”、“如何比” 的問題。如果和進步快、榮譽多的人比,可能越比越不平衡;如果和普通民眾比,和那些在艱苦地區、特殊崗位默默奉獻的人比,就會越比感到自身差距大。在平時的議論中,往往不是用這種方法去比,而是不比工作比待遇,不比奉獻比索取,職務同高的比、待遇同好的比、收入同多的比、房子同大的比,越比心裡越不平衡,越比牢騷越多、消極情緒越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防止思想觀念的扭曲,要經常換位思考,正確看待周圍的同志,多看人家的長處,要比就比工作業績、比貢獻大小、比清正廉潔,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自覺擺正自己的位置,不為名不為利,當好人民的公僕。
引起攀比,有些是認識問題,需要自己注意糾正;有些可能是政策制定中有缺陷造成的。比如,工資待遇問題,有的單位領導年薪上千萬、上百萬,少則也有幾十萬,而工人一年的工資才一兩萬元或三四萬元,差距達到十幾倍或幾十倍。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企業單位和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都在幾倍以上。五十年代參加工作的退休幹部,養老金還不如70年代參加工作而退休的同志多,一般差距都在一倍以上。企業退休人員與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相比,養老金的差距都在1至2倍之間。這些都是由於政策的不合理造成的。這些同志為此發牢騷,講怪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公平都是相對的,除了有待於國家政策的調整之外,重要的還是如何正確對待的問題。
3、不埋怨,正確看待組織。一個人的成長、進步,需要自己去打拚、去爭取、去營造。但有些同志卻忘了這一點。把成績記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伸手向組織要職務、要待遇,滿足不了就鬧情緒、撂挑子,甚至成天罵罵唧唧,消極怠工。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固然跟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如果沒有黨組織的培養教育和同志們的關心幫助,個人的本領再大,能力再強,也幹不成大事業。如果把權力當作個人牟取利益的手段,就必然會導致私慾膨脹,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要牢記“做官一時,做人一世”的道理。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利,把人民的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把人民最關心的問題放在首位。只要努力工作,做出相應的成績,黨組織和領導是不會忘記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