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婉
- 國籍:唐代
- 出生日期:622年
- 逝世日期:690年
- 職業:王妃
- 主要成就:於正月六日將閻婉遷葬暫厝於洛川龍門北原
人物資料,墓地資料,墓誌記載,
人物資料
閻婉(622-690),大唐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之第四子,唐高宗李治之第四兄)的王妃。閻婉祖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出身名門望族。閻婉之曾祖為閻慶,魏龍驤將軍、太安公;祖父為閻毗,隋殿內監、右保公;父親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兄閻立德,唐工部尚書、大安公。閻婉是閻立德的長女。唐太宗貞觀六年(632年),閻婉11歲時被選為魏王李泰王妃。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魏王李泰被貶為順陽郡王,閻婉跟隨魏王李泰離開長安遷居貶所均州鄖鄉。22歲的閻婉從此開始了其顛簸流離、痛苦不堪的磨難生涯。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35歲的魏王李泰薨於貶所,追封為濮王。31歲的閻婉始寡居。垂拱年間(685-688年),朝廷命李泰與閻婉的長子李欣為潁州刺史,頤養濮王妃閻婉。但幾經波折,李欣未至任上便薨於途中。飽經滄桑、顛沛流離的濮王妃閻婉又遭此喪子之痛,終臥病不起。於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八日薨於邵州官舍,享年六十九歲。
閻婉薨逝後,其媳(李欣之妻)周氏歷盡艱辛,於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正月六日將閻婉遷葬暫厝於洛川龍門北原。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六月二日,閻婉的嫡孫嗣濮王李嶠再將閻婉之靈柩遷葬於均州鄖鄉,葬於濮王李泰墓的西北隅。
濮王妃閻婉顛沛流離、飽經磨難的一生至此終塵埃落定。
墓地資料
閻婉墓位於李泰墓西北隅。墓葬形制為長斜坡墓道的磚室,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墓室組成。出土文物共34件,其中陶瓷器2件。其餘為銀銅器和鐵器。銀下頜托、銅境、壁畫以及墓志銘,為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依據。
陶缽 1件(M6:4)。泥質灰陶,圓唇內斂,淺腹平底。口徑13、底徑11 、高5厘米。
陶罐 1件(M6:5)。泥質灰陶,圓唇小口,高領長腹。取出後即成碎片。
鐵器蓋 1件(M6:2)。蓋身扁平,圜形紐。直徑8、高3.6厘米。
銀下頜托 1件(M6:7)。銀白色,兩端尖細,中部略寬,平視如一彎月。垂直長度11、最寬5.2厘米。
銅鏡 1面(M6:6)。菱花形瑞獸鸞鳥鏡。鈕周有鸞鳥、瑞獸各一對,鸞、獸相間,同向排列,以雲紋襯底。鸞、獸背上各坐一人,人頭周圍似有光圈。四隻蝴蝶及四枝花草分置在菱花瓣內。直徑11、厚0.4厘米。
銅耳勺 1件(M6:9)。一端為耳勺,一端為鑷子。長12.4、寬1厘米。
冠飾 1件(M6:8)。已散亂。是由銅絲、銅花及玻璃珠組成。銅絲粗約0.1厘米,捲曲纏繞,每根銅絲的頂端為一朵銅花,玻璃珠置於花芯。銅花形狀各異,花瓣均鏤空,直徑2.5—3、厚約0.05厘米。琉璃珠大小、形狀亦不同。有的即為圓形,中心穿孔;有的珠面呈螺旋狀。顏色有淡綠、翠綠兩種,直徑約0.5厘米。另外還有一件稍大的空心玻璃珠,淡綠色,橢圓形。一端帶孔,與一銅片相接,已殘。長徑1.8、短頸1.4厘米。
小馬鐙 24件(M6:11)。銅質鎏金,上有一環。長5、寬3.6厘米。
銅飾牌 近百片(M6:3)。與泥土粘在一起,大小不等。均呈鏤孔片狀,厚約0.1厘米。最大的一塊長11.2、寬9.2厘米。有兩塊邊緣稍整齊,一為方形,一為圓弧狀,方形的一片長4.9、寬3.3厘米。
銅錢 2枚(M6:10)。均為開元通寶。
陶罐 1件(M6:5)。泥質灰陶,圓唇小口,高領長腹。取出後即成碎片。
鐵器蓋 1件(M6:2)。蓋身扁平,圜形紐。直徑8、高3.6厘米。
銀下頜托 1件(M6:7)。銀白色,兩端尖細,中部略寬,平視如一彎月。垂直長度11、最寬5.2厘米。
銅鏡 1面(M6:6)。菱花形瑞獸鸞鳥鏡。鈕周有鸞鳥、瑞獸各一對,鸞、獸相間,同向排列,以雲紋襯底。鸞、獸背上各坐一人,人頭周圍似有光圈。四隻蝴蝶及四枝花草分置在菱花瓣內。直徑11、厚0.4厘米。
銅耳勺 1件(M6:9)。一端為耳勺,一端為鑷子。長12.4、寬1厘米。
冠飾 1件(M6:8)。已散亂。是由銅絲、銅花及玻璃珠組成。銅絲粗約0.1厘米,捲曲纏繞,每根銅絲的頂端為一朵銅花,玻璃珠置於花芯。銅花形狀各異,花瓣均鏤空,直徑2.5—3、厚約0.05厘米。琉璃珠大小、形狀亦不同。有的即為圓形,中心穿孔;有的珠面呈螺旋狀。顏色有淡綠、翠綠兩種,直徑約0.5厘米。另外還有一件稍大的空心玻璃珠,淡綠色,橢圓形。一端帶孔,與一銅片相接,已殘。長徑1.8、短頸1.4厘米。
小馬鐙 24件(M6:11)。銅質鎏金,上有一環。長5、寬3.6厘米。
銅飾牌 近百片(M6:3)。與泥土粘在一起,大小不等。均呈鏤孔片狀,厚約0.1厘米。最大的一塊長11.2、寬9.2厘米。有兩塊邊緣稍整齊,一為方形,一為圓弧狀,方形的一片長4.9、寬3.3厘米。
銅錢 2枚(M6:10)。均為開元通寶。
墓誌記載
【蓋】
素麵。
【志文】
大唐故濮恭王妃閻氏墓志銘並序妃諱婉,字婉,河南人也。曾祖慶,魏龍驤將軍、太安公。祖毗,隋殿內監、右保公。父立德,工部尚書、大安公。妃即公之長女,年十一,膺選歸王。王是太宗第三子,封於魏者。貞觀中,王以事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鄖鄉縣。至永徽年,王薨於遷所,追贈濮王。垂拱之際,有命除其子嗣濮王欣為潁州刺史。無何,令環州安置。未至遘禍,薨於途中。妃羈旅艱虞,沉憂成疾,以天授元年九月八日奄薨於邵州官舍,春秋六十有九。嗚呼哀哉!有婦周氏,即欣之妻,盡孝承姑,歷險奉柩,以證聖元年正月六日遂權窆於洛川龍門之北原。洎嫡孫國子祭酒嗣濮王嶠、孝感天倫,情深罔極,遷於舊殯,將赴鄖鄉。粵以開元十二年歲次甲子六月二日,葬於恭王墓西北隅,遵先志禮也。乃為銘曰:
生榮死哀兮王之門,哀昔榮今兮賴哲孫,歸來歸來兮無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