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獸鸞鳥鏡形式是從隋至唐初流行的瑞獸鏡類發展而來的。銘帶消失,無內外區的分隔。瑞獸已由靜態趨向動態,造形更為豐腴。構圖也由規整緊密,變得活潑開放。特別是主題紋飾的瑞獸與鸞鳥處於對等位置,反映了它是整個隋唐銅鏡紋飾由瑞獸向花鳥演變過程中的過渡形態,表現了盛唐的藝術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獸鸞鳥鏡
- 特徵:圓形,直徑16厘米
- 風格:盛唐
- 形狀:獸形似獅似馬
圓形,直徑16厘米,半球狀圓鈕,緣寬0.5厘米,厚0.25厘米。鏡背區內紋飾由雙獸和雙鸞組成,鸞獸相向排列,獸形似獅似馬,頭部長角,作奔騰狀,鳥形似鳳,展翅翹尾,作飛翔狀。宋《博古圖錄》也稱舞鳳狻猊鑒、海獸朱鳳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