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基本信息,作品寫作背景,作品賞析,構思奇妙,雕藝精湛,表述方式獨特,三山結氤氳,榴花情深長,井邑白雲間,岩城遠帶山,輕帆數點千峰碧,水接雲山四望遙,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閩都八面對》是一幅百讀不厭的水墨畫,作者簡介,
作品基本信息
【名稱】閩都八面對
【材質】壽山旗降石
【規格】13.5×5.5×5.5㎝ 對章
【技法】微畫雕
【作者】初山
【年代】1998年
【編碼】S188+S189
作品寫作背景
關於福州地方史的史料並不很多,最重要的莫過於《三山志》了,而署名里人何求的《閩都別記》則是一本難得的地方文獻。儘管《別記》只是由福州說書藝人所講的大量民間故事加以整理並貫串在一起形成的一部章回小說,卻記錄了大量的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地方掌故、風俗習慣、名勝古蹟、俚謠俗諺、方言土語等等,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可補正史、方誌之不足,是研究福建地方史和社會學、民俗學及語言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作為一部地方文獻,它在這些方面的價值遠遠超過其文學價值。
《別記》內容十分龐雜,故事以福州東山榴花洞為開端,聯貫到漢唐五代,特詳於開閩王氏,經宋元而迄於清初,把大小故事拼湊在一起,缺乏系統,時間觀念也很不謹嚴,加之書中間雜有大量神怪內容和一部分不健康成份,難免低級趣味。要想從中把一些真實可靠的民情民俗聯繫在一起談何容易?
1989年六月,創作者得到一對較大的旗降石素對章,每個方章有四面,而一對則有八個面,如何利用這八面材質將一些真實可靠的民情民俗刻畫出來呢?創作者又依據故事情節和石面色澤再次草繪了不計其數的畫面,並將這些畫面一二對應,希冀達到故事情節既相互連貫又各自獨立,形成幾幅長卷……
作品賞析
構思奇妙,雕藝精湛,表述方式獨特
就單個方章而言,四面連成一體,有二組四連屏;對章併合內外翻轉可形成八個對屏圖;八個六連屏畫面;而將畫面進行組合又可構成八組八連屏長卷。每個單面是一個福州民間故事情節;每組對章正反兩面都各自為一幅州民情民俗圖;而六連屏畫面和八連屏長卷則分別描繪了一段福州民間人文故事的歷史…
對章可以向內或向外同時翻轉;也可以左右調換,其畫面始終是連成一體的、而故事情節又是連貫的。
三山結氤氳,榴花情深長
該畫面刻劃了一段男女愛情與家人悲歡離合故事,《閩都別記》提到吳青娘救周啟文在榴花洞,佳人救才子,情節動人。內有青娘隨口出對曰:“既有石(實)榴(留)何須桃(逃)”,啟文連聲對曰:“若無橄(敢)欖(攬)焉得藕(耦)”,俚謠俗諺躍然畫面。
可惜好景不長,“可憐黃雀啄將去,從此莊周夢不成。”
井邑白雲間,岩城遠帶山
福州山川秀麗,萬千景象,贏得多少詩人騷客歌吟,自唐宋以來,著名詩人杜荀鶴、陸游、辛棄疾、張元乾,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著名學者朱熹、蔡襄、楊時、趙汝愚等縱情放歌,留下跨越千年,詠頌福州的名篇佳作。當我們欣賞之餘,可憑弔覓跡,攬勝抒懷,領略福州文化歷史,引發思古之幽情,眷戀鄉土之情思。
于山上的丹井,相傳乃漢代何氏九兄弟修仙學道煉丹之處,還有龍舌泉、石龜池、浴鴉池等古蹟。烏山上的仙井和崔公井等也都給福州人留下不少古人的美麗傳說。在海拔幾百米的鼓山,也鑿有泉井。在福州民間,皇帝井、黃瓜井、釣龍井、枯木井、金雞井、龍腰井、七星井等的故事,人們至今傳誦不衰。
福州水井多,事出有因。從地理環境上說,福州城內外泉脈貫通,不論地勢之高低均可挖地見泉。唐代詩人陳詡在《登郡城樓》一詩中說:“井鑿白雲間,岩城遠帶山”,生動描繪了當時福州的秀麗風光和城池的特色。的確,福州很多泉井都鑿在山陵上。冶山為什麼又名泉山?這裡的“冶山中井”不但古蹟猶存,冶山的北麓有個“劍池”,其泉流長年不斷,且歷數千年而不竭。此山上面的“苔泉”水質極佳,水從屏山峭壁裂縫中湧出,流注井中,微泛橙藍色,味清甜,至今依然如故。宋時大書法家蔡襄任福州太守時,烹茶喜歡用這裡的水,“苔泉”二字還是他的手筆哩。
唐代詩人陳翊《登郡城樓》為該畫面做了最好的寫照:
井邑白雲間,岩城遠帶山。
沙墟陰欲暮,郊色淡方閒。
孤徑回榕岸,層巒破積關。
寥寥分遠望,暫得一開顏。
輕帆數點千峰碧,水接雲山四望遙
仙境一般:
輕帆數點千峰碧,水接雲山四望遙。
睛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自五代王審知大力提倡佛教後直至宋代年間,福州佛塔之多、寺院規模之大冠於南方各省。“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是當時福州城內的一大奇觀。據載,王審知先後舍錢90萬貫,大蓋寺院,福州諸縣在五代時大大小小共擁有700多座寺廟,詩中說“千簇寺”,並沒有誇張,“七塔”也是事實。這七塔除了現在的白塔(定光塔)、烏塔(堅牢塔)外,還有壽山塔、神光塔、定慧塔、崇慶塔、育王塔。
一別無諸歲月長,遙聞此景畫難能。
湖田播種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常年六月東山里,地涌寒泉敕齒冰。
《閩都八面對》是一幅百讀不厭的水墨畫
宋徽宗龍閣學士陳軒《冶城》一詩為這畫面的做了寫照:
城裡三山古越都,樓台相望跨蓬壺。
有時細雨微煙罩,便是天然水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