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降石品種
旗降石的主要品種有下面幾類:
1、
掘性旗降石 碎塊狀,產在旗降山的土中,質溫嫩,有色皮。
2、
黃旗降石 色黃如
蜜蠟,據其濃淡深淺,稱為“
秋葵蜜蠟”、“柑黃蜜蠟”和“蜜
楊梅”等。偶見
黃中帶紅、白各色,
色界分明,是巧色石雕的首選石材之一。
3、紅旗降石 紅色旗降石,又以其色相之濃、淡分為“李紅”、“
橘紅”、“
瑪瑙紅”、“
珊瑚紅”和“赭紅”數種。顏色艷麗照人、光彩奪目。
4、
紫旗降石 俗稱“紫旗”石,多為紫色,愈濃愈佳。亦有紫色中帶紅、黑色花紋或小白點者,更富石韻。另有紫、白相間如織錦者,稱“紫白錦”石。
5、
白旗降石 白色旗降石,多白中帶淡青、淺綠、微黃。然同為白旗降石,石質卻不一。佳者脂潤如玉,酷似
白芙蓉石;性燥粒粗者,則似
焓紅石。
6、
彩虹旗降石 為旗降石的新種。1989年壽山石農在旗降舊洞採掘時,發現此石。石相奇特,在黃旗降石材上環繞著紅色、濃黃色等條紋,勝似彩虹繞穹。產量僅十餘公斤,以後未再發現。
8、
金裹銀旗降石 枇杷黃皮白心的旗降石。皮薄心實,色層分明。石質亦有優劣。
9、
焓紅石 產於旗降山北坡,屬旗降礦洞的一個分支。質硬且脆。20世紀80年代曾出一批,質細且材巨,色赭黃、土紅等。用於雕刻,頗受歡迎。
後石農對
旗降山礦脈邊緣礦石將其埋於火堆中煅燒。石經火後,色鮮紅,遂也稱為焓紅(焓,福州方言為火燒),但這種石頭容易斷裂,不受歡迎。於是,近人又對未經煅燒的粗質旗降石(這人為因素太多了),稱“焓紅石”,而部分石販也跟著“
人云亦云”,造成對旗降石種劃分的混亂,從中謀利。
參考的資料有:
《福州壽山石志》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2005年出版 ISBN: 7-80691-198-7
吳昌碩篆刻印
基本信息 旗降石
製造年代: 近代
材料: 石
規格: 8×6厘米
收藏地: 私家
旗降石並不算作名石,但因有名家雕篆,價格自然非同一般,拍賣價格以60,000元人民幣成交。
鄰近礦種
東面礦系的
吊筧山礦脈中以“吊筧石”最具知名度,吊筧石又叫做“豆耿”,產於高山峰東北面約四五公里的吊筧耿,石質緊硬微透明或者半透明,表面富有光澤,以黑色為常見,吊筧凍非常神似“
牛角凍”,有黃褐色具黑白虎皮斑紋者,名叫“虎皮凍”。
大山石出產於旗降山附近的大山坑,為
壽山石的一種,是
露天開採的礦藏。產量大,石質粗,含砂量多,多作為耐火材料。大山石有紅、紫、蘭、黃、白、綠等色,以黃綠和
淺綠者常見。其黃綠部分是結晶性的
凍石,石性稍堅,而白色部分多為網狀的綿砂,石性稍脆。有的大山石帶有
黃綠色的砂岩,或有深色的鐵鏽格石皮。綠色與黃色的大山石有許多酷似豹斑的結晶體。其中質純而潔淨通靈者,稱為“
大山通”石;晶凍者稱為“
大山晶”石,只是較為少見。少量黃色凍石的質地純潔通靈,相當名貴。
屬於
壽山石(Shoushan Stone),中國傳統“四大
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
晉安區與
連江縣、
羅源縣交界處的“
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
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
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
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
礦石。經過1500年的採掘,壽山石湧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
產地
壽山石主要出產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市郊北部約30多公里的
壽山鄉,
日溪鄉,
閩侯縣等地。
壽山村是壽山石的唯一的原產地。其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東北部,出福州市區北上,在蜿蜒而平坦的盤山公路上行車三十餘公里就能到達壽山。 壽山村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壽山村由群山所環抱,正是這些山頭構成了壽山一道道亮麗的的風景線。以壽山村為中心的“百里連亘”、“萬山村立”的群峰里,主要有高山、
旗山、旗降山、
杜陵、善伯等。從高空俯視,一條美麗的線條—壽山溪鑲嵌在壽山上,有“
石帝”之稱的
田黃正是出產於壽山溪自身及周邊。
品種
壽山石主要有
田坑,水坑,山坑之分。石坑壽山,角山,九
茶山,月尾溪,都靈坑,坑頭洞,水晶洞等處。
田坑
田坑產自
壽山鄉一帶溪旁水田底所埋藏的零散獨石。
田黃石是田坑的簡稱。在地質學上稱為“沖積型砂礦”外觀特徵:質地溫潤可愛,微透明或半透明,石肌里隱隱可現蘿蔔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漸變淡,石表有時裹
黃色、白色、灰黑色或黑色的(鳥雅皮)石皮。間有紅色格紋。其品種主要按色澤區分。通常分為:田黃石、
白田石、銀裹金石、
紅田石、
綠田石、黑田石、
田黃凍、硬田、擱溜田和溪管獨石等。
水坑
水坑產自
壽山鄉南面的坑頭礦脈。由於礦體地下水豐富,礦石受其浸蝕,多呈透明狀,富光澤。水坑諸石多出於此。水坑石的品種主要以每一塊礦石的色象形似而區分:
· 水晶凍
· 黃凍
·
鱔草凍,又稱作鱔脊凍,仙草凍,產自坑頭洞和
水晶洞,灰中帶黃者為好
· 桃花凍
· 瓜瓤紅,又稱作肉脂、
坑頭凍、西瓜水、
小桃紅,產自坑頭洞,顏色紅如桃花,白如玉
· 瑪瑙凍
·
環凍,又稱作豹皮凍,產自坑頭洞,水晶洞,顏色灰綠褐色,有環狀花紋,如豹皮。
· 坑頭石,產自坑頭洞,坑頭洞石除各種晶、凍以外統稱坑頭石
· 掘性坑頭
· 凍油石
山坑
山坑產自壽山、月洋兩個山村。山坑是分布最廣,品種最多的石系。主要品種:
·
高山石,產自高山各洞,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等色。(紅高山、白高山、高山凍、高山晶、太極頭、掘性高山、瑪瑙洞、荔枝洞等等)
· 杜陵坑,又稱作都靈坑,都成坑,都丞坑(黃杜陵、紅杜陵、白杜陵、五彩杜陵、掘性杜陵、尼姑樓、
蛇匏、善伯洞、
碓下黃、掘性碓下)
o
迷翠寮,又稱作美醉寮,產自都靈坑山頂,質地細膩,質地瑩澈不如都靈石,有黃,淡灰,藕粉紅等色。
o
蘆蔭,產自
壽山鄉,有黃,淡灰,淡黃,淡黑和白色。
o 鹿目格,也稱作鴿眼紅,紅地有藍白點,不透明。
·
金獅峰,產自月尾溪對面山中,品種有
房櫳岩、鬼洞、野竹桁。
·
吊筧石,也稱作豆耿,產自吊筧山,品種有吊筧凍、虎皮凍、雞角嶺。
· 連江黃
·
山仔瀨,又稱作山井籟,產自日溪鄉
東坪村,有黃,紅,白,黑等色。
·
柳坪石,產自壽山北十里柳坪鄉,品種有柳坪紫、柳坪晶、黃洞崗。
· 旗降石,又稱作奇艮石、奇崗石,產自
壽山村北的旗降山(黃旗降、白旗降、紫旗降、銀裹金李紅旗降、金裹銀旗降、掘性旗降)
o 雞母孵,又稱作雞母窩,產自旗山,有黃,紅,白三色,以
黃色為佳。
o
馬頭崗,產自旗山,有色黃如鵝蛋者,也有帶灰色和豆青色。
o 大洞黃,產自旗山,以軟黃為佳。
o 三界黃,產自旗山,紅白黃三色,以軟黃為佳。
· 月洋石(半粗、綠若通、竹頭窩、竹頭粗、峨嵋石、溪蛋)
o 芙蓉凍,產自月洋鄉,質地溫潤細膩,顏色有藕尖白,豬油白,淡黃色,嫩青色。根據顏色可分為黃芙蓉、
白芙蓉、
紅芙蓉、青芙蓉、
花芙蓉(
紅花凍)等,根據產地分為將軍洞芙蓉、上洞芙蓉、
o 半山凍,產自月洋鄉,顏色有李果紅,花紅,黃白幾種,與芙蓉凍相似。根據顏色可分為白半山,黃半山、紅半山、花半山。
歷史
1954年在褔州
倉山區發掘南朝的墓葬群中發現用壽山石雕刻的石豬。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經唐宋朝雕刻藝術漸漸成形,但作品仍以人物及動物石俑為主。現褔州市博物館藏有以上這些雕刻作品。元明朝開始與起用
葉臘石制印,壽山石成為
印石材料的一個重要品種,同時壽山石的雕刻藝術也隨著產生並逐步發展。直至清朝初年
楊玉璇、
周彬等雕刻名家出現,促使東門、西門兩個流派逐漸形成。
賞石方法
賞
壽山石重在“三看”
壽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說。 收藏鑑賞壽山石雕,應該有以下三看: 一看“因材施藝”是否恰當。壽山石雕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我們在鑑賞和選購壽山石雕作品時要看雕刻藝人在“因材施藝”方面的獨到功力。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二看技法是否合理。壽山石雕已由古墓葬出土的文化中看到的極為簡練的技法,發展為現代精細的
高浮雕、透花雕和
圓雕等。一件壽山石雕精品往往綜合套用各種傳統技法。 三看刀法是否充分。壽山石雕的技法,是通過運刀的刀法來體現的。
壽山石雕的刀法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有簡練的刀法,有朴茂的刀法,有渾厚的刀法,有秀凌的刀法。如
薄意雕刻,花鳥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圓雕、古獸
印鈕等雕刻則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適於收藏家、鑑賞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一番情趣。 總之,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
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
壽山石與其它產地印章石比較
· 主要礦物方面:青田石的主要礦物為
葉蠟石,以葉蠟石為主的青田石約占青田石品種總數的70%以上,而壽山石的主要礦物為
地開石(
高嶺石族礦物)。
· 結構
有序度方面:青田石的內部結構有序度普遍高於壽山石。
· 透明度方面:青田石的透明度普遍低於壽山石。因為青田石以
葉蠟石為主,礦物組成複雜,
次要礦物豐富,結構相對疏鬆,含鐵量較多。而壽山石以地開石為主。一般來講,葉蠟石型
印章石的透明度低於地開石型印章石。
· 分類方面:青田石分為葉蠟石型、地開石型、
伊利石型和
絹雲母型。壽山石分為
田坑、山坑、水坑、原生礦、次生礦。
· 青田石、壽山石的產地特徵存在差異與它們的母源岩性、成礦環境和
蝕變作用差異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