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井

皇帝井

皇帝井是閩江口的一口井,井水清甜甘爽,井口浮於江面,漲潮而沒,汐潮而現,人稱皇帝井,為閩江口一名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皇帝井
  • 地理位置:後溪鎮蘇營村東邊
  • 占地面積:井口直徑0.6米,水深約1米
發展歷史,傳聞典故,典故一,典故二,主要景點,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閩江口長門村邊有一口井,井水清甜甘爽,井口浮於江面,漲潮而沒,汐潮而現,人稱皇帝井,為閩江口一名勝。

傳聞典故

典故一

據說,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元璋定鼎南京後,親率水軍遠征割據福建的陳友定,船隊駛過烏豬礁,溯江而上。時當七月,驕陽當空,赤日炎炎,軍士又多染上時疫,船隊只好泊於江中。偏偏天不作美,一連半月旱魔肆虐,滴雨未下匙謎擔,船上淡水早已用光,近海水鹹不能飲,船上人人口焦,個個舌燥,加上汗流不止,體弱的軍士已虛脫昏倒,體壯的也渾身乏力,舉步艱難。
朱元璋與軍師劉伯溫焦急萬分,決定在夜間派身強力壯的將士輪流外出尋找水源。可是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尋水將士換了一批又一批,朽章拘灘頭、平地、山腰、到處走遍,水源依然沒有找到。朱元璋無奈,只好要劉伯溫披髮仗劍,跪倒塵埃,向上天祈雨。求了半天,依然紅日高掛,天高雲淡,涓滴全無。
全軍斷水,朱元璋急得夜不能寐。聽江水澎湃,推朵漿蒸窗一看。原來退潮了,愈顯得灘闊水急。朱元璋忽然大悟,拍打著自己的腦袋說:“如今潮水退了,何不到灘邊走走”。主意打定,喚醒劉伯溫,要將士點起燈籠連夜找水。岸邊一片泥灘、硬石,朱元璋踽踽而行,高一腳,低一腳,走了好一段路,毫無所得。隨行將士多次勸阻,要他回船歇息,朱元璋執意不聽。他們走到長門灘邊,借著微茫的燈光愚欠判籃,朱元璋眼睛一亮,發現淤泥里長著一大叢青草。朱元璋放聲大笑:“哈哈!有水了!有水了!”身邊將士迷惑不解:“主上。水在那裡?”朱元璋指著草叢,笑道;“卿等不聞有草就有水嗎?這周圍一片淤泥、頑石、寸草俱無,唯獨這裡野草青青,沒有水,草能長嗎?”說著,隨手從一將士手中接過長槍,槍尖往草叢中一戳,“卟”的一聲地沉三尺,形成一口井,一段清泉汩汩流出。
有了水,全軍將士精神大振,士氣大增,船隊穿越馬江,攻下閩縣(即今福州)。
此井因相傳是朱元璋親自發現,親手鑿成,故稱“皇帝井”。

典故二

據《同安縣誌》記載,相傳李唐宣宗李忱因長途跋涉,又時值此處小旱,口中頓感口渴,小憩時便昏睡過去,夢見有一股清泉從屁股下湧出,醒來後忙叫人挖掘,一鏟下去,一股清寒驗汽槳泉噴涌而出,甘洌清澈!後來因他是皇帝,蘇營人就把這口井起名為皇帝井。

主要景點

又名龍泉井,位於集美區後溪鎮蘇營村內北側,始鑿年代不詳。
皇帝井
井區現存水井兩口,分列東、西,相距8米,四周以條石欄桿圍砌成井區。二井形制相同,石板井欄均作六邊形,邊長0.5米,高0.4米。井後各立有大小相同、碑額浮雕龍紋的石碑一方,西側刻“道光庚子年重修”“古唐皇帝井”,東側鐫“道光庚子年新建”墊故己“龍泉井”,碑高1.47米,寬0.48米,護碑方柱石上均立有小石獅。兩井之間為石砌半圓形水池,寬3米,深0.4米。西側“皇帝井”碑旁另立陳上章詩碑一方,鐫刻懷古七言詩辨乎一首。

旅遊信息

乘坐409路、617路公車至後溪新村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